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你身边的国学大师-国学堂

词字云-国学堂

木兰花慢 ·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国学诗词雏鹰计划:阅读此篇名篇《木兰花慢 ·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来自:《中秋节》

辛弃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宋高宗绍兴十年(西元一一四〇年),生于金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时中原已陷于金。绍兴三十一年(西元一一六一年),海陵王南侵,稼轩趁机聚众二千,投忠义军隶耿京部。绍兴三十二年(西元一一六二年)奉京命奏事建康,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稼轩还至海州,约忠义军五十骑,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献俘行在,改差签判江阴军,时年二十一岁。宋孝宗乾道四年(西元一一六八年)通判建康府。乾道时,累知滁州,宽征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历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使,淳熙中,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创建「飞虎军」,雄镇一方。後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为言者论罢。宋光宗绍熙二年(西元一一九一年),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未几又为谏官诬劾落职,居铅山。宋宁宗嘉泰三年(西元一二〇三年),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嘉泰四年(西元一二〇四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西元一二〇七年)召赴行在奏事,进枢密都承旨,未受命而病卒,年六十八。後赠少师,谥「忠敏」。稼轩擅长短句,以豪放为主,有「词中之龙」之称,与东坡并称「苏辛」,又与易安并称「济南二安」。平生力主抗金,「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尝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然命运多舛,屡与当政之主和派政见不合,备受排挤,壮志难酬。故满腔激情多寓于词。词风多样,题材广阔,悲鬱沉雄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更善化前人典故入词。现存词六百馀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敬甫辑有《稼轩集钞存》,近人邓恭三增辑为《辛稼轩诗文钞存》。生平见《宋史·卷四百〇一·辛弃疾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及邓恭三《辛稼轩年谱》。
原文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翻译
今夜可爱的月亮娇媚千般,你向什么地方走去,悠悠慢慢?是不是天外还有一个人间,那里的人刚刚看见月亮升起在东边?茫茫的宇宙空阔无沿,是浩浩长风将那中秋的明月吹远?是谁用绳索系住明月在天上高悬?是谁留住了嫦娥不让她嫁到人间? 据说月亮是经海底运转,这其中的奥秘无处寻探,只能让人捉摸不透而心中愁烦。又怕那长鲸在海中横冲直撞,撞坏了华美的月中宫殿。蛤蟆本来就熟悉水性,为什么玉兔也能在海中游潜?假如说这一切都很平安,为什么圆月会渐渐变得钩一样弯?
释义/赏析
木兰花慢:《木兰花》原为唐教坊曲,《金奁集》入「林钟商调」。《花间集》所录三首各不相同,兹以韦庄词为准。五十五字,前后阕各三仄韵,不同部换叶。《尊前集》所录皆五十六字体,北宋以后多遵用之。《乐章集》及《张子野词》并入「林钟商」。其名《木兰花令》者,《乐章集》入「仙吕调」,前后阕各三仄韵(平仄句式与《玉楼春》全同,但《乐章集》以《玉楼春》入「大石调」,似又有区别)。别有《减字木兰花》,《张子野词》入「林钟商」,《乐章集》入「仙吕调」。四十四字,前后阕第一、三句各减三字,改为平仄韵互换格,每阕两仄韵、两平韵。又有《偷声木兰花》,入「仙吕调」。五十字,只两阕并于第三句各减三字,平仄韵互换,与《减字木兰花》相同。宋教坊复演为《木兰花慢》,《乐章集》入「南吕调」,一百一字,前阕五平韵,后阕七平韵。玆陈五格,以见一曲演化之由,他可类推。 《天问》:《楚辞》篇名。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句:淸·王国维《人间词话·四七》引此六句,谓「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晋·张华《励志》诗:「大仪斡运,天回地游。」《文选》注引《河图》曰:「地常动移而人不知,譬如闲舟而行,不觉舟之运也。」可知稼轩前已有人有此认识。光影,四印斋本作「光景」。 姮娥:四卷本丙集作「嫦娥」。 「谓经」:四卷本丙集作「谓洋」。 经海底:唐·卢仝《月蚀》诗:「烂银盘从海底出,出来照我草屋东。」 玉殿琼楼:东晋·王嘉《拾遗记》:「翟乾祐于江岸玩月,或问此中何有?翟曰:『可随我观之。』俄而月规半天,琼楼玉宇烂然。」 虾蟆、玉兔:东汉·张衡《灵宪》:「羿请无死之药于西王母,其妻姮娥窃之以奔月。……姮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蠩(zhū)。」《说文解字》:「蟾蜍,虾蟆也。」晋·傅玄《拟天问》:「月中何有?白兔捣药。」
繁体原文
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纔見,光影東頭?是天外。空汗漫,但長風浩浩送中秋?飛鏡無根誰系?姮娥不嫁誰留? 謂經海底問無由,恍惚使人愁。怕萬里長鯨,縱橫觸破,玉殿瓊樓。蝦蟆故堪浴水,問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齊無恙,云何漸漸如鉤?
翻译
今夜可愛的月亮嬌媚千般,你向什麼地方走去,悠悠慢慢?是不是天外還有一個人間,那裏的人剛剛看見月亮升起在東邊?茫茫的宇宙空闊無沿,是浩浩長風將那中秋的明月吹遠?是誰用繩索繫住明月在天上高懸?是誰留住了嫦娥不讓她嫁到人間? 據說月亮是經海底運轉,這其中的奧祕無處尋探,只能讓人捉摸不透而心中愁煩。又怕那長鯨在海中橫衝直撞,撞壞了華美的月中宮殿。蛤蟆本來就熟悉水性,爲什麼玉兔也能在海中游潛?假如說這一切都很平安,爲什麼圓月會漸漸變得鉤一樣彎?
释义/赏析
木蘭花慢:《木蘭花》原爲唐教坊曲,《金奩集》入「林鐘商調」。《花間集》所録三首各不相同,茲以韋莊詞爲準。五十五字,前後闋各三仄韻,不同部換叶。《尊前集》所録皆五十六字體,北宋以後多遵用之。《樂章集》及《張子野詞》幷入「林鐘商」。其名《木蘭花令》者,《樂章集》入「仙呂調」,前後闋各三仄韻(平仄句式與《玉樓春》全同,但《樂章集》以《玉樓春》入「大石調」,似又有區別)。別有《減字木蘭花》,《張子野詞》入「林鐘商」,《樂章集》入「仙呂調」。四十四字,前後闋第一、三句各減三字,改爲平仄韻互換格,每闋兩仄韻、兩平韻。又有《偸聲木蘭花》,入「仙呂調」。五十字,衹兩闋幷於第三句各減三字,平仄韻互換,與《減字木蘭花》相同。宋教坊複演爲《木蘭花慢》,《樂章集》入「南呂調」,一百一字,前闋五平韻,後闋七平韻。玆陳五格,以見一曲演化之由,他可類推。 《天問》:《楚辭》篇名。 「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纔見,光影東頭?」句:淸·王國維《人間詞話·四七》引此六句,謂「詞人想象,直悟月輪繞地之理,與科學家密合,可謂神悟。」晉·張華《勵志》詩:「大儀斡運,天迴地遊。」《文選》注引《河圖》曰:「地常動移而人不知,譬如閑舟而行,不覺舟之運也。」可知稼軒前已有人有此認識。光影,四印齋本作「光景」。 姮娥:四卷本丙集作「嫦娥」。 「謂經」:四卷本丙集作「謂洋」。 經海底:唐·盧仝《月蝕》詩:「爛銀盤從海底出,出來照我草屋東。」 玉殿瓊樓:東晉·王嘉《拾遺記》:「翟乾祐於江岸玩月,或問此中何有?翟曰:『可隨我觀之。』俄而月規半天,瓊樓玉宇爛然。」 蝦蟆、玉兔:東漢·張衡《靈憲》:「羿請無死之藥於西王母,其妻姮娥竊之以奔月。……姮娥遂託身于月,是爲蟾蠩(zhū)。」《説文解字》:「蟾蜍,蝦蟆也。」晉·傅玄《擬天問》:「月中何有?白兔擣藥。」
拓展阅读
木兰花慢·中秋饮酒赏析/ 辛弃疾 / 〔宋代〕

  在中国古典词中,咏月诗不可胜计,咏月词也多得不可胜数 。但是 ,真正能千古流传,脍炙人口的,却并不很多,如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是 。

  战国时代,楚国大诗人屈原曾写过一篇《天问》,全篇是对天质问,一连问了一百七十多个问题。辛弃疾使用《天问 》体,而创作的这首《木兰花慢》,构思新颖,想象奇瑰 ,与一般写悲欢离合的词人不同,他不思乡,不怀人,不吊古,而是紧紧抓住黎明前的刹那时间 ,象伟大诗人屈原那样,驰骋想象的翅膀,连珠炮似的对月发出一个个疑问,把有关月亮的一些优美神话传说和生动比喻交织成一幅形象完美的绚丽图画,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请看他那妙趣横生的发问是:今晚的月亮是多么可爱,悠悠忽忽地向西走,它究竟要到哪里去呢?接着又问:是另外还有一个人间,那边刚好看到你升起在东头呢?还是在那天外广阔的宇宙,空无所有,只有浩浩长风把这美好的中秋月送走呢?它象一面飞入天空的宝 查看译文鉴赏全文

本篇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www.ciziyun.com

木兰花慢·中秋饮酒译文及注释/ 辛弃疾 / 〔宋代〕

译文
今晚的月亮是多么可爱,悠悠忽忽地向西走,它究竟要到哪里去呢?是另外还有一个人间,那边刚好看到你升起在东头呢?还是在那天外广阔的宇宙,空无所有,只有浩浩长风把这美好的中秋月送走呢?它象一面飞入天空的宝镜,却不会掉下来,难道是谁用一根无形的长绳把它系住了吗 ?月宫里的嫦娥直到如今没有出嫁 ,不知又是谁把她留住了呢 ?
听说月亮游过海底,可又无从查问根由,这事真是不可捉摸,而叫人发愁。我怕大海中万里长鲸横冲直撞,会触破月宫的玉殿琼楼。月从海底经过,会水的虾蟆不用担心,可是那玉兔何曾学会游泳呢 ?如果这一切都安然无恙,那么,又为何逐渐变成弯钩模样?

注释
将旦:天色将晓。《天问》:楚词篇名,屈原所作。作者向天提出种种奇问,作品由一百七十多个问题组成,或自然,或社会,涉及面极广,表现出作者勇于探索的精神。及唐,更有柳宗元作《天对》,对《天问》之问逐一作 查看译文鉴赏全文

本篇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www.ciziyun.com

读书笔记
词字云图书馆-诗词歌赋国学学习-7*24小时
  • 词字云图书馆www.ciziyun.com 点击:30069726次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交,如果我们的某些资料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对您造成了任何程度的伤害,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chuangmi01@qq.com侵删 词字云-做你身边最得力的古文帮手,唐诗三百首,诗歌全集,唐诗、宋词、元曲、诗经、离骚、古代诗词、现代诗歌、近代诗歌、外国诗歌,打造全诗词数据库网站和社区,为您提供经典的诗词、丰富的诗词服务。以及国学经典,词字云,国学,易经,道德经,弟子规,唐诗,宋词,元曲,诗经,离骚,古典诗词,红色诗词,近代诗词,现代诗词

    Copyright © 词字云www.ciziyun.com图书馆 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