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你身边的国学大师-国学堂

词字云-国学堂

楚江怀古

国学诗词雏鹰计划:阅读此篇名篇《楚江怀古》 来自:《唐诗三百首》

马戴

马戴,字虞臣,定州曲阳(今河北省曲阳县)人。晚唐诗人、官员。早年屡试不第,武宗会昌四年(844年)始中进士,同榜有项斯、赵嘏。大中元年(847年),太原李司空辟掌书记,后以正言被斥为龙阳(今湖南省汉寿县)尉。终太学博士。曾隐居华山,并遨游边关。咸通年间,应辟佐大同军幕府,与贾岛、许棠相唱答。咸通七年(867年),擢拔为国子、太常博士。工于诗,叶矫然称:“晚唐之马戴,盛唐之摩诘也。”杨慎称其《楚江怀古》“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一联,谓“虽柳吴兴(柳恽)无以过也”。纪昀认为“晚唐诗人,马戴骨格最高”。咸通九年(869年),病卒于太常博士任上。有《会昌进士诗集》1卷,《补遗》1卷。
原文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 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翻译
雾露团团凝聚寒气侵人,夕阳已落下楚地的山丘。 猿在洞庭湖畔树上啼叫,人乘木兰舟在湖中泛游。 明月从广漠的湖上升起,两岸青山夹着滔滔乱流。 云中仙君怎么都不见了?我竟通宵达旦独自悲秋。
释义/赏析
微阳:落日的残照。楚丘:泛指湖南的山岭。 木兰舟:船的美称。典出《迷异记》:“木兰洲在浔阳江中,多木兰树,七里洲中有鲁班刻木兰为舟。” 广泽:指青草湖,周长二百六十五里,与洞庭湖相连,是古代云梦泽的遗迹。 云中君:云神。屈原《九歌》有《云中君》篇,此处亦兼指屈原。 竟夕:整个晚上。
繁体原文
露氣寒光集,微陽下楚丘。 猿啼洞庭樹,人在木蘭舟。 廣澤生明月,蒼山夾亂流。 雲中君不見,竟夕自悲秋。
翻译
霧露團團凝聚寒氣侵人,夕陽已落下楚地的山丘。 猿在洞庭湖畔樹上啼叫,人乘木蘭舟在湖中泛遊。 明月從廣漠的湖上升起,兩岸青山夾着滔滔亂流。 雲中仙君怎麼都不見了?我竟通宵達旦獨自悲秋。
释义/赏析
微陽:落日的殘照。楚丘:泛指湖南的山嶺。 木蘭舟:船的美稱。典出《迷異記》:“木蘭洲在潯陽江中,多木蘭樹,七裏洲中有魯班刻木蘭爲舟。” 廣澤:指青草湖,周長二百六十五里,與洞庭湖相連,是古代雲夢澤的遺蹟。 雲中君:雲神。屈原《九歌》有《雲中君》篇,此處亦兼指屈原。 竟夕:整個晚上。
拓展阅读
楚江怀古三首·其一赏析/ 马戴 / 〔唐代〕

  唐宣宗大中初年,人由山西太原幕府掌书记,被贬为龙阳尉。自江北来江南,行于洞庭湖畔,触景生情,追慕先贤,感伤身世,而写下了《楚江怀古》五津三章,这是第一首。

  这一首诗虽题“怀古”,却泛咏洞庭景致。诗人履楚江而临晚秋,时值晚唐,不免“发思古之幽情”,感伤自身不遇。首联先点明薄暮时分;颔联上句承接“暮”字,下句才点出人来,颈联就山水两方面写夜景,“夹”字犹见凝练;尾联才写出“怀古”的主旨,为后两首开题,而以悲愁作结。

  全诗风格清丽婉约,感情细腻低徊。李元洛评曰:“在艺术上清超而不质实,深微而不粗放,词华淡远而不艳抹浓妆,含蓄蕴籍而不直露奔迸。”

查看译文鉴赏全文

本篇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www.ciziyun.com

楚江怀古三首·其一译文及注释/ 马戴 / 〔唐代〕

译文
雾露团团凝聚寒气侵人,夕阳已经落下楚地的山丘。
洞庭湖畔的树上猿啼声不断,乘着木兰舟悠闲地在湖中泛游。
明月从广阔的湖面上缓缓升起,两岸青山夹着滔滔乱流。
美丽的云神始终不肯降临,使我终夜苦思,独自悲秋。

注释
微阳:微弱的阳光。
楚丘:楚地的山丘。
洞庭:洞庭湖。
木兰舟:木兰树所制的舟船,此因楚江而用《楚辞》中的木兰舟。木兰舟本典出《迷异记》:“木兰洲在浔阳江中,多木兰树,七里洲中有鲁班刻木兰为舟。”木兰:小乔木。
广泽:广阔的大水面。
云中君:本《楚辞·九歌》篇名,为祭祀云神之作,此也因楚江而想到《九歌》。
竟夕:整夜。

查看译文鉴赏全文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420
读书笔记
词字云图书馆-诗词歌赋国学学习-7*24小时
  • 词字云图书馆www.ciziyun.com 点击:30069726次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交,如果我们的某些资料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对您造成了任何程度的伤害,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chuangmi01@qq.com侵删 词字云-做你身边最得力的古文帮手,唐诗三百首,诗歌全集,唐诗、宋词、元曲、诗经、离骚、古代诗词、现代诗歌、近代诗歌、外国诗歌,打造全诗词数据库网站和社区,为您提供经典的诗词、丰富的诗词服务。以及国学经典,词字云,国学,易经,道德经,弟子规,唐诗,宋词,元曲,诗经,离骚,古典诗词,红色诗词,近代诗词,现代诗词

    Copyright © 词字云www.ciziyun.com图书馆 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