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你身边的国学大师-国学堂

词字云-国学堂

孟子 · 第一卷 · 梁惠王上 · 第七节 · 二

国学诗词雏鹰计划:阅读此篇名篇《孟子 · 第一卷 · 梁惠王上 · 第七节 · 二》 来自:《孟子》

孟子

孟子,名轲,或字子舆,华夏族(汉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共同编写完成。
原文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 “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翻译
齐宣王高兴地说:“《诗经》上说:‘他人的心思,我能揣摩到。’说的正像是老先生你啊。我做完这件事,又回过头剖析我的心理,自己都搞不清楚。先生你的这番话,使我心里有点开窍了。这样的心理就符合王道,又是为什么呢?” 孟子说:“有人跟大王说:‘我的力量能举起三千斤,但我不能举起一根羽毛;我的眼睛可以明察秋毫的末梢,但却不能看到一车薪柴。’那么大王会同意他吗?” 齐宣王说:“不同意。” 孟子说:“现在您的恩惠能到达禽兽,却不能到老百姓那里,这是为什么呢?一根羽毛举不起来,是不用劲呀;一车薪柴看不见,是不用视力呀;老百姓没受到爱护,是不用恩惠呀。所以大王您没能称王于天下,是不肯去做,并不是不能。” 齐宣王问:“不去做与不能做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吗?” 孟子说:“胳肢窝里夹着泰山要去跳跃过渤海,告诉人说:‘我不能。’这确实不能。帮年纪大的人折取树枝,说:‘我不能。’这就是不去做,而不是做不到。所以大王您没能称王于天下,是像替老年人折取树枝一样,而不是夹着泰山跳过渤海。尊敬自己的老人,就把这种尊敬推及别人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也把这种爱护推及别人的孩子;天下就像是手掌中翻转小东西一样容易治理。《诗经》上说:‘为我的正妻做出表率,兄弟们也跟着学,进而能治理国家。’这说的是推己及人的方法罢了。所以说推广恩惠能保有四海,不推广恩惠不能保护自己的老婆孩子。古代圣王之所以远远超过别人,没有别的原因,也只是善于推广他的善心罢了。现在大王您的恩惠可以到达禽兽,而老百姓却享受不到,究竟是为什么呢? “称一称,才能知道物体的轻重;量一量,才能知道物体的长短。所有的事物都是这样,而心尤其如此。请大王您好好想想吧! “大王您是想兴兵打仗,让士臣处于危险境地,与诸侯结下仇怨,然后心中才能快活吗?” 齐宣王说:“不是的。我怎么能这样做呢?我将要追求我的更高远的目标。”
释义/赏析
说(yuè):同“悦”,得到理解而喜悦。 钧:古代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 舆薪:以车载薪,大而易见;舆:车。 不王(wàng):指未能实行王道。 形:情况,状况。何以异:怎样区别。 挟:用腋挟持。太(tài)山:即“泰山”。超:跳过。北海:渤海。 老吾老、幼吾幼:第一个“老”和“幼”字都是动词,老,尊敬;幼,爱护。第二个“老”和“幼”字都是名词。 “刑于”三句:这三句诗引自《诗经·大雅·思齐》篇。刑:典型,法则,此作动词用。寡妻:正妻;“寡”有独特的意义。御:治。推进:国家。诗意歌颂周文王的美德,由近及远地为妻子所取法,推及兄弟,更推进于全国。 权:秤锤,这里名词动用,就是用权称量的意思。
繁体原文
王說曰[1]:“《詩》雲:‘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謂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於我心有慼慼焉。此心之所以合於王者,何也?” 曰:“有復於王者曰:‘吾力足以舉百鈞[2],而不足以舉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3]。’則王許之乎?” 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於百姓者,獨何與?然則一羽之不舉,爲不用力焉;輿薪之不見,爲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見保,爲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4],不爲也,非不能也。” 曰:“不爲者與不能者之形何以異[5]?” 曰:“挾太山以超北海[6],語人曰:‘我不能。’是誠不能也。爲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爲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挾太山以超北海之類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類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7]。天下可運於掌。《詩》雲:‘刑于寡妻,至於兄弟,以御於家邦[8]。’言舉斯心加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無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過人者,無他焉,善推其所爲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於百姓者,獨何與? “權[9],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物皆然,心爲甚。王請度之! “抑王興甲兵,危士臣,構怨於諸侯,然後快於心與?” 王曰:“否!吾何快於是?將以求吾所大欲也。”
翻译
齊宣王高興地說:“《詩經》上說:‘他人的心思,我能揣摩到。’說的正像是老先生你啊。我做完這件事,又回過頭剖析我的心理,自己都搞不清楚。先生你的這番話,使我心裏有點開竅了。這樣的心理就符合王道,又是爲什麼呢?” 孟子說:“有人跟大王說:‘我的力量能舉起三千斤,但我不能舉起一根羽毛;我的眼睛可以明察秋毫的末梢,但卻不能看到一車薪柴。’那麼大王會同意他嗎?” 齊宣王說:“不同意。” 孟子說:“現在您的恩惠能到達禽獸,卻不能到老百姓那裏,這是爲什麼呢?一根羽毛舉不起來,是不用勁呀;一車薪柴看不見,是不用視力呀;老百姓沒受到愛護,是不用恩惠呀。所以大王您沒能稱王於天下,是不肯去做,並不是不能。” 齊宣王問:“不去做與不能做的表現有什麼不同嗎?” 孟子說:“胳肢窩裏夾着泰山要去跳躍過渤海,告訴人說:‘我不能。’這確實不能。幫年紀大的人折取樹枝,說:‘我不能。’這就是不去做,而不是做不到。所以大王您沒能稱王於天下,是像替老年人折取樹枝一樣,而不是夾着泰山跳過渤海。尊敬自己的老人,就把這種尊敬推及別人的老人;愛護自己的孩子,也把這種愛護推及別人的孩子;天下就像是手掌中翻轉小東西一樣容易治理。《詩經》上說:‘爲我的正妻做出表率,兄弟們也跟着學,進而能治理國家。’這說的是推己及人的方法罷了。所以說推廣恩惠能保有四海,不推廣恩惠不能保護自己的老婆孩子。古代聖王之所以遠遠超過別人,沒有別的原因,也只是善於推廣他的善心罷了。現在大王您的恩惠可以到達禽獸,而老百姓卻享受不到,究竟是爲什麼呢? “稱一稱,才能知道物體的輕重;量一量,才能知道物體的長短。所有的事物都是這樣,而心尤其如此。請大王您好好想想吧! “大王您是想興兵打仗,讓士臣處於危險境地,與諸侯結下仇怨,然後心中才能快活嗎?” 齊宣王說:“不是的。我怎麼能這樣做呢?我將要追求我的更高遠的目標。”
释义/赏析
說(yuè):同“悅”,得到理解而喜悅。 [2]鈞:古代重量單位,三十斤爲一鈞。 [3]輿薪:以車載薪,大而易見;輿:車。 [4]不王(wàng):指未能實行王道。 形:情況,狀況。何以異:怎樣區別。 [6]挾:用腋挾持。太(tài)山:即“泰山”。超:跳過。北海:渤海。 [7]老吾老、幼吾幼:第一個“老”和“幼”字都是動詞,老,尊敬;幼,愛護。第二個“老”和“幼”字都是名詞。 [8]“刑于”三句:這三句詩引自《詩經·大雅·思齊》篇。刑:典型,法則,此作動詞用。寡妻:正妻;“寡”有獨特的意義。御:治。推進:國家。詩意歌頌周文王的美德,由近及遠地爲妻子所取法,推及兄弟,更推進於全國。 [9]權:秤錘,這裏名詞動用,就是用權稱量的意思。
拓展阅读
读书笔记
词字云图书馆-诗词歌赋国学学习-7*24小时
  • 词字云图书馆www.ciziyun.com 点击:39771347次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交,如果我们的某些资料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对您造成了任何程度的伤害,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chuangmi01@qq.com侵删 词字云-做你身边最得力的古文帮手,唐诗三百首,诗歌全集,唐诗、宋词、元曲、诗经、离骚、古代诗词、现代诗歌、近代诗歌、外国诗歌,打造全诗词数据库网站和社区,为您提供经典的诗词、丰富的诗词服务。以及国学经典,词字云,国学,易经,道德经,弟子规,唐诗,宋词,元曲,诗经,离骚,古典诗词,红色诗词,近代诗词,现代诗词

    Copyright © 词字云www.ciziyun.com图书馆 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