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你身边的国学大师-国学堂

词字云-国学堂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修易录 · 五

国学诗词雏鹰计划:阅读此篇名篇《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修易录 · 五》 来自:《传习录》

王守仁

明浙江馀姚人,初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子。十五岁访客居庸、山海间,纵观山川形胜。好言兵,善射。弘治十二年进士。授刑部主事。正德初,忤刘瑾,廷杖,谪贵州龙场驿丞。瑾诛,任庐陵知县。十一年,累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镇压大帽山、浰头、横水等处山寨凡八十四处民变,设崇义、和平两县。十四年,平宁王朱宸濠之乱。世宗时封新建伯。嘉靖六年总督两广兼巡抚,镇压断藤峡瑶民八寨。先后用兵,皆成功迅速。以病乞归,行至南安而卒。其学以致良知为主,谓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物。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以曾筑室阳明洞中,学者称阳明先生。文章博大昌达,初刻意为词章,后不复措意工拙,而行墨间自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
原文

问:“读书所以调摄此心,不可缺的。但读之之时,一种科目意思牵引而来,不知何以免此?” 先生曰:“只要良知真切,虽做举业,不为心累,总有累,亦易觉克之而已。且如读书时,良知知得强记之心不是,即克去之;有欲速之心不是,即克去之;有夸多斗靡之心不是,即克去之。如此亦只是终日与圣贤印对,是个纯乎天理之心。任他读书,亦只是调摄此心而已,何累之有?” 曰:“虽蒙开示,奈资质庸下,实难免累。窃闻穷通有命,上智之人,恐不屑此。不肖为声利牵缠,甘心为此,徒自苦耳。欲屏弃之,又制于亲,不能舍去,奈何?” 先生曰:“此事归辞于亲者多矣,其实只是无志。志立得时,良知千事万为只是一事。读书作文安能累人?人自累于得失耳!”因叹曰:“此学不明,不知此处耽搁了几多英雄汉!”

翻译
有人问:“读书就是为了修养我的本心,因此是必不可缺的。但是读的时候,未免有种为了科举考试的意思生出来,怎样避免这种情况呢?” 先生说:“只要良知是纯粹的,即便是为了科举考试,也不会成为心的牵绊,就是有一点牵绊,也比较容易发现并克除掉。例如读书时,良知发现死背的想法是不对的,就克去它;良知发现求速的想法是不对的,就克去它;良知发现有自夸好胜的想法是不对的,就克去它。如此一来,总是把自己的所学所得与圣贤印证,就是一个纯乎天理的心。所以无论怎样去读书,都是修养本心罢了,怎么会成为心的牵绊呢?” 又问先生:“虽蒙老师开导,怎奈自己天资庸下,实在摆脱不掉科举功名的牵绊。我曾听说,人的穷困和通达都是由命运安排,天资聪颖的人,对科举等事情大概会不屑一顾。我为声名利禄所牵绊,甘心为了它而读书,只能独自苦恼。想摒除这个念头,又受制于双亲,不敢撂下,到底该怎么办?” 先生说:“把这类事情归怨于双亲的人真是太多了,说到底,还是他自己没有志向。志向立得正确,千事万事之于良知只是一事。读书作文,怎么会成为人的负担呢?不过是人累在得失上罢了!”先生因而感叹说:“良知的学问不明,不知因此耽误了多少英雄好汉!”
释义/赏析
科目,指科举考试。
繁体原文
問:“讀書所以調攝此心,不可缺的。但讀之之時,一種科目意思牽引而來,不知何以免此?” 先生曰:“只要良知真切,雖做舉業,不爲心累,總有累,亦易覺克之而已。且如讀書時,良知知得強記之心不是,即克去之;有欲速之心不是,即克去之;有誇多鬥靡之心不是,即克去之。如此亦只是終日與聖賢印對,是個純乎天理之心。任他讀書,亦只是調攝此心而已,何累之有?” 曰:“雖蒙開示,奈資質庸下,實難免累。竊聞窮通有命,上智之人,恐不屑此。不肖爲聲利牽纏,甘心爲此,徒自苦耳。欲屏棄之,又制於親,不能捨去,奈何?” 先生曰:“此事歸辭於親者多矣,其實只是無志。志立得時,良知千事萬爲只是一事。讀書作文安能累人?人自累於得失耳!”因嘆曰:“此學不明,不知此處耽擱了幾多英雄漢!”
翻译
有人問:“讀書就是爲了修養我的本心,因此是必不可缺的。但是讀的時候,未免有種爲了科舉考試的意思生出來,怎樣避免這種情況呢?” 先生說:“只要良知是純粹的,即便是爲了科舉考試,也不會成爲心的牽絆,就是有一點牽絆,也比較容易發現並克除掉。例如讀書時,良知發現死背的想法是不對的,就克去它;良知發現求速的想法是不對的,就克去它;良知發現有自誇好勝的想法是不對的,就克去它。如此一來,總是把自己的所學所得與聖賢印證,就是一個純乎天理的心。所以無論怎樣去讀書,都是修養本心罷了,怎麼會成爲心的牽絆呢?” 又問先生:“雖蒙老師開導,怎奈自己天資庸下,實在擺脫不掉科舉功名的牽絆。我曾聽說,人的窮困和通達都是由命運安排,天資聰穎的人,對科舉等事情大概會不屑一顧。我爲聲名利祿所牽絆,甘心爲了它而讀書,只能獨自苦惱。想摒除這個念頭,又受制於雙親,不敢撂下,到底該怎麼辦?” 先生說:“把這類事情歸怨於雙親的人真是太多了,說到底,還是他自己沒有志向。志向立得正確,千事萬事之於良知只是一事。讀書作文,怎麼會成爲人的負擔呢?不過是人累在得失上罷了!”先生因而感嘆說:“良知的學問不明,不知因此耽誤了多少英雄好漢!”
释义/赏析
科目,指科舉考試。
拓展阅读
读书笔记
词字云图书馆-诗词歌赋国学学习-7*24小时
  • 词字云图书馆www.ciziyun.com 点击:41853175次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交,如果我们的某些资料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对您造成了任何程度的伤害,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chuangmi01@qq.com侵删 词字云-做你身边最得力的古文帮手,唐诗三百首,诗歌全集,唐诗、宋词、元曲、诗经、离骚、古代诗词、现代诗歌、近代诗歌、外国诗歌,打造全诗词数据库网站和社区,为您提供经典的诗词、丰富的诗词服务。以及国学经典,词字云,国学,易经,道德经,弟子规,唐诗,宋词,元曲,诗经,离骚,古典诗词,红色诗词,近代诗词,现代诗词

    Copyright © 词字云www.ciziyun.com图书馆 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