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你身边的国学大师-国学堂

词字云-国学堂

江神子 · 和陈仁和韵(其二)

国学诗词雏鹰计划:阅读此篇名篇《江神子 · 和陈仁和韵(其二)》 来自:《作品》

辛弃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宋高宗绍兴十年(西元一一四〇年),生于金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时中原已陷于金。绍兴三十一年(西元一一六一年),海陵王南侵,稼轩趁机聚众二千,投忠义军隶耿京部。绍兴三十二年(西元一一六二年)奉京命奏事建康,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稼轩还至海州,约忠义军五十骑,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献俘行在,改差签判江阴军,时年二十一岁。宋孝宗乾道四年(西元一一六八年)通判建康府。乾道时,累知滁州,宽征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历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使,淳熙中,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创建「飞虎军」,雄镇一方。後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为言者论罢。宋光宗绍熙二年(西元一一九一年),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未几又为谏官诬劾落职,居铅山。宋宁宗嘉泰三年(西元一二〇三年),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嘉泰四年(西元一二〇四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西元一二〇七年)召赴行在奏事,进枢密都承旨,未受命而病卒,年六十八。後赠少师,谥「忠敏」。稼轩擅长短句,以豪放为主,有「词中之龙」之称,与东坡并称「苏辛」,又与易安并称「济南二安」。平生力主抗金,「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尝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然命运多舛,屡与当政之主和派政见不合,备受排挤,壮志难酬。故满腔激情多寓于词。词风多样,题材广阔,悲鬱沉雄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更善化前人典故入词。现存词六百馀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敬甫辑有《稼轩集钞存》,近人邓恭三增辑为《辛稼轩诗文钞存》。生平见《宋史·卷四百〇一·辛弃疾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及邓恭三《辛稼轩年谱》。
原文

宝钗飞凤鬓惊鸾。望重欢,水云宽。肠断新来,翠被粉香残。待得来时春尽也,梅著子,笋成竿。 湘筠帘卷泪痕斑。珮声闲,玉垂环。个里温柔,容我老其间。却笑将军三羽箭,何日去,定天山。

翻译
释义/赏析
“和陈仁和韵”:广信书院本无题,玆从四卷本乙集。 陈仁和:稼轩之《永遇乐·送陈仁和自便东归》,四卷本乙集题作“送陈光宗知县”,是陈氏必曾作县令于仁和,而光宗则其字也。南宋·陈傅良、梁克家《淳熙三山志·卷二十九·人物类四·科名》载:“陈德明,字光宗,宁德人。”为隆兴元年木待问榜进士及第。清·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卷一一六》载袁说友《吴下同年会》诗小序云:“说友缪司(宪)畿(甸),适遇提举郎中(詹)元善年兄持节仓事,相与思念同年之在吴门者凡数人,……乃以绍熙改元之五日会于姑苏台,……说友遂赋唐律一章稍纪其事,抑以为异日佳话云。同集:成仲邻,……赵景安,……期不至者:章仲济,……陈光宗。”其下备载诸同年和诗。陈光宗和章之署名为“三山 陈德明”。查詹元善即詹体仁,《宋史》本传谓系建宁 浦城人,登隆兴元年进士第。从知与光宗为同年。赵景安即撰《云麓漫钞》之赵彦卫,盖与陈均寓居于吴中者,故稼轩和陈之《江神子》中有“吴霜”及“姑苏台”等句。《皇宋中兴两朝圣政·卷六十三》载一事云:“淳熙十三年冬十月,仁和知县陈德明坐赃污不法,免真决,刺面配信州。其元举主叶翥、齐庆胄、郭棣各贬秩三等。”据知光宗即必陈德明之字。《咸淳临安志》所载南宋一代仁和县令极详备,惟均不载其到任及去职之年月。陈德明名列陈巩之后,而陈巩则在《名宦传》中载有简历云:“陈巩,简斋之孙,淳熙十一年为仁和令,以能称。……”另据周必大《省斋文稿·卷十八·跋陈去非帖》有云:“陈公之子本之藏手泽甚富,……本之之子仁和宰□复示此轴。”下署“淳熙丙年二月十三日”。颇似其时陈巩尚在仁和任上者。若然,则二陈之交代最早应为淳熙十三年春夏间。而是年十月陈德明即失官谪居信州,则其任仁和县令最多不过半年。陈氏和袁说友诗云:“旧交牢落寸心违,门掩苍苔省见稀。幸遇星郎分刺举,忝联桂籍得归依。公方阔步鸣先路,我独冥行怨落晖。遥想登台高会处,应怜乌鹊正南飞。”盖自信上归吴中后即家居终其身矣。 粉香:汲古阁影抄四卷本原作“暗香”,后用粉涂去“暗”字,未补。 翠被粉香残:南朝 梁·何逊《嘲刘孝绰》诗:“稍闻玉钏远,犹怜翠被香。”唐·李商隐《夜冷》诗:“西亭翠被馀香薄,一夜将愁向败荷。” 梅著子:广信书院本作“梅结子”,玆从四卷本。 湘筠:即湘竹。《博物志》:“尧之二女,舜之二妃,曰‘湘夫人’。舜崩苍梧,二妃追至,哭帝极哀,泪染于竹,故斑斑如泪痕。” “个里温柔,容我老其间。”句:汉·伶玄《赵飞燕外传》:“后德(樊)昵计,是夜进合德,帝大悦,以辅属体,无所不靡,谓为温柔乡。谓昵曰:‘吾老是乡矣,不能效武皇帝求白云乡也。’”温柔:王诏校刊本及四印斋本作“柔温”。 “却笑将军三羽箭,何日去,定天山。”句:《旧唐书·卷八十三·薛仁贵传》:“薛仁贵,绛州 龙门人。……明年(显庆四年),又与梁建方、契何力于辽东共高丽大将温沙门战于横山,仁贵匹马先入,莫不应弦而倒。高丽有善射者,于石城下射杀十馀人,仁贵单骑直往冲之,其贼弓矢俱失,手不能举,便生擒之。俄又与辛文陵破契丹于黑山,擒契丹王阿卜固及诸首领赴东都。……寻又领兵击九姓突厥于天山,将行,高宗内出甲,令仁贵试之。上曰:“古之善射,有穿七劄者,卿且射五重。”仁贵射而洞之,高宗大惊,更取坚甲以赐之。时九姓有众十馀万,令骁健数十人逆来挑战,仁贵发三矢,射杀三人,自馀一时下马请降。仁贵恐为后患,并坑杀之。更就碛北安抚馀众,擒其伪叶护兄弟三人而还。军中歌曰:‘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九姓自此衰弱,不复更为边患。”《新唐书·卷一百一十一·薛仁贵传》:“薛仁贵,绛州 龙门人。……明年(显庆四年),与梁建方、契苾何力遇高丽大将温沙多门,战横山,仁贵独驰入,所射皆应弦仆。又战石城,有善射者,杀官军十馀人,仁贵怒,单骑突击,贼弓矢俱废,遂生擒之。……诏副郑仁泰为铁勒道行军总管。将行,宴内殿,帝曰:‘古善射有穿七劄者,卿试以五甲射焉。’仁贵一发洞贯,帝大惊,更取坚甲赐之。时九姓众十馀万,令骁骑数十来挑战,仁贵发三矢,辄杀三人,于是虏气慑,皆降。仁贵虑为后患,悉坑之。转讨碛北馀众,擒伪叶护兄弟三人以归。军中歌曰:‘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九姓遂衰。”将军,广信书院本作“平生”,玆从四卷本。
繁体原文
寶釵飛鳳鬢驚鸞。望重歡,水雲寛。腸斷新來,翠被粉香殘。待得來時春盡也,梅著子,笋成竿。 湘筠簾卷淚痕斑。珮聲閑,玉垂環。箇裏温柔,容我老其間。卻笑將軍三羽箭,何日去,定天山。
翻译
释义/赏析
「和陳仁和韻」:廣信書院本無題,玆從四卷本乙集。 陳仁和:稼軒之《永遇樂·送陳仁和自便東歸》,四卷本乙集題作「送陳光宗知縣」,是陳氏必曾作縣令於仁和,而光宗則其字也。南宋·陳傅良、梁克家《淳熙三山志·卷二十九·人物類四·科名》載:「陳德明,字光宗,寧德人。」爲隆興元年木待問榜進士及第。清·陸增祥《八瓊室金石補正·卷一一六》載袁説友《呉下同年會》詩小序云:「説友繆司(憲)畿(甸),適遇提舉郎中(詹)元善年兄持節倉事,相與思念同年之在呉門者凡數人,……迺以紹熙改元之五日會於姑蘇臺,……説友遂賦唐律一章稍紀其事,抑以爲異日佳話云。同集:成仲鄰,……趙景安,……期不至者:章仲濟,……陳光宗。」其下備載諸同年和詩。陳光宗和章之署名爲「三山 陳德明」。查詹元善即詹體仁,《宋史》本傳謂係建寧 浦城人,登隆興元年進士第。從知與光宗爲同年。趙景安即撰《雲麓漫鈔》之趙彥衛,蓋與陳均寓居於呉中者,故稼軒和陳之《江神子》中有「呉霜」及「姑蘇臺」等句。《皇宋中興兩朝聖政·卷六十三》載一事云:「淳熙十三年冬十月,仁和知縣陳德明坐贜污不法,免眞決,刺面配信州。其元舉主葉翥、齊慶胄、郭棣各貶秩三等。」據知光宗即必陳德明之字。《咸淳臨安志》所載南宋一代仁和縣令極詳備,惟均不載其到任及去職之年月。陳德明名列陳鞏之後,而陳鞏則在《名宦傳》中載有簡歷云:「陳鞏,簡齋之孫,淳熙十一年爲仁和令,以能稱。……」另據周必大《省齋文稿·卷十八·跋陳去非帖》有云:「陳公之子本之藏手澤甚富,……本之之子仁和宰□復示此軸。」下署「淳熙丙年二月十三日」。頗似其時陳鞏尙在仁和任上者。若然,則二陳之交代最早應爲淳熙十三年春夏間。而是年十月陳德明即失官謫居信州,則其任仁和縣令最多不過半年。陳氏和袁説友詩云:「舊交牢落寸心違,門掩蒼苔省見稀。幸遇星郎分刺舉,忝聯桂籍得歸依。公方闊步鳴先路,我獨冥行怨落暉。遙想登臺高會處,應憐烏鵲正南飛。」蓋自信上歸呉中後即家居終其身矣。 粉香:汲古閣影抄四卷本原作「暗香」,後用粉塗去「暗」字,未補。 翠被粉香殘:南朝 梁·何遜《嘲劉孝綽》詩:「稍聞玉釧遠,猶憐翠被香。」唐·李商隱《夜冷》詩:「西亭翠被餘香薄,一夜將愁向敗荷。」 梅著子:廣信書院本作「梅結子」,玆從四卷本。 湘筠:即湘竹。《博物志》:「堯之二女,舜之二妃,曰『湘夫人』。舜崩蒼梧,二妃追至,哭帝極哀,淚染於竹,故斑斑如淚痕。」 「箇裏温柔,容我老其間。」句:漢·伶玄《趙飛燕外傳》:「后德(樊)嬺計,是夜進合德,帝大悅,以輔屬體,無所不靡,謂爲温柔鄕。謂嬺曰:『吾老是鄕矣,不能效武皇帝求白雲鄕也。』」溫柔:王詔校刊本及四印齋本作「柔溫」。 「卻笑將軍三羽箭,何日去,定天山。」句:《舊唐書·卷八十三·薛仁貴傳》:「薛仁貴,絳州 龍門人。……明年(顯慶四年),又與梁建方、契何力於遼東共高麗大將溫沙門戰於橫山,仁貴匹馬先入,莫不應弦而倒。高麗有善射者,於石城下射殺十餘人,仁貴單騎直往衝之,其賊弓矢俱失,手不能舉,便生擒之。俄又與辛文陵破契丹於黑山,擒契丹王阿卜固及諸首領赴東都。……尋又領兵擊九姓突厥於天山,將行,高宗內出甲,令仁貴試之。上曰:「古之善射,有穿七劄者,卿且射五重。」仁貴射而洞之,高宗大驚,更取堅甲以賜之。時九姓有眾十餘萬,令驍健數十人逆來挑戰,仁貴發三矢,射殺三人,自餘一時下馬請降。仁貴恐爲後患,並坑殺之。更就磧北安撫餘眾,擒其僞葉護兄弟三人而還。軍中歌曰:『將軍三箭定天山,壯士長歌入漢關。』九姓自此衰弱,不復更爲邊患。」《新唐書·卷一百一十一·薛仁貴傳》:「薛仁貴,絳州 龍門人。……明年(顯慶四年),與梁建方、契苾何力遇高麗大將溫沙多門,戰橫山,仁貴獨馳入,所射皆應弦仆。又戰石城,有善射者,殺官軍十餘人,仁貴怒,單騎突擊,賊弓矢俱廢,遂生擒之。……詔副鄭仁泰爲鐵勒道行軍總管。將行,宴內殿,帝曰:『古善射有穿七劄者,卿試以五甲射焉。』仁貴一發洞貫,帝大驚,更取堅甲賜之。時九姓眾十餘萬,令驍騎數十來挑戰,仁貴發三矢,輒殺三人,於是虜氣懾,皆降。仁貴慮爲後患,悉坑之。轉討磧北餘眾,擒僞葉護兄弟三人以歸。軍中歌曰:『將軍三箭定天山,壯士長歌入漢關。』九姓遂衰。」將軍,廣信書院本作「平生」,玆從四卷本。
拓展阅读
读书笔记
词字云图书馆-诗词歌赋国学学习-7*24小时
  • 词字云图书馆www.ciziyun.com 点击:30069726次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交,如果我们的某些资料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对您造成了任何程度的伤害,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chuangmi01@qq.com侵删 词字云-做你身边最得力的古文帮手,唐诗三百首,诗歌全集,唐诗、宋词、元曲、诗经、离骚、古代诗词、现代诗歌、近代诗歌、外国诗歌,打造全诗词数据库网站和社区,为您提供经典的诗词、丰富的诗词服务。以及国学经典,词字云,国学,易经,道德经,弟子规,唐诗,宋词,元曲,诗经,离骚,古典诗词,红色诗词,近代诗词,现代诗词

    Copyright © 词字云www.ciziyun.com图书馆 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