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你身边的国学大师-国学堂

词字云-国学堂

鹧鸪天 · 读渊明诗不能去手,戏作小词以送之

国学诗词雏鹰计划:阅读此篇名篇《鹧鸪天 · 读渊明诗不能去手,戏作小词以送之》 来自:《作品》

辛弃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宋高宗绍兴十年(西元一一四〇年),生于金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时中原已陷于金。绍兴三十一年(西元一一六一年),海陵王南侵,稼轩趁机聚众二千,投忠义军隶耿京部。绍兴三十二年(西元一一六二年)奉京命奏事建康,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稼轩还至海州,约忠义军五十骑,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献俘行在,改差签判江阴军,时年二十一岁。宋孝宗乾道四年(西元一一六八年)通判建康府。乾道时,累知滁州,宽征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历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使,淳熙中,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创建「飞虎军」,雄镇一方。後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为言者论罢。宋光宗绍熙二年(西元一一九一年),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未几又为谏官诬劾落职,居铅山。宋宁宗嘉泰三年(西元一二〇三年),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嘉泰四年(西元一二〇四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西元一二〇七年)召赴行在奏事,进枢密都承旨,未受命而病卒,年六十八。後赠少师,谥「忠敏」。稼轩擅长短句,以豪放为主,有「词中之龙」之称,与东坡并称「苏辛」,又与易安并称「济南二安」。平生力主抗金,「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尝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然命运多舛,屡与当政之主和派政见不合,备受排挤,壮志难酬。故满腔激情多寓于词。词风多样,题材广阔,悲鬱沉雄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更善化前人典故入词。现存词六百馀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敬甫辑有《稼轩集钞存》,近人邓恭三增辑为《辛稼轩诗文钞存》。生平见《宋史·卷四百〇一·辛弃疾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及邓恭三《辛稼轩年谱》。
原文

晩岁躬耕不怨贫,只鸡斗酒聚比邻。都无晋宋之间事,自是羲皇以上人。 千载后,百篇存,更无一字不清真。若教王谢诸郎在,未抵柴桑陌上尘。

翻译
晚岁时,渊明亲自到田里耕种,生活虽然贫苦辛劳,但是对此丝毫也没有怨言。置办简单的酒菜与邻居们一起喝酒取乐。他们生活在一起无忧无虑,恬淡自然,没有世俗名利争斗,就像从没有经过战乱的晋宋朝代,和以前的羲皇时代远古纯朴的人民一样自由自在、和和美美的生活。 (渊明所作的诗)经历千载仍然为人民传诵喜爱,因为他的诗每一字都是真挚的、清新纯朴的,那些是极富极贵的权臣富商,根本不配与他相比,他们就连那柴门桑树前的小路上的尘土也比不上。
释义/赏析
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醉梅花》、《剪朝霞》、《骊歌一叠》等。双调,五十五字,平韵。或说调名取自唐·郑嵎「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诗句。然唐、五代词中无此调。调始见于宋代宋祁之作。 「晚岁躬耕不怨贫」句:晋·陶渊明《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穫旱稻》诗:「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晨出肆微勤,日入负耒还。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田家岂不苦,弗穫辞此难。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遥遥沮溺心,千载乃相关。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陶渊明集序》:「(陶渊明)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此乎?」晋·陶渊明《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诗:「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躬耕,亲身从事农业生产。 「只鸡斗酒聚比邻」句:晋·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其五》诗:「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杂诗十二首·其一》诗:「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比邻,乡邻、邻居;只鸡斗酒,简单酒菜。 羲皇:传说中的中国古代帝王,即伏羲氏,曾教民结网,从事渔猎畜牧活动。 「都无晋宋之间事,自是羲皇以上人」句:「都无」当作「徜无」解。陶渊明生于东晋末年,卒于刘宋初年。其时内多篡弑之祸,而北方则先后分处于十六国统治下。渊明《于子俨等疏》虽云「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然于《拟古九首·其八》诗中有「饥食首阳薇,渴饮易水流」句,于《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十》中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句,皆寓有愤世之意。盖晋宋之间世局多故,亦殊不能全然与世相忘。故稼轩作此设语,以为若无「晋宋之间事」,则彼「自是羲皇以上人」。 「千载后,百篇存,更无一字不清真」句:《陶渊明集》现存诗一百二十篇。宋·苏轼《和陶渊明饮酒二十首·其三》诗:「道丧士失己,出语辄不情。江左风流人,醉中亦求名。渊明独清真,谈笑得此生。」 王谢:六朝望族王氏、谢氏之并称,后为高门世族代称。 「未抵柴桑陌上尘」句:晋·为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其五》诗:「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柴桑为渊明居处。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四》:「江州德化县楚城乡,乃陶渊明所居之地,诗中所谓柴桑者。」晋·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一》诗:「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繁体原文
晩歳躬耕不怨貧,隻鷄斗酒聚比鄰。都無晉宋之間事,自是羲皇以上人。 千載後,百篇存,更無一字不淸眞。若教王謝諸郎在,未抵柴桑陌上塵。
翻译
晚歲時,淵明親自到田裏耕種,生活雖然貧苦辛勞,但是對此絲毫也沒有怨言。置辦簡單的酒菜與鄰居們一起喝酒取樂。他們生活在一起無憂無慮,恬淡自然,沒有世俗名利爭鬥,就像從沒有經過戰亂的晉宋朝代,和以前的羲皇時代遠古純樸的人民一樣自由自在、和和美美的生活。 (淵明所作的詩)經歷千載仍然爲人民傳誦喜愛,因爲他的詩每一字都是真摯的、清新純樸的,那些是極富極貴的權臣富商,根本不配與他相比,他們就連那柴門桑樹前的小路上的塵土也比不上。
释义/赏析
鷓鴣天:詞牌名。又名《思佳客》、《醉梅花》、《翦朝霞》、《驪歌一疊》等。雙調,五十五字,平韻。或説調名取自唐·鄭嵎「春遊鷄鹿塞,家在鷓鴣天」詩句。然唐、五代詞中無此調。調始見於宋代宋祁之作。 「晩歳躬耕不怨貧」句:晉·陶淵明《庚戌歲九月中於西田穫旱稻》詩:「人生歸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營,而以求自安。開春理常業,歲功聊可觀。晨出肆微勤,日入負耒還。山中饒霜露,風氣亦先寒。田家豈不苦,弗穫辭此難。四體誠乃疲,庶無異患干。盥濯息簷下,斗酒散襟顏。遙遙沮溺心,千載乃相關。但願長如此,躬耕非所歎。」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陶淵明集序》:「(陶淵明)貞志不休,安道苦節,不以躬耕爲恥,不以無財爲病。自非大賢篤誌,與道汙隆,孰能如此乎?」晉·陶淵明《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二首·其二》詩:「先師有遺訓,憂道不憂貧。」躬耕,親身從事農業生産。 「隻鷄斗酒聚比鄰」句:晉·陶淵明《歸園田居五首·其五》詩:「漉我新熟酒,隻鷄招近局。」《雜詩十二首·其一》詩:「落地爲兄弟,何必骨肉親!得歡當作樂,斗酒聚比鄰。」比鄰,鄉鄰、鄰居;隻雞斗酒,簡單酒菜。 羲皇:傳説中的中國古代帝王,即伏羲氏,曾教民結網,從事漁獵畜牧活動。 「都無晉宋之間事,自是羲皇以上人」句:「都無」當作「徜無」解。陶淵明生於東晉末年,卒於劉宋初年。其時内多篡弑之禍,而北方則先後分處於十六國統治下。淵明《於子儼等疏》雖云「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臥,遇涼風暫至,自謂是羲皇上人」,然於《擬古九首·其八》詩中有「飢食首陽薇,渴飲易水流」句,於《讀〈山海經〉十三首·其十》中有「精衞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句,皆寓有憤世之意。蓋晉宋之間世局多故,亦殊不能全然與世相忘。故稼軒作此設語,以爲若無「晉宋之間事」,則彼「自是羲皇以上人」。 「千載後,百篇存,更無一字不淸眞」句:《陶淵明集》現存詩一百二十篇。宋·蘇軾《和陶淵明飲酒二十首·其三》詩:「道喪士失己,出語輒不情。江左風流人,醉中亦求名。淵明獨淸眞,談笑得此生。」 王謝:六朝望族王氏、謝氏之幷稱,後爲高門世族代稱。 「未抵柴桑陌上塵」句:晉·爲陶淵明《歸園田居五首·其五》詩:「漉我新熟酒,隻鷄招近局。」柴桑爲淵明居處。宋·曾敏行《獨醒雜志·卷四》:「江州德化縣楚城鄕,乃陶淵明所居之地,詩中所謂柴桑者。」晉·陶淵明《雜詩十二首·其一》詩:「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
拓展阅读
读书笔记
词字云图书馆-诗词歌赋国学学习-7*24小时
  • 词字云图书馆www.ciziyun.com 点击:30069726次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交,如果我们的某些资料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对您造成了任何程度的伤害,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chuangmi01@qq.com侵删 词字云-做你身边最得力的古文帮手,唐诗三百首,诗歌全集,唐诗、宋词、元曲、诗经、离骚、古代诗词、现代诗歌、近代诗歌、外国诗歌,打造全诗词数据库网站和社区,为您提供经典的诗词、丰富的诗词服务。以及国学经典,词字云,国学,易经,道德经,弟子规,唐诗,宋词,元曲,诗经,离骚,古典诗词,红色诗词,近代诗词,现代诗词

    Copyright © 词字云www.ciziyun.com图书馆 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