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你身边的国学大师-国学堂

词字云-国学堂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国学诗词雏鹰计划:阅读此篇名篇《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来自:《古文观止》

韩愈

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郡望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后人尊称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曾积极参加讨伐淮西叛藩吴元济的战争,任裴度的行军司马。思想上,韩愈崇奉儒学,力排佛老。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
原文

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夫冀北马多天下。伯乐虽善知马,安能空其郡邪?解之者曰:“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伯乐知马,遇其良,辄取之,群无留良焉。苟无良,虽谓无马,不为虚语矣。” 东都,固士大夫之冀北也。恃才能深藏而不市者,洛之北涯曰石生,其南涯曰温生。大夫乌公,以鈇钺镇河阳之三月,以石生为才,以礼为罗,罗而致之幕下。未数月也,以温生为才,于是以石生为媒,以礼为罗,又罗而致之幕下。东都虽信多才士,朝取一人焉,拔其尤;暮取一人焉,拔其尤。自居守河南尹,以及百司之执事,与吾辈二县之大夫,政有所不通,事有所可疑,奚所咨而处焉?士大夫之去位而巷处者,谁与嬉游?小子后生,于何考德而问业焉?缙绅之东西行过是都者,无所礼于其庐。若是而称曰:“大夫乌公一镇河阳,而东都处士之庐无人焉。”岂不可也? 夫南面而听天下,其所托重而恃力者,惟相与将耳。相为天子得人于朝廷,将为天子得文武士于幕下,求内外无治,不可得也。愈縻于兹,不能自引去,资二生以待老。今皆为有力者夺之,其何能无介然于怀邪?生既至,拜公于军门,其为吾以前所称,为天下贺;以后所称,为吾致私怨于尽取也。留守相公首为四韵诗歌其事,愈因推其意而序之。

翻译
释义/赏析
伯乐:传说是春秋中期秦穆公时人,以善相马著称。 冀:冀州的北部,今河北、山西一带地方,相传冀州出产良马。 东都:指洛阳。唐代首都长安,以洛阳为东都。 洛:洛河。 石生:名洪,字洁川,洛阳人。 温生:即温造,字简舆,曾隐居王屋山及洛阳,后官至礼部尚书。 乌公:乌重胤,元和五年(公元810年)任河阳军节度使、御史大夫。参阅前选《送石处士序》。 鈇钺(fū yuè):同“斧钺”,本是古代的两种兵器,后成为刑罚、杀戮之权的标志。此处指节度使的身份。 罗:罗网,此处用来比喻招聘贤士的手段。 幕下:即幕府中。军队出征,施用帐幕,为此古代将帅的官署叫“幕府”。 媒:中介。 尤:特异的、突出的。 河南尹:河南府的长官。 百司之执事:婉指百官。司,官署。 二县:指东都城下的洛阳县,河南县,当时韩愈任河南县令,所以称“吾辈二县之大夫”。 缙绅(jìn shēn):也作“捂绅”。古代官员插笏于绅带间,此处指官员。 礼:此处指谒见,拜访。 南面:此处指皇帝。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故皇帝见群臣时面向南而坐。 縻(mí):系住,这里指束缚,羁留。 引去:引退,辞去。 介然:耿耿于心。 后所称:指石生,温生被选走,使河南人才空虚。 留守相公:当指东都留守郑馀庆。相公,指宰相。 四韵:旧体诗一般为隔句押韵,四韵为八句。
繁体原文
伯樂一過冀北之野,而馬群遂空。夫冀北馬多天下。伯樂雖善知馬,安能空其郡邪?解之者曰:“吾所謂空,非無馬也,無良馬也。伯樂知馬,遇其良,輒取之,群無畱良焉。苟無良,雖謂無馬,不爲虛語矣。” 東都,固士大夫之冀北也。恃才能深藏而不市者,洛之北涯曰石生,其南涯曰温生。大夫烏公,以鈇鉞鎮河陽之三月,以石生爲才,以禮爲羅,羅而致之幕下。未數月也,以温生爲才,於是以石生爲媒,以禮爲羅,又羅而致之幕下。東都雖信多才士,朝取一人焉,拔其尤;暮取一人焉,拔其尤。自居守河南尹,以及百司之執事,與吾輩二縣之大夫,政有所不通,事有所可疑,奚所咨而處焉?士大夫之去位而巷處者,誰與嬉遊?小子後生,於何考德而問業焉?縉紳之東西行過是都者,無所禮於其廬。若是而稱曰:“大夫烏公一鎮河陽,而東都處士之廬無人焉。”豈不可也? 夫南面而聽天下,其所託重而恃力者,惟相與將耳。相爲天子得人於朝廷,將爲天子得文武士於幕下,求內外無治,不可得也。愈縻於茲,不能自引去,資二生以待老。今皆爲有力者奪之,其何能無介然於懷邪?生旣至,拜公於軍門,其爲吾以前所稱,爲天下賀;以後所稱,爲吾致私怨於盡取也。畱守相公首爲四韻詩歌其事,愈因推其意而序之。
翻译
释义/赏析
伯樂:傳説是春秋中期秦穆公時人,以善相馬著稱。 冀:冀州的北部,今河北、山西一帶地方,相傳冀州出産良馬。 東都:指洛陽。唐代首都長安,以洛陽爲東都。 洛:洛河。 石生:名洪,字潔川,洛陽人。 温生:即温造,字簡輿,曾隱居王屋山及洛陽,後官至禮部尙書。 烏公:烏重胤,元和五年(公元810年)任河陽軍節度使、御史大夫。參閲前選《送石處士序》。 鈇鉞(fū yuè):同“斧鉞”,本是古代的兩種兵器,後成爲刑罰、殺戮之權的標志。此處指節度使的身份。 羅:羅網,此處用來比喩招聘賢士的手段。 幕下:即幕府中。軍隊出征,施用帳幕,爲此古代將帥的官署叫“幕府”。 媒:中介。 尤:特異的、突出的。 河南尹:河南府的長官。 百司之執事:婉指百官。司,官署。 二縣:指東都城下的洛陽縣,河南縣,當時韓愈任河南縣令,所以稱“吾輩二縣之大夫”。 縉紳(jìn shēn):也作“捂紳”。古代官員插笏於紳帶間,此處指官員。 禮:此處指謁見,拜訪。 南面:此處指皇帝。古代以坐北朝南爲尊位,故皇帝見群臣時面向南而坐。 縻(mí):繫住,這裏指束縛,羈畱。 引去:引退,辭去。 介然:耿耿於心。 後所稱:指石生,温生被選走,使河南人才空虛。 畱守相公:當指東都畱守鄭餘慶。相公,指宰相。 四韻:舊體詩一般爲隔句押韻,四韻爲八句。
拓展阅读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创作背景/ 韩愈 / 〔唐代〕
  该文约作于元和五年(810年)冬季,与《送石处士序》可视为姊妹篇。该文既与《送石处士序》相承而作,故处处以石、温二人并提,然而文章绝无雷同重叠之感。 查看译文鉴赏全文

本篇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www.ciziyun.com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赏析/ 韩愈 / 〔唐代〕

  尽管此文与《送石处士序》为姐妹篇,事件与人物均相关涉,然而在写法上却有所变化,所以有相得益彰之美。例如前文体势自然,而本文则颇有造奇的文势。文章开头的一段譬喻,说“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用来比喻“大夫乌公一镇河阳,而东都处士之庐无人焉”。但却不紧接着说出来,而是先论述“马群遂空”的原因来比喻乌公搜罗东都贤士的情况。作者在文中既设奇喻,又在正文中反复议论以求其合,显得煞有介事,将本是韩愈个人的一个想法写成似颠扑不破的真理。为此,论其章法,该文比《送石处士序》那篇文章要显得曲折离奇。此外,该篇的立意要比前一篇单纯一些,无非是变着法儿赞扬温、石二人。以伯乐喻乌公,是为了赞扬温、石;极说温、石一去,东都政府和士群无所依恃,也是为了赞扬温、石。看来似乎说得过分了,但作者更深一层的意思,是在强调人才的可贵,提醒朝廷要高度重视人才。

  该文与《马说》同是宣扬重用人才的文章。然而写法自有不同。作者在本文中匠心独运,用“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比喻“大乌公一镇河阳,而东都处士之庐无人”,赞颂乌重胤慧眼 查看译文鉴赏全文

本篇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www.ciziyun.com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译文及注释/ 韩愈 / 〔唐代〕

译文
  伯乐一走过冀北的郊野,马群就空了。那冀北的马在天下是最多的,伯乐虽然善于相马,又怎么能够使马群为之一空呢?解释的人说:“我所说的空,不是没有马,是没有好马。伯乐识马,遇到好马就把它挑了去,马群中没有留下好马了.假如没有好马了。即使说没有马,也不是虚夸的话。”

  东都洛阳,本来是士大夫的冀北,怀有才能,深深隐居而不愿为官换取俸禄的人,洛水北岸的叫石生,洛水南岸的叫温生。大夫乌公,凭着天子赐给的斧月镇守河阳的第三个月,认为石生是人才,以礼为工具,将他罗致到幕府之下。没有几个月的工夫,又认为温生是人才,于是让石生作介绍人,以礼为工具,又将温生罗致到幕府之下。纵然东都确实有很多才能出众的人,早晨挑走一人,选拔其中最优秀的,晚上挑走一人,选拔其中最优秀的,那么从东都留守,河南府尹,到各部门的主管官员,以及我们两县的大夫,政事有不顺利之处,事情有疑惑不解之处,又到哪里去咨询从而妥善处理呢?士大夫辞去官位而闲居里巷的人,同谁去交游呢?年轻的后辈,到哪里去考察道德,询问学业呢?东西往来,经过东都的官员,也不能在他们的居处以礼仪 查看译文鉴赏全文

本篇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www.ciziyun.com

读书笔记
词字云图书馆-诗词歌赋国学学习-7*24小时
  • 词字云图书馆www.ciziyun.com 点击:42127251次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交,如果我们的某些资料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对您造成了任何程度的伤害,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chuangmi01@qq.com侵删 词字云-做你身边最得力的古文帮手,唐诗三百首,诗歌全集,唐诗、宋词、元曲、诗经、离骚、古代诗词、现代诗歌、近代诗歌、外国诗歌,打造全诗词数据库网站和社区,为您提供经典的诗词、丰富的诗词服务。以及国学经典,词字云,国学,易经,道德经,弟子规,唐诗,宋词,元曲,诗经,离骚,古典诗词,红色诗词,近代诗词,现代诗词

    Copyright © 词字云www.ciziyun.com图书馆 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