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你身边的国学大师-国学堂

词字云-国学堂

满江红 · 和卢国华

国学诗词雏鹰计划:阅读此篇名篇《满江红 · 和卢国华》 来自:《作品》

辛弃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宋高宗绍兴十年(西元一一四〇年),生于金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时中原已陷于金。绍兴三十一年(西元一一六一年),海陵王南侵,稼轩趁机聚众二千,投忠义军隶耿京部。绍兴三十二年(西元一一六二年)奉京命奏事建康,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稼轩还至海州,约忠义军五十骑,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献俘行在,改差签判江阴军,时年二十一岁。宋孝宗乾道四年(西元一一六八年)通判建康府。乾道时,累知滁州,宽征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历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使,淳熙中,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创建「飞虎军」,雄镇一方。後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为言者论罢。宋光宗绍熙二年(西元一一九一年),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未几又为谏官诬劾落职,居铅山。宋宁宗嘉泰三年(西元一二〇三年),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嘉泰四年(西元一二〇四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西元一二〇七年)召赴行在奏事,进枢密都承旨,未受命而病卒,年六十八。後赠少师,谥「忠敏」。稼轩擅长短句,以豪放为主,有「词中之龙」之称,与东坡并称「苏辛」,又与易安并称「济南二安」。平生力主抗金,「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尝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然命运多舛,屡与当政之主和派政见不合,备受排挤,壮志难酬。故满腔激情多寓于词。词风多样,题材广阔,悲鬱沉雄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更善化前人典故入词。现存词六百馀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敬甫辑有《稼轩集钞存》,近人邓恭三增辑为《辛稼轩诗文钞存》。生平见《宋史·卷四百〇一·辛弃疾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及邓恭三《辛稼轩年谱》。
原文

汉节东南,看驷马、光华周道。须信是、七闽还有,福星来到。庭草自生心意足,榕阴不动秋光好。问不知,何处著君侯,蓬莱岛。 还自笑,人今老。空有恨,萦怀抱。记江湖十载,厌持旌纛。濩落我材无所用,易除殆类无根潦。但欲搜、好语谢新词,羞琼报。

翻译
您带着皇家的使节到东南方去(福建在金陵的东南方),看您乘坐的四匹马拉的车子光彩满路,应该相信这是七闽大地还有福星要来到.能看到春天院子里的小草长出来、娇丽的秋阳长久地照在古老的榕树上我就心满意足了。要问在哪里才能看到我封侯拜相的记载,恐怕要到蓬莱仙岛去问那些仙人了(这是勉励卢国华的,意思就是我已经老了,而你还年轻,要努力进取,以便青史留名)。 想想还是好笑,现在我功未成人却已经老了,空有国恨家仇萦绕在胸.记得我已经远离朝廷十年了,早已厌倦了领兵打仗的那些事.像我们这种有抗金之志的人却不被人所用,那些空言金人不足患的又都是如浮萍一样随波逐流的家伙。我现在只想寻找一些好的词语来答谢您的新词,羞见那些拿着优厚的酬劳却不为国分忧的人。
释义/赏析
卢国华:《丽水县志》:“卢彦德字国华。知广德军建平县。旧籍有绝户物力钱,抑民代输绢匹,民苦之,多逃亡;彦德至,大搜隐漏,所入三倍于旧,遂以充赋。消虚户二千有馀,逃者复归。两守蜀郡,再历宪漕,并著声绩。召为户部郎官,除福建转运判官,官至朝请大夫。”《福建通志·职官志·提点刑狱文臣提刑》:“卢彦德,丽水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绍熙间任。” 汉节:汉代置绣衣使者,均衣绣持节,捕逐盗贼。宋代之提刑使即其官。 周道:《诗经·桧风·匪风》:“顾瞻周道,中心怛兮。”按:“周道”谓东西大道。 七闽:古代居住在今福建省和浙江省南部的闽人,因分为七族,故称。《周礼·夏官·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与其财用、九谷、六畜之数要,周知其利害。”唐·贾公彦《周礼注疏·卷三十三》:“叔熊居濮如蛮,后子从分为七种,故谓之七闽。”后称福建省为闽或七闽。 福星:宋·秦观《淮海集·卷三十六·鲜于子骏行状》:“公讳侁(shēn),字子骏。……及二圣临御,图任老成,于是拜温公为门下侍郎,……复除公为京东转运使。温公曰:‘子骏不当使外,顾东土承使者聚歛之后,民不聊生,烦子骏往救之耳。’比公行,又谓所亲曰:‘福星往矣。安得百子骏布在天下乎!’” 榕阴:榕为常绿乔木,高四五丈,干既生枝,枝复生根,下垂至地,又复为干,故其阴极广大。福州最多生之,故亦号“榕城”。 “记江湖十载,厌持旌纛(dào)”句:稼轩自乾道八年(西元一一七二年)至淳熙八年(西元一一八一年)曾屡任郡守、提刑、漕使、安抚使等职,为期恰十年左右。唐·杜甫《冬狩行》:“飘然时危一老翁,十年厌见旌旗红。” “濩(huò)落我材无所用”句:《庄子·卷一·〈内篇·逍遥游〉》:“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hù)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xiāo)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pǒu)之。’”按:瓠亦作“濩”。宋·苏轼《欲就蒜山松林中卜居》诗:“我材濩落本无用,虚名惊世终何益?” “易除殆类无根潦(lǎo)”句: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潢潦无根源,朝满夕已除。” 琼报:《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繁体原文
漢節東南,看駟馬、光華周道。須信是、七閩還有,福星來到。庭草自生心意足,榕陰不動秋光好。問不知,何處著君侯,蓬萊島。 還自笑,人今老。空有恨,縈懷抱。記江湖十載,厭持旌纛。濩落我材無所用,易除殆類無根潦。但欲搜、好語謝新詞,羞瓊報。
翻译
您帶著皇家的使節到東南方去(福建在金陵的東南方),看您乘坐的四匹馬拉的車子光彩滿路,應該相信這是七閩大地還有福星要來到.能看到春天院子裏的小草長出來、嬌麗的秋陽長久地照在古老的榕樹上我就心滿意足了。要問在哪裏纔能看到我封侯拜相的記載,恐怕要到蓬萊仙島去問那些仙人了(這是勉勵盧國華的,意思就是我已經老了,而你還年輕,要努力進取,以便靑史留名)。 想想還是好笑,現在我功未成人卻已經老了,空有國恨家讎縈繞在胸.記得我已經遠離朝廷十年了,早已厭倦了領兵打仗的那些事.像我們這種有抗金之志的人卻不被人所用,那些空言金人不足患的又都是如浮萍一樣隨波逐流的家夥。我現在衹想尋找一些好的詞語來答謝您的新詞,羞見那些拏著優厚的酬勞卻不為國分憂的人。
释义/赏析
盧國華:《麗水縣志》:「盧彥德字國華。知廣德軍 建平縣。舊籍有絶戶物力錢,抑民代輸絹匹,民苦之,多逃亡;彥德至,大搜隱漏,所入三倍於舊,遂以充賦。消虛戶二千有餘,逃者復歸。兩守蜀郡,再歷憲漕,並著聲績。召爲戶部郎官,除福建轉運判官,官至朝請大夫。」《福建通志·職官志·提點刑獄文臣提刑》:「盧彥德,麗水人,紹興二十四年進士,紹熙間任。」 漢節:漢代置繡衣使者,均衣繡持節,捕逐盜賊。宋代之提刑使即其官。 周道:《詩經·檜風·匪風》:「顧瞻周道,中心怛兮。」按:「周道」謂東西大道。 七閩:古代居住在今福建省和浙江省南部的閩人,因分爲七族,故稱。《周禮·夏官·職方氏》:「掌天下之圖,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國都鄙,四夷、八蠻、七閩、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與其財用、九穀、六畜之數要,周知其利害。」 唐·賈公彥《周禮註疏·卷三十三》:「叔熊居濮如蠻,後子從分爲七種,故謂之七閩。」後稱福建省爲閩或七閩。 福星:宋·秦觀《淮海集·卷三十六·鮮于子駿行狀》:「公諱侁(shēn),字子駿。……及二聖臨御,圖任老成,於是拜温公爲門下侍郎,……復除公爲京東轉運使。温公曰:『子駿不當使外,顧東土承使者聚歛之後,民不聊生,煩子駿往救之耳。』比公行,又謂所親曰:『福星往矣。安得百子駿布在天下乎!』」 榕陰:榕爲常綠喬木,高四五丈,幹既生枝,枝復生根,下垂至地,又復爲幹,故其陰極廣大。福州最多生之,故亦號「榕城」。 「記江湖十載,厭持旌纛(dào)」句:稼軒自乾道八年(西元一一七二年)至淳熙八年(西元一一八一年)曾屢任郡守、提刑、漕使、安撫使等職,爲期恰十年左右。唐·杜甫《冬狩行》:「飄然時危一老翁,十年厭見旌旗紅。」 「濩(huò)落我材無所用」句:《莊子·卷一·〈內篇·逍遙遊〉》:「惠子謂莊子曰:『魏王貽我大瓠(hù)之種,我樹之成,而實五石,以盛水漿,其堅不能自舉也。剖之以爲瓢,則瓠落無所容。非不呺(xiāo)然大也,吾爲其無用而掊(pǒu)之。』」按:瓠亦作「濩」。宋·蘇軾《欲就蒜山松林中卜居》詩:「我材濩落本無用,虛名驚世終何益?」 「易除殆類無根潦(lǎo)」句:唐·韓愈《符讀書城南》詩:「潢潦無根源,朝滿夕已除。」 瓊報:《詩經·衞風·木瓜》:「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爲好也。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爲好也。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匪報也,永以爲好也。」
拓展阅读
读书笔记
词字云图书馆-诗词歌赋国学学习-7*24小时
  • 词字云图书馆www.ciziyun.com 点击:30069726次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交,如果我们的某些资料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对您造成了任何程度的伤害,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chuangmi01@qq.com侵删 词字云-做你身边最得力的古文帮手,唐诗三百首,诗歌全集,唐诗、宋词、元曲、诗经、离骚、古代诗词、现代诗歌、近代诗歌、外国诗歌,打造全诗词数据库网站和社区,为您提供经典的诗词、丰富的诗词服务。以及国学经典,词字云,国学,易经,道德经,弟子规,唐诗,宋词,元曲,诗经,离骚,古典诗词,红色诗词,近代诗词,现代诗词

    Copyright © 词字云www.ciziyun.com图书馆 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