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你身边的国学大师-国学堂

词字云-国学堂

同学一首别子固

国学诗词雏鹰计划:阅读此篇名篇《同学一首别子固》 来自:《古文观止》

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抚州临川人(今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诗人、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丞相、新党领袖。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原文

江之南有贤人焉,字子固,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淮之南有贤人焉,字正之,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二贤人者,足未尝相过也,口未尝相语也,辞币未尝相接也。其师若友,岂尽同哉?予考其言行,其不相似者,何其少也!曰:“学圣人而已矣。”学圣人,则其师若友,必学圣人者。圣人之言行,岂有二哉?其相似也适然。 予在淮南,为正之道子固,正之不予疑也。还江南,为子固道正之,子固亦以为然。予又知所谓贤人者,既相似,又相信不疑也。 子固作《怀友》一首遗予,其大略欲相扳以至乎中庸而后已。正之盖亦常云尔。夫安驱徐行,轥中庸之庭,而造于其堂,舍二贤人者而谁哉?予昔非敢自必其有至也,亦愿从事于左右焉尔。辅而进之,其可也。 噫!官有守,私有系,会合不可以常也,作《同学一首别子固》以相警,且相慰云。

翻译
江南有一位贤人,字子固,他不是现在一般人所说的那种贤人,我敬慕他,并和他交朋友。淮南有一位贤人,字正之,他也不是现在一般人所说的那种贤人,我敬慕他,也和他交朋友。这两位贤人,不曾互相往来,不曾互相交谈,也没有互相赠送过礼品。他们的老师和朋友,难道都是相同的吗?我注意考察他们的言行,他们之间的不同之处竟是多么少呀!应该说,这是他们学习圣人的结果。学习圣人,那么他们的老师和朋友,也必定是学习圣人的人。圣人的言行难道会有两样的吗?他们的相似就是必然的了。 我在淮南,向正之提起子固,正之不怀疑我的话。回到江南,向子固提起正之,子固也很相信我的话。于是我知道被人们认为是贤人的人,他们的言行既相似,又互相信任而不猜疑。 子固写了一篇《怀友》赠给我,其大意是希望互相帮助,以便达到中庸的标准才肯罢休。正之也经常这样说过。驾着车子稳步前进,辗过中庸的门庭而进入内室,除了这两位贤人还能有谁呢?我过去不敢肯定自己有可能达到中庸的境地,但也愿意跟在他们左右奔走。在他们的帮助下前进,大概能够达到目的。 唉,做官的各有自己的职守,由于个人私事的牵挂,我们之间不能经常相聚,作《同学一首别子固》,用来互相告诫,并且互相慰勉。
释义/赏析
同学:共同学习圣人之道。 一首:一篇。 子固:曾巩(公元1019年-公元1083年),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散文家、史学家、政治家。著有《元丰类稿》。 慕:仰慕。 友:与……交朋友,动词。 正之:孙侔,字正之,一字少述。吴兴(今浙江湖州)人。早年丧父,事母至孝。多次被人推荐,曾授校书郎扬州州学教授。 相过:拜访,交往。过,访问。 相语:交谈。 辞:这里指书信往来。 币:帛,丝织品,这里指礼品。 若:和、与。 考:考察、观察。 适然:理所当然的事情。 《怀友》:原文见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四》。其文云:“因介卿(即介甫)官于扬,予穷居极南……为作《怀友》书两通,一自藏,一纳介卿家。” 遗(wèi):赠送。 大略:大体上。 扳(pān):同“攀”,援引。 至乎中庸(yōng):语本曾巩《怀友》“望中庸之域,其可以策而及也。”中庸,儒家奉行的道德标准,认为不偏为中,不变为庸,即不偏不倚,循常守旧。 安驱:稳稳当当地驾车。 轥(lìn):车轮碾过。 造于:到达。 昔:昔日。 噫(yī):唉,表示感叹。 守:职守,工作岗位。 私:私人。 系:牵系、系念。 警(jǐng):警策、勉励。
繁体原文
江之南有賢人焉,字子固,非今所謂賢人者,予慕而友之。淮之南有賢人焉,字正之,非今所謂賢人者,予慕而友之。二賢人者,足未嘗相過也,口未嘗相語也,辭幣未嘗相接也。其師若友,豈盡同哉?予考其言行,其不相似者,何其少也!曰:“學聖人而已矣。”學聖人,則其師若友,必學聖人者。聖人之言行,豈有二哉?其相似也適然。 予在淮南,爲正之道子固,正之不予疑也。還江南,爲子固道正之,子固亦以爲然。予又知所謂賢人者,既相似,又相信不疑也。 子固作《懷友》一首遺予,其大略欲相扳以至乎中庸而後已。正之蓋亦常云爾。夫安驅徐行,轥中庸之庭,而造於其堂,舍二賢人者而誰哉?予昔非敢自必其有至也,亦願從事於左右焉爾。輔而進之,其可也。 噫!官有守,私有繫,會合不可以常也,作《同學一首別子固》以相警,且相慰云。
翻译
江南有一位賢人,字子固,他不是現在一般人所說的那種賢人,我敬慕他,幷和他交朋友。淮南有一位賢人,字正之,他也不是現在一般人所說的那種賢人,我敬慕他,也和他交朋友。這兩位賢人,不曾互相往來,不曾互相交談,也沒有互相贈送過禮品。他們的老師和朋友,難道都是相同的嗎?我注意考察他們的言行,他們之間的不同之處竟是多麼少呀!應該說,這是他們學習聖人的結果。學習聖人,那麼他們的老師和朋友,也必定是學習聖人的人。聖人的言行難道會有兩樣的嗎?他們的相似就是必然的了。 我在淮南,向正之提起子固,正之不懷疑我的話。回到江南,向子固提起正之,子固也很相信我的話。於是我知道被人們認爲是賢人的人,他們的言行既相似,又互相信任而不猜疑。 子固寫了一篇《懷友》贈給我,其大意是希望互相幫助,以便達到中庸的標準才肯罷休。正之也經常這樣說過。駕着車子穩步前進,輾過中庸的門庭而進入內室,除了這兩位賢人還能有誰呢?我過去不敢肯定自己有可能達到中庸的境地,但也願意跟在他們左右奔走。在他們的幫助下前進,大概能夠達到目的。 唉,做官的各有自己的職守,由於個人私事的牽掛,我們之間不能經常相聚,作《同學一首別子固》,用來互相告誡,幷且互相慰勉。
释义/赏析
同學:共同學習聖人之道。 一首:一篇。 子固:曾鞏(公元1019年-公元1083年),字子固,漢族,建昌軍南豐(今江西省南豐縣)人,後居臨川,北宋散文家、史學家、政治家。著有《元豐類稿》。 慕:仰慕。 友:與……交朋友,動詞。 正之:孫侔,字正之,一字少述。吳興(今浙江湖州)人。早年喪父,事母至孝。多次被人推薦,曾授校書郎揚州州學教授。 相過:拜訪,交往。過,訪問。 相語:交談。 辭:這裏指書信往來。 幣:帛,絲織品,這裏指禮品。 若:和、與。 考:考察、觀察。 適然:理所當然的事情。 《懷友》:原文見宋·吳曾《能改齋漫錄·卷十四》。其文云:“因介卿(即介甫)官於揚,予窮居極南……爲作《懷友》書兩通,一自藏,一納介卿家。” 遺(wèi):贈送。 大略:大體上。 扳(pān):同“攀”,援引。 至乎中庸(yōng):語本曾鞏《懷友》“望中庸之域,其可以策而及也。”中庸,儒家奉行的道德標準,認爲不偏爲中,不變爲庸,即不偏不倚,循常守舊。 安驅:穩穩當當地駕車。 轥(lìn):車輪碾過。 造於:到達。 昔:昔日。 噫(yī):唉,表示感嘆。 守:職守,工作崗位。 私:私人。 繫:牽繫、繫念。 警(jǐng):警策、勉勵。
拓展阅读
同学一首别子固赏析/ 王安石 / 〔宋代〕

●全文层次
  全文可分三层。第一层,自发端至“其相似也适然”。内容是介绍作者两位友人的共同特征:“非今所谓贤人者”,“学圣人而己”。尽管他们素不相识,所师所友也不同,然而,他们的言行极其相似。这就表明,他们“学圣人”达到了登堂入室的境界。第二层,自“予在淮南”到“辅而进之,其可也。”同是“学圣人”,“既相似,又相信不疑”,而作者也是有志于“学圣人”的,他们共同努力,“辅而进之”。第三层,至结尾。声明作文的缘故。由于“会合不可以常”,难得经常聚首交流,所以,作文“相警”亦“相慰”。“相警”足见其重道,“相慰”足见其重情。《同学一首别子固》的表现形式,颇具特色。文章题曰“别子固”,但是,一开始便以曾巩和孙侔相提并论,称赞他们是“学圣人”而有成的“贤人”,而且是“非今所谓贤人者”。作者写正之即是写子固,交互辉映。

●构思特点
  这篇文章在构思上有一个显著特点,即不单从曾巩与自己的关系着笔,而是引出一位各方面情况与曾巩神合的孙正之作为映衬,分别从作者自己与曾、孙两人的关系着笔,形成平行的双 查看译文鉴赏全文

参考资料:

1、 王兆鹏,黄崇浩编选.王安石集:凤凰出版社,2014.10:第177-178页
同学一首别子固创作背景/ 王安石 / 〔宋代〕
  北宋庆历元年(1041),王安石曾巩同时应礼部试。次年,王安石得中,而曾巩落第还乡。庆历三年(1043)三月,王安石自扬州签判任上还临川,至舅家。随后,他又前往南丰见了曾巩,此文大约作于此时。 查看译文鉴赏全文

参考资料:

1、 王兆鹏,黄崇浩编选.王安石集:凤凰出版社,2014.10:第177-178页
同学一首别子固译文及注释/ 王安石 / 〔宋代〕

译文一
  江南有一位贤人,字子固,他不是现在一般人所说的那种贤人,我敬慕他,并和他交朋友。淮南有一位贤人,字正之,他也不是现在一般人所说的那种贤人,我敬慕他,也和他交朋友。这两位贤人,不曾互相往来,不曾互相交谈,也没有互相赠送过礼品。他们的老师和朋友,难道都是相同的吗?我注意考察他们的言行,他们之间的不同之处竟是多么少呀!应该说,这是他们学习圣人的结果。学习圣人,那么他们的老师和朋友,也必定是学习圣人的人。圣人的言行难道会有两样的吗?他们的相似就是必然的了。
  我在淮南,向正之提起子固,正之不怀疑我的话。回到江南,向子固提起正之,子固也很相信我的话。于是我知道被人们认为是贤人的人,他们的言行既相似,又互相信任而不猜疑。
  子固写了一篇《怀友》赠给我,其大意是希望互相帮助,以便达到中庸的标准才肯罢休。正之也经常这样说过。驾着车子稳步前进,辗过中庸的门庭而进入内室,除了这两位贤人还能有谁呢?我过去不敢肯定自己有可能达到中庸的境地,但也愿意跟在他们左右奔走。在他们的帮助下前进,大概能够达到目的。
  唉! 查看译文鉴赏全文

本篇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www.ciziyun.com

读书笔记
词字云图书馆-诗词歌赋国学学习-7*24小时
  • 词字云图书馆www.ciziyun.com 点击:41031317次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交,如果我们的某些资料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对您造成了任何程度的伤害,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chuangmi01@qq.com侵删 词字云-做你身边最得力的古文帮手,唐诗三百首,诗歌全集,唐诗、宋词、元曲、诗经、离骚、古代诗词、现代诗歌、近代诗歌、外国诗歌,打造全诗词数据库网站和社区,为您提供经典的诗词、丰富的诗词服务。以及国学经典,词字云,国学,易经,道德经,弟子规,唐诗,宋词,元曲,诗经,离骚,古典诗词,红色诗词,近代诗词,现代诗词

    Copyright © 词字云www.ciziyun.com图书馆 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