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你身边的国学大师-国学堂

词字云-国学堂

减字木兰花 · 送东武令赵晦之失官归海州

国学诗词雏鹰计划:阅读此篇名篇《减字木兰花 · 送东武令赵晦之失官归海州》 来自:《减字木兰花》

苏轼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苏老泉长子,苏颍滨兄。与父、弟合称「三苏」,故又称「大苏」。宋仁宗嘉祐二年(西元一〇五七年)进士。嘉祐六年(西元一〇六一年),再中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宋英宗治平二年(西元一〇六五年),召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治平三年,父卒,护丧归蜀。宋神宗熙宁二年(西元一〇六九年),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熙宁四年(西元一〇七〇年),上书论王介甫新法之不便,出为杭州通判。徙知密、徐二州。元丰二年(西元一〇七九年),移知湖州,因诗托讽,逮赴台狱,史称「乌台诗案」。狱罢,贬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元丰四年(西元一〇八一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元丰八年(西元一〇八五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起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宋哲宗元祐元年(西元一〇八六年)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兼侍读。元祐四年(西元一〇八九年),以龙图阁学士知杭州。会大旱,饥疾并作,东坡请免上供米,又减价粜常平米,存活甚众。杭近海,民患地泉咸苦,东坡倡浚河通漕,又沿西湖东西三十里修长堤,民德之。元祐六年(西元一〇九一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因谗出知颍州,徙扬州。後以端明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出知定州。绍圣元年(西元一〇九四年),贬惠州。绍圣四年(西元一〇九七年),再贬儋州。累贬琼州别驾,居昌化。宋徽宗即位,元符三年(西元一一〇〇年)赦还,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建中靖国元年(西元一一〇一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四(按:东坡生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西元一〇三七年)。宋孝宗时谥文忠。东坡于文学艺术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淸新畅达,与欧阳文忠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山谷并称「苏黄」;作词开豪放一派,变词体绮靡之风,下启南宋,与辛稼轩并称「苏辛」;工书,擅行、楷,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山谷、米元章、蔡君谟并称宋四家;画学文与可,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有《东坡集》四十卷、《东坡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东坡七集》、《东坡志林》、《东坡乐府》、《仇池笔记》《论语说》等。《全宋诗》东坡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为底本,卷四七、卷四八,以清乾隆刊冯踵息《苏文忠诗合注》为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後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德初、顾景繁《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初白《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踵息《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为金石碑帖和著录金石诗文的专著的有关部分;一为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义门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檠斋、纪晓岚所校清乾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茗簃所校缪艺术风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采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四九卷。生平见《宋史·卷三百三十八·苏轼传》。
原文

贤哉令尹,三仕已之无喜愠。我独何人,犹把虚名玷搢绅。 不如归去,二顷良田无觅处。归去来兮,待有良田是几时。

翻译
贤明的县令啊,你的心胸如此开阔,令人敬佩。我自己凭借着虚名居官,不免玷辱士林。 不如退归田园吧,可惜还没有退隐的条件。我期盼着像你一样归隐乡里,不知要等到何时。
释义/赏析
减字木兰花:《木兰花》原为唐教坊曲,《金奁集》入「林钟商调」。《花间集》所录三首各不相同,兹以韦端己词为准。五十五字,前後阕各三仄韵,不同部换叶。《尊前集》所录皆五十六字体,北宋以後多遵用之。《乐章集》及《张子野词》并入「林鐘商」。其名《木兰花令》者,《乐章集》入「仙吕调」,前後阕各三仄韵(平仄句式与《玉楼春》全同,但《乐章集》以《玉楼春》入「大石调」,似又有区别)。别有《减字木兰花》,《张子野词》入「林钟商」,《乐章集》入「仙吕调」。四十四字,前後阕第一、三句各减三字,改为平仄韵互换格,每阕两仄韵、两平韵。又有《偷声木兰花》,入「仙吕调」。五十字,只两阕并于第三句各减三字,平仄韵互换,与《减字木兰花》相同。宋教坊复演为《木兰花慢》,《乐章集》入「南吕调」,一百一字,前阕五平韵,後阕七平韵。茲陈五格,以见一曲演化之由,他可类推。 「送东武令赵晦之失官归海州」:元延祐本作「送东武令赵昶失官归海州」。明吴讷钞本、《苏长公二妙集》本、毛本作「送东武令赵晦之」。 东武:密州高密县。後魏置高密郡,治所在高密。《钦定大清一统志·卷一百三十四·〈青州府·诸城县〉》:「诸城县,在府东南二百八十里,东西距九十里,南北距一百八十里。东至莱州府胶州界四十里,西至沂州府莒州界五十里,南至沂州府日照县界一百二十里,北至安邱县界六十里,东南至海一百五十里,西南至日照县界七十里,东北至莱州府高密县界五十里,西北至安邱县界九十里。本春秋时,鲁诸邑及齐琅邪邑地。秦置琅邪郡。汉初置东武县,为郡治并领琅邪诸县,後汉改置琅邪国,于开阳以东武等三县为属。三国魏因之。晋初省琅邪县,以东武诸县属城阳郡,太康十年属东莞郡。宋以东武县分属平昌郡。後魏永安二年,置东武郡兼置胶州。北齐改置高密郡,仍置胶州省诸县入之。隋开皇初,郡废,五年改州曰密州,十八年改东武县曰诸城,大业初州废为高密郡。唐武德五年,复曰密州。天宝元年,复曰高密郡。乾元元年,复曰密州,属河南道。宋曰密州高密郡,开宝五年升安化军节度,属京东东路。金曰密州,属山东东路。明洪武元年,始废密州以县,属青州府。本朝因之。按青州府属旧有安东卫,一本从沂州府日照县分置日照,旧隶青州後为沂属而安东未经改归。本朝乾隆七年裁卫,以所辖村庄归入诸城、日照二县,但计其道里,究与日照为近,应将安东废卫列入沂州,附识于此。」 海州:龙榆生笺:「《元和郡县志》:『海州,春秋鲁之东鄙,秦分薛郡为郯(Tán)郡,汉改郯为东海郡,武德四年改海州。』《元丰九域志》:『淮南东路海州,治朐(Qú)山县,东南至涟水军三百四十里,北至密州四百五十里。』」 赵晦之:名昶,字晦之。海州或涟水人。 「令尹,三仕已之无喜愠(yùn)」句:傅子立注引《论语·公冶长》:「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春秋时称楚国执政者为「令尹」,後亦以称知县。 搢(jìn)绅:本指官员装束,即将搢笏插于腰间之绅大带子,後代称官员。傅子立注:「『搢』,笏;『绅』,大带也;『搢』或作『缙』。」刘尚荣按:「《史记·卷二十八·封禅书》:『搢绅者不道。』《集解》:『李奇曰:「搢,插也,插笏于绅。绅,大带。」』《索隐》:『姚氏云:搢,当作「缙」。』」 二顷良田:傅子立注:「苏秦云:『使我有雒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刘尚荣按:「语见《史记·卷六十九·苏秦传》。」 归去来兮:傅子立注:「陶渊明有《归去来辞》,首章云:『归去来兮!』」龙榆生笺:「晋陶渊明为彭泽令,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辞》。」
繁体原文
賢哉令尹,三仕已之無喜慍。我獨何人,猶把虛名玷搢紳。 不如歸去,二頃良田無覓處。歸去來兮,待有良田是幾時。
翻译
賢明的縣令啊,你的心胸如此開闊,令人敬佩。我自己憑藉着虛名居官,不免玷辱士林。 不如退歸田園吧,可惜還沒有退隱的條件。我期盼着像你一樣歸隱鄉里,不知要等到何時。
释义/赏析
減字木蘭花:《木蘭花》原爲唐教坊曲,《金奩集》入「林鐘商調」。《花間集》所録三首各不相同,茲以韋端己詞爲準。五十五字,前後闋各三仄韻,不同部換叶。《尊前集》所録皆五十六字體,北宋以後多遵用之。《樂章集》及《張子野詞》幷入「林鐘商」。其名《木蘭花令》者,《樂章集》入「仙呂調」,前後闋各三仄韻(平仄句式與《玉樓春》全同,但《樂章集》以《玉樓春》入「大石調」,似又有區別)。別有《減字木蘭花》,《張子野詞》入「林鐘商」,《樂章集》入「仙呂調」。四十四字,前後闋第一、三句各減三字,改爲平仄韻互換格,毎闋兩仄韻、兩平韻。又有《偸聲木蘭花》,入「仙呂調」。五十字,衹兩闋幷於第三句各減三字,平仄韻互換,與《減字木蘭花》相同。宋教坊複演爲《木蘭花慢》,《樂章集》入「南呂調」,一百一字,前闋五平韻,後闋七平韻。茲陳五格,以見一曲演化之由,他可類推。 「送東武令趙晦之失官歸海州」:元延祐本作「送東武令趙昶失官歸海州」。明呉訥鈔本、《蘇長公二妙集》本、毛本作「送東武令趙晦之」。 東武:密州髙密縣。後魏置髙密郡,治所在髙密。《欽定大淸一統志·巻一百三十四·〈靑州府·諸城縣〉》:「諸城縣,在府東南二百八十里,東西距九十里,南北距一百八十里。東至萊州府膠州界四十里,西至沂州府莒州界五十里,南至沂州府日照縣界一百二十里,北至安邱縣界六十里,東南至海一百五十里,西南至日照縣界七十里,東北至萊州府髙密縣界五十里,西北至安邱縣界九十里。本春秋時,魯諸邑及齊琅邪邑地。秦置琅邪郡。漢初置東武縣,爲郡治并領琅邪諸縣,後漢改置琅邪國,於開陽以東武等三縣爲屬。三國魏因之。晉初省琅邪縣,以東武諸縣屬城陽郡,太康十年屬東莞郡。宋以東武縣分屬平昌郡。後魏永安二年,置東武郡兼置膠州。北齊改置髙密郡,仍置膠州省諸縣入之。隋開皇初,郡廢,五年改州曰密州,十八年改東武縣曰諸城,大業初州廢爲髙密郡。唐武徳五年,復曰密州。天寶元年,復曰髙密郡。乾元元年,復曰密州,屬河南道。宋曰密州髙密郡,開寳五年升安化軍節度,屬京東東路。金曰密州,屬山東東路。明洪武元年,始廢密州以縣,屬靑州府。本朝因之。按靑州府屬舊有安東衞,一本從沂州府日照縣分置日照,舊隸靑州後爲沂屬而安東未經改歸。本朝乾隆七年裁衞,以所轄村莊歸入諸城、日照二縣,但計其道里,究與日照爲近,應将安東廢衞列入沂州,附識於此。」 海州:龍楡生箋:「《元和郡縣志》:『海州,春秋魯之東鄙,秦分薛郡爲郯(Tán)郡,漢改郯爲東海郡,武德四年改海州。』《元豐九域志》:『淮南東路海州,治朐(Qú)山縣,東南至漣水軍三百四十里,北至密州四百五十里。』」 趙晦之:名昶,字晦之。海州或漣水人。 「令尹,三仕已之無喜慍(yùn)」句:傅子立注引《論語·公冶長》:「令尹子文三仕爲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春秋時稱楚國執政者爲「令尹」,後亦以稱知縣。 搢(jìn)紳:本指官員裝束,卽將搢笏插於腰間之紳大帶子,後代稱官員。傅子立注:「『搢』,笏;『紳』,大帶也;『搢』或作『縉』。」劉尚榮按:「《史記·巻二十八·封禪書》:『搢紳者不道。』《集解》:『李奇曰:「搢,插也,插笏於紳。紳,大帶。」』《索隐》:『姚氏云:搢,当作「缙」。』」 二頃良田:傅子立注:「蘇秦云:『使我有雒陽負郭田二頃,吾豈能佩六國相印乎?』」劉尚榮按:「語見《史記·巻六十九·蘇秦傳》。」 歸去來兮:傅子立注:「陶淵明有《歸去來辭》,首章云:『歸去來兮!』」龍楡生箋:「晉陶淵明爲彭澤令,解印去縣,乃賦《歸去來辭》。」
拓展阅读
读书笔记
词字云图书馆-诗词歌赋国学学习-7*24小时
  • 词字云图书馆www.ciziyun.com 点击:30069726次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交,如果我们的某些资料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对您造成了任何程度的伤害,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chuangmi01@qq.com侵删 词字云-做你身边最得力的古文帮手,唐诗三百首,诗歌全集,唐诗、宋词、元曲、诗经、离骚、古代诗词、现代诗歌、近代诗歌、外国诗歌,打造全诗词数据库网站和社区,为您提供经典的诗词、丰富的诗词服务。以及国学经典,词字云,国学,易经,道德经,弟子规,唐诗,宋词,元曲,诗经,离骚,古典诗词,红色诗词,近代诗词,现代诗词

    Copyright © 词字云www.ciziyun.com图书馆 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