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你身边的国学大师-国学堂

词字云-国学堂

宜黄县县学记

国学诗词雏鹰计划:阅读此篇名篇《宜黄县县学记》 来自:《作品》

曾巩

宋建昌军南丰人,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曾易占子。仁宗嘉祐二年进士。少有文名,为欧阳修所赏识,又曾与王安石交游。累官通判越州,历知齐、襄、洪、福诸州,所至多有政绩。神宗元丰三年,判三班院,上言以节用为理财之要。次年,加史馆修撰,典修五朝国史,管勾编修院,旋擢中书舍人。曾校理《战国策》、《说苑》、《新序》、《列女传》等典籍。尤擅散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追谥文定。有《元丰类稿》。
原文

古之人,自家至于天子之国皆有学,自幼至于长,未尝去于学之中。学有《诗》《书》六艺、弦歌洗爵、俯仰之容、升降之节、以习其心体、耳目、手足之举措;又有祭祀、乡射、养老之礼、以习其恭让;进材、论狱、出兵授捷之法,以习其从事。师友以解其惑,劝惩以勉其进,戒其不率,其所为具如此。而其大要,则务使人人学其性,不独防其邪僻放肆也。虽有刚柔缓急之异,皆可以进之中,而无过不及。使其识之明,气之充于其心,则用之于进退语默之际,而无不得其宜;临之以祸福死生之故,无足动其意者。为天下之士,为所以养其身之备如此,则又使知天地事物之变,古今治乱之理,至于损益废置,先后始终之要,无所不知。其在堂户之上,而四海九州之业、万世之策皆得,及出而履天下之任,列百官之中,则随所施为,无不可者。何则?其素所学问然也。 盖凡人之起居、饮食、动作之小事,至于修身为国家天下之大体,皆自学出,而无斯须去于教也。其动于视听四支者,必使其洽于内;其谨于初者,必使其要于终。驯之以自然,而待之以积久。噫!何其至也。故其俗之成,则刑罚措;其材之成,则三公百官得其士;其为法之永,则中材可以守;其入人之深,则虽更衰世而不乱。为教之极至此,鼓舞天下,而人不知其从之,岂用力也哉? 及三代衰,圣人之制作尽坏,千馀年之间,学有存者,亦非古法。人之体性之举动,唯其所自肆,而临政治人之方,固不素讲。士有聪明朴茂之质,而无教养之渐,则其材之不成,固然。盖以不学未成之材,而为天下之吏,又承衰弊之后,而治不教之民。呜呼!仁政之所以不行,贼盗刑罚之所以积,其不以此也欤? 宋兴几百年矣。庆历三年,天子图当世之务,而以学为先,于是天下之学乃得立。而方此之时,抚州之宜黄犹不能有学。士之学者皆相率而寓于州,以群聚讲习。其明年,天下之学复废,士亦皆散去,而春秋释奠之事以著于令,则常以庙祀孔氏,庙不复理。 皇祐元年,会令李君详至,始议立学。而县之士某某与其徒皆自以谓得发愤于此,莫不相励而趋为之。故其材不赋而羡,匠不发而多。其成也,积屋之区若干,而门序正位,讲艺之堂、栖士之舍皆足。积器之数若干,而祀饮寝食之用皆具。其像,孔氏而下,从祭之士皆备。其书,经史百氏、翰林子墨之文章无外求者。其相基会作之本末,总为日若干而已,何其固且速也! 当四方学废之初,有司之议,固以为学者人情之所不乐。及观此学之作,在其废学数年之后,唯其令之一唱,而四境之内响应而图之,如恐不及。则夫言人之情不乐于学者,其果然也与? 宜黄之学者,固多良士。而李君之为令,威行爱立,讼清事举,其政又良也。夫及良令之时,而顺其慕学发愤之俗,作为宫室教肄之所,以至图书器用之须,莫不皆有,以养其良材之士。虽古之去今远矣,然圣人之典籍皆在,其言可考,其法可求,使其相与学而明之,礼乐节文之详,固有所不得为者。若夫正心修身,为国家、天下之大务,则在其进之而已。使一人之行修,移之于一家,一家之行修,移之于乡邻族党,则一县之风俗成,人材出矣。教化之行,道德之归,非远人也,可不勉与!县之士来请曰:“愿有记。”其记之。十二月某日也。

翻译
古代的人,从大夫统治的家,诸 侯统治的国,到天子统治的天下都有学校,从小到长大,没有离开过学校。学校有《诗经》、《书经》、六艺,有弹琴、唱歌、洗爵,俯仰的仪容,上堂下堂的礼节,用来培养训练身心、耳目和手脚的动作;又有祭祀、乡射和养老的礼制,用来培养恭敬谦让的品德;又有举荐人才,论定官司曲直,接受武器、献捷的规定,用来训练自己办事的能力。学校有老师、同学解释疑惑,用奖惩来鼓励进步,警戒不合标准的言行。学校从事的工作就是这样。它的要旨,是务必使人人培养(好的) 才能品性,不只是防止他们思想行为不端正,胡作非为。人的品性虽然有刚强、柔弱、迟缓、急迫的区别,但是都可以达到不偏不倚的“中”,而没超过和达不到的情况。在学校可使他们识见高明,气质充满心胸,那么在运用才干时,处在前进、后退,得意不得意的时候,没有不恰到好处的;临到灾祸、死亡变故,也不会动摇他的意志。治理天下的读书人,为培养自身作的准备就是这样,要使他们知道天地事物的变化,古今太平混乱的道理,直到减少、增加、废弃、新制(什么政策)、(什么应在)先、(什么应在)后的关键,全都明白。他们在学堂上,四海九州的事务,万代的策略都得到了,等到出来担当治理天下的任务,排列在百官当中,任随干什么,没有不可以的。那么,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一向所学习的就是这样。 凡是人起居、饮食、动作这等小事,至于培养自身及治理国 家、天下的要点,都从学习得来,不能片刻离开教育。那关于眼看、耳听及四肢的活动,必须与内心融洽;那对开头严格要求的,一定要使他们坚持到结束。用循序渐进的办法培训他们,期望他们通过长期积累(成大器)。唉!这是何等样的高标准哪!所以那(好)习俗养成了,那么刑罚就不用了;那人才已经培养成了,那么,三公、百官就得到人选了;那制定的法规具长期性,那么,中等才干的人就可以保证执行;那习俗法规已深入人心,那么即使世道变衰也不会混乱。办教育达到这样高标准的地步,它鼓舞天下,人不察觉却追随着它,(治理天下)难道还要花功夫吗? 到夏商周衰落,圣人制定的教育制度和方法全废弃了,一千多年之间,教育上如果还有存在的东西,也不是古代的了。人对于自身的品德和行为,只是放任自己,面对政务,处理人的方法,向来本不讲究。读书人有聪明、纯朴、美好的本质,却没有教养、熏陶,那么不能培育成人才,就本该是这样了。用没有受过教育的,未成器的“人才”,充当天下的官吏,又承接衰败世道之后,治理没有教育过的百姓。啊!仁政不能施行,处理贼盗的案件积累很多的原因,不就是这个吗? 宋朝兴起已经差不多百年了。庆历三年, 天子谋划当代的政务,把学校教育摆在优先地位,于是天下的学校才建立起来。正当这时,抚州的宜黄县还未有学校。要学习的读书人,互相领着寄住在抚州,聚集起来讲学。第二年,天下的学校又废弃了,读书人又都散了离开,而春秋两季用释奠之礼(祭祀孔子)的事已写进了政令,曾经在庙宇中祭祀孔子,(现在)庙不再修理。 皇祐元年,恰巧县令李详先生到来,才提议建立学校。而县的读书人某某和他的学生都自认为可以在学校发愤攻读了,没有不互相鼓励和为这事奔走的。所以那木料不收缴而有多的,匠人不待发动来的也不少。学校建成了,集中在一起的房屋有若干间,门和夹墙的位置端正,读书人住的地方都够 了。积在一起的器具有若干,而祭祀、饮宴、食宿所用的都具备了。学校正殿上供奉的塑像,孔氏以下,陪祭的人也都齐备了。学校的书,经书、史书,诸子百家,以及辞赋文章等,不必向外面寻找。那看地基、集中材料、匠人修建的经过,总计若干天罢了,多么周详和迅速啊! 正当四方学校初废的时候,官吏们议论,本认为办学校的事,是人情不乐意的。等到看见这个学校的兴建,是在那废止学校几年之后,只是那县令一倡议,全县四方地界之内响应并谋划这事的人,像怕赶不上似的。那么,说人心不乐意办学校,它真是这样吗? 宜黄县办学校教育的人,本来多是好的读书人。李先生做县令,施政威严,树立仁爱之心,官司审理清楚,事业兴办(得力),他的政务又是好的。趁着有好县令的时候,顺着那向往学校教育和发愤攻读的习俗,兴建教育学习的场所,以至于必需的图册,书籍、器皿、用具,什么都有,用来培养栋梁之才。即使古代的制度、方法等离现在远了,但是圣人的经典都存在的,他们的学说可以考察,他们的法则可以探求,让那些读书人相互学习而弄明白,礼制、音乐、仪节、文采周密得很, 本来有不能照着去做的原因。至于那使思想端正,培养自身的道德、情操、才干,是治理国家、天下的大事,那就使他们进取罢了。假如一个人努力学习,推广到一家;一家努力学习,推广到乡党的邻居和宗族,那么全县的好风俗就会形成,人才就产生了。教化的施行,道德的回归,不是离开人很远的事,可以不努力进取吗? 宜黄县的读书人来请我说:“希望您(对宜黄县县学)有篇《记》。”我于是写了这篇文章。(这天是)十二月某日。
释义/赏析
家、国:奴隶社会中,诸侯统治的地方叫国,大夫统治的地方叫家。天子统治的地方叫天下。后来天子统治的地方也叫国,双音词就是国家。 学:学校,古代的教育机关。 《诗》:《诗经》中国古代诗歌总集,由民歌“风”、宴会歌“雅”、祭歌“颂”三类共三百有五篇组成。大抵是周初至春秋中叶的作品,从各个方面反映了 当时的社会现实。形式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不少优秀篇章,描写生动,形象鲜明,语言朴素优美,音节自然和谐,富有艺术感染力,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书》:《尚书》,即我国现存最早的关于上古时代典章文献的汇编。古籍中也称《书》。相传为孔子编定。是认识和研究夏商周 历史的宝贵资料。 六艺:古代教育贵族子弟的六种科目,即:礼、乐、射、御(驭)、书、数。也就是礼仪、音乐、射箭、驾车、识字及书写、算术六方面的学问和技术。 弦歌:以琴瑟伴奏而歌。是古代“乐”学习的内容之一。弦,指称琴瑟。 洗爵:洗酒器。爵,古代一种酒器。 容:容貌、仪容。 节:礼节。 举措:动作。 乡射礼:古以射技选士,办法有二:一为地方行政长官在春秋两季,在地方学校用射技选士;二为乡大夫每三年对乡吏进行一次射技考查,向王举荐优胜者。这就是乡射礼。 养老:古礼,对年老又贤德的人,按时用酒食供奉以表示尊敬和优抚。 恭让:恭敬谦让。 进材:举荐人才。 论狱:论定官司曲直。论,定罪;狱,官司。 出兵:今天讲“出兵”,文言讲“出师”。这里的“出兵”是“授兵”之意。古代藏兵器于宗庙,打仗时,先祭告,然后把兵器拿出来发给军士,称“授兵”。 授捷:捷,胜利。授作给予、献的意思,应是“献捷”,用“授”不合礼法。作接受讲,则“受捷”含有“受降”之意,则不宜用“授”而应用“受”。疑“授”字有误。今姑按“授”:给予、献理解。 友:同道之人,可译为同学。 惑:疑惑。 劝惩:勉励、惩罚。 率:标准、规格。 中:不偏不倚,无过不及叫中。即今恰到好处。 气:气质、气势。 堂户:这里指读书之所。堂,阶上室外称堂;堂室有窗户隔开。 履:实行、做。这里是担当。 修身:修养身心,即培养自身的道德情操学问。 大体:本质、要点。 斯须:片刻、一会儿。 洽:和谐、融洽。 谨:严格。 驯:通“训”,教导、 教诲。 自然:这里是循序渐进。 措:废弃、放弃。 为教:办教育。 极:标准。 制作:指教育制度和方法等。 自肆:放任自己。 临:面对。 政:政治、政事。 朴茂:纯朴美好。 渐:本作浸,浸染。这里当熏陶讲。 承衰弊:承接衰(世)弊(政)。弊,破、败、坏。 几百年:差不多百年。按:从北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赵匡胤(yìn)建国到宋仁宗赵祯皇祐元年(公元1049年)是八十九年。 宜黄:县名,今江西省宜黄县。 寓:寄住宿。 春秋释奠:春秋二季用释奠礼祭祀孔子。释奠,备牲牢弊帛,置爵于神前而祭。 以:通“已”。 常:通“尝”,曾经。 某某:有时也称某,古文中不具姓名的称呼。有时是自己,有时是他人。此是后者。 赋:本义赋税,这里作动词用,收缴。 羡:多、盈馀。 积屋之区若干:在一起的若干间小居室。积,堆积;区,小室;若干,不定量数。 序:隔开正堂东西夹室的墙。 从祭之士:陪祭的人。指孔子的弟子颜回、曾参,孙子思,再传弟子孟轲等。从祭,陪祭。 翰林子墨之文章:指西汉扬雄及其他辞赋家的文章。扬雄所作《长杨赋》假借翰林主人与子墨客卿二人的问答为文,故以翰林子墨代称扬雄及其他辞赋家的文章。 相基:察看学舍地基。 会作:集中制作。 唱:通“倡”,倡导。 威行爱立:即“行威立爱”,实行威严之法,树立仁爱之心。 讼清事举:诉讼(官司)处理清楚。事业兴办起来。 及:趁着。 教肄:教导、学习。 正心:使心正,不怒,不惧,不忧,不偏爱。 大务:大政、大事。 乡邻族党:乡党的邻居和宗族。乡党,古代的一种居民组织。一万二千五百户为一乡。五百家为一党。
繁体原文
古之人,自家至於天子之國皆有學,自幼至於長,未嘗去於學之中。學有《詩》《書》六藝、絃歌洗爵、俯仰之容、昇降之節、以習其心體、耳目、手足之舉措;又有祭祀、鄉射、養老之禮、以習其恭讓;進材、論獄、出兵授捷之法,以習其從事。師友以解其惑,勸懲以勉其進,戒其不率,其所爲具如此。而其大要,則務使人人學其性,不獨防其邪僻放肆也。雖有剛柔緩急之異,皆可以進之中,而無過不及。使其識之明,氣之充於其心,則用之於進退語默之際,而無不得其宜;臨之以禍福死生之故,無足動其意者。爲天下之士,爲所以養其身之備如此,則又使知天地事物之變,古今治亂之理,至於損益廢置,先後始終之要,無所不知。其在堂戶之上,而四海九州之業、萬世之策皆得,及出而履天下之任,列百官之中,則隨所施爲,無不可者。何則?其素所學問然也。 蓋凡人之起居、飲食、動作之小事,至於修身爲國家天下之大體,皆自學出,而無斯須去於教也。其動於視聽四支者,必使其洽於內;其謹於初者,必使其要於終。馴之以自然,而待之以積久。噫!何其至也。故其俗之成,則刑罰措;其材之成,則三公百官得其士;其爲法之永,則中材可以守;其入人之深,則雖更衰世而不亂。爲教之極至此,鼓舞天下,而人不知其從之,豈用力也哉? 及三代衰,聖人之制作盡壞,千餘年之間,學有存者,亦非古法。人之體性之舉動,唯其所自肆,而臨政治人之方,固不素講。士有聰明樸茂之質,而無教養之漸,則其材之不成,固然。蓋以不學未成之材,而爲天下之吏,又承衰弊之後,而治不教之民。嗚呼!仁政之所以不行,賊盜刑罰之所以積,其不以此也歟? 宋興幾百年矣。慶歷三年,天子圖當世之務,而以學爲先,於是天下之學乃得立。而方此之時,撫州之宜黃猶不能有學。士之學者皆相率而寓於州,以群聚講習。其明年,天下之學復廢,士亦皆散去,而春秋釋奠之事以著於令,則常以廟祀孔氏,廟不復理。 皇祐元年,會令李君詳至,始議立學。而縣之士某某與其徒皆自以謂得發憤於此,莫不相勵而趨爲之。故其材不賦而羨,匠不發而多。其成也,積屋之區若干,而門序正位,講藝之堂、栖士之舍皆足。積器之數若干,而祀飲寢食之用皆具。其像,孔氏而下,從祭之士皆備。其書,經史百氏、翰林子墨之文章無外求者。其相基會作之本末,總爲日若干而已,何其固且速也! 當四方學廢之初,有司之議,固以爲學者人情之所不樂。及觀此學之作,在其廢學數年之後,唯其令之一唱,而四境之內響應而圖之,如恐不及。則夫言人之情不樂於學者,其果然也與? 宜黃之學者,固多良士。而李君之爲令,威行愛立,訟清事舉,其政又良也。夫及良令之時,而順其慕學發憤之俗,作爲宮室教肄之所,以至圖書器用之須,莫不皆有,以養其良材之士。雖古之去今遠矣,然聖人之典籍皆在,其言可考,其法可求,使其相與學而明之,禮樂節文之詳,固有所不得爲者。若夫正心修身,爲國家、天下之大務,則在其進之而已。使一人之行修,移之於一家,一家之行修,移之於鄉鄰族黨,則一縣之風俗成,人材出矣。教化之行,道德之歸,非遠人也,可不勉與!縣之士來請曰:“願有記。”其記之。十二月某日也。
翻译
古代的人,從大夫統治的家,諸 侯統治的國,到天子統治的天下都有學校,從小到長大,沒有離開過學校。學校有《詩經》、《書經》、六藝,有彈琴、唱歌、洗爵,俯仰的儀容,上堂下堂的禮節,用來培養訓練身心、耳目和手腳的動作;又有祭祀、鄉射和養老的禮制,用來培養恭敬謙讓的品德;又有舉薦人才,論定官司曲直,接受武器、獻捷的規定,用來訓練自己辦事的能力。學校有老師、同學解釋疑惑,用奬懲來鼓勵進步,警戒不合標準的言行。學校從事的工作就是這樣。它的要旨,是務必使人人培養(好的)才能品性,不衹是防止他們思想行爲不端正,胡作非爲。人的品性雖然有剛強、柔弱、遲緩、急迫的區別,但是都可以達到不偏不倚的“中”,而沒超過和達不到的情況。在學校可使他們識見高明,氣質充滿心胸,那麽在運用才幹時,處在前進、後退,得意不得意的時候,沒有不恰到好處的;臨到災禍、死亡變故,也不會動搖他的意志。治理天下的讀書人,爲培養自身作的準備就是這樣,要使他們知道天地事物的變化,古今太平混亂的道理,直到減少、增加、廢棄、新制(什麽政策)、(什麽應在)先、(什麽應在)後的關鍵,全都明白。他們在學堂上,四海九州的事務,萬代的策略都得到了,等到出來擔當治理天下的任務,排列在百官當中,任隨幹什麽,沒有不可以的。那麽,這是爲什麽呢?因爲他一向所學習的就是這樣。 凡是人起居、飲食、動作這等小事,至於培養自身及治理國 家、天下的要點,都從學習得來,不能片刻離開教育。那關於眼看、耳聽及四肢的活動,必須與內心融洽;那對開頭嚴格要求的,一定要使他們堅持到結束。用循序漸進的辦法培訓他們,期望他們通過長期積累(成大器)。唉!這是何等樣的高標準哪!所以那(好)習俗養成了,那麽刑罰就不用了;那人才已經培養成了,那麽,三公、百官就得到人選了;那制定的法規具長期性,那麽,中等才幹的人就可以保證執行;那習俗法規已深入人心,那麽即使世道變衰也不會混亂。辦教育達到這樣高標準的地步,它鼓舞天下,人不察覺卻追隨著它,(治理天下)難道還要花功夫嗎? 到夏商周衰落,聖人制定的教育制度和方法全廢棄了,一千多年之間,教育上如果還有存在的東西,也不是古代的了。人對於自身的品德和行爲,衹是放任自己,面對政務,處理人的方法,向來本不講究。讀書人有聰明、純樸、美好的本質,卻沒有教養、熏陶,那麽不能培育成人才,就本該是這樣了。用沒有受過教育的,未成器的“人才”,充當天下的官吏,又承接衰敗世道之後,治理沒有教育過的百姓。啊!仁政不能施行,處理賊盜的案件積累很多的原因,不就是這箇嗎? 宋朝興起已經差不多百年了。慶歷三年, 天子謀劃當代的政務,把學校教育擺在優先地位,於是天下的學校纔建立起來。正當這時,撫州的宜黃縣還未有學校。要學習的讀書人,互相領著寄住在撫州,聚集起來講學。第二年,天下的學校又廢棄了,讀書人又都散了離開,而春秋兩季用釋奠之禮(祭祀孔子)的事已寫進了政令,曾經在廟宇中祭祀孔子,(現在)廟不再修理。 皇祐元年,恰巧縣令李詳先生到來,纔提議建立學校。而縣的讀書人某某和他的學生都自認爲可以在學校發憤攻讀了,沒有不互相鼓勵和爲這事奔走的。所以那木料不收繳而有多的,匠人不待發動來的也不少。學校建成了,集中在一起的房屋有若干間,門和夾墻的位置端正,讀書人住的地方都够 了。積在一起的器具有若干,而祭祀、飲宴、食宿所用的都具備了。學校正殿上供奉的塑像,孔氏以下,陪祭的人也都齊備了。學校的書,經書、史書,諸子百家,以及辭賦文章等,不必向外面尋找。那看地基、集中材料、匠人修建的經過,總計若干天罷了,多麽周詳和迅速啊! 正當四方學校初廢的時候,官吏們議論,本認爲辦學校的事,是人情不樂意的。等到看見這箇學校的興建,是在那廢止學校幾年之後,衹是那縣令一倡議,全縣四方地界之內響應幷謀劃這事的人,像怕赶不上似的。那麽,説人心不樂意辦學校,它眞是這樣嗎? 宜黃縣辦學校教育的人,本來多是好的讀書人。李先生做縣令,施政威嚴,樹立仁愛之心,官司審理清楚,事業興辦(得力),他的政務又是好的。趁著有好縣令的時候,順著那向往學校教育和發憤攻讀的習俗,興建教育學習的場所,以至於必需的圖册,書籍、器皿、用具,什麽都有,用來培養棟梁之才。即使古代的制度、方法等離現在遠了,但是聖人的經典都存在的,他們的學説可以考察,他們的法則可以探求,讓那些讀書人相互學習而弄明白,禮制、音樂、儀節、文采周密得很, 本來有不能照著去做的原因。至於那使思想端正,培養自身的道德、情操、才幹,是治理國家、天下的大事,那就使他們進取罷了。假如一個人努力學習,推廣到一家;一家努力學習,推廣到鄉黨的鄰居和宗族,那麽全縣的好風俗就會形成,人才就産生了。教化的施行,道德的回歸,不是離開人很遠的事,可以不努力進取嗎? 宜黃縣的讀書人來請我説:“希望您(對宜黃縣縣學)有篇《記》。”我於是寫了這篇文章。(這天是)十二月某日。
释义/赏析
家、國:奴隸社會中,諸侯統治的地方叫國,大夫統治的地方叫家。天子統治的地方叫天下。後來天子統治的地方也叫國,雙音詞就是國家。 學:學校,古代的教育機關。 《詩》:《詩經》中國古代詩歌總集,由民歌“風”、宴會歌“雅”、祭歌“頌”三類共三百有五篇組成。大抵是周初至春秋中葉的作品,從各箇方面反映了 當時的社會現實。形式以四言爲主,多重章疊句,采用賦、比、興的表現手法。不少優秀篇章,描寫生動,形象鮮明,語言樸素優美,音節自然和諧,富有藝術感染力,對後世文學影響深遠。 《書》:《尙書》,即我國現存最早的關於上古時代典章文獻的彙編。古籍中也稱《書》。相傳爲孔子編定。是認識和硏究夏商周 歷史的寶貴資料。 六藝:古代教育貴族子弟的六種科目,即:禮、樂、射、御(馭)、書、數。也就是禮儀、音樂、射箭、駕車、識字及書寫、算術六方面的學問和技術。 絃歌:以琴瑟伴奏而歌。是古代“樂”學習的內容之一。絃,指稱琴瑟。 洗爵:洗酒器。爵,古代一種酒器。 容:容貌、儀容。 節:禮節。 舉措:動作。 鄉射禮:古以射技選士,辦法有二:一爲地方行政長官在春秋兩季,在地方學校用射技選士;二爲鄉大夫每三年對鄉吏進行一次射技考查,向王舉薦優勝者。這就是鄉射禮。 養老:古禮,對年老又賢德的人,按時用酒食供奉以表示尊敬和優撫。 恭讓:恭敬謙讓。 進材:舉薦人才。 論獄:論定官司曲直。論,定罪;獄,官司。 出兵:今天講“出兵”,文言講“出師”。這裏的“出兵”是“授兵”之意。古代藏兵器於宗廟,打仗時,先祭告,然後把兵器拏出來發給軍士,稱“授兵”。 授捷:捷,勝利。授作給予、獻的意思,應是“獻捷”,用“授”不合禮法。作接受講,則“受捷”含有“受降”之意,則不宜用“授”而應用“受”。疑“授”字有誤。今姑按“授”:給予、獻理解。 友:同道之人,可譯爲同學。 惑:疑惑。 勸懲:勉勵、懲罰。 率:標準、規格。 中:不偏不倚,無過不及叫中。即今恰到好處。 氣:氣質、氣勢。 堂戶:這裏指讀書之所。堂,階上室外稱堂;堂室有窗戶隔開。 履:實行、做。這裏是擔當。 修身:修養身心,即培養自身的道德情操學問。 大體:本質、要點。 斯須:片刻、一會兒。 洽:和諧、融洽。 謹:嚴格。 馴:通“訓”,教導、 教誨。 自然:這裏是循序漸進。 措:廢棄、放棄。 爲教:辦教育。 極:標準。 制作:指教育制度和方法等。 自肆:放任自己。 臨:面對。 政:政治、政事。 樸茂:純樸美好。 漸:本作浸,浸染。這裏當熏陶講。 承衰弊:承接衰(世)弊(政)。弊,破、敗、壞。 幾百年:差不多百年。按:從北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趙匡胤(yìn)建國到宋仁宗趙禎皇祐元年(公元1049年)是八十九年。 宜黃:縣名,今江西省宜黃縣。 寓:寄住宿。 春秋釋奠:春秋二季用釋奠禮祭祀孔子。釋奠,備牲牢弊帛,置爵於神前而祭。 以:通“已”。 常:通“嘗”,曾經。 某某:有時也稱某,古文中不具姓名的稱呼。有時是自己,有時是他人。此是後者。 賦:本義賦稅,這裏作動詞用,收繳。 羨:多、盈餘。 積屋之區若干:在一起的若干間小居室。積,堆積;區,小室;若干,不定量數。 序:隔開正堂東西夾室的墻。 從祭之士:陪祭的人。指孔子的弟子顔回、曾參,孫子思,再傳弟子孟軻等。從祭,陪祭。 翰林子墨之文章:指西漢揚雄及其他辭賦家的文章。揚雄所作《長楊賦》假借翰林主人與子墨客卿二人的問答爲文,故以翰林子墨代稱揚雄及其他辭賦家的文章。 相基:察看學舍地基。 會作:集中制作。 唱:通“倡”,倡導。 威行愛立:即“行威立愛”,實行威嚴之法,樹立仁愛之心。 訟清事舉:訴訟(官司)處理清楚。事業興辦起來。 及:趁著。 教肄:教導、學習。 正心:使心正,不怒,不懼,不憂,不偏愛。 大務:大政、大事。 鄉鄰族黨:鄉黨的鄰居和宗族。鄉黨,古代的一種居民組織。一萬二千五百戶爲一鄉。五百家爲一黨。
拓展阅读
读书笔记
词字云图书馆-诗词歌赋国学学习-7*24小时
  • 词字云图书馆www.ciziyun.com 点击:41023587次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交,如果我们的某些资料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对您造成了任何程度的伤害,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chuangmi01@qq.com侵删 词字云-做你身边最得力的古文帮手,唐诗三百首,诗歌全集,唐诗、宋词、元曲、诗经、离骚、古代诗词、现代诗歌、近代诗歌、外国诗歌,打造全诗词数据库网站和社区,为您提供经典的诗词、丰富的诗词服务。以及国学经典,词字云,国学,易经,道德经,弟子规,唐诗,宋词,元曲,诗经,离骚,古典诗词,红色诗词,近代诗词,现代诗词

    Copyright © 词字云www.ciziyun.com图书馆 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