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你身边的国学大师-国学堂

词字云-国学堂

白云先生传

国学诗词雏鹰计划:阅读此篇名篇《白云先生传》 来自:《作品》

方苞

清安徽桐城人,字凤九,一字灵皋,晚号望溪。康熙四十五年会试中式,以母病归,未应殿试。五十年,以为戴名世《南山集》作序,下狱。两年后,免罪入旗。因大学士李光地荐,入直南书房,改直蒙养斋,充武英殿修书总裁。世宗即位,得出旗归原籍。雍正、乾隆间,历内阁学士、礼部侍郎,以事削衔。为学宗程朱,文章学韩欧,为桐城派古文初祖,号为一代正宗。曾奉高宗命,选八股文成《钦定四书文》。有《望溪文集》。
原文

张怡,字瑶星,初名鹿征,上元人也。父可大,明季总兵登莱,毛文龙将卒反,诱执巡抚孙元化,可大死之。事闻,怡以诸生授锦衣卫千户。甲申,流贼陷京师,遇贼将,不屈,械系将肆掠,其党或义而逸之。久之,始归故里,其妻已前死,独身寄摄山僧舍,不入城市,乡人称白云先生。 当是时,三楚、吴越耆旧多立名义,以文术相高。惟吴中徐昭发、宣城沈眉生躬耕穷乡,虽贤士大夫不得一见其面,然尚有楮墨流传人间。先生则躬樵汲,口不言《诗》、《书》,学士词人无所求取,四方冠盖往来,日至兹山,而不知山中有是人也。 先君子与余处士公佩,岁时问起居,入其室,架上书数十百卷,皆所著经说及论述史事。请贰之,弗许,曰:“吾以尽吾年耳,已市二瓮,下棺,则并藏焉。”卒年八十有八。平生亲故,夙市良材为具棺椁。疾将革,闻而泣曰:“昔先将军致命危城,无亲属视含殓,虽改葬,亲身之椑,弗能易也。吾忍乎?”顾视从孙某,趣易棺、定附身衾衣,乃卒。时先君子适归皖桐,反,则已渴葬矣。 或曰,书已入圹,或曰,经说有贰,尚存其家。乾隆三年,诏修三礼,求遗书,其从孙某以书诣郡,太守命学官集诸生缮写,久之未就。 先生之书,余心向之,而惧其无传也久矣,幸其家人自出之,而终不得一寓目焉。故并著于篇,俾乡之后进有所感发,守藏而传布之,毋使遂说没也。

翻译
张怡,字瑶星,起初叫做张鹿徵,上元(今南京)人。他的父亲张可大,明朝时担任登莱总兵。毛文龙率部下反叛,诱捉了巡抚孙元化,张可大为孙元化而死。事请传开以后,张怡以书生的身份被任命为锦衣卫千户。甲申年,贼寇攻陷了京城,张怡遭遇了敌人将领,誓死不屈,敌人把他锁起来带着他到处抢掠,贼寇中有人因为佩服他的义举把他放走了。很长时间,才回到故里,他的妻子已经死了,他独自寄居在寺庙中。不进入城市,乡里人称他为白云先生。 当时,三楚、吴越一带的有名望的老人,大多追求名声,以学术标榜自己。只有吴中的徐昭法、宣城的沈眉生,在乡下躬耕,就算贤士大夫都不能见他们一面,但是依然有作品流传到世间。白云先生则亲自打柴挑水,也不谈诗书,学士、词人从他那里什么也得不到。四方的达官贵人往来此地,每天经过这座山,而不知道山中有白云先生。 我父亲和余公佩,有一年去拜访他。进入他的房子,书架上有几十百卷书,都是他著作的经说及史事评论。我父亲他们请求翻抄,他不答应,说:“我已经到了岁数了,已经买了两个瓮,下葬的时候一并埋葬。”他死时八十八岁。他平生的亲戚朋友,买来好的木材,为他打造棺椁。病重将死的时候,他听到这件事哭着说:“从前我父亲在危难的城里效忠而死,没有亲属主持收殓,后来虽然改葬了,但他当初的棺材也不能改换。我怎么能忍心用这么好的棺木呢?”回头注视他叔伯孙子的某人,催他改观棺材,选定贴身的寿衣,才去世。当时我父亲正好回到安徽桐城,赶回来后已经下葬了。 有人说:他的书已经埋葬了。有人说:经书有副本,还保存在他的家里。乾隆三年,下诏修《三礼》(《周礼》、《仪礼》、《礼记》),寻求他的遗书,他的一个叔伯孙子,拿着他的书献到地方官府,太守命令学官召集学生抄写,很久都没有抄完。 白云先生的书,我非常想读,而担心它们没有流传下来很长时间了,幸好他的家人自己拿了出来,但是我始终没有看到一眼。所以写下此于篇,希望乡里的后辈有所感发,收藏并保存它,不要让它们沉没失传了。
释义/赏析
上元:县名,今江苏江宁县。 可大:张可大,字观甫。世袭南京羽林卫指挥,在登州和莱州任总兵。城陷,杀其妾后,自缢而死。 总兵登莱:在登莱作总兵。登莱,登州和莱州,均在今山东。总兵,官名。明代遣将出征,始立此官。后军事日繁。总兵遂统率军队镇守,便为一方重镇。 毛文龙:明代仁和人,字镇南。累官总兵、左都督,挂将军印,赐尚方剑。他曾设兵镇皮岛。骄纵不受节度,为袁崇焕所杀。 巡抚:明清时的封疆大吏,是一省统管军民的最高长官。孙元化:明代嘉定(今江苏嘉定县)人,字初阳,天启年间(1621—1627)举人。历官兵部主事、兵部员外郎、郎中、右佥都御史。巡抚登莱,登州失陷,自刎未遂,被执纵还,诏逮弃市。 事闻:事情奏明皇帝。 诸生:县学生员。锦衣卫千户:锦衣卫,最初只掌握卤簿仪仗,统率校尉力士,被逐渐信任,逐渐发展到传宣谕旨,擅作威福,更作皇帝的耳目、爪牙。他们欺压善良,草菅人命,为明代的一大弊政。千户,在锦衣卫中掌兵千人的武官。 甲申: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 流贼:对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的诬称。陷京师:攻下明朝的首都北京。 械系:用刑具捆缚起来。肆掠:任意用刑。 义而逸之:由于义气,放走了他。逸,释放。 摄山:山名。在江苏江宁县东北。僧舍:寺院。 三楚:战国时楚地,分东楚、西楚、南楚,故称三楚。此泛指今湖北、湖南一带地方。吴越:春秋时吴国和越国之地。此泛指江苏、浙江一带地方。耆旧:年高德劭的老人。 文术:指写文章和学术著作。 吴中:今江苏吴县。徐昭发:名枋,号俟斋,自号秦馀山人。吴县人。明代崇帧年间(1628—1644)举人。工书画,痛父殉难,隐居灵岩山,闭户著书四十余年卒。 宣城:今安徽宣城市。沈眉生:名寿民,宣城人,明代诸生,隐居讲学以终。躬耕:亲自种地为生。 楮墨:纸与墨。借指诗文或书画。 躬樵汲:亲自打柴挑水。 《诗》、《书》:指儒家经典《诗经》和《书经》。 冠盖:冠,帽子;盖,车盖。泛指士大夫一类的人。 先君子:指已死的父亲。余处士公佩:余公佩。身世不详。处士,不求做官的读书人。 岁时:指过年时节。问起居:慰问生活情况。起,站立行走。居,坐卧。 贰之:重抄一木成为两份。 弗:不。 尽吾年:消磨自已的岁月。 下棺:指把棺放入土中。 并藏:一齐埋藏。 夙:平素。市:购买。材:木料。棺椁:古代棺材有内棺外棺几层。内棺叫棺,外棺称椁。这里泛指棺材。 革(jí):危急。通“亟”。姚鼐《古文辞类纂》作“亟”。 视含殓:指亲自看着把遗体放置棺中。含,古代贵族丧礼,人死后,把珠玉等物放在死者口中。叫含玉,省称含。《公羊传·文公五年》:“含者何?口实也。”注:“缘生以事死,不忍虚其口。天子以珠,诸侯以玉,大夫以碧,士以贝,春秋之制也。”殓:给死者穿戴衣冠,放入棺中。 亲身之椑(bì):贴身之棺。古人的棺椁有的好几层。椑为最里层的棺。 易:交换。这里意指用钱去交换,有购买之意。 顾视:回头看。从(zòng)孙:侄孙。同一宗族次于至亲的叫从。 趣:催促。易:更换。定:指定。 皖桐:安徽桐城。 渴葬:古礼,葬期因死者的身份、地位的不同而有异。天子七月而葬,诸侯五月而葬,大夫三月而葬,士逾月而葬。未到葬期提前埋葬叫渴葬。 圹(kuàng):墓穴。 三礼:指《周礼》、《仪礼》、《礼记》。
繁体原文
張怡,字瑤星,初名鹿徵,上元人也。父可大,明季總兵登萊,毛文龍將卒反,誘執巡撫孫元化,可大死之。事聞,怡以諸生授錦衣衛千戶。甲申,流賊陷京師,遇賊將,不屈,械繫將肆掠,其黨或義而逸之。久之,始歸故里,其妻已前死,獨身寄攝山僧舍,不入城市,鄉人稱白雲先生。 當是時,三楚、吳越耆舊多立名義,以文術相高。惟吳中徐昭發、宣城沈眉生躬耕窮鄉,雖賢士大夫不得一見其面,然尚有楮墨流傳人間。先生則躬樵汲,口不言《詩》、《書》,學士詞人無所求取,四方冠蓋往來,日至茲山,而不知山中有是人也。 先君子與餘處士公佩,歲時問起居,入其室,架上書數十百卷,皆所著經說及論述史事。請貳之,弗許,曰:“吾以盡吾年耳,已市二甕,下棺,則並藏焉。”卒年八十有八。平生親故,夙市良材爲具棺槨。疾將革,聞而泣曰:“昔先將軍致命危城,無親屬視含殮,雖改葬,親身之椑,弗能易也。吾忍乎?”顧視從孫某,趣易棺、定附身衾衣,乃卒。時先君子適歸皖桐,反,則已渴葬矣。 或曰,書已入壙,或曰,經說有貳,尚存其家。乾隆三年,詔修三禮,求遺書,其從孫某以書詣郡,太守命學官集諸生繕寫,久之未就。 先生之書,餘心向之,而懼其無傳也久矣,幸其家人自出之,而終不得一寓目焉。故並著於篇,俾鄉之後進有所感發,守藏而傳佈之,毋使遂說沒也。
翻译
張怡,字瑤星,起初叫做張鹿徵,上元(今南京)人。他的父親張可大,明朝時擔任登萊總兵。毛文龍率部下反叛,誘捉了巡撫孫元化,張可大爲孫元化而死。事請傳開以後,張怡以書生的身份被任命爲錦衣衛千戶。甲申年,賊寇攻陷了京城,張怡遭遇了敵人將領,誓死不屈,敵人把他鎖起來帶着他到處搶掠,賊寇中有人因爲佩服他的義舉把他放走了。很長時間,纔回到故里,他的妻子已經死了,他獨自寄居在寺廟中。不進入城市,鄉里人稱他爲白雲先生。 當時,三楚、吳越一帶的有名望的老人,大多追求名聲,以學術標榜自己。只有吳中的徐昭法、宣城的沈眉生,在鄉下躬耕,就算賢士大夫都不能見他們一面,但是依然有作品流傳到世間。白雲先生則親自打柴挑水,也不談詩書,學士、詞人從他那裏什麼也得不到。四方的達官貴人往來此地,每天經過這座山,而不知道山中有白雲先生。 我父親和餘公佩,有一年去拜訪他。進入他的房子,書架上有幾十百卷書,都是他著作的經說及史事評論。我父親他們請求翻抄,他不答應,說:“我已經到了歲數了,已經買了兩個甕,下葬的時候一併埋葬。”他死時八十八歲。他平生的親戚朋友,買來好的木材,爲他打造棺槨。病重將死的時候,他聽到這件事哭着說:“從前我父親在危難的城裏效忠而死,沒有親屬主持收殮,後來雖然改葬了,但他當初的棺材也不能改換。我怎麼能忍心用這麼好的棺木呢?”回頭注視他叔伯孫子的某人,催他改觀棺材,選定貼身的壽衣,纔去世。當時我父親正好回到安徽桐城,趕回來後已經下葬了。 有人說:他的書已經埋葬了。有人說:經書有副本,還保存在他的家裏。乾隆三年,下詔修《三禮》(《周禮》、《儀禮》、《禮記》),尋求他的遺書,他的一個叔伯孫子,拿着他的書獻到地方官府,太守命令學官召集學生抄寫,很久都沒有抄完。 白雲先生的書,我非常想讀,而擔心它們沒有流傳下來很長時間了,幸好他的家人自己拿了出來,但是我始終沒有看到一眼。所以寫下此於篇,希望鄉里的後輩有所感發,收藏並保存它,不要讓它們沉沒失傳了。
释义/赏析
上元:縣名,今江蘇江寧縣。 可大:張可大,字觀甫。世襲南京羽林衛指揮,在登州和萊州任總兵。城陷,殺其妾後,自縊而死。 總兵登萊:在登萊作總兵。登萊,登州和萊州,均在今山東。總兵,官名。明代遣將出徵,始立此官。後軍事日繁。總兵遂統率軍隊鎮守,便爲一方重鎮。 毛文龍:明代仁和人,字鎮南。累官總兵、左都督,掛將軍印,賜尚方劍。他曾設兵鎮皮島。驕縱不受節度,爲袁崇煥所殺。 巡撫:明清時的封疆大吏,是一省統管軍民的最高長官。孫元化:明代嘉定(今江蘇嘉定縣)人,字初陽,天啓年間(1621—1627)舉人。歷官兵部主事、兵部員外郎、郎中、右僉都御史。巡撫登萊,登州失陷,自刎未遂,被執縱還,詔逮棄市。 事聞:事情奏明皇帝。 諸生:縣學生員。錦衣衛千戶:錦衣衛,最初只掌握鹵簿儀仗,統率校尉力士,被逐漸信任,逐漸發展到傳宣諭旨,擅作威福,更作皇帝的耳目、爪牙。他們欺壓善良,草菅人命,爲明代的一大弊政。千戶,在錦衣衛中掌兵千人的武官。 甲申:1644年(明崇禎十七年)。 流賊:對李自成農民起義軍的誣稱。陷京師:攻下明朝的首都北京。 械繫:用刑具捆縛起來。肆掠:任意用刑。 義而逸之:由於義氣,放走了他。逸,釋放。 攝山:山名。在江蘇江寧縣東北。僧舍:寺院。 三楚:戰國時楚地,分東楚、西楚、南楚,故稱三楚。此泛指今湖北、湖南一帶地方。吳越:春秋時吳國和越國之地。此泛指江蘇、浙江一帶地方。耆舊:年高德劭的老人。 文術:指寫文章和學術著作。 吳中:今江蘇吳縣。徐昭發:名枋,號俟齋,自號秦餘山人。吳縣人。明代崇幀年間(1628—1644)舉人。工書畫,痛父殉難,隱居靈巖山,閉戶著書四十餘年卒。 宣城:今安徽宣城市。沈眉生:名壽民,宣城人,明代諸生,隱居講學以終。躬耕:親自種地爲生。 楮墨:紙與墨。借指詩文或書畫。 躬樵汲:親自打柴挑水。 《詩》、《書》:指儒家經典《詩經》和《書經》。 冠蓋:冠,帽子;蓋,車蓋。泛指士大夫一類的人。 先君子:指已死的父親。餘處士公佩:餘公佩。身世不詳。處士,不求做官的讀書人。 歲時:指過年時節。問起居:慰問生活情況。起,站立行走。居,坐臥。 貳之:重抄一木成爲兩份。 弗:不。 盡吾年:消磨自已的歲月。 下棺:指把棺放入土中。 並藏:一齊埋藏。 夙:平素。市:購買。材:木料。棺槨:古代棺材有內棺外棺幾層。內棺叫棺,外棺稱槨。這裏泛指棺材。 革(jí):危急。通“亟”。姚鼐《古文辭類纂》作“亟”。 視含殮:指親自看着把遺體放置棺中。含,古代貴族喪禮,人死後,把珠玉等物放在死者口中。叫含玉,省稱含。《公羊傳·文公五年》:“含者何?口實也。”注:“緣生以事死,不忍虛其口。天子以珠,諸侯以玉,大夫以碧,士以貝,春秋之制也。”殮:給死者穿戴衣冠,放入棺中。 親身之椑(bì):貼身之棺。古人的棺槨有的好幾層。椑爲最裏層的棺。 易:交換。這裏意指用錢去交換,有購買之意。 顧視:回頭看。從(zòng)孫:侄孫。同一宗族次於至親的叫從。 趣:催促。易:更換。定:指定。 皖桐:安徽桐城。 渴葬:古禮,葬期因死者的身份、地位的不同而有異。天子七月而葬,諸侯五月而葬,大夫三月而葬,士逾月而葬。未到葬期提前埋葬叫渴葬。 壙(kuàng):墓穴。 三禮:指《周禮》、《儀禮》、《禮記》。
拓展阅读
读书笔记
词字云图书馆-诗词歌赋国学学习-7*24小时
  • 词字云图书馆www.ciziyun.com 点击:30069726次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交,如果我们的某些资料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对您造成了任何程度的伤害,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chuangmi01@qq.com侵删 词字云-做你身边最得力的古文帮手,唐诗三百首,诗歌全集,唐诗、宋词、元曲、诗经、离骚、古代诗词、现代诗歌、近代诗歌、外国诗歌,打造全诗词数据库网站和社区,为您提供经典的诗词、丰富的诗词服务。以及国学经典,词字云,国学,易经,道德经,弟子规,唐诗,宋词,元曲,诗经,离骚,古典诗词,红色诗词,近代诗词,现代诗词

    Copyright © 词字云www.ciziyun.com图书馆 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