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你身边的国学大师-国学堂

词字云-国学堂

瑞鹧鸪 · 乙丑奉祠归,舟次馀干赋

国学诗词雏鹰计划:阅读此篇名篇《瑞鹧鸪 · 乙丑奉祠归,舟次馀干赋》 来自:《瑞鹧鸪》

辛弃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宋高宗绍兴十年(西元一一四〇年),生于金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时中原已陷于金。绍兴三十一年(西元一一六一年),海陵王南侵,稼轩趁机聚众二千,投忠义军隶耿京部。绍兴三十二年(西元一一六二年)奉京命奏事建康,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稼轩还至海州,约忠义军五十骑,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献俘行在,改差签判江阴军,时年二十一岁。宋孝宗乾道四年(西元一一六八年)通判建康府。乾道时,累知滁州,宽征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历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使,淳熙中,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创建「飞虎军」,雄镇一方。後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为言者论罢。宋光宗绍熙二年(西元一一九一年),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未几又为谏官诬劾落职,居铅山。宋宁宗嘉泰三年(西元一二〇三年),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嘉泰四年(西元一二〇四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西元一二〇七年)召赴行在奏事,进枢密都承旨,未受命而病卒,年六十八。後赠少师,谥「忠敏」。稼轩擅长短句,以豪放为主,有「词中之龙」之称,与东坡并称「苏辛」,又与易安并称「济南二安」。平生力主抗金,「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尝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然命运多舛,屡与当政之主和派政见不合,备受排挤,壮志难酬。故满腔激情多寓于词。词风多样,题材广阔,悲鬱沉雄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更善化前人典故入词。现存词六百馀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敬甫辑有《稼轩集钞存》,近人邓恭三增辑为《辛稼轩诗文钞存》。生平见《宋史·卷四百〇一·辛弃疾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及邓恭三《辛稼轩年谱》。
原文

江头日日打头风,憔悴归来邴曼容。郑贾正应求死鼠,叶公岂是好真龙。 孰居无事陪犀首,未办求封遇万松。却笑千年曹孟德,梦中相对也龙钟。

翻译
乘船西归,天天逆风而行,憔悴归来犹如古人邴曼容。郑贾想买的是死老鼠而不是玉石,叶公喜欢的是雕刻的龙而非真龙。 今後无事唯有饮酒,且把青松当作挚友相陪。如果梦中遇到曹孟德,也衹有相对言老了。
释义/赏析
瑞鹧鸪:《宋史·乐志》入「中吕调」,元高拭词注「仙吕调」。《苕溪词话》云:「唐初歌词,多五言诗,或七言诗,今存者止《瑞鹧鸪》七言八句诗,犹依字易歌也。」据《词谱》说,《瑞鹧鸪》原本七言律诗,因唐人用来歌唱,遂成词调。冯正中词名《舞春风》,陈永年词名《桃花落》,尤遂初词名《鹧鸪词》,元丘长春词名《拾菜娘》,《乐府纪闻》名《天下乐》。《梁溪漫录》词有「行听新声太平乐」句,名《太平乐》;有「犹传五拍到人间」句,名《五拍》。此皆七言八句也。至柳屯田有添字体,自注「般涉调」,有慢词体,自注「南吕宫」,皆与七言八句者不同。此调始于五代冯正中《舞春风》词,清人沈辰垣《历代诗馀·卷三十二》录之,注云:「《瑞鹧鸪》,五十六字,一名《舞春风》,一名《鹧鸪词》,通首皆平韵,与七言近体诗无异。若用仄韵,即系《玉楼春》、《木兰花》调也。」近代学者任半塘《教坊记笺订·大曲名》中「舞春风」条下注:「五代杂曲之《舞春风》,乃七言八句声诗体,所谓《瑞鹧鸪》是也。」《瑞鹧鸪》填制盛于宋代。《宋史·乐志》载:「太宗洞晓音律,前後亲制大小曲及因旧曲创新声者,总三百九十。……因旧曲造新声者五十八:仙吕调《倾杯乐》、《月宫仙》、《戴鲜花》、《三台》;中吕调《倾杯乐》、《菩萨蛮》、《瑞鹧鸪》、《三台》。」全宋词有《瑞鹧鸪》词目六十五条,作者三十馀人,多咏物、酬唱作答、抒情、祝寿等;衰于金元,全金元词有《瑞鹧鸪》词目八十一条,几为全真教人之作。词作数量虽逾前代,然词作内容皆为传教布道,同时作者人数亦大不如宋。此调本律诗体,七言八句,宋词皆同。其小异者惟各句平仄耳。此词前後阕起句、结句第二字、第六字俱仄声,中二句第二字、第六字俱平声,惟陈永年词「尽出花钿散宝冿,云鬟初剪向残春。因惊风烛难留世,遂作池莲不染身。贝叶乍疑翻锦绣,梵声才学误梁尘。从兹艳质归空後,湘浦应无解佩人。」平仄同此。宋人如此填者甚少,皆照贺方回体填。 乙丑奉祠:《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五·三七》:「开禧元年七月二日,新知隆兴府辛弃疾与宫观,理作自陈。」 馀干:清·顾宛溪《读史方舆纪要·卷八十五·〈江西·饶州府·馀干县〉》:「馀干县,(饶州)府南百二十里。东至万年县六十里,东南至安仁县百二十里,东北至浮梁县二百六十里。春秋时为越之西界,所谓『干越』也。汉为馀汗县,属豫章郡。汗音『干』。後汉因之。三国吴属鄱阳郡,晋因之。刘宋改『汗』为『干』,齐梁仍旧。隋平陈,县属饶州。唐宋因之。元元贞初升为馀干州。明初复为县。旧有城,唐元和中筑,寻废。明嘉靖四十一年复营筑,隆庆初增修,万历八年又复葺治,城周三里。编户二百六十里。」 打头风:逆风也。宋·欧阳永叔《归田录·卷二》及宋·叶石林《避暑录话》俱谓「打」音「滴耿反」,则当读若「顶」,即今所称顶头风也。宋·欧阳永叔《归田录·卷二》:「今世俗言语之讹,而举世君子小人皆同其缪者,惟『打』字尔。(打,『丁雅反』)其义本谓『考击』,故人相欧、以物相击,皆谓之『打』,而工造金银器亦谓之『打』可矣,盖有『槌一作「挝」击』之义也。至于造舟车者曰『打船』『打车』,网鱼曰『打鱼』,汲水曰『打水』,役夫饷饭曰『打饭』,兵士给衣粮曰『打衣粮』,从者执伞曰『打伞』,以糊黏纸曰『打黏』,以丈尺量地曰『打量』,举手试眼之昏明曰『打试』,至于名儒学,语皆如此,触事皆谓之『打』,而遍检字书,了无此字。(『丁雅反』者)其义主『考击』之『打』,自音『谪疑当作滴耿』,以字学言之,打字从手、从丁,丁又击物之声,故音『谪耿』为是。不知因何转为『丁雅』也。」宋·叶石林《避暑录话·卷下》:「欧阳文忠记『打』音本『谪耿切』,而举世讹为『丁雅切』,不知今吴越俚人,正以相殴击为『谪耿』音也。」 邴曼容:《汉书·卷七十二·〈王贡两龚鲍列传·两龚传〉》:「琅邪邴汉亦以清行徵用,至京兆尹,後为太中大夫。……汉兄子曼容亦养志自修,为官不肯过六百石,辄自免去,其名过出于汉。」此处自比邴曼容,言官职不高,且免去也。 「郑贾正应求死鼠」句:谓朝廷所需未必是真人才,而是符合朝廷标准框定之「人才」。《战国策·卷五·〈秦策三·应侯曰郑人谓玉未理者璞〉》:「应侯曰:『郑人谓玉未理者『璞』,周人谓鼠未腊『朴』。周人怀璞过郑贾曰:『欲买朴乎?』郑贾曰:『欲之。』出其朴,视之,乃鼠也。因谢不取。今平原君自以贤,显名于天下,然降其主父沙丘而臣之。天下之王尚犹尊之,是天下之王不如郑贾之智也,眩于名,不知其实也。』」 「叶公岂是好真龙」句:西汉·刘中垒《新序·卷五·杂事》:「子张见鲁哀公,七日而哀公不礼,托仆夫而去曰:『臣闻君好士,故不远千里之外,犯霜露,冒尘垢,百舍重趼,不敢休息以见君,七日而君不礼,君之好士也,有似叶公子高之好龙也。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夫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拖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今臣闻君好士,不远千里之外以见君,七日不礼,君非好士也,好夫似士而非士者也。诗曰:「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敢托而去。』」 「孰居无事陪犀首」句:《史记·卷七十·〈张仪传·(附)犀首传〉》:「犀首者,魏之阴晋人也,名衍,姓公孙氏。与张仪不善。」《史记·卷七十·〈张仪传·(附)陈轸传〉》:「陈轸者,游说之士。与张仪俱事秦惠王,皆贵重,争宠。……居秦期年,秦惠王终相张仪,而陈轸奔楚。楚未之重也,而使陈轸使于秦。过梁,欲见犀首。犀首谢弗见。轸曰:『吾为事来,公不见轸,轸将行,不得待异日。』犀首见之。陈轸曰:『公何好饮也?』犀首曰:『无事也。』」《庄子·卷十四·〈外篇·天运〉》:「孰居无事,推而行是?」 「未办求封遇万松」句:《汉书·卷九十九上·王莽传》:「(居摄元年)四月,安众侯刘崇与相张绍谋曰:『安汉公莽专制朝政,必危刘氏。天下非之者,乃莫敢先举,此宗室耻也。吾帅宗族为先,海内必和。』绍等从者百馀人,遂进攻宛,不得入而败。绍者,张竦之从兄也。竦与崇族父刘嘉诣阙自归,莽赦弗罪。竦因为嘉作奏曰:『……愿为宗室倡始,父子兄弟负笼荷锸,驰之南阳,猪崇宫室,令如古制。……』于是莽大说。公卿曰:『皆宜如嘉言。』莽白太后下诏曰:『惟嘉父子兄弟,虽与崇有属,不敢阿私,或见萌牙,相率告之,及其祸成,同共雠之,应合古制,忠孝著焉。其以杜衍户千封嘉为师礼侯,嘉子七人皆赐爵关内侯。』後又封竦为淑德侯。长安谓之语曰:『欲求封,过张伯松;力战斗,不如巧为奏。』莽又封南阳吏民有功者百馀人,汙池刘崇室宅。後谋反者,皆汙池云。」按:竦字伯松,词中作「万松」,不知何故。 「却笑千年曹孟德,梦中相对也龙钟」句:其意或为:曹孟德所作《龟虽寿》中虽有「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句,然与之梦中相遇,却已是老态龙钟之衰翁。稼轩盖藉此为自身暮之出处遭遇解嘲也。
繁体原文
江頭日日打頭風,憔悴歸來邴曼容。鄭賈正應求死鼠,葉公豈是好眞龍。 孰居無事陪犀首,未辦求封遇萬松。卻笑千年曹孟德,夢中相對也龍鍾。
翻译
乘船西歸,天天逆風而行,憔悴歸來猶如古人邴曼容。鄭賈想買的是死老鼠而不是玉石,葉公喜歡的是雕刻的龍而非眞龍。 今後無事唯有飲酒,且把靑松當作摯友相陪。如果夢中遇到曹孟德,也衹有相對言老了。
释义/赏析
瑞鷓鴣:《宋史·樂志》入「中呂調」,元髙拭詞注「仙呂調」。《苕溪詞話》云:「唐初歌詞,多五言詩,或七言詩,今存者止《瑞鷓鴣》七言八句詩,猶依字易歌也。」據《詞譜》説,《瑞鷓鴣》原本七言律詩,因唐人用來歌唱,遂成詞調。馮正中詞名《舞春風》,陳永年詞名《桃花落》,尤遂初詞名《鷓鴣詞》,元丘長春詞名《拾菜娘》,《樂府紀聞》名《天下樂》。《梁溪漫録》詞有「行聽新聲太平樂」句,名《太平樂》;有「猶傳五拍到人間」句,名《五拍》。此皆七言八句也。至柳屯田有添字體,自注「般涉調」,有慢詞體,自注「南呂宮」,皆與七言八句者不同。此調始於五代馮正中《舞春風》詞,淸人沈辰垣《歷代詩餘·巻三十二》録之,注云:「《瑞鷓鴣》,五十六字,一名《舞春風》,一名《鷓鴣詞》,通首皆平韻,與七言近體詩無異。若用仄韻,卽係《玉樓春》、《木蘭花》調也。」近代學者任半塘《教坊記箋訂·大曲名》中「舞春風」條下注:「五代雜曲之《舞春風》,乃七言八句聲詩體,所謂《瑞鷓鴣》是也。」《瑞鷓鴣》塡制盛於宋代。《宋史·樂志》載:「太宗洞曉音律,前後親製大小曲及因舊曲創新聲者,總三百九十。……因舊曲造新聲者五十八:仙呂調《傾杯樂》、《月宮仙》、《戴鮮花》、《三臺》;中呂調《傾杯樂》、《菩薩蠻》、《瑞鷓鴣》、《三臺》。」全宋詞有《瑞鷓鴣》詞目六十五條,作者三十餘人,多詠物、酬唱作答、抒情、祝壽等;衰於金元,全金元詞有《瑞鷓鴣》詞目八十一條,幾爲全眞教人之作。詞作數量雖逾前代,然詞作內容皆爲傳教布道,同時作者人數亦大不如宋。此調本律詩體,七言八句,宋詞皆同。其小異者惟各句平仄耳。此詞前後闋起句、結句第二字、第六字俱仄聲,中二句第二字、第六字俱平聲,惟陳永年詞「盡出花鈿散寶冿,雲鬟初翦向殘春。因驚風燭難留世,遂作池蓮不染身。貝葉乍疑翻錦繡,梵聲纔學誤梁塵。從茲艶質歸空後,湘浦應無解佩人。」平仄同此。宋人如此塡者甚少,皆照賀方回體塡。 乙丑奉祠:《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五·三七》:「開禧元年七月二日,新知隆興府辛棄疾與宮觀,理作自陳。」 餘干:淸·顧宛溪《讀史方輿紀要·巻八十五·〈江西·饒州府·餘干縣〉》:「餘干縣,(饒州)府南百二十里。東至萬年縣六十里,東南至安仁縣百二十里,東北至浮梁縣二百六十里。春秋時爲越之西界,所謂『干越』也。漢爲餘汗縣,屬豫章郡。汗音『干』。後漢因之。三國呉屬鄱陽郡,晉因之。劉宋改『汗』爲『干』,齊梁仍舊。隋平陳,縣屬饒州。唐宋因之。元元貞初陞爲餘干州。明初復爲縣。舊有城,唐元和中築,尋廢。明嘉靖四十一年復營築,隆慶初增修,萬曆八年又復葺治,城周三里。編戸二百六十里。」 打頭風:逆風也。宋·歐陽永叔《歸田録·巻二》及宋·葉石林《避暑録話》倶謂「打」音「滴耿反」,則當讀若「頂」,卽今所稱頂頭風也。宋·歐陽永叔《歸田録·巻二》:「今世俗言語之訛,而舉世君子小人皆同其繆者,惟『打』字爾。(打,『丁雅反』)其義本謂『考擊』,故人相歐、以物相擊,皆謂之『打』,而工造金銀器亦謂之『打』可矣,蓋有『槌一作「撾」擊』之義也。至於造舟車者曰『打船』『打車』,網魚曰『打魚』,汲水曰『打水』,役夫餉飯曰『打飯』,兵士給衣糧曰『打衣糧』,從者執傘曰『打傘』,以糊黏紙曰『打黏』,以丈尺量地曰『打量』,舉手試眼之昏明曰『打試』,至於名儒學,語皆如此,觸事皆謂之『打』,而遍檢字書,了無此字。(『丁雅反』者)其義主『考擊』之『打』,自音『謫疑當作滴耿』,以字學言之,打字從手、從丁,丁又擊物之聲,故音『謫耿』爲是。不知因何轉爲『丁雅』也。」宋·葉石林《避暑録話·巻下》:「歐陽文忠記『打』音本『謫耿切』,而舉世訛爲『丁雅切』,不知今呉越俚人,正以相毆擊爲『謫耿』音也。」 邴曼容:《漢書·巻七十二·〈王貢兩龔鮑列傳·兩龔傳〉》:「琅邪邴漢亦以清行徵用,至京兆尹,後為太中大夫。……漢兄子曼容亦養志自修,為官不肯過六百石,輒自免去,其名過出於漢。」此處自比邴曼容,言官職不高,且免去也。 「鄭賈正應求死鼠」句:謂朝廷所需未必是眞人才,而是符合朝廷標準框定之「人才」。《戰國策·巻五·〈秦策三·應侯曰鄭人謂玉未理者璞〉》:「應侯曰:『鄭人謂玉未理者『璞』,周人謂鼠未腊『朴』。周人懷璞過鄭賈曰:『欲買朴乎?』鄭賈曰:『欲之。』出其朴,視之,乃鼠也。因謝不取。今平原君自以賢,顯名於天下,然降其主父沙丘而臣之。天下之王尚猶尊之,是天下之王不如鄭賈之智也,眩於名,不知其實也。』」 「葉公豈是好眞龍」句:西漢·劉中壘《新序·巻五·雜事》:「子張見魯哀公,七日而哀公不禮,托僕夫而去曰:『臣聞君好士,故不遠千里之外,犯霜露,冒塵垢,百舍重趼,不敢休息以見君,七日而君不禮,君之好士也,有似葉公子髙之好龍也。葉公子髙好龍,鉤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於是夫龍聞而下之,窺頭於牖,拖尾於堂,葉公見之,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今臣聞君好士,不遠千里之外以見君,七日不禮,君非好士也,好夫似士而非士者也。詩曰:「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敢托而去。』」 「孰居無事陪犀首」句:《史記·巻七十·〈張儀傳·(附)犀首傳〉》:「犀首者,魏之陰晉人也,名衍,姓公孫氏。與張儀不善。」《史記·巻七十·〈張儀傳·(附)陳軫傳〉》:「陳軫者,游説之士。與張儀俱事秦惠王,皆貴重,爭寵。……居秦期年,秦惠王終相張儀,而陳軫奔楚。楚未之重也,而使陳軫使於秦。過梁,欲見犀首。犀首謝弗見。軫曰:『吾爲事來,公不見軫,軫將行,不得待異日。』犀首見之。陳軫曰:『公何好飲也?』犀首曰:『無事也。』」《莊子·巻十四·〈外篇·天運〉》:「孰居無事,推而行是?」 「未辦求封遇萬松」句:《漢書·巻九十九上·王莽傳》:「(居攝元年)四月,安衆侯劉崇與相張紹謀曰:『安漢公莽專制朝政,必危劉氏。天下非之者,乃莫敢先舉,此宗室恥也。吾帥宗族爲先,海內必和。』紹等從者百餘人,遂進攻宛,不得入而敗。紹者,張竦之從兄也。竦與崇族父劉嘉詣闕自歸,莽赦弗罪。竦因爲嘉作奏曰:『……願爲宗室倡始,父子兄弟負籠荷鍤,馳之南陽,豬崇宮室,令如古制。……』於是莽大説。公卿曰:『皆宜如嘉言。』莽白太后下詔曰:『惟嘉父子兄弟,雖與崇有屬,不敢阿私,或見萌牙,相率告之,及其禍成,同共讎之,應合古制,忠孝著焉。其以杜衍戸千封嘉爲師禮侯,嘉子七人皆賜爵關内侯。』後又封竦爲淑德侯。長安謂之語曰:『欲求封,過張伯松;力戰鬥,不如巧爲奏。』莽又封南陽吏民有功者百餘人,汙池劉崇室宅。後謀反者,皆汙池云。」按:竦字伯松,詞中作「萬松」,不知何故。 「卻笑千年曹孟德,夢中相對也龍鍾」句:其意或爲:曹孟德所作《龜雖壽》中雖有「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之句,然與之夢中相遇,卻已是老態龍鍾之衰翁。稼軒蓋藉此爲自身暮之出處遭遇解嘲也。
拓展阅读
读书笔记
词字云图书馆-诗词歌赋国学学习-7*24小时
  • 词字云图书馆www.ciziyun.com 点击:30069726次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交,如果我们的某些资料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对您造成了任何程度的伤害,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chuangmi01@qq.com侵删 词字云-做你身边最得力的古文帮手,唐诗三百首,诗歌全集,唐诗、宋词、元曲、诗经、离骚、古代诗词、现代诗歌、近代诗歌、外国诗歌,打造全诗词数据库网站和社区,为您提供经典的诗词、丰富的诗词服务。以及国学经典,词字云,国学,易经,道德经,弟子规,唐诗,宋词,元曲,诗经,离骚,古典诗词,红色诗词,近代诗词,现代诗词

    Copyright © 词字云www.ciziyun.com图书馆 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