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你身边的国学大师-国学堂

词字云-国学堂

永遇乐 · 京口北固亭怀古

国学诗词雏鹰计划:阅读此篇名篇《永遇乐 · 京口北固亭怀古》 来自:《宋词三百首》

辛弃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宋高宗绍兴十年(西元一一四〇年),生于金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时中原已陷于金。绍兴三十一年(西元一一六一年),海陵王南侵,稼轩趁机聚众二千,投忠义军隶耿京部。绍兴三十二年(西元一一六二年)奉京命奏事建康,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稼轩还至海州,约忠义军五十骑,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献俘行在,改差签判江阴军,时年二十一岁。宋孝宗乾道四年(西元一一六八年)通判建康府。乾道时,累知滁州,宽征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历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使,淳熙中,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创建「飞虎军」,雄镇一方。後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为言者论罢。宋光宗绍熙二年(西元一一九一年),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未几又为谏官诬劾落职,居铅山。宋宁宗嘉泰三年(西元一二〇三年),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嘉泰四年(西元一二〇四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西元一二〇七年)召赴行在奏事,进枢密都承旨,未受命而病卒,年六十八。後赠少师,谥「忠敏」。稼轩擅长短句,以豪放为主,有「词中之龙」之称,与东坡并称「苏辛」,又与易安并称「济南二安」。平生力主抗金,「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尝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然命运多舛,屡与当政之主和派政见不合,备受排挤,壮志难酬。故满腔激情多寓于词。词风多样,题材广阔,悲鬱沉雄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更善化前人典故入词。现存词六百馀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敬甫辑有《稼轩集钞存》,近人邓恭三增辑为《辛稼轩诗文钞存》。生平见《宋史·卷四百〇一·辛弃疾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及邓恭三《辛稼轩年谱》。
原文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翻译
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回想当年,他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是何等威猛! 然而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乘机挥师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我回到南方已经有四十三年了,看着中原仍然记得扬州路上烽火连天的战乱场景。怎么能回首啊,当年拓跋焘的行宫外竟有百姓在那里祭祀,乌鸦啄食祭品,人们过着社日,衹把他当作一位神祗来供奉,而不知道这里曾是一个皇帝的行宫。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释义/赏析
永遇乐(lè):词牌名。南宋·周草窗《天基节乐次》:「乐奏夹钟宫,第五盏,觱(bì)篥(lì)起《永遇乐慢》。」此调有平韵、仄韵两体。仄韵者始自北宋,《乐章集》注「林钟商」。晁无咎词名《消息》,自注「越调」。清·毛稚黄《填词名解》云:「《永遇乐》,歇拍调也。唐杜秘书工小词,邻家有小女名酥香,凡才人歌曲悉能吟讽,尤喜杜词,遂成逾墙之好。后为仆所诉,杜竟流河朔。临行,述《永遇乐》词决别,女持纸三唱而死。第未知此调,创自杜与否。」所引故事不可考;大抵创自唐之中叶。明末清初·万红友《词律》引晁无咎《消息》注云:「自过腔,即越调《永遇乐》。」是此词又为越调也。兹以苏、辛词为准。一百四字,前后阕各四仄韵。平韵者始自南宋,陈允平创为之。 京口:即今江苏镇江。唐·李弘宪《元和郡县志·卷二十六·〈江南道·润州〉》:「今为浙西观察使理所。……本春秋吴之朱方邑,始皇改为丹徒。汉初为荆国,刘贾所封。后汉献帝建安十四年,孙权自吴理丹徒,号曰『京城』,今州是也。十六年迁都建业,以此为京口镇。」 北固亭:清·顾宛溪《读史方舆纪要·卷二十五·〈南直·镇江府·北固山〉》:「北固山在城北一里府治后,下临长江。自晋以来,郡治皆据其上。三面临水,回岭斗绝,势最险固,因名,盖郡之主山也。蔡谟起楼于其上,以贮君实,谢安复营葺之。……大同十年,武帝登望,久之曰:『此岭下足须固守,然于京口,实乃壮观。』于是改楼曰北顾楼。」南宋·陈季麟《北固山志·卷二·建置》:「北固山在山上,晋蔡谟建。《梁纪》云:『大同十年春三月乙酉幸京口城北固楼,改名北顾。』乾道己丑守臣待制陈天麟补建,有碑记(嘉定甲戌,待制史弥坚命吏访得,裂为三而失其一)。楼或亭名。旧亭在郡圃后,绍熙壬子殿撰赵彦逾徙于山,西向。嘉泰壬戌阁学黄由增广之。」 孙仲谋:三国时吴国开国皇帝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县(今浙江富阳)人,曾建都京口。长沙太守孙文台次子,幼跟兄孙伯符平江东,汉献帝建安五年(西元二〇〇年)孙伯符早逝。孙仲谋继位江东之主。 舞榭歌台:演出歌舞之台榭,此代指孙仲谋故宫。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句:宋·周美成《西河·金陵怀古》词:「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寻常,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寻,倍寻为常,遂状窄狭,亦引伸为普通、平常。 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字德舆,小字寄奴。自其高祖随晋渡江,即居于晋陵郡丹徒县之京口里。 金戈铁马,五代后唐李袭吉《论梁书》:「毒手尊泉,交相于暮夜;金戈铁马,蹂践于明月。」二者皆为当时精良军事装备,此代指精锐部队。金戈,用金属所制之长枪;铁马,披著铁甲之战马。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句:宋武帝曾两次领兵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 元嘉草草:宋武帝第三子宋文帝年号。宋文帝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反为北魏太武帝趁机以骑兵集团南下,直抵长江北岸,重创刘宋而返。草草,轻率。 封狼居胥:古时积土为坛于山上,祭天曰「封」,祭地曰「禅」,以庆胜。《史记·卷一百十一·〈卫将军骠骑列传·骠骑传〉》:「元狩四年春,上令大将军青、骠骑将军去病将各五万骑,步兵转者踵军数十万,而敢力战深入之士皆属骠骑。骠骑始为出定襄,当单于。捕虏言单于东,乃更令骠骑出代郡,令大将军出定襄。郎中令为前将军,太仆为左将军,主爵赵食其为右将军,平阳侯襄为后将军,皆属大将军。兵即度幕,人马凡五万骑,与骠骑等咸击匈奴单于。……骠骑将军亦将五万骑,车重与大将军军等,而无裨将。悉以李敢等为大校,当裨将,出代、右北平千馀里,直左方兵,所斩捕功已多大将军。军既还,天子曰:『骠骑将军去病率师,躬将所获荤粥之士,约轻赍,绝大幕,涉获章渠,以诛比车耆,转击左大将,斩获旗鼓,历涉离侯。济弓闾,获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执卤获丑七万有四百四十三级,师率减什三,取食于敌,閒行殊远而粮不绝,以五千八百户益封骠骑将军。』」《宋书·卷七十六·王玄谟传》:「玄谟每陈北侵之策,上谓殷景仁曰:『闻王玄谟陈说,使人有封狼居意。』」词中用「元嘉北伐」失利事,以影射南宋「隆兴北伐」。狼居胥山,在内蒙古自治区西北部。 赢得:落得。 仓皇北顾:宋文帝刘义隆命王玄谟率师北伐,为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击败,魏趁机大举南侵,直抵扬州,嚇得宋文帝亲自登上建康幕府山向北观望形势。《宋书·卷九十五·索虏传》:「(元嘉八年)上以滑台战守弥时,遂至陷没,乃作诗曰:『逆虏乱疆埸,边将婴寇仇。坚城效贞节,攻战无暂休。覆沈不可拾,离机难复收。势谢归涂单,于焉见幽囚。烈烈制邑守,舍命蹈前修。忠臣表年暮,贞柯见严秋。楚庄投袂起,终然报强雠。去病辞高馆,卒获舒国忧。戎事谅未殄,民患焉得瘳。抚剑怀感激,志气若云浮。愿想淩扶摇,弭旆拂中州。爪牙申威灵,帷幄骋良筹。华裔混殊风,率土浃王猷。惆怅惧迁逝,北顾涕交流。』」 四十三年:稼轩于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西元一一六二年)正月,奉表南归,至宋宁宗开禧元年(西元一二〇五年)春于京口作此词,恰为四十三年。 烽火扬州路:隆兴二年(西元一一六四年)金兵渡淮陷濠州、滁州而至扬州。 可堪:表面意为可以忍受得了,实犹「岂堪」、「那堪」,即怎能忍受得了。堪,忍受。 佛(Bì)狸祠:北魏太武帝小字佛狸。南朝宋元嘉二十七年(西元四五〇年),北魏太武帝曾反击刘宋,两月内兵锋南下,五路远征军分道并进,从黄河北岸直驱长江北岸,并于瓜步山建立行宫,即后之佛狸祠。《宋书·卷九十五·索虏传》:「索头虏姓托跋氏,其先汉将李陵后也。陵降匈奴,有数百千种,各立名号,索头亦其一也。……(托跋)嗣死,谥曰明元皇帝,子焘字佛狸代立。」宋·陆放翁《入蜀记·卷二》:「(乾道六年七月)四日,风便,解缆挂帆,发真州。岸下舟相先后发者甚众,烟帆映山,缥缈如画。有顷,风愈厉,舟行甚疾。过瓜步山,山蜿蜓蟠伏,临江起小峰,颇巉峻。绝顶有元魏太武庙,庙前大木可三百年。一井已眢,传以为太武所凿,不可知也。太武以宋文帝元嘉二十七年南侵至瓜步,建康戒严。太武凿瓜步出为蟠道,于其上设毡庐,大会群臣,疑即此地。王文公诗所谓『丛祠瓜步认前朝』是也。梅圣俞题庙云:『魏武数忘归,孤军驻山顶。』按太武初未尝败,圣俞误以佛狸为曹瞒耳。山出玛瑙石,多虎豹害人,往时大将刘宝,每募人捕虎于此。周世宗伐南唐,齐王景达自瓜步渡江,距六合二十里设栅,亦此地也。入夹行数里,沿岸园畴衍沃,庐舍竹树极盛,大抵多长芦寺庄。出夹望长芦,楼塔重复。自江淮兵火,官寺民庐,莫不残坏,独此寺之盛,不减承平,至今日常数百众。江面渺瀰无际,殊可畏。李太白诗云『维舟至长芦,目送烟云高』是也。晚泊竹筱港,有居民二十馀家,距金陵三十里。」 「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句:南宋时的当地老百姓只把佛狸祠作为供奉神祇之所,而不知其曾为北魏太武帝之行宫。神鸦,指在庙里吃祭品之乌鸦。社鼓,祭祀时之鼓声。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句: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史记·卷八十一·〈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传〉》:「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于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繁体原文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翻译
歷經千古的江山,再也難找到像孫權那樣的英雄。當年的舞榭歌臺還在,英雄人物卻隨著歲月的流逝早已不復存在。斜陽照著長滿草樹的普通小巷,人們説那是當年劉裕曾經住過的地方。回想當年,他領軍北伐、收復失地的時候是何等威猛! 然而劉裕的兒子劉義隆好大喜功,倉促北伐,卻反而讓北魏太武帝拓跋燾乘機揮師南下,兵抵長江北岸而返,遭到對手的重創。我回到南方已經有四十三年了,看著中原仍然記得揚州路上烽火連天的戰亂場景。怎麽能回首啊,當年拓跋燾的行宮外竟有百姓在那裏祭祀,烏鴉啄食祭品,人們過著社日,衹把他當作一位神祗來供奉,而不知道這裏曾是一個皇帝的行宮。還有誰會問,廉頗老了,飯量還好嗎?
释义/赏析
永遇樂(lè):詞牌名。南宋·周草窗《天基節樂次》:「樂奏夾鐘宮,第五盞,觱(bì)篥(lì)起《永遇樂慢》。」此調有平韻、仄韻兩體。仄韻者始自北宋,《樂章集》注「林鐘商」。晁無咎詞名《消息》,自注「越調」。淸·毛稚黃《塡詞名解》云:「《永遇樂》,歇拍調也。唐杜秘書工小詞,鄰家有小女名酥香,凡才人歌曲悉能吟諷,尤喜杜詞,遂成逾墻之好。後爲僕所訴,杜竟流河朔。臨行,述《永遇樂》詞決別,女持紙三唱而死。第未知此調,創自杜與否。」所引故事不可考;大抵創自唐之中葉。明末淸初·萬紅友《詞律》引晁無咎《消息》注云:「自過腔,卽越調《永遇樂》。」是此詞又爲越調也。茲以蘇、辛詞爲準。一百四字,前後闋各四仄韻。平韻者始自南宋,陳允平創爲之。 京口:卽今江蘇鎭江。唐·李弘憲《元和郡縣志·巻二十六·〈江南道·潤州〉》:「今爲浙西觀察使理所。……本春秋呉之朱方邑,始皇改爲丹徒。漢初爲荊國,劉賈所封。後漢獻帝建安十四年,孫權自呉理丹徒,號曰『京城』,今州是也。十六年遷都建業,以此爲京口鎭。」 北固亭:淸·顧宛溪《讀史方輿紀要·巻二十五·〈南直·鎭江府·北固山〉》:「北固山在城北一里府治後,下臨長江。自晉以來,郡治皆據其上。三面臨水,廻嶺斗絶,勢最險固,因名,蓋郡之主山也。蔡謨起樓於其上,以貯君實,謝安復營葺之。……大同十年,武帝登望,久之曰:『此嶺下足須固守,然於京口,實乃壯觀。』於是改樓曰北顧樓。」南宋·陳季麟《北固山志·巻二·建置》:「北固山在山上,晉蔡謨建。《梁紀》云:『大同十年春三月乙酉幸京口城北固樓,改名北顧。』乾道己丑守臣待制陳天麟補建,有碑記(嘉定甲戌,待制史彌堅命吏訪得,裂爲三而失其一)。樓或亭名。舊亭在郡圃後,紹熙壬子殿撰趙彥逾徙於山,西向。嘉泰壬戌閣學黃由增廣之。」 孫仲謀:三國時呉國開國皇帝孫權,字仲謀,呉郡富春縣(今浙江富陽)人,曾建都京口。長沙太守孫文臺次子,幼跟兄孫伯符平江東,漢獻帝建安五年(西元二〇〇年)孫伯符早逝。孫仲謀繼位江東之主。 舞榭歌臺:演出歌舞之臺榭,此代指孫仲謀故宮。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句:宋·周美成《西河·金陵懷古》詞:「燕子不知何世,入尋常、巷陌人家,相對如説興亡,斜陽裏。」尋常,古代長度單位,八尺爲尋,倍尋爲常,遂狀窄狹,亦引伸爲普通、平常。 寄奴:南朝宋武帝劉裕,字德輿,小字寄奴。自其髙祖隨晉渡江,卽居於晉陵郡丹徒縣之京口里。 金戈鐵馬,五代後唐李襲吉《論梁書》:「毒手尊泉,交相於暮夜;金戈鐵馬,蹂踐於明月。」二者皆爲當時精良軍事裝備,此代指精鋭部隊。金戈,用金屬所製之長槍;鐵馬,披著鐵甲之戰馬。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句:宋武帝曾兩次領兵北伐,收復洛陽、長安等地。 元嘉草草:宋武帝第三子宋文帝年號。宋文帝好大喜功,倉促北伐,反爲北魏太武帝趁機以騎兵集團南下,直抵長江北岸,重創劉宋而返。草草,輕率。 封狼居胥:古時積土爲壇於山上,祭天曰「封」,祭地曰「禪」,以慶勝。《史記·巻一百十一·〈衞將軍驃騎列傳·驃騎傳〉》:「元狩四年春,上令大將軍青、驃騎將軍去病將各五萬騎,歩兵轉者踵軍數十萬,而敢力戰深入之士皆屬驃騎。驃騎始爲出定襄,當單于。捕虜言單于東,乃更令驃騎出代郡,令大將軍出定襄。郎中令爲前將軍,太僕爲左將軍,主爵趙食其爲右將軍,平陽侯襄爲後將軍,皆屬大將軍。兵卽度幕,人馬凡五萬騎,與驃騎等咸擊匈奴單于。……驃騎將軍亦將五萬騎,車重與大將軍軍等,而無裨將。悉以李敢等爲大校,當裨將,出代、右北平千餘里,直左方兵,所斬捕功已多大將軍。軍旣還,天子曰:『驃騎將軍去病率師,躬將所獲葷粥之士,約輕齎,絶大幕,涉獲章渠,以誅比車耆,轉擊左大將,斬獲旗鼓,歴涉離侯。濟弓閭,獲屯頭王、韓王等三人,將軍、相國、當戸、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禪於姑衍,登臨翰海。執鹵獲丑七萬有四百四十三級,師率減什三,取食於敵,閒行殊遠而糧不絶,以五千八百戸益封驃騎將軍。』」《宋書·巻七十六·王玄謨傳》:「玄謨每陳北侵之策,上謂殷景仁曰:『聞王玄謨陳説,使人有封狼居意。』」詞中用「元嘉北伐」失利事,以影射南宋「隆興北伐」。狼居胥山,在内蒙古自治區西北部。 贏得:落得。 倉皇北顧:宋文帝劉義隆命王玄謨率師北伐,爲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擊敗,魏趁機大舉南侵,直抵揚州,嚇得宋文帝親自登上建康幕府山向北觀望形勢。《宋書·巻九十五·索虜傳》:「(元嘉八年)上以滑臺戰守彌時,遂至陷沒,乃作詩曰:『逆虜亂疆埸,邊將嬰寇仇。堅城効貞節,攻戰無暫休。覆瀋不可拾,離機難復收。勢謝歸塗單,於焉見幽囚。烈烈制邑守,舍命蹈前修。忠臣表年暮,貞柯見嚴秋。楚莊投袂起,終然報強讎。去病辭高館,卒獲舒國憂。戎事諒未殄,民患焉得瘳。撫劍懷感激,志氣若雲浮。願想淩扶搖,弭斾拂中州。爪牙申威靈,帷幄騁良籌。華裔混殊風,率土浹王猷。惆悵懼遷逝,北顧涕交流。』」 四十三年:稼軒於宋髙宗紹興三十二年(西元一一六二年)正月,奉表南歸,至宋寧宗開禧元年(西元一二〇五年)春於京口作此詞,恰爲四十三年。 烽火揚州路:隆興二年(西元一一六四年)金兵渡淮陷濠州、滁州而至揚州。 可堪:表面意爲可以忍受得了,實猶「豈堪」、「那堪」,卽怎能忍受得了。堪,忍受。 佛(Bì)貍祠:北魏太武帝小字佛貍。南朝宋元嘉二十七年(西元四五〇年),北魏太武帝曾反擊劉宋,兩月内兵鋒南下,五路遠征軍分道並進,從黃河北岸直驅長江北岸,並於瓜歩山建立行宮,卽後之佛貍祠。《宋書·巻九十五·索虜傳》:「索頭虜姓託跋氏,其先漢將李陵後也。陵降匈奴,有數百千種,各立名號,索頭亦其一也。……(託跋)嗣死,諡曰明元皇帝,子燾字佛貍代立。」宋·陸放翁《入蜀記·巻二》:「(乾道六年七月)四日,風便,解纜挂帆,發眞州。岸下舟相先後發者甚衆,煙帆映山,縹緲如畫。有頃,風愈厲,舟行甚疾。過瓜歩山,山蜿蜓蟠伏,臨江起小峯,頗巉峻。絕頂有元魏太武廟,廟前大木可三百年。一井已眢,傳以為太武所鑿,不可知也。太武以宋文帝元嘉二十七年南侵至瓜歩,建康戒嚴。太武鑿瓜歩出為蟠道,於其上設氈廬,大會羣臣,疑即此地。王文公詩所謂『叢祠瓜歩認前朝』是也。梅聖兪題廟云:『魏武數忘歸,孤軍駐山頂。』按太武初未嘗敗,聖兪誤以佛貍為曹瞞耳。山出瑪瑙石,多虎豹害人,往時大將劉寶,每募人捕虎於此。周世宗伐南唐,齊王景達自瓜歩渡江,距六合二十里設柵,亦此地也。入夾行數里,沿岸園疇衍沃,廬舍竹樹極盛,大抵多長蘆寺莊。出夾望長蘆,樓塔重複。自江淮兵火,官寺民廬,莫不殘壞,獨此寺之盛,不減承平,至今日常數百衆。江面渺瀰無際,殊可畏。李太白詩云『維舟至長蘆,目送煙雲高』是也。晚泊竹篠港,有居民二十餘家,距金陵三十里。」 「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句:南宋時的當地老百姓衹把佛狸祠作爲供奉神祇之所,而不知其曾爲北魏太武帝之行宮。神鴉,指在廟裏喫祭品之烏鴉。社鼓,祭祀時之鼓聲。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句:廉頗:戰國時趙國名將。《史記·巻八十一·〈廉頗藺相如列傳·廉頗傳〉》:「廉頗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趙以數困於秦兵,趙王思復得廉頗,廉頗亦思復用於趙。趙王使使者視廉頗尚可用否。廉頗之仇郭開多與使者金,令毀之。趙使者旣見廉頗,廉頗爲之一飯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馬,以示尚可用。趙使還報王曰:『廉將軍雖老,尚善飯,然與臣坐,頃之三遺矢矣。』趙王以爲老,遂不召。」
拓展阅读
读书笔记
词字云图书馆-诗词歌赋国学学习-7*24小时
  • 词字云图书馆www.ciziyun.com 点击:30069726次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交,如果我们的某些资料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对您造成了任何程度的伤害,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chuangmi01@qq.com侵删 词字云-做你身边最得力的古文帮手,唐诗三百首,诗歌全集,唐诗、宋词、元曲、诗经、离骚、古代诗词、现代诗歌、近代诗歌、外国诗歌,打造全诗词数据库网站和社区,为您提供经典的诗词、丰富的诗词服务。以及国学经典,词字云,国学,易经,道德经,弟子规,唐诗,宋词,元曲,诗经,离骚,古典诗词,红色诗词,近代诗词,现代诗词

    Copyright © 词字云www.ciziyun.com图书馆 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