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你身边的国学大师-国学堂

词字云-国学堂

永遇乐 · 送陈仁和自便东归。陈至上饶之一年,得子,甚喜

国学诗词雏鹰计划:阅读此篇名篇《永遇乐 · 送陈仁和自便东归。陈至上饶之一年,得子,甚喜》 来自:《永遇乐》

辛弃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宋高宗绍兴十年(西元一一四〇年),生于金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时中原已陷于金。绍兴三十一年(西元一一六一年),海陵王南侵,稼轩趁机聚众二千,投忠义军隶耿京部。绍兴三十二年(西元一一六二年)奉京命奏事建康,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稼轩还至海州,约忠义军五十骑,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献俘行在,改差签判江阴军,时年二十一岁。宋孝宗乾道四年(西元一一六八年)通判建康府。乾道时,累知滁州,宽征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历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使,淳熙中,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创建「飞虎军」,雄镇一方。後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为言者论罢。宋光宗绍熙二年(西元一一九一年),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未几又为谏官诬劾落职,居铅山。宋宁宗嘉泰三年(西元一二〇三年),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嘉泰四年(西元一二〇四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西元一二〇七年)召赴行在奏事,进枢密都承旨,未受命而病卒,年六十八。後赠少师,谥「忠敏」。稼轩擅长短句,以豪放为主,有「词中之龙」之称,与东坡并称「苏辛」,又与易安并称「济南二安」。平生力主抗金,「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尝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然命运多舛,屡与当政之主和派政见不合,备受排挤,壮志难酬。故满腔激情多寓于词。词风多样,题材广阔,悲鬱沉雄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更善化前人典故入词。现存词六百馀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敬甫辑有《稼轩集钞存》,近人邓恭三增辑为《辛稼轩诗文钞存》。生平见《宋史·卷四百〇一·辛弃疾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及邓恭三《辛稼轩年谱》。
原文

紫陌长安,看花年少,无限歌舞。白发怜君,寻芳较晩,卷地惊风雨。问君知否,鸱夷载酒,不似井瓶身误。细思量,悲欢梦里,觉来总无寻处。 芒鞋竹杖,天教还了,千古玉溪佳句。落魄东归,风流赢得,掌上明珠去。起看清镜,南冠好在,拂了旧时尘土。向君道,云霄万里,这回稳步。

翻译
释义/赏析
“送陈仁和自便东归。陈至上饶之一年,得子,甚喜”:从四卷本乙集作“送陈光宗知县”。 陈仁和:本阕四卷本乙集题作“送陈光宗知县”,是陈氏必曾作县令于仁和,而光宗则其字也。南宋·陈傅良、梁克家《淳熙三山志·卷二十九·人物类四·科名》载:“陈德明,字光宗,宁德人。”为隆兴元年木待问榜进士及第。清·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卷一一六》载袁说友《吴下同年会》诗小序云:“说友缪司(宪)畿(甸),适遇提举郎中(詹)元善年兄持节仓事,相与思念同年之在吴门者凡数人,……乃以绍熙改元之五日会于姑苏台,……说友遂赋唐律一章稍纪其事,抑以为异日佳话云。同集:成仲邻,……赵景安,……期不至者:章仲济,……陈光宗。”其下备载诸同年和诗。陈光宗和章之署名为“三山 陈德明”。查詹元善即詹体仁,《宋史》本传谓系建宁 浦城人,登隆兴元年进士第。从知与光宗为同年。赵景安即撰《云麓漫钞》之赵彦卫,盖与陈均寓居于吴中者,故稼轩和陈之《江神子》中有“吴霜”及“姑苏台”等句。《皇宋中兴两朝圣政·卷六十三》载一事云:“淳熙十三年冬十月,仁和知县陈德明坐赃污不法,免真决,刺面配信州。其元举主叶翥、齐庆胄、郭棣各贬秩三等。”据知光宗即必陈德明之字。《咸淳临安志》所载南宋一代仁和县令极详备,惟均不载其到任及去职之年月。陈德明名列陈巩之后,而陈巩则在《名宦传》中载有简历云:“陈巩,简斋之孙,淳熙十一年为仁和令,以能称。……”另据周必大《省斋文稿·卷十八·跋陈去非帖》有云:“陈公之子本之藏手泽甚富,……本之之子仁和宰□复示此轴。”下署“淳熙丙年二月十三日”。颇似其时陈巩尚在仁和任上者。若然,则二陈之交代最早应为淳熙十三年春夏间。而是年十月陈德明即失官谪居信州,则其任仁和县令最多不过半年。陈氏和袁说友诗云:“旧交牢落寸心违,门掩苍苔省见稀。幸遇星郎分刺举,忝联桂籍得归依。公方阔步鸣先路,我独冥行怨落晖。遥想登台高会处,应怜乌鹊正南飞。”盖自信上归吴中后即家居终其身矣。 “紫陌长安,看花年少”句:唐·孟棨《本事诗·事感》:“刘尚书禹锡,自屯田员外左迁朗州司马,凡十年始徵还。方春,作《赠看花诸君子》诗曰:‘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其诗一出,传于都下,有素嫉其名者,白于执政,又诬其有怨愤。他日见时宰,与座,慰问甚厚,既辞,即曰:‘近有新诗,未免为累,奈何?’不数日,出为连州刺史。其自叙云:‘贞元二十一年春,余为屯田员外,时此观未有花。是岁出牧连州,至荆南,又贬朗州司马。居十年,诏至京师,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满观,盛如红霞,遂有前篇以记一时之事。旋又出牧,于今十四年,始为主客郎中,重游玄都,荡然无复一树,唯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再游。时大和二年三月也。’诗曰:‘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白发怜君:宋·苏轼《次韵刘景文西湖席上》诗:“白发怜君略相似,青山许我定相从。” 寻芳较晚:唐·杜牧《怅》诗:“自是寻春去较迟,不须惆怅怨芳时。” “鸱夷载酒,不似井瓶身误。”句:西汉·扬雄《酒赋》:“观瓶之居,居井之眉。……身提黄泉,骨肉为泥。自用如此,不如鸱夷。鸱夷滑稽,腹如大壸。尽日盛酒,人复借酤。”南北朝·释宝月《估客乐·其二》:“有信数寄书,无信心相忆。莫作瓶落井,一去无消息。”唐·李白《寄远十一首·其八》诗:“金瓶落井无消息,令人行叹复坐思。”宋·毛幵(jiān)《玉楼春》词:“金瓶落井翻相误,可惜馨香随手故。” “芒鞋竹杖,天教还了,千古玉溪佳句。”句:宋·苏轼《初入庐山三首·其三》诗:“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玉溪即信江。稼轩之《临江仙·探梅》有“一枝先破玉溪春”句,《水调歌头·送施圣与》有“千丈石打玉溪流”句。北宋·周煇《清波杂志·卷五·茶山诗》:“煇在上饶三四年,日从寓士游,遍历溪山奇胜。……煇尝欲裒集赋咏为一编,目为《玉溪唱酬》,以侈一时人物之盛,因循不克成。”徐元杰《煤野(yě)集·卷十二·挽辛宪若(稼轩第三子)诗》:“在昔我先翁,礼廑(jǐn)先正隆。潭潭带湖府,凛凛玉溪风。”上引诸处之“玉溪”皆指信江言。三句云云,盖谓信江胜概,遇陈氏诗句方得摹写也。 掌上明珠:唐·杜甫《戏作寄上汉中王》诗:“云里不闻双雁过,掌中贪见一珠新。”自注:“王新诞明珠。” 南冠:《左传·成公九年》:“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 好在:即“且喜”、“幸而”之意。
繁体原文
紫陌長安,看花年少,無限歌舞。白髮憐君,尋芳較晩,捲地驚風雨。問君知否,鴟夷載酒,不似井瓶身誤。細思量,悲歡夢裏,覺來總無尋處。 芒鞋竹杖,天教還了,千古玉溪佳句。落魄東歸,風流贏得,掌上明珠去。起看清鏡,南冠好在,拂了舊時塵土。向君道,雲霄萬里,這回穩歩。
翻译
释义/赏析
「送陳仁和自便東歸。陳至上饒之一年,得子,甚喜」:從四卷本乙集作「送陳光宗知縣」。 陳仁和:本闋四卷本乙集題作「送陳光宗知縣」,是陳氏必曾作縣令於仁和,而光宗則其字也。南宋·陳傅良、梁克家《淳熙三山志·卷二十九·人物類四·科名》載:「陳德明,字光宗,寧德人。」爲隆興元年木待問榜進士及第。清·陸增祥《八瓊室金石補正·卷一一六》載袁説友《呉下同年會》詩小序云:「説友繆司(憲)畿(甸),適遇提舉郎中(詹)元善年兄持節倉事,相與思念同年之在呉門者凡數人,……迺以紹熙改元之五日會於姑蘇臺,……説友遂賦唐律一章稍紀其事,抑以爲異日佳話云。同集:成仲鄰,……趙景安,……期不至者:章仲濟,……陳光宗。」其下備載諸同年和詩。陳光宗和章之署名爲「三山 陳德明」。查詹元善即詹體仁,《宋史》本傳謂係建寧 浦城人,登隆興元年進士第。從知與光宗爲同年。趙景安即撰《雲麓漫鈔》之趙彥衛,蓋與陳均寓居於呉中者,故稼軒和陳之《江神子》中有「呉霜」及「姑蘇臺」等句。《皇宋中興兩朝聖政·卷六十三》載一事云:「淳熙十三年冬十月,仁和知縣陳德明坐贜污不法,免眞決,刺面配信州。其元舉主葉翥、齊慶胄、郭棣各貶秩三等。」據知光宗即必陳德明之字。《咸淳臨安志》所載南宋一代仁和縣令極詳備,惟均不載其到任及去職之年月。陳德明名列陳鞏之後,而陳鞏則在《名宦傳》中載有簡歷云:「陳鞏,簡齋之孫,淳熙十一年爲仁和令,以能稱。……」另據周必大《省齋文稿·卷十八·跋陳去非帖》有云:「陳公之子本之藏手澤甚富,……本之之子仁和宰□復示此軸。」下署「淳熙丙年二月十三日」。頗似其時陳鞏尙在仁和任上者。若然,則二陳之交代最早應爲淳熙十三年春夏間。而是年十月陳德明即失官謫居信州,則其任仁和縣令最多不過半年。陳氏和袁説友詩云:「舊交牢落寸心違,門掩蒼苔省見稀。幸遇星郎分刺舉,忝聯桂籍得歸依。公方闊步鳴先路,我獨冥行怨落暉。遙想登臺高會處,應憐烏鵲正南飛。」蓋自信上歸呉中後即家居終其身矣。 「紫陌長安,看花年少」句:唐·孟棨《本事詩·事感》:「劉尙書禹錫,自屯田員外左遷朗州司馬,凡十年始徵還。方春,作《贈看花諸君子》詩曰:『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裏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其詩一出,傳於都下,有素嫉其名者,白於執政,又誣其有怨憤。他日見時宰,與座,慰問甚厚,旣辭,即曰:『近有新詩,未免爲累,奈何?』不數日,出爲連州刺史。其自敍云:『貞元二十一年春,余爲屯田員外,時此觀未有花。是歳出牧連州,至荆南,又貶朗州司馬。居十年,詔至京師,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滿觀,盛如紅霞,遂有前篇以記一時之事。旋又出牧,於今十四年,始爲主客郎中,重遊玄都,蕩然無復一樹,唯兔葵燕麥動搖於春風耳。因再題二十八字,以俟後再遊。時大和二年三月也。』詩曰:『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凈盡菜花開。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白髮憐君:宋·蘇軾《次韻劉景文西湖席上》詩:「白髮憐君略相似,青山許我定相從。」 尋芳較晩:唐·杜牧《悵》詩:「自是尋春去較遲,不須惆悵怨芳時。」 「鴟夷載酒,不似井瓶身誤。」句:西漢·揚雄《酒賦》:「觀瓶之居,居井之眉。……身提黃泉,骨肉爲泥。自用如此,不如鴟夷。鴟夷滑稽,腹如大壼。盡日盛酒,人復借酤。」南北朝·釋寶月《估客樂·其二》:「有信數寄書,無信心相憶。莫作甁落井,一去無消息。」唐·李白《寄遠十一首·其八》詩:「金甁落井無消息,令人行歎復坐思。」宋·毛幵(jiān)《玉樓春》詞:「金甁落井翻相誤,可惜馨香隨手故。」 「芒鞋竹杖,天教還了,千古玉溪佳句。」句:宋·蘇軾《初入廬山三首·其三》詩:「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錢游。」玉溪即信江。稼軒之《臨江仙·探梅》有「一枝先破玉溪春」句,《水調歌頭·送施聖與》有「千丈石打玉溪流」句。北宋·周煇《清波雜志·卷五·茶山詩》:「煇在上饒三四年,日從寓士游,遍歷溪山奇勝。……煇嘗欲裒集賦詠爲一編,目爲《玉溪唱酬》,以侈一時人物之盛,因循不克成。」徐元傑《煤埜(yě)集·卷十二·挽辛憲若(稼軒第三子)詩》:「在昔我先翁,禮厪(jǐn)先正隆。潭潭帶湖府,凜凜玉溪風。」上引諸處之「玉溪」皆指信江言。三句云云,蓋謂信江勝概,遇陳氏詩句方得摹寫也。 掌上明珠:唐·杜甫《戲作寄上漢中王》詩:「雲裏不聞雙鴈過,掌中貪見一珠新。」自注:「王新誕明珠。」 南冠:《左傳·成公九年》:「晉侯觀于軍府,見鍾儀,問之曰:『南冠而縶者,誰也?』有司對曰:『鄭人所獻楚囚也。』」 好在:即「且喜」、「幸而」之意。
拓展阅读
读书笔记
词字云图书馆-诗词歌赋国学学习-7*24小时
  • 词字云图书馆www.ciziyun.com 点击:30069726次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交,如果我们的某些资料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对您造成了任何程度的伤害,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chuangmi01@qq.com侵删 词字云-做你身边最得力的古文帮手,唐诗三百首,诗歌全集,唐诗、宋词、元曲、诗经、离骚、古代诗词、现代诗歌、近代诗歌、外国诗歌,打造全诗词数据库网站和社区,为您提供经典的诗词、丰富的诗词服务。以及国学经典,词字云,国学,易经,道德经,弟子规,唐诗,宋词,元曲,诗经,离骚,古典诗词,红色诗词,近代诗词,现代诗词

    Copyright © 词字云www.ciziyun.com图书馆 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