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你身边的国学大师-国学堂

词字云-国学堂

史通·内篇·称谓第十四

国学诗词雏鹰计划:阅读此篇名篇《史通·内篇·称谓第十四》 来自:《史通》

刘知几

唐徐州彭城人,字子玄。刘知柔弟。高宗永隆进士。调获嘉主簿。武则天时累迁凤阁舍人,兼修国史。中宗时,擢太子率更令,迁秘书少监,参与编修《则天皇后实录》。又著《史通》四十九篇,于景龙四年成书。玄宗开元初迁左散骑常侍,仍领史事,坐事贬安州别驾。卒谥文。知几前后修史近三十年,主张秉笔直书,以为史家须具才、学、识三长。有集。
原文

孔子曰:“唯名不可以假人。”又曰:“名不正则言不顺,”“必也正名乎!” 是知名之折中,君子所急。况复列之篇籍,传之不朽者邪!昔夫子修《春秋》,吴、楚称王,而仍旧曰子。此则褒贬之大体,为前修之楷式也。 马迁撰《史记》,项羽僣盗而纪之曰王,此则真伪莫分,为后来所惑者也。 自兹已降,论谬相因,名讳所施,轻重莫等。至如更始中兴汉室,光武所臣,虽事业不成,而历数终在。班、范二史皆以刘玄为目,不其慢乎? 古者二国争盟,晋、楚并称侯伯;七雄力战,齐、秦俱曰帝王。其间虽胜负有殊,大小不类,未闻势穷者即为匹庶,为屈者乃成寇贼也。至于近古则不然,当汉氏云亡,天下鼎峙,论王道则曹逆而刘顺,语国祚则魏促而吴长。但以地处函夏,人传正朔,度长絜短,魏实居多。二方之于上国,亦犹秦缪、楚庄与文、襄而并霸。逮作者之书事也,乃没吴、蜀号谥,呼权、备姓名,方于魏邦,悬隔顿尔,惩恶劝善,其义安归。 续以金行版荡,戎、羯称制,各有国家,实同王者。晋世臣子党附君亲,嫉彼乱华,比诸群盗。此皆苟徇私忿,忘夫至公。自非坦怀爱憎,无以定其得失。 至萧方等始存诸国各谥,僣帝者皆称之以王。此则赵犹人君,加以主号;杞用夷礼,贬同子爵。变通其理,事在合宜,小道可观,见于萧氏者矣。 古者天子庙号,祖有功而宗有德,始自三代,迄于两汉,名实相允,今古共传。降及曹氏,祖名多滥,必无愧德,其唯武王。故陈寿《国志》,独呼武曰祖,至于文、明,但称帝而已。自晋已还,窃号者非一。如成、穆两帝,刘、萧二明,梁简文兄弟,齐武成昆季,斯或承家之僻王,或亡国之庸主,不谥灵缪,为幸已多,犹曰祖宗,孰云其可?而史臣载削,曾无辨明,每有所书,必存庙号,何以申劝沮之义,杜渝滥之源者乎? 又位乃人臣,迹参王者,如周之亶父、季历,晋之仲达、师、昭,追尊建名,此诸天子,可也。必若当涂所出,宦官携养,帝号徒加,人望不惬。故《国志》所录,无异匹夫,应书其人,直云皇之祖考也而已。至如元氏,起于边朔,其君乃一部之酋之长耳。道武追崇所及,凡二十六君。自开辟以来,未之有也。而《魏书?序纪》,袭其虚号,生则谓之帝,死则谓之崩,何异沐猴而冠,腐鼠称璞者矣! 夫历观自古,称谓不同,缘情而作,本无定准。至若诸侯无谥者,战国已上谓之今王;天子见黜者,汉、魏已后谓之少帝。周衰有共和之相,楚弑有郏敖之主,赵佗而曰尉佗,英布而曰鲸布,豪杰则平林、新市,寇贼则黄巾、赤眉,园、绮友朋,共云四皓,奋、建父子,都称万石。凡此诸名,皆出当代,史臣编录,无复张驰。盖取叶随时,不藉稽古。及后来作者,颇慕斯流,亦时采新名,列成篇题。若王《晋》之《处士》、《寒俊》,沈《宋》之《二凶》、《索虏》,即其事也。唯魏收远不师古,近非因俗,自我作故,无所宪章。其撰《魏书》也,乃以平阳王为出帝,司马氏为僣晋,桓、刘已下,通曰岛夷。夫其陷齐则轻抑关右,党魏则深诬江外,爱憎出于方寸,与夺由其笔端,语必不经,名惟骇物。昔汉世原涉大修坟墓,乃开道立表,署曰南阳阡,欲以继迹京兆,齐声曹尹,而人莫之肯从,但云原氏阡而已。故知事非允当,难以遵行。如收之苟立诡名,不依故实,虽复刊诸竹帛,终罕传于讽诵也。 抑又闻之,帝王受命,历数相承,虽旧君已没,而致敬无改,岂可等之凡庶,便书之以名者乎?近代文章,实同儿戏。有天子而称讳者,若姬满、刘庄之类是也。有匹夫而不名者,若步兵、彭泽之类是也。史论立言。理当雅正。如班述之叙圣卿也,而曰董公惟亮;范赞之言季孟也,至曰隗王得士。习谈汉主,则谓昭烈为玄德。裴引魏室,则目文帝为曹丕。夫以淫乱之臣,忽隐其讳,正朔之后,反呼其名。意好奇而辄为,文逐韵而便作。 用舍之道,其例无恒。但近代为史,通多此失。上才犹且若是,而况中庸者乎?今略举一隅,以存标格云尔。

翻译
释义/赏析
繁体原文
孔子曰:“唯名不可以假人。”又曰:“名不正則言不順,”“必也正名乎!” 是知名之折中,君子所急。況複列之篇籍,傳之不朽者邪!昔夫子修《春秋》,吳、楚稱王,而仍舊曰子。此則褒貶之大體,爲前修之楷式也。 馬遷撰《史記》,項羽僣盜而紀之曰王,此則真僞莫分,爲後來所惑者也。 自茲已降,論謬相因,名諱所施,輕重莫等。至如更始中興漢室,光武所臣,雖事業不成,而歷數終在。班、範二史皆以劉玄爲目,不其慢乎? 古者二國爭盟,晉、楚並稱侯伯;七雄力戰,齊、秦俱曰帝王。其間雖勝負有殊,大小不類,未聞勢窮者即爲匹庶,爲屈者乃成寇賊也。至於近古則不然,當漢氏雲亡,天下鼎峙,論王道則曹逆而劉順,語國祚則魏促而吳長。但以地處函夏,人傳正朔,度長絜短,魏實居多。二方之於上國,亦猶秦繆、楚莊與文、襄而並霸。逮作者之書事也,乃沒吳、蜀號諡,呼權、備姓名,方於魏邦,懸隔頓爾,懲惡勸善,其義安歸。 續以金行版蕩,戎、羯稱制,各有國家,實同王者。晉世臣子黨附君親,嫉彼亂華,比諸羣盜。此皆苟徇私忿,忘夫至公。自非坦懷愛憎,無以定其得失。 至蕭方等始存諸國各諡,僣帝者皆稱之以王。此則趙猶人君,加以主號;杞用夷禮,貶同子爵。變通其理,事在合宜,小道可觀,見於蕭氏者矣。 古者天子廟號,祖有功而宗有德,始自三代,迄於兩漢,名實相允,今古共傳。降及曹氏,祖名多濫,必無愧德,其唯武王。故陳壽《國志》,獨呼武曰祖,至於文、明,但稱帝而已。自晉已還,竊號者非一。如成、穆兩帝,劉、蕭二明,樑簡文兄弟,齊武成昆季,斯或承家之僻王,或亡國之庸主,不諡靈繆,爲幸已多,猶曰祖宗,孰雲其可?而史臣載削,曾無辨明,每有所書,必存廟號,何以申勸沮之義,杜渝濫之源者乎? 又位乃人臣,跡參王者,如周之亶父、季歷,晉之仲達、師、昭,追尊建名,此諸天子,可也。必若當塗所出,宦官攜養,帝號徒加,人望不愜。故《國志》所錄,無異匹夫,應書其人,直雲皇之祖考也而已。至如元氏,起於邊朔,其君乃一部之酋之長耳。道武追崇所及,凡二十六君。自開闢以來,未之有也。而《魏書?序紀》,襲其虛號,生則謂之帝,死則謂之崩,何異沐猴而冠,腐鼠稱璞者矣! 夫歷觀自古,稱謂不同,緣情而作,本無定準。至若諸侯無諡者,戰國已上謂之今王;天子見黜者,漢、魏已後謂之少帝。周衰有共和之相,楚弒有郟敖之主,趙佗而曰尉佗,英布而曰鯨布,豪傑則平林、新市,寇賊則黃巾、赤眉,園、綺友朋,共雲四皓,奮、建父子,都稱萬石。凡此諸名,皆出當代,史臣編錄,無復張馳。蓋取葉隨時,不藉稽古。及後來作者,頗慕斯流,亦時採新名,列成篇題。若王《晉》之《處士》、《寒俊》,沈《宋》之《二兇》、《索虜》,即其事也。唯魏收遠不師古,近非因俗,自我作故,無所憲章。其撰《魏書》也,乃以平陽王爲出帝,司馬氏爲僣晉,桓、劉已下,通曰島夷。夫其陷齊則輕抑關右,黨魏則深誣江外,愛憎出於方寸,與奪由其筆端,語必不經,名惟駭物。昔漢世原涉大修墳墓,乃開道立表,署曰南陽阡,欲以繼跡京兆,齊聲曹尹,而人莫之肯從,但云原氏阡而已。故知事非允當,難以遵行。如收之苟立詭名,不依故實,雖復刊諸竹帛,終罕傳於諷誦也。 抑又聞之,帝王受命,歷數相承,雖舊君已沒,而致敬無改,豈可等之凡庶,便書之以名者乎?近代文章,實同兒戲。有天子而稱諱者,若姬滿、劉莊之類是也。有匹夫而不名者,若步兵、彭澤之類是也。史論立言。理當雅正。如班述之敘聖卿也,而曰董公惟亮;範贊之言季孟也,至曰隗王得士。習談漢主,則謂昭烈爲玄德。裴引魏室,則目文帝爲曹丕。夫以淫亂之臣,忽隱其諱,正朔之後,反呼其名。意好奇而輒爲,文逐韻而便作。 用舍之道,其例無恆。但近代爲史,通多此失。上才猶且若是,而況中庸者乎?今略舉一隅,以存標格云爾。
翻译
释义/赏析
拓展阅读
读书笔记
词字云图书馆-诗词歌赋国学学习-7*24小时
  • 词字云图书馆www.ciziyun.com 点击:39779071次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交,如果我们的某些资料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对您造成了任何程度的伤害,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chuangmi01@qq.com侵删 词字云-做你身边最得力的古文帮手,唐诗三百首,诗歌全集,唐诗、宋词、元曲、诗经、离骚、古代诗词、现代诗歌、近代诗歌、外国诗歌,打造全诗词数据库网站和社区,为您提供经典的诗词、丰富的诗词服务。以及国学经典,词字云,国学,易经,道德经,弟子规,唐诗,宋词,元曲,诗经,离骚,古典诗词,红色诗词,近代诗词,现代诗词

    Copyright © 词字云www.ciziyun.com图书馆 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