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你身边的国学大师-国学堂

词字云-国学堂

沁园春 · 戊申岁,奏邸忽腾报,谓余以病挂冠,因赋此

国学诗词雏鹰计划:阅读此篇名篇《沁园春 · 戊申岁,奏邸忽腾报,谓余以病挂冠,因赋此》 来自:《作品》

辛弃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宋高宗绍兴十年(西元一一四〇年),生于金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时中原已陷于金。绍兴三十一年(西元一一六一年),海陵王南侵,稼轩趁机聚众二千,投忠义军隶耿京部。绍兴三十二年(西元一一六二年)奉京命奏事建康,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稼轩还至海州,约忠义军五十骑,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献俘行在,改差签判江阴军,时年二十一岁。宋孝宗乾道四年(西元一一六八年)通判建康府。乾道时,累知滁州,宽征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历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使,淳熙中,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创建「飞虎军」,雄镇一方。後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为言者论罢。宋光宗绍熙二年(西元一一九一年),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未几又为谏官诬劾落职,居铅山。宋宁宗嘉泰三年(西元一二〇三年),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嘉泰四年(西元一二〇四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西元一二〇七年)召赴行在奏事,进枢密都承旨,未受命而病卒,年六十八。後赠少师,谥「忠敏」。稼轩擅长短句,以豪放为主,有「词中之龙」之称,与东坡并称「苏辛」,又与易安并称「济南二安」。平生力主抗金,「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尝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然命运多舛,屡与当政之主和派政见不合,备受排挤,壮志难酬。故满腔激情多寓于词。词风多样,题材广阔,悲鬱沉雄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更善化前人典故入词。现存词六百馀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敬甫辑有《稼轩集钞存》,近人邓恭三增辑为《辛稼轩诗文钞存》。生平见《宋史·卷四百〇一·辛弃疾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及邓恭三《辛稼轩年谱》。
原文

老子平生,笑尽人间,儿女怨恩。况白头能几,定应独往;青云得意,见说长存。抖擞衣冠,怜渠无恙,合挂当年神武门。都如梦,算能争几许,鸡晓钟昏。 此心无有亲冤。况抱瓮年来自灌园。但凄凉顾影,频悲往事;慇懃对佛,欲问前因。却怕青山,也妨贤路,休斗尊前见在身。山中友,试高吟《楚些》,重与招魂。

翻译
释义/赏析
奏邸腾报:宋朝于京城置进奏院,诸路州郡各有进奏吏。凡朝廷已行之命令,已定之差除黜罢,由门下后省逐日编为定本,经宰执审阅,报行四方,是为邸报,亦称朝报。至南宋,乃有所谓小报,其中所载,或是朝报未报之事,或是官员陈乞未曾施行之事,且有撰造命令,妄传事端,以无为有者。当时竟有閤门院子专以探报此等事为生,或得于省院之漏泄,或得于街市之剽闻,或即任意杜撰,亦日书一纸以出。出局之后,省部寺监知杂司及进奏官悉皆传授,坐获不赀之利。以至遍达于州郡监司。邸报与小报杂流佈,真伪亦遂不辨。稼轩于淳熙八年因王蔺之弹章罢官,嗣即闲居信州,乃于六年之后复有“以病挂冠”之说,则此一消息必即“小报”所凭空杜撰者。 儿女恩怨:唐·韩愈《听颖师弹琴》:“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宋·苏轼《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恩怨尔汝来去,弹指泪和声。”怨恩,王诏校刊本作“怨根”。 亲冤:广信书院本作“新冤”,玆从《历代诗馀》。按稼轩丙寅年所作“来年将告老”诗有句云:“有我故应还起灭,无求何自别冤亲?”则此处以作“亲冤”为是。 【白头、独往】、亲冤、【青山、妨贤路】: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上》:“白乐天……不汲汲于进而志在于退,是以能安于去就爱憎之际,每裕然有馀也。……至甘露十家之祸,乃有‘当君白首同归日,是我青山独往时。’之句,得非为王涯发乎?览之使人太息。空花、妄想,初何所有,而况怨亲相寻,缴绕何已?乐天不唯能外世故,固自以为深得于佛氏,犹不能旷然一洗,电扫冰释于无所有之地,习气难除至是。要之,若飘瓦之击,虚舟之触,庄周以为至人之用心也,宜乎!”《五灯会元·卷一》:“佛教慈悲,冤亲平等。” 青云:《史记·范睢蔡泽列传》:“须贾顿首言死罪,曰:‘贾不意君能自致于青云之上,贾不敢复读天下之书,不敢复与天下之事。贾有汤镬之罪,请自屏于胡貉之地,唯君死生之!’” “抖擞衣冠,怜渠无恙,合挂当年神武门。”句:《南史·卷七十六·〈隐逸下·陶弘景传〉》:“陶弘景,字通明,丹阳秣陵人也。……善琴棋,工草隶。未弱冠,齐高帝作相,引为诸王侍读,除奉朝请。虽在朱门,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披阅为务。家贫,求宰县不遂。永明十年,脱朝服挂神武门,上表辞禄,诏许之,赐以束帛,敕所在月给伏苓五斤,白蜜二升,以供服饵。” “况抱瓮年来自灌园”句:《庄子·卷十二·〈外篇·天地〉》:“子贡南游于楚,反于晋,过汉阴,见一丈人,方将为圃畦,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搰搰(hú hú)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 凄凉顾影:宋·苏轼《永遇乐·孙巨源以八月十五日离海州。坐别于景疏楼上。既而与余会于润州。至楚州乃别。余以十一月十五日至海州。与太守会于景疏楼上。作此词以寄巨源》:“卷珠帘、凄然顾影,共伊到明无寐。” “休斗尊前见在身”句:唐·牛僧孺《席上赠刘梦得》诗:“休论世上升沉事,且斗尊前见在身。” 《楚些》:指《楚辞》《招魂》,句尾用“些”字。
繁体原文
老子平生,笑盡人間,兒女怨恩。況白頭能幾,定應獨往;青雲得意,見説長存。抖擻衣冠,憐渠無恙,合掛當年神武門。都如夢,算能爭幾許,鷄曉鐘昏。 此心無有親冤。況抱甕年來自灌園。但淒涼顧影,頻悲往事;慇懃對佛,欲問前因。卻怕青山,也妨賢路,休鬥尊前見在身。山中友,試高吟《楚些》,重與招魂。
翻译
释义/赏析
奏邸騰報:宋朝於京城置進奏院,諸路州郡各有進奏吏。凡朝廷已行之命令,已定之差除黜罷,由門下後省逐日編爲定本,經宰執審閲,報行四方,是爲邸報,亦稱朝報。至南宋,乃有所謂小報,其中所載,或是朝報未報之事,或是官員陳乞未曾施行之事,且有撰造命令,妄傳事端,以無爲有者。當時竟有閤門院子專以探報此等事爲生,或得於省院之漏泄,或得於街市之剽聞,或即任意杜撰,亦日書一紙以出。出局之後,省部寺監知雜司及進奏官悉皆傳授,坐獲不貲之利。以至遍達於州郡監司。邸報與小報雜流佈,眞僞亦遂不辨。(以上據《宋會要輯稿·刑法二·一二五》,紹熙四年十月四日臣僚論小報奏章所述。)稼軒於淳熙八年因王藺之彈章罷官,嗣即閑居信州,乃於六年之後復有「以病挂冠」之説,則此一消息必即「小報」所憑空杜撰者。 兒女恩怨:唐·韓愈《聽穎師彈琴》:「昵昵兒女語,恩怨相爾汝。」宋·蘇軾《水調歌頭·昵昵兒女語》:「昵昵兒女語,燈火夜微明。恩怨爾汝來去,彈指淚和聲。」怨恩,王詔校刊本作「怨根」。 親冤:廣信書院本作「新冤」,玆從《歷代詩餘》。按稼軒丙寅年所作「來年將告老」詩有句云:「有我故應還起滅,無求何自別冤親?」則此處以作「親冤」爲是。 【白頭、獨往】、親冤、【靑山、妨賢路】:宋·葉夢得《避暑錄話·卷上》:「白樂天……不汲汲於進而志在於退,是以能安於去就愛憎之際,每裕然有餘也。……至甘露十家之禍,乃有『當君白首同歸日,是我靑山獨往時。』之句,得非爲王涯發乎?覽之使人太息。空花、妄想,初何所有,而況怨親相尋,繳繞何已?樂天不唯能外世故,固自以爲深得於佛氏,猶不能曠然一洗,電掃冰釋於無所有之地,習氣難除至是。要之,若飄瓦之擊,虛舟之觸,莊周以爲至人之用心也,宜乎!」(按:白居易《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感事而作》詩下自注「其日獨遊香山寺」,詩云:「禍福茫茫不可期,大都早退似先知。當君白首同歸日,是我靑山獨往時。顧索素琴應不暇,憶牽黃犬定難追。麒麟作脯龍爲醢,何似泥中曳尾龜。」)《五燈會元·卷一》:「佛教慈悲,冤親平等。」 靑雲:《史記·卷七十九·范睢蔡澤列傳》:「須賈頓首言死罪,曰:『賈不意君能自致於靑雲之上,賈不敢復讀天下之書,不敢復與天下之事。賈有湯鑊之罪,請自屏於胡貉之地,唯君死生之!』」 「抖擻衣冠,憐渠無恙,合挂當年神武門。」句:《南史·卷七十六·〈隱逸下·陶弘景傳〉》:「陶弘景,字通明,丹陽 秣陵人也。……善琴棋,工草隸。未弱冠,齊高帝作相,引爲諸王侍讀,除奉朝請。雖在朱門,閉影不交外物,唯以披閱爲務。家貧,求宰縣不遂。永明十年,脫朝服挂神武門,上表辭祿,詔許之,賜以束帛,敕所在月給伏苓五斤,白蜜二升,以供服餌。」 「況抱甕年來自灌園」句:《莊子·卷十二·〈外篇·天地〉》:「子貢南遊於楚,反於晉,過漢陰,見一丈人,方將爲圃畦,鑿隧而入井,抱甕而出灌。搰搰(hú hú)然用力甚多而見功寡。」 凄凉顧影:宋·蘇軾《永遇樂·孫巨源以八月十五日離海州。坐別於景疏樓上。既而與余會於潤州。至楚州乃別。余以十一月十五日至海州。與太守會於景疏樓上。作此詞以寄巨源》:「卷珠簾、凄然顧影,共伊到明無寐。」 「休鬬尊前見在身」句:唐·牛僧孺《席上贈劉夢得》詩:「休論世上昇沉事,且鬬尊前見在身。」「鬬」字在此處有「受用」意。 《楚些》:指《楚辭》《招魂》,句尾用「些」字。
拓展阅读
读书笔记
词字云图书馆-诗词歌赋国学学习-7*24小时
  • 词字云图书馆www.ciziyun.com 点击:30069726次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交,如果我们的某些资料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对您造成了任何程度的伤害,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chuangmi01@qq.com侵删 词字云-做你身边最得力的古文帮手,唐诗三百首,诗歌全集,唐诗、宋词、元曲、诗经、离骚、古代诗词、现代诗歌、近代诗歌、外国诗歌,打造全诗词数据库网站和社区,为您提供经典的诗词、丰富的诗词服务。以及国学经典,词字云,国学,易经,道德经,弟子规,唐诗,宋词,元曲,诗经,离骚,古典诗词,红色诗词,近代诗词,现代诗词

    Copyright © 词字云www.ciziyun.com图书馆 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