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你身边的国学大师-国学堂

词字云-国学堂

水调歌头 · 三山用赵丞相韵,答帅幕王君,且有感于中秋近事,并见之末章

国学诗词雏鹰计划:阅读此篇名篇《水调歌头 · 三山用赵丞相韵,答帅幕王君,且有感于中秋近事,并见之末章》 来自:《作品》

辛弃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宋高宗绍兴十年(西元一一四〇年),生于金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时中原已陷于金。绍兴三十一年(西元一一六一年),海陵王南侵,稼轩趁机聚众二千,投忠义军隶耿京部。绍兴三十二年(西元一一六二年)奉京命奏事建康,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稼轩还至海州,约忠义军五十骑,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献俘行在,改差签判江阴军,时年二十一岁。宋孝宗乾道四年(西元一一六八年)通判建康府。乾道时,累知滁州,宽征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历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使,淳熙中,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创建「飞虎军」,雄镇一方。後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为言者论罢。宋光宗绍熙二年(西元一一九一年),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未几又为谏官诬劾落职,居铅山。宋宁宗嘉泰三年(西元一二〇三年),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嘉泰四年(西元一二〇四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西元一二〇七年)召赴行在奏事,进枢密都承旨,未受命而病卒,年六十八。後赠少师,谥「忠敏」。稼轩擅长短句,以豪放为主,有「词中之龙」之称,与东坡并称「苏辛」,又与易安并称「济南二安」。平生力主抗金,「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尝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然命运多舛,屡与当政之主和派政见不合,备受排挤,壮志难酬。故满腔激情多寓于词。词风多样,题材广阔,悲鬱沉雄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更善化前人典故入词。现存词六百馀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敬甫辑有《稼轩集钞存》,近人邓恭三增辑为《辛稼轩诗文钞存》。生平见《宋史·卷四百〇一·辛弃疾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及邓恭三《辛稼轩年谱》。
原文

说与西湖客,观水更观山。淡妆浓抹西子,唤起一时观。种柳人今天上,对酒歌翻《水调》,醉墨捲秋澜。老子兴不浅,歌舞莫教闲。 看尊前,轻聚散,少悲欢。城头无限今古,落日晓霜寒。谁唱黄鸡白酒,犹记红旗清夜,千骑月临关。莫说西州路,且尽一杯看。

翻译
释义/赏析
三山:福州城内有越王山、九仙山、乌石山,故郡有三山之名。宋·曾巩《道山亭记》:“城中凡有三山,东曰九仙,西曰闽山,北曰越王,故郡有三山之名。” 赵丞相:《宋史·卷三百九十二·赵汝愚传》:“赵汝愚,字子直,汉恭宪王元佐七世孙,居饶之馀干县。……汝愚早有大志,每曰:‘大丈夫得汗青一幅纸,始不负此生。’擢进士第一,签书宁国军节度判官,召试馆职,除秘书省正字。孝宗方锐意恢复,始见,即陈自治之策,孝宗称善,迁校书郎。……迁著作郎、知信州,易台州,除江西转运判官,入为吏部郎兼太子侍讲。迁秘书少监兼权给事中。内侍陈源有宠于德寿宫,添差浙西副总管。汝愚言:‘祖宗以童贯典兵,卒开边衅,源不宜使居总戎之任。’孝宗喜,诏自今内侍不得兼兵职。……以集英殿修撰帅福建,,陛辞,言国事之大者四,其一谓:‘吴氏四世专蜀兵,非国家之利,请及今以渐抑之。’进直学士、制置四川兼知成都府。诸羌蛮相挻为边患,汝愚至,悉以计分其势。孝宗谓其有文武威风,召还。光宗受禅,趣召未至,殿中侍御史范处义论其稽命,除知潭州,辞,改太平州。进敷文阁学士,知福州。绍熙二年,召为吏部尚书。……(绍熙)四年,……除同知枢密院事,……为光禄大夫、右丞相。……至衡州病作,为守臣钱鍪所窘,暴薨,天下闻而冤之,时庆元二年正月壬午也。汝愚学务有用,常以司马光、富弼、韩琦、范仲淹自期。凡平昔所闻于师友,如张栻、朱熹、吕祖谦、汪应辰、王十朋、胡铨、李焘、林光朝之言,欲次第行之,未果。所著诗文十五卷、《太祖实录举要》若干卷、《类宋朝诸臣奏议》三百卷。汝愚聚族而居,门内三千指,所得廪给悉分与之,菜羹疏食,恩意均洽,人无间言。自奉养甚薄,为夕郎时,大冬衣布裘,至为相亦然。汝愚既殁,党禁浸解,旋复资政殿学士、太中大夫,已而赠少保。侂胄诛,尽复元官,赐谥忠定,赠太师,追封沂国公。理宗诏配享宁宗庙庭,追封福王,其后进封周王。子九人,崇宪其长子也。” 赵丞相韵:赵汝愚原唱已不存。宋·蔡戡(kān)《定斋集·卷二十》载蔡戡《水调歌头·送赵帅镇成都》一首,《永乐大典·卷二二六五》湖字韵载林淳《水调歌头·次赵帅开西湖韵》三首,均为赵氏原韵奉和之作。 帅幕王君:未详所指。 中秋近事:未详所指。 “观水更观山”句:宋·黄庭坚《题胡逸老致虚庵》诗:“观水观山皆得妙,更将何物污灵台。” “淡妆浓抹西子”句: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种柳人今天上”句:南宋·刘光祖《宋丞相忠定赵公墓志铭》:“(福)州有二湖,附郭田数万亩,旱则湖可溉,涝则可泄,故无凶岁。或租其潴(zhū)水泽各封域之,官利其入,不之禁,湖以塞。公奏罢之;浚西湖使与南湖通,筑长堤,植杉柳,创六闸堰,以时潴泄,遂为一方永久之利。”按:赵汝愚以绍熙二年召入为吏部尚书,其后历迁至右丞相,数年之内,均居朝内,所谓“天上”当指此言。 “老子兴不浅”句:《晋书·卷七十三·庾亮传》:“亮在武昌,诸佐吏殷浩之徒,乘秋夜往共登南楼,俄而不觉亮至,徐曰:‘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 黄鸡白酒:唐·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诗:“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红旗:唐·白居易《刘十九同宿时淮寇初破》诗:“红旗破贼非吾事,黄纸除书无我名。” 月临关:唐·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七》:“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莫说西州路”句:《晋书·卷七十九·谢安传》:“谢安,字安石,……寓居会稽,与王羲之及高阳许询、桑门支遁游处,出则渔弋山水,入则言咏属文,无处世意。……屡违朝旨,高卧东山,……时安弟万为西中郎将,总藩任之重,……及万废黜,安始有仕进志。……安虽受朝寄,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每形于言色。及镇新城,尽室而行,造泛海之装,欲须经略粗定,自江道还东。雅志未就,遂遇疾笃。上疏请量宜旋旆,……诏遣侍中慰劳,遂还都。闻当舆入西州门,自以本志不遂,深自慨失,因怅然谓所亲曰:‘昔桓温在时,吾常惧不全。忽梦乘温舆行十六里,见一白鸡而止。乘温舆者,代其位也。十六里,止今十六年矣。白鸡主酉,今太岁在酉,吾病殆不起乎!’乃上疏逊位,诏遣侍中、尚书喻旨。先是,安发石头,金鼓忽破,又语未尝谬,而忽一误,众亦怪异之。寻薨,时年六十六。”《晋书·卷七十九·〈谢安传·羊昙传〉》:“羊昙者,太山人,知名士也,为安所爱重。安薨后,辍乐弥年,行不由西州路。尝因石头大醉,扶路唱乐,不觉至州门。左右白曰:‘此西州门。’昙悲感不已,以马策扣扉,诵曹子建诗曰:‘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恸哭而去。”
繁体原文
説與西湖客,觀水更觀山。淡妝濃抹西子,喚起一時觀。種柳人今天上,對酒歌翻《水調》,醉墨捲秋瀾。老子興不淺,歌舞莫教閒。 看尊前,輕聚散,少悲歡。城頭無限今古,落日曉霜寒。誰唱黃鷄白酒,猶記紅旗清夜,千騎月臨關。莫說西州路,且盡一杯看。
翻译
释义/赏析
三山:福州城內有越王山、九仙山、烏石山,故郡有三山之名。宋·曾鞏《道山亭記》:「城中凡有三山,東曰九仙,西曰閩山,北曰越王,故郡有三山之名。」 趙丞相:《宋史·卷三百九十二·趙汝愚傳》:「趙汝愚,字子直,漢恭憲王元佐七世孫,居饒之餘干縣。……汝愚早有大志,每曰:『大丈夫得汗靑一幅紙,始不負此生。』擢進士第一,簽書寧國軍節度判官,召試館職,除秘書省正字。孝宗方鋭意恢復,始見,即陳自治之策,孝宗稱善,遷校書郎。……遷著作郎、知信州,易台州,除江西轉運判官,入爲吏部郎兼太子侍講。遷秘書少監兼權給事中。內侍陳源有寵于德壽宮,添差浙西副總管。汝愚言:『祖宗以童貫典兵,卒開邊釁,源不宜使居總戎之任。』孝宗喜,詔自今內侍不得兼兵職。……以集英殿修撰帥福建,,陛辭,言國事之大者四,其一謂:『呉氏四世專蜀兵,非國家之利,請及今以漸抑之。』進直學士、制置四川兼知成都府。諸羌蠻相挻爲邊患,汝愚至,悉以計分其勢。孝宗謂其有文武威風,召還。光宗受禪,趣召未至,殿中侍御史范處義論其稽命,除知潭州,辭,改太平州。進敷文閣學士,知福州。紹熙二年,召爲吏部尙書。……(紹熙)四年,……除同知樞密院事,……爲光祿大夫、右丞相。……至衡州病作,爲守臣錢鍪所窘,暴薨,天下聞而冤之,時慶元二年正月壬午也。汝愚學務有用,常以司馬光、富弼、韓琦、范仲淹自期。凡平昔所聞於師友,如張栻、朱熹、呂祖謙、汪應辰、王十朋、胡銓、李燾、林光朝之言,欲次第行之,未果。所著詩文十五卷、《太祖實錄舉要》若干卷、《類宋朝諸臣奏議》三百卷。汝愚聚族而居,門內三千指,所得廩給悉分與之,菜羹疏食,恩意均洽,人無間言。自奉養甚薄,爲夕郎時,大冬衣布裘,至爲相亦然。汝愚既歿,黨禁浸解,旋復資政殿學士、太中大夫,已而贈少保。侂胄誅,盡復元官,賜諡忠定,贈太師,追封沂國公。理宗詔配享寧宗廟庭,追封福王,其後進封周王。子九人,崇憲其長子也。」 趙丞相韻:趙汝愚原唱已不存。宋·蔡戡(kān)《定齋集·卷二十》載蔡戡《水調歌頭·送趙帥鎮成都》一首,《永樂大典·卷二二六五》湖字韻載林淳《水調歌頭·次趙帥開西湖韻》三首,均爲趙氏原韻奉和之作。 帥幕王君:未詳所指。 中秋近事:未詳所指。 「觀水更觀山」句:宋·黃庭堅《題胡逸老致虛庵》詩:「觀水觀山皆得妙,更將何物污靈臺。」 「淡妝濃抹西子」句:宋·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其二》詩:「水光瀲灔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種柳人今天上」句:南宋·劉光祖《宋丞相忠定趙公墓誌銘》:「(福)州有二湖,附郭田數萬畝,旱則湖可漑,澇則可泄,故無凶歳。或租其瀦(zhū)水澤各封域之,官利其入,不之禁,湖以塞。公奏罷之;浚西湖使與南湖通,築長堤,植杉柳,創六閘堰,以時瀦泄,遂爲一方永久之利。」按:趙汝愚以紹熙二年召入爲吏部尙書,其後歷遷至右丞相,數年之內,均居朝內,所謂「天上」當指此言。 「老子興不淺」句:《晉書·卷七十三·庾亮傳》:「亮在武昌,諸佐吏殷浩之徒,乘秋夜往共登南樓,俄而不覺亮至,徐曰:『老子於此處興復不淺。』」 黃鷄白酒:唐·李白《南陵別兒童入京》詩:「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鷄啄黍秋正肥。」 紅旗:唐·白居易《劉十九同宿時淮寇初破》詩:「紅旗破賊非吾事,黃紙除書無我名。」 月臨關:唐·杜甫《秦州雜詩二十首·其七》:「無風雲出塞,不夜月臨關。」 「莫説西州路」句:《晉書·卷七十九·謝安傳》:「謝安,字安石,……寓居會稽,與王羲之及高陽許詢、桑門支遁遊處,出則漁弋山水,入則言詠屬文,無處世意。……屢違朝旨,高臥東山,……時安弟萬爲西中郎將,總藩任之重,……及萬廢黜,安始有仕進志。……安雖受朝寄,然東山之志始末不渝,每形於言色。及鎮新城,盡室而行,造泛海之裝,欲須經略粗定,自江道還東。雅志未就,遂遇疾篤。上疏請量宜旋旆,……詔遣侍中慰勞,遂還都。聞當輿入西州門,自以本志不遂,深自慨失,因悵然謂所親曰:『昔桓溫在時,吾常懼不全。忽夢乘溫輿行十六里,見一白鷄而止。乘溫輿者,代其位也。十六里,止今十六年矣。白鷄主酉,今太歳在酉,吾病殆不起乎!』乃上疏遜位,詔遣侍中、尚書喻旨。先是,安發石頭,金鼓忽破,又語未嘗謬,而忽一誤,眾亦怪異之。尋薨,時年六十六。」《晉書·卷七十九·〈謝安傳·羊曇傳〉》:「羊曇者,太山人,知名士也,爲安所愛重。安薨後,輟樂彌年,行不由西州路。嘗因石頭大醉,扶路唱樂,不覺至州門。左右白曰:『此西州門。』曇悲感不已,以馬策扣扉,誦曹子建詩曰:『生存華屋處,零落歸山丘。』慟哭而去。」
拓展阅读
读书笔记
词字云图书馆-诗词歌赋国学学习-7*24小时
  • 词字云图书馆www.ciziyun.com 点击:30069726次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交,如果我们的某些资料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对您造成了任何程度的伤害,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chuangmi01@qq.com侵删 词字云-做你身边最得力的古文帮手,唐诗三百首,诗歌全集,唐诗、宋词、元曲、诗经、离骚、古代诗词、现代诗歌、近代诗歌、外国诗歌,打造全诗词数据库网站和社区,为您提供经典的诗词、丰富的诗词服务。以及国学经典,词字云,国学,易经,道德经,弟子规,唐诗,宋词,元曲,诗经,离骚,古典诗词,红色诗词,近代诗词,现代诗词

    Copyright © 词字云www.ciziyun.com图书馆 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