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你身边的国学大师-国学堂

词字云-国学堂

六祖坛经 · 顿渐 · 第二节

国学诗词雏鹰计划:阅读此篇名篇《六祖坛经 · 顿渐 · 第二节》 来自:《六祖坛经》

慧能

名或作惠能。唐僧。岭南新州人,祖籍范阳,俗姓卢。与神秀同师禅宗五祖弘忍禅师。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一偈得弘忍赞许,密传其衣钵,成禅宗第六祖。后居韶州曹溪山宝林寺,弘扬“见性成佛”之顿悟法门,与神秀在北方倡行之“渐悟”相对,分称南宗、北宗。卒,宪宗谥其为大鉴禅师。弟子辑其语录为《六祖坛经》。
原文

僧志彻,江西人,本姓张,名行昌,少任侠。自南北分化,二宗主虽亡彼我,而徒侣竞起爱憎。时北宗门人,自立秀师为第六祖,而忌祖师传衣为天下闻,乃嘱行昌来刺师。师心通,预知其事,即置金十两于座间。时夜暮,行昌入祖室,将欲加害。师舒颈就之,行昌挥刃者三,悉无所损。师曰:“正剑不邪,邪剑不正。只负汝金,不负汝命。”行昌警仆,久而方苏,求哀悔过,即愿出家。师遂与金,言汝且去,恐徒众翻害于汝,汝可他日易形而来,吾当摄受。行昌禀旨宵遁,后投僧出家,具戒精进。一日,忆师之言,远来礼觐。师曰:“吾久念汝,汝来何晚?”曰:“昨蒙和尚舍罪,今虽出家苦行,终难报德,其惟传法度生乎?弟子常览《涅槃经》,未晓常无常义,乞和尚慈悲,略为解说。”师曰:“无常者,即佛性也。有常者,即一切善恶诸法分别心也。”曰:“和尚所说,大违经文。”师曰:“吾传佛心印,安敢违于佛经?”曰:“经说佛性是常,和尚却言无常。善恶诸法乃至菩提心,皆是无常,和尚却言是常,此即相违,令学人转加疑惑。”师曰:“《涅槃经》,吾昔听尼无尽藏读诵一遍,便为讲说,无一字一义不合经文。乃至为汝,终无二说。”曰:“学人识量浅昧,愿和尚委曲开示。”师曰:“汝知否?佛性若常,更说什么善恶诸法?乃至穷劫,无有一人发菩提心者。故吾说无常,正是佛说真常之道也。又,一切诸法若无常者,即物物皆有自性,容受生死,而真常性有不遍之处。故吾说常者,是佛说真无常义。佛比为凡夫外道执于邪常,诸二乘人于常计无常,共成八倒,故于涅槃了义教中,破彼偏见,而显说真常真乐真我真净。汝今依言背义,以断灭无常,及确定死常,而错解佛之圆妙最后微言,纵览千遍,有何所益?”行昌忽然大悟,说偈曰:“因守无常心,佛说有常性。不知方便者,犹春池拾砾。我今不施功,佛性而现前。非师相授与,我亦无所得。”师曰:“汝今彻也,宜名志彻。”彻礼谢而退。

翻译
僧人志彻,江西人,俗家姓张,名叫行昌,少年时喜欢做行侠仗义之事。自从南宗和北宗分庭抗礼之后,两位宗主虽然没有彼此争锋的意思,两派的徒众却互相竞赛比拼。当时北宗的门人们,自己拥立神秀大师做禅宗第六代祖师,又忌讳慧能大师得到了五祖衣钵的事已经被天下人所知,就派行昌前来刺杀慧能大师。大师心有灵感,预知这件事,就准备了十两金子放在座位上。到了晚上,行昌潜入六祖的居室,要杀害大师。大师伸出脖子让他砍,行昌连砍了三刀,大师毫发无损。大师说:“正直的剑侠不会有邪恶的行为,邪恶的剑客就不正直。我只欠你黄金,不欠你性命。”行昌惊吓得扑倒在地,过了很久才苏醒过来,调伏二仙向大师哀求悔过,愿意剃发出家。大师把金子给他,说你先去吧,恐怕我的徒弟们知道了会加害于你,你过几天改装再来,我那时会收你为徒。行昌遵照嘱咐连夜逃遁,后来皈依佛门出家,受了具足戒,努力修行。有一天,他想起了大师的话,远道前来向大师顶礼参拜。大师说:“我想念你很久了,你怎么来得这么晚?”行昌回答:“以前承蒙和尚饶恕了我的罪过,现在我虽然出家苦苦修行,到底难以报答您的大恩大德,只有追随您弘扬佛法普度众生才能报答您吧?弟子经常阅览《涅槃经》,却不懂‘常’和‘无常’的意义,请和尚大发慈悲,大概给我解释一下。”大师说:“无常,就是佛性。有常,就是一切区别善和恶的心思。”行昌说:“和尚您说的,与经文上说的完全不一样。”大师说:“我传的是以心印心的佛法,怎么敢违背佛经呢?”行昌说:“经文上说佛性是有常,和尚却说是无常。分别善恶的心思乃至修行成就菩提的意识,都是无常,和尚却说是有常。这和经文上说的完全不一样,让我更加疑惑不解了。”大师说:“这《涅槃经》,我以前听无尽藏朗读了一遍,就给他解说其中微言大义,没有一字一义是不符合经文的。现在对你讲,也没有两样。”行昌说:“我的见识浅薄,希望和尚再具体地启发我。”大师说:“你知道吗?佛性如果有常不变,还说什么善和恶的各种方便法门?那就到无穷劫数,也没有一个人会萌发觉悟佛道的心了。所以我说佛性是无常有变化的,这才是佛所说的真正不变的常的真理。另一方面,一切物象如果是变化无常的,那么所有事物的本性也都会生死无常,永恒的有常本性就不会存在了。所以我说的有常,就是佛所说真正无常的真谛。佛正因为凡夫俗子外道之人执著于错误的有常观念,那些二乘之人们把常说成无常,一共形成八种错误颠倒的见解,所以在《涅槃经》中破除偏见,明确阐明真正的有常,真正的快乐,真正的本性,真正的清净。你现在拘泥于表面言句而违背了内在意义,不能灵活地理解,却用死板的思想方法,错误地解释佛的圆融微妙的意义,就是把经文读上千遍,又有什么益处呢?”行昌听了以后恍然大悟,作偈语说:“固守无常心,佛说有常性。不知方便者,犹春池拾砾。我今不施功,佛性而现前。非师相授与,我亦无所得。”大师听了说:“你现在彻底觉悟了,应该改名叫志彻。”志彻行礼拜谢后退出。
释义/赏析
繁体原文
僧志徹,江西人,本姓張,名行昌,少任俠。自南北分化,二宗主雖亡彼我,而徒侶競起愛憎。時北宗門人,自立秀師爲第六祖,而忌祖師傳衣爲天下聞,乃囑行昌來刺師。師心通,預知其事,即置金十兩於座間。時夜暮,行昌入祖室,將欲加害。師舒頸就之,行昌揮刃者三,悉無所損。師曰:“正劍不邪,邪劍不正。只負汝金,不負汝命。”行昌警僕,久而方蘇,求哀悔過,即願出家。師遂與金,言汝且去,恐徒衆翻害於汝,汝可他日易形而來,吾當攝受。行昌稟旨宵遁,後投僧出家,具戒精進。一日,憶師之言,遠來禮覲。師曰:“吾久念汝,汝來何晚?”曰:“昨蒙和尚舍罪,今雖出家苦行,終難報德,其惟傳法度生乎?弟子常覽《涅槃經》,未曉常無常義,乞和尚慈悲,略爲解說。”師曰:“無常者,即佛性也。有常者,即一切善惡諸法分別心也。”曰:“和尚所說,大違經文。”師曰:“吾傳佛心印,安敢違於佛經?”曰:“經說佛性是常,和尚卻言無常。善惡諸法乃至菩提心,皆是無常,和尚卻言是常,此即相違,令學人轉加疑惑。”師曰:“《涅槃經》,吾昔聽尼無盡藏讀誦一遍,便爲講說,無一字一義不合經文。乃至爲汝,終無二說。”曰:“學人識量淺昧,願和尚委曲開示。”師曰:“汝知否?佛性若常,更說什麼善惡諸法?乃至窮劫,無有一人發菩提心者。故吾說無常,正是佛說真常之道也。又,一切諸法若無常者,即物物皆有自性,容受生死,而真常性有不遍之處。故吾說常者,是佛說真無常義。佛比爲凡夫外道執於邪常,諸二乘人於常計無常,共成八倒,故於涅槃了義教中,破彼偏見,而顯說真常真樂真我真淨。汝今依言背義,以斷滅無常,及確定死常,而錯解佛之圓妙最後微言,縱覽千遍,有何所益?”行昌忽然大悟,說偈曰:“因守無常心,佛說有常性。不知方便者,猶春池拾礫。我今不施功,佛性而現前。非師相授與,我亦無所得。”師曰:“汝今徹也,宜名志徹。”徹禮謝而退。
翻译
僧人志徹,江西人,俗家姓張,名叫行昌,少年時喜歡做行俠仗義之事。自從南宗和北宗分庭抗禮之後,兩位宗主雖然沒有彼此爭鋒的意思,兩派的徒衆卻互相競賽比拼。當時北宗的門人們,自己擁立神秀大師做禪宗第六代祖師,又忌諱慧能大師得到了五祖衣鉢的事已經被天下人所知,就派行昌前來刺殺慧能大師。大師心有靈感,預知這件事,就準備了十兩金子放在座位上。到了晚上,行昌潛入六祖的居室,要殺害大師。大師伸出脖子讓他砍,行昌連砍了三刀,大師毫髮無損。大師說:“正直的劍俠不會有邪惡的行爲,邪惡的劍客就不正直。我只欠你黃金,不欠你性命。”行昌驚嚇得撲倒在地,過了很久才甦醒過來,調伏二仙向大師哀求悔過,願意剃髮出家。大師把金子給他,說你先去吧,恐怕我的徒弟們知道了會加害於你,你過幾天改裝再來,我那時會收你爲徒。行昌遵照囑咐連夜逃遁,後來皈依佛門出家,受了具足戒,努力修行。有一天,他想起了大師的話,遠道前來向大師頂禮參拜。大師說:“我想念你很久了,你怎麼來得這麼晚?”行昌回答:“以前承蒙和尚饒恕了我的罪過,現在我雖然出家苦苦修行,到底難以報答您的大恩大德,只有追隨您弘揚佛法普度衆生才能報答您吧?弟子經常閱覽《涅槃經》,卻不懂‘常’和‘無常’的意義,請和尚大發慈悲,大概給我解釋一下。”大師說:“無常,就是佛性。有常,就是一切區別善和惡的心思。”行昌說:“和尚您說的,與經文上說的完全不一樣。”大師說:“我傳的是以心印心的佛法,怎麼敢違背佛經呢?”行昌說:“經文上說佛性是有常,和尚卻說是無常。分別善惡的心思乃至修行成就菩提的意識,都是無常,和尚卻說是有常。這和經文上說的完全不一樣,讓我更加疑惑不解了。”大師說:“這《涅槃經》,我以前聽無盡藏朗讀了一遍,就給他解說其中微言大義,沒有一字一義是不符合經文的。現在對你講,也沒有兩樣。”行昌說:“我的見識淺薄,希望和尚再具體地啓發我。”大師說:“你知道嗎?佛性如果有常不變,還說什麼善和惡的各種方便法門?那就到無窮劫數,也沒有一個人會萌發覺悟佛道的心了。所以我說佛性是無常有變化的,這纔是佛所說的真正不變的常的真理。另一方面,一切物象如果是變化無常的,那麼所有事物的本性也都會生死無常,永恆的有常本性就不會存在了。所以我說的有常,就是佛所說真正無常的真諦。佛正因爲凡夫俗子外道之人執著於錯誤的有常觀念,那些二乘之人們把常說成無常,一共形成八種錯誤顛倒的見解,所以在《涅槃經》中破除偏見,明確闡明真正的有常,真正的快樂,真正的本性,真正的清淨。你現在拘泥於表面言句而違背了內在意義,不能靈活地理解,卻用死板的思想方法,錯誤地解釋佛的圓融微妙的意義,就是把經文讀上千遍,又有什麼益處呢?”行昌聽了以後恍然大悟,作偈語說:“固守無常心,佛說有常性。不知方便者,猶春池拾礫。我今不施功,佛性而現前。非師相授與,我亦無所得。”大師聽了說:“你現在徹底覺悟了,應該改名叫志徹。”志徹行禮拜謝後退出。
释义/赏析
拓展阅读
读书笔记
词字云图书馆-诗词歌赋国学学习-7*24小时
  • 词字云图书馆www.ciziyun.com 点击:30069726次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交,如果我们的某些资料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对您造成了任何程度的伤害,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chuangmi01@qq.com侵删 词字云-做你身边最得力的古文帮手,唐诗三百首,诗歌全集,唐诗、宋词、元曲、诗经、离骚、古代诗词、现代诗歌、近代诗歌、外国诗歌,打造全诗词数据库网站和社区,为您提供经典的诗词、丰富的诗词服务。以及国学经典,词字云,国学,易经,道德经,弟子规,唐诗,宋词,元曲,诗经,离骚,古典诗词,红色诗词,近代诗词,现代诗词

    Copyright © 词字云www.ciziyun.com图书馆 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