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你身边的国学大师-国学堂

词字云-国学堂

论衡·超奇篇

国学诗词雏鹰计划:阅读此篇名篇《论衡·超奇篇》 来自:《劝学篇》

王充

东汉唯物主义哲学家、无神论者。字仲任,汉族,会稽上虞(今属浙江)人。王充年少时就成了孤儿,乡里人都称赞他对母亲很孝顺。后来到京城,进太学学习,拜班彪为师。王充以道家的自然无为为立论宗旨,以“天”为天道观的最高范畴。以“气”为核心范畴,由元气、精气、和气等自然气化构成了庞大的宇宙生成模式,与天人感应论形成对立之势。其在主张生死自然、力倡薄葬,以及反叛神化儒学等方面彰显了道家的特质。他以事实验证言论,弥补了道家空说无着的缺陷。是汉代道家思想的重要传承者与发展者。王充思想虽属于道家却与先秦的老庄思想有严格的区别,虽是汉代道家思想的主张者但却与汉初王朝所标榜的“黄老之学”以及西汉末叶民间流行的道教均不同。《论衡》是王充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国历史上一部不朽的唯物主义哲学著作。
原文

通书千篇以上,万卷以下,弘畅雅闲,审定文读(1),而以教授为人师者,通人也(2)。杼其义旨(3),损益其文句(4),而以上书奏记,或兴论立说,结连篇章者,文人、鸿儒也。好学勤力,博闻强识,世间多有;著书表文(5),论说古今,万不耐一(6)。然则著书表文,博能所能用之者也。入山见木,长短无所不知;入野见草,大小无所不识。然而不能伐木以作室屋,采草以和方药(7),此知草木所不能用也。夫通人览见广博,不能掇以论说,此为匿生书主人(8),孔子所谓“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者也(9),与彼草木不能伐采(10),一实也。孔子得史记以作《春秋》,及其立义创意,褒贬赏诛,不复因史记者,眇思自出于胸中也(11)。凡贵通者,贵其能用之也。即徒诵读,读诗讽术(12),虽千篇以上,鹦鹉能言之类也。衍传书之意(13),出膏腴之辞,非俶傥之才(14),不能任也。夫通览者,世间比有;著文者,历世希然。近世刘子政父子、杨子云、桓君山(15),其犹文、武、周公并出一时也;其余直有,往往而然,譬珠玉不可多得,以其珍也。

翻译
通读书千篇以上,万卷以下,读得很流畅,很熟练,能分析确定章节和断句,并以教授做老师的是通人。能够发挥古书意思,灵活引用古书词句,能上书奏记,或者提出见解和主张,串连成篇写成文章的是文人、鸿儒。努力好学,见识多,记得牢的,世上有很多;著书写文章,能说古论今的,万人中没有一个。然而能著书写文章的,是知识渊博精通而能运用的人。进山里看见树木,是长是短没有不知道的;到野外看见青草,是粗是细没有不了解的。然而不会砍伐树木用来作房子,采集百草用来配方调药,这是知道草木而不会运用。通人见识广博,却不会用它来论述事情,这叫藏书家,就是孔子所说的那种“能背诵《诗经》三百篇,把政治事务交给他,都干不了”的人,这跟那些见过草木不会采伐运用的人,是同一回事。孔子拿鲁国编年史来写《春秋》,等到他创新立义,赞赏和贬责一番,就不再沿袭鲁国编年史,而是经过深思熟虑自然从胸中产生出来的了。大凡重视通人,是看重他们能运用学到的东西。如果他们仅仅能熟读,读诗读经,即使是千篇以上,也是鹦鹉能说话之类。能引申古书上的意思,写出美好的文辞,没有卓越的才能,是不能胜任的。能通读的人,世上到处有;能著书写文章的人,历代却少得很。近代的刘子政父子、杨子云、桓君山,他们就象周文王、周武王、周公一样同时出现在同个时代;其余仅有而已,往往如此,譬如珍珠宝玉不可能多得,因为它们珍贵。
释义/赏析
(1)读(dòu豆):句读,断句。   (2)通人:这里专指读书多,但不会发挥运用的人,与《别通篇》中的文人、鸿儒、通人不同。(3)杼(shù树):通“抒”,发挥。   (4)损益:增加或减少。这里是灵活引用的意思。   (5)表:显露。这里是写出的意思。   (6)耐:通“能”。   (7)递修本“药”下有“者”字,可从。   (8)生:句不可通,疑“生”是衍文。   (9)引文参见《论语·子路》。   (10)句难通。根据上文“入山见本。。入野见草”,疑“彼”下脱一“见”字。   (11)眇(miào妙):通“妙”,精深。   (12)术:艺,经。   (13)传书:这里泛指古书。   (14)俶傥(tìtǎng替躺):卓越。   (15)刘子政父子:指刘向与他的儿子刘歆。桓君子:桓谭(约公元前24~公元56年),字君山。沛国相(今安徽省濉溪县西北)人。官至议郎给事中。博学多通,遍习五经,喜非毁俗儒。反对谶纬神学,几遭光武帝斩处。提出“以烛火喻形神”的著名论点,对后来无神论思想的发展有影响。著有《新论》二十九篇,早佚。现存《新论·形神》一篇,为后人辑本。
繁体原文
通書千篇以上,萬卷以下,弘暢雅閒,審定文讀(1),而以教授爲人師者,通人也(2)。杼其義旨(3),損益其文句(4),而以上書奏記,或興論立說,結連篇章者,文人、鴻儒也。好學勤力,博聞強識,世間多有;著書表文(5),論說古今,萬不耐一(6)。然則著書表文,博能所能用之者也。入山見木,長短無所不知;入野見草,大小無所不識。然而不能伐木以作室屋,採草以和方藥(7),此知草木所不能用也。夫通人覽見廣博,不能掇以論說,此爲匿生書主人(8),孔子所謂“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者也(9),與彼草木不能伐採(10),一實也。孔子得史記以作《春秋》,及其立義創意,褒貶賞誅,不復因史記者,眇思自出於胸中也(11)。凡貴通者,貴其能用之也。即徒誦讀,讀詩諷術(12),雖千篇以上,鸚鵡能言之類也。衍傳書之意(13),出膏腴之辭,非俶儻之才(14),不能任也。夫通覽者,世間比有;著文者,歷世希然。近世劉子政父子、楊子云、桓君山(15),其猶文、武、周公並出一時也;其餘直有,往往而然,譬珠玉不可多得,以其珍也。
翻译
通讀書千篇以上,萬卷以下,讀得很流暢,很熟練,能分析確定章節和斷句,並以教授做老師的是通人。能夠發揮古書意思,靈活引用古書詞句,能上書奏記,或者提出見解和主張,串連成篇寫成文章的是文人、鴻儒。努力好學,見識多,記得牢的,世上有很多;著書寫文章,能說古論今的,萬人中沒有一個。然而能著書寫文章的,是知識淵博精通而能運用的人。進山裏看見樹木,是長是短沒有不知道的;到野外看見青草,是粗是細沒有不瞭解的。然而不會砍伐樹木用來作房子,採集百草用來配方調藥,這是知道草木而不會運用。通人見識廣博,卻不會用它來論述事情,這叫藏書家,就是孔子所說的那種“能背誦《詩經》三百篇,把政治事務交給他,都幹不了”的人,這跟那些見過草木不會採伐運用的人,是同一回事。孔子拿魯國編年史來寫《春秋》,等到他創新立義,讚賞和貶責一番,就不再沿襲魯國編年史,而是經過深思熟慮自然從胸中產生出來的了。大凡重視通人,是看重他們能運用學到的東西。如果他們僅僅能熟讀,讀詩讀經,即使是千篇以上,也是鸚鵡能說話之類。能引申古書上的意思,寫出美好的文辭,沒有卓越的才能,是不能勝任的。能通讀的人,世上到處有;能著書寫文章的人,歷代卻少得很。近代的劉子政父子、楊子云、桓君山,他們就象周文王、周武王、周公一樣同時出現在同個時代;其餘僅有而已,往往如此,譬如珍珠寶玉不可能多得,因爲它們珍貴。
释义/赏析
(1)讀(dòu豆):句讀,斷句。   (2)通人:這裏專指讀書多,但不會發揮運用的人,與《別通篇》中的文人、鴻儒、通人不同。(3)杼(shù樹):通“抒”,發揮。   (4)損益:增加或減少。這裏是靈活引用的意思。   (5)表:顯露。這裏是寫出的意思。   (6)耐:通“能”。   (7)遞修本“藥”下有“者”字,可從。   (8)生:句不可通,疑“生”是衍文。   (9)引文參見《論語·子路》。   (10)句難通。根據上文“入山見本。。入野見草”,疑“彼”下脫一“見”字。   (11)眇(miào妙):通“妙”,精深。   (12)術:藝,經。   (13)傳書:這裏泛指古書。   (14)俶儻(tìtǎng替躺):卓越。   (15)劉子政父子:指劉向與他的兒子劉歆。桓君子:桓譚(約公元前24~公元56年),字君山。沛國相(今安徽省濉溪縣西北)人。官至議郎給事中。博學多通,遍習五經,喜非毀俗儒。反對讖緯神學,幾遭光武帝斬處。提出“以燭火喻形神”的著名論點,對後來無神論思想的發展有影響。著有《新論》二十九篇,早佚。現存《新論·形神》一篇,爲後人輯本。
拓展阅读
读书笔记
词字云图书馆-诗词歌赋国学学习-7*24小时
  • 词字云图书馆www.ciziyun.com 点击:41058701次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交,如果我们的某些资料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对您造成了任何程度的伤害,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chuangmi01@qq.com侵删 词字云-做你身边最得力的古文帮手,唐诗三百首,诗歌全集,唐诗、宋词、元曲、诗经、离骚、古代诗词、现代诗歌、近代诗歌、外国诗歌,打造全诗词数据库网站和社区,为您提供经典的诗词、丰富的诗词服务。以及国学经典,词字云,国学,易经,道德经,弟子规,唐诗,宋词,元曲,诗经,离骚,古典诗词,红色诗词,近代诗词,现代诗词

    Copyright © 词字云www.ciziyun.com图书馆 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