做你身边的国学大师-国学堂

词字云-国学堂

减字木兰花 · 春夜闻隔墙歌吹声

国学诗词雏鹰计划:阅读此篇名篇《减字木兰花 · 春夜闻隔墙歌吹声》 来自:《减字木兰花》

项鸿祚

清词名家,浙江钱塘人,原名继章,後改名廷纪,字莲生。生於嘉庆三年(公元一七九八年)道光十二年(西元一八三二年)举人。屡应进士试试不第,幽忧不振。越二年(西元一八三五年)卒,年仅三十八岁。鸿祚一生,大似纳兰性德,与龚自珍同时为「西湖双杰」。「善词,上溯温、韦,下逮周密、吴文英。」(《清史稿》),其词多表现抑郁、感伤之情,著有《忆云楼词甲乙丙丁稿》四卷,《补遗》一卷,有光绪癸巳钱塘榆园丛刻本。其自序云:「生幼有愁癖,故其情艳而苦,其感于物也郁而深;连峰巉巉,中夜猿啸,复如清湘戛瑟,鱼沉雁起,孤月微明;其窅敻幽凄,则山鬼晨吟,琼妃暮泣,风鬟雨鬓,相对支离;不无累德之言,抑亦伤心之极致矣!」(《忆云楼词·甲稿·序》)又云:「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时异境迁,结习不改,霜花腴之剩稿,念奴娇之过腔,茫茫谁复知者?」(《忆云楼词·丙稿·序》)又云:「当沉郁无憀之极,仅托之绮罗芗泽以洩其思,盖辞婉而情伤矣!」(《忆云楼词·丁稿·序》)於此略见作者之情趣。项鸿祚论词云:「夫词者,意内而言外也。意生言,言成声,声分调,亦犹春庚秋蟋,气至则鸣,不自知其然也。」(《忆云楼词·甲稿·自序》)自謂「幼有愁癖」,其作他多伤心之語,愁苦之音。如「黄叶声多,红尘梦断,中有檀栾径。空明积水,诗愁浩荡千顷」(《湘月》)、「更更更鼓凄凉,翠绡弹泪千行。并作一江春水,几时流到钱塘」(《清平乐·元夜》),可见一斑。莲生词出入於五代、两宋之间,在浙派、常州派之外,自具清真哀艳、婉转幽深的特色,与纳兰容若、蒋鹿潭词风较近。谭復堂《箧中词》评为「荡气回肠,一波三折」,「幽艳哀断」。缺点在于题材狭窄,且囿于言愁说恨,风格不够多样。朱彊村《彊村语业》评:「无益事,能遣有涯生。自是伤心成结习,不辞累德为闲情,兹意了生平」,道出莲生词的创作特点和局限所在。谭復堂评曰:「文字无大小,必有正变,必有家数,乐善好施。水云楼词,固清商变徵之声,而流别甚正,家数颇大,与成容若、蒋鹿潭,二百年中,分鼎三足。」谭復堂《箧中词》评曰:「莲生,古之伤心人也!荡气回肠,一波三折,有白石之幽涩而去其俗,有玉田之秀折而无其率,有梦窗之深细而化其滞,殆欲前无古人。其《乙稿自序》:『近日江南诸子,竞尚填词,辨韵辨律,翕然同声,几使姜、张俯首。及观其著述,往往不逮所言。』云云,婉而可思。又《丙稿序》云:『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亦可以哀其志矣。以成容若之贵,项莲生之富,而填词皆幽艳哀断,异曲同工,所谓别有怀抱者也。」
原文

阑珊心绪,醉倚绿琴相伴住。一枕新愁,残夜花香月满楼。 繁笙脆管,吹得锦屏春梦远。只有垂杨,不放秋千影过墙。

翻译
心情惆怅心绪低落,醉后倚靠着绿绮之琴独自愁苦。满枕新愁无处倾诉,长夜将尽花香袭人月光照遍小楼。 隔壁不知是谁吹奏出急促的笙歌,把我这锦屏美梦相思之情吹走。只有这绿荫匝地的垂杨啊,不放秋千的影子越过墙头。
释义/赏析
减字木兰花:词牌名,唐教坊曲,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平仄韵互换。歌吹:歌唱和吹奏。词中偏指吹奏。 阑珊:纷乱的样子。此处形容人物情绪。 绿琴:绿绮琴,传说司马相如作《玉如意赋》,梁王悦之,赐以绿绮琴。后即用以指琴。 残夜:夜将尽。 繁笙(shēng):谓笙声繁密。脆管:清脆的笛声。 锦屏:鲜艳华美的屏风。李益《长干行》:“鸳鸯绿浦上,翡翠锦屏中。”此处代指华贵的卧房。 “只有垂杨”二句:指垂杨挡住了隔壁秋千的影子。张先《青门引》:“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此处反用其意。秋千:一种体育活动用具。此处代指荡秋千的女子。
繁体原文
闌珊心緒,醉倚綠琴相伴住。一枕新愁,殘夜花香月滿樓。 繁笙脆管,吹得錦屏春夢遠。只有垂楊,不放鞦韆影過牆。
翻译
心情惆悵心緒低落,醉後倚靠着綠綺之琴獨自愁苦。滿枕新愁無處傾訴,長夜將盡花香襲人月光照遍小樓。 隔壁不知是誰吹奏出急促的笙歌,把我這錦屏美夢相思之情吹走。只有這綠蔭匝地的垂楊啊,不放鞦韆的影子越過牆頭。
释义/赏析
減字木蘭花:詞牌名,唐教坊曲,雙調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兩仄韻、兩平韻,平仄韻互換。歌吹:歌唱和吹奏。詞中偏指吹奏。 闌珊:紛亂的樣子。此處形容人物情緒。 綠琴:綠綺琴,傳說司馬相如作《玉如意賦》,樑王悅之,賜以綠綺琴。後即用以指琴。 殘夜:夜將盡。 繁笙(shēng):謂笙聲繁密。脆管:清脆的笛聲。 錦屏:鮮豔華美的屏風。李益《長幹行》:“鴛鴦綠浦上,翡翠錦屏中。”此處代指華貴的臥房。 “只有垂楊”二句:指垂楊擋住了隔壁鞦韆的影子。張先《青門引》:“那堪更被明月,隔牆送過鞦韆影。”此處反用其意。鞦韆:一種體育活動用具。此處代指盪鞦韆的女子。
拓展阅读
减字木兰花·春夜闻隔墙歌吹声赏析/ 项鸿祚 / 〔清代〕

  作者家世巨富,而天生情种。但这首词中流露出来的愁绪,并非如晏殊《珠玉词》一般的闲愁、轻愁,而是沉挚的深愁。这是生命意识觉醒的标志,唯有真正热爱生命,真正认真生活的人,才会感觉到如此深重的愁情。他们太依恋春天的美好,也太担心春天的逝去,所以他们比平常人感受着更多的愁苦。

  上片,作者从阑珊的春意写起,为读者描绘了—幅春夜愁思图。开头两句写作者感到春意阑珊,心绪惆伥。在酒醉后漫倚绿琴,四周一片寂寥,只有绿琴相伴。作者首先交待了时间、地点。时间已到了春末夏初时节,春花开始凋落,面对阑珊的春意,作者内心不禁涌起万般惆怅。项鸿祚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作者,正如他自己在自序中说的“生幼有愁癣”。故“其情艳而苦,其感于物也郁而深。”因此,在这样一个寂寥宁静的春夜,作者万般的愁绪无处排遣,只好借酒浇愁。但醉后的心境更是寂寥,于是只好以琴为伴,暂且用琴声慰藉一下孤寂的心情。这里的“相伴住”,形象地写出了作者想以琴排忧,却又心绪皆无的情景。“一枕新愁”二句,写作者 查看译文鉴赏全文

参考资料:

1、 田军,王洪.金元明清诗词曲鉴赏辞典: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第1309页
减字木兰花·春夜闻隔墙歌吹声创作背景/ 项鸿祚 / 〔清代〕
  这首词的具体创作年代不详。这首词收于《忆云词》甲稿,是项鸿祚二十五岁前所写,为夜闻隔墙歌吹声有感而作之词。 查看译文鉴赏全文

参考资料:

1、 郑春山.千古绝唱 中国古典文学赏析 卷六:中国言实出版社,1999:第4973页
减字木兰花·春夜闻隔墙歌吹声译文及注释/ 项鸿祚 / 〔清代〕

译文
心情惆怅心绪低落,醉后倚靠着绿绮之琴独自愁苦。满枕新愁无处倾诉,长夜将尽花香袭人月光照遍小楼。
隔壁不知是谁吹奏出急促的笙歌,把我这锦屏美梦相思之情吹走。只有这绿荫匝地的垂杨啊,不放秋千的影子越过墙头。

注释
减字木兰花:词牌名,唐教坊曲,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平仄韵互换。歌吹:歌唱和吹奏。词中偏指吹奏。
阑珊:纷乱的样子。此处形容人物情绪。
绿琴:绿绮琴,传说司马相如作《玉如意赋》,梁王悦之,赐以绿绮琴。后即用以指琴。
残夜:夜将尽。
繁笙(shēng):谓笙声繁密。脆管:清脆的笛声。
锦屏:鲜艳华美的屏风。此处代指华贵的卧房。
秋千:一种体育活动用具。此处代指荡秋千的女子。

查看译文鉴赏全文

参考资料:

1、 孙文光,彭国忠.明清词举要: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220页
读书笔记
词字云图书馆-诗词歌赋国学学习-7*24小时
  • 词字云图书馆www.ciziyun.com 点击:30069726次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交,如果我们的某些资料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对您造成了任何程度的伤害,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chuangmi01@qq.com侵删 词字云-做你身边最得力的古文帮手,唐诗三百首,诗歌全集,唐诗、宋词、元曲、诗经、离骚、古代诗词、现代诗歌、近代诗歌、外国诗歌,打造全诗词数据库网站和社区,为您提供经典的诗词、丰富的诗词服务。以及国学经典,词字云,国学,易经,道德经,弟子规,唐诗,宋词,元曲,诗经,离骚,古典诗词,红色诗词,近代诗词,现代诗词

    Copyright © 词字云www.ciziyun.com图书馆 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