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你身边的国学大师-国学堂

词字云-国学堂

临江仙 · 和信守王道夫韵,谢其为寿。时仆作闽宪

国学诗词雏鹰计划:阅读此篇名篇《临江仙 · 和信守王道夫韵,谢其为寿。时仆作闽宪》 来自:《作品》

辛弃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宋高宗绍兴十年(西元一一四〇年),生于金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时中原已陷于金。绍兴三十一年(西元一一六一年),海陵王南侵,稼轩趁机聚众二千,投忠义军隶耿京部。绍兴三十二年(西元一一六二年)奉京命奏事建康,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稼轩还至海州,约忠义军五十骑,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献俘行在,改差签判江阴军,时年二十一岁。宋孝宗乾道四年(西元一一六八年)通判建康府。乾道时,累知滁州,宽征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历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使,淳熙中,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创建「飞虎军」,雄镇一方。後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为言者论罢。宋光宗绍熙二年(西元一一九一年),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未几又为谏官诬劾落职,居铅山。宋宁宗嘉泰三年(西元一二〇三年),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嘉泰四年(西元一二〇四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西元一二〇七年)召赴行在奏事,进枢密都承旨,未受命而病卒,年六十八。後赠少师,谥「忠敏」。稼轩擅长短句,以豪放为主,有「词中之龙」之称,与东坡并称「苏辛」,又与易安并称「济南二安」。平生力主抗金,「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尝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然命运多舛,屡与当政之主和派政见不合,备受排挤,壮志难酬。故满腔激情多寓于词。词风多样,题材广阔,悲鬱沉雄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更善化前人典故入词。现存词六百馀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敬甫辑有《稼轩集钞存》,近人邓恭三增辑为《辛稼轩诗文钞存》。生平见《宋史·卷四百〇一·辛弃疾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及邓恭三《辛稼轩年谱》。
原文

记取年年为寿客,只今明月相随。莫教弦管便生衣。引壶觞自酌,须富贵何时。 入手清风词更好,细书白茧乌丝。海山问我几时归。枣瓜如可啖,直欲觅安期。

翻译
释义/赏析
“和信守王道夫韵,谢其为寿。时仆作闽宪”:四卷本丁集作“和王道夫信守韵,谢其为寿。时作闽宪”。 王道夫:南宋·魏了翁《鹤山大全集·卷七十六·宋故藉田令知信州王公墓志铭》:“淳熙十年,分水县令王公自中以中书舍人王公蔺荐,召赴都堂审察。……奏对之明日,特命改令入官,除藉田令。数语大臣:‘朕急欲用自中。可与超迁。’未几,又语大臣:‘自中必有善类,令举其所知。’……庆元五年八月癸未赍志以殁。……公名自中,淳熙元年就试两浙转运使,为诗赋第一。四年再举,登明年进士第。……绍熙二年入见,光宗皇帝云:‘闻卿有忠直之誉。’又问:‘常时作郡来,当为何官?’欲留之,公固辞。翌日,帝谓宰执曰:‘王自中以母老,再三不肯留,近郡孰阙守?’以常、信对,遂差知信州。……期年,被命奏事。”宋·陈傅良《止斋文集·卷五十·王道甫圹(kuàng)志》云:“道甫讳自中。……道甫登淳熙五年进士第,调舒州怀宁主簿,严州分水令。未上,以枢密使王公蔺荐,除藉田令,未几罢。通判郢州,未上。知光化军、信州,召赴行在,丁太安人忧,服阕,再被召,以论罢。主管建宁府武夷山冲佑观起知邵州兴化军,连以论罢。兴化之命下,道甫已病,庆元五年七月也。八月二十三日卒,官至朝请郎,年六十。” 弦管生衣:谓弦管如久置不御,则将蛛网尘封也。宋·苏轼《次韵刘贡父、李公择见寄二首·其二》诗:“何人劝我此间来,弦管生衣甑有埃。” “引壶觞自酌”句: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须富贵何时”句:西汉·杨恽《报孙会宗书》:“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 清风:宋·苏轼《袁公济和刘景文〈登介亭〉诗,复次韵答之》诗:“君诗如清风。”《诗经·大雅·烝民》:“吉甫作诵,穆如清风。” 白茧乌丝:均蚕茧纸之属,用以书写者。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宋、亳间,有织成界道绢素,谓之‘乌丝栏’、‘朱丝栏’。”宋·袁文《瓮牗闲评·卷六》:“黄素细密,上下乌丝织成栏,其间用朱墨界行,此正所谓乌丝栏也。”宋·苏轼《文与可有诗见寄云:“待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次韵答之》诗:“为爱鹅溪白茧光,扫残鸡距紫毫铓。”宋·陆游《雪中怀成都》诗:“乌丝阑展新诗就,油壁车迎小猎归。” “海山问我几时归”句:宋·李昉《太平广记·卷四十八·〈神仙·白乐天〉》引《逸史》:“唐会昌元年,李师稷中丞为浙东观察使。有商客遭风飘荡,不知所止。月馀,至一大山。瑞云奇花,白鹤异树,尽非人间所睹。山侧有人迎问曰:‘安得至此?’具言之。令维舟上岸。云:‘须谒天师。’遂引至一处,若大寺观,通一道入。道士须眉悉白。侍卫数十。坐大殿上,与语曰:‘汝中国人,兹地有缘方得一到,此蓬莱山也。既至,莫要看否?’遣左右引于宫内游观。玉台翠树,光彩夺目,院宇数十,皆有名号。至一院,扃(jiōng)锁甚严,因窥之。众花满庭,堂有裀(yīn)褥,焚香阶下。客问之。答曰:‘此是白乐天院,乐天在中国未来耳。’乃潜记之,遂别之归。旬日至越,具白廉使。李公尽录以报白公。先是,白公平生唯修上坐业,及览李公所报,乃自为诗二首,以记其事及答李浙东云:‘近有人从海上回,海山深处见楼台。中有仙笼开一室,皆言此待乐天来。’又曰:‘吾学空门不学仙,恐君此语是虚传。海山不是吾归处,归即应归兜率天。’然白公脱屣烟埃,投弃轩冕,与夫昧昧者固不同也,安知非谪仙哉!” “枣瓜如可啖,直欲觅安期”句:《史记·卷二十八·封禅书》:“是时李少君亦以祠灶、谷道、却老方见上,上尊之。少君者,故深泽侯舍人,主方。匿其年及其生长,常自谓七十,能使物,却老。其游以方遍诸侯。无妻子。人闻其能使物及不死,更馈遗之,常馀金钱衣食。人皆以为不治生业而饶给,又不知其何所人,愈信,争事之。少君资好方,善为巧发奇中。尝从武安侯饮,坐中有九十馀老人,少君乃言与其大父游射处,老人为儿时从其大父,识其处,一坐尽惊。少君见上,上有故铜器,问少君。少君曰:‘此器齐桓公十年陈于柏寝。’已而案其刻,果齐桓公器。一宫尽骇,以为少君神,数百岁人也。少君言上曰:‘祠灶则致物,致物而丹沙可化为黄金,黄金成以为饮食器则益寿,益寿而海中蓬莱仙者乃可见,见之以封禅则不死,黄帝是也。臣尝游海上,见安期生,安期生食巨枣,大如瓜。安期生仙者,通蓬莱中,合则见人,不合则隐。’于是天子始亲祠灶,遣方士入海求蓬莱安期生之属,而事化丹沙诸药齐为黄金矣。居久之,李少君病死。”
繁体原文
記取年年爲壽客,只今明月相隨。莫教絃管便生衣。引壺觴自酌,須富貴何時。 入手清風詞更好,細書白繭烏絲。海山問我幾時歸。棗瓜如可啖,直欲覓安期。
翻译
释义/赏析
「和信守王道夫韻,謝其爲壽。時僕作閩憲」:四卷本丁集作「和王道夫信守韻,謝其爲壽。時作閩憲」。 王道夫:南宋·魏了翁《鶴山大全集·卷七十六·宋故藉田令知信州王公墓誌銘》:「淳熙十年,分水縣令王公自中以中書舍人王公藺薦,召赴都堂審察。……奏對之明日,特命改令入官,除藉田令。數語大臣:『朕急欲用自中。可與超遷。』未幾,又語大臣:『自中必有善類,令舉其所知。』……慶元五年八月癸未賫志以歿。……公名自中,淳熙元年就試兩浙轉運使,爲詩賦第一。四年再舉,登明年進士第。……紹熙二年入見,光宗皇帝云:『聞卿有忠直之譽。』又問:『常時作郡來,當爲何官?』欲留之,公固辭。翌日,帝謂宰執曰:『王自中以母老,再三不肯留,近郡孰闕守?』以常、信對,遂差知信州。……期年,被命奏事。」宋·陳傅良《止齋文集·卷五十·王道甫壙(kuàng)志》云:「道甫諱自中。……道甫登淳熙五年進士第,調舒州懐寧主簿,嚴州分水令。未上,以樞宻使王公藺薦,除藉田令,未幾罷。通判郢州,未上。知光化軍、信州,召赴行在,丁太安人憂,服闋,再被召,以論罷。主管建寧府武夷山沖佑觀起知邵州興化軍,連以論罷。興化之命下,道甫已病,慶元五年七月也。八月二十三日卒,官至朝請郎,年六十。」 絃管生衣:謂絃管如久置不御,則將蛛網塵封也。宋·蘇軾《次韻劉貢父、李公擇見寄二首·其二》詩:「何人勸我此間來,絃管生衣甑有埃。」 「引壺觴自酌」句: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顔。」 「須富貴何時」句:西漢·楊惲《報孫會宗書》:「人生行樂耳,須富貴何時?」 清風:宋·蘇軾《袁公濟和劉景文〈登介亭〉詩,復次韻答之》詩:「君詩如清風。」《詩經·大雅·烝民》:「吉甫作誦,穆如清風。」 白繭烏絲:均蠶繭紙之屬,用以書寫者。唐·李肇《唐國史補·卷下》:「宋、亳間,有織成界道絹素,謂之『烏絲欄』、『朱絲欄』。」宋·袁文《甕牗閑評·卷六》:「黃素細密,上下烏絲織成欄,其間用朱墨界行,此正所謂烏絲欄也。」宋·蘇軾《文與可有詩見寄云:「待將一段鵝溪絹,掃取寒梢萬尺長。」次韻答之》詩:「爲愛鵝溪白繭光,掃殘雞距紫毫鋩。」宋·陸游《雪中懷成都》詩:「烏絲闌展新詩就,油壁車迎小獵歸。」 「海山問我幾時歸」句:宋·李昉《太平廣記·卷四十八·〈神仙·白樂天〉》引《逸史》:「唐會昌元年,李師稷中丞爲浙東觀察使。有商客遭風飄蕩,不知所止。月餘,至一大山。瑞雲奇花,白鶴異樹,盡非人間所睹。山側有人迎問曰:『安得至此?』具言之。令維舟上岸。云:『須謁天師。』遂引至一處,若大寺觀,通一道入。道士鬚眉悉白。侍衛數十。坐大殿上,與語曰:『汝中國人,茲地有緣方得一到,此蓬萊山也。既至,莫要看否?』遣左右引於宮內遊觀。玉台翠樹,光彩奪目,院宇數十,皆有名號。至一院,扃(jiōng)鎖甚嚴,因窺之。眾花滿庭,堂有裀(yīn)褥,焚香階下。客問之。答曰:『此是白樂天院,樂天在中國未來耳。』乃潛記之,遂別之歸。旬日至越,具白廉使。李公盡錄以報白公。先是,白公平生唯修上坐業,及覽李公所報,乃自爲詩二首,以記其事及答李浙東云:『近有人從海上回,海山深處見樓台。中有仙籠開一室,皆言此待樂天來。』又曰:『吾學空門不學仙,恐君此語是虛傳。海山不是吾歸處,歸即應歸兠率天。』然白公脫屣煙埃,投棄軒冕,與夫昧昧者固不同也,安知非謫仙哉!」 「棗瓜如可啖,直欲覓安期」句:《史記·卷二十八·封禪書》:「是時李少君亦以祠竈、穀道、卻老方見上,上尊之。少君者,故深澤侯舍人,主方。匿其年及其生長,常自謂七十,能使物,卻老。其游以方遍諸侯。無妻子。人聞其能使物及不死,更饋遺之,常餘金錢衣食。人皆以爲不治生業而饒給,又不知其何所人,愈信,爭事之。少君資好方,善爲巧發奇中。嘗從武安侯飲,坐中有九十餘老人,少君乃言與其大父游射處,老人爲兒時從其大父,識其處,一坐盡驚。少君見上,上有故銅器,問少君。少君曰:『此器齊桓公十年陳於柏寢。』已而案其刻,果齊桓公器。一宮盡駭,以爲少君神,數百歲人也。少君言上曰:『祠竈則致物,致物而丹沙可化爲黃金,黃金成以爲飲食器則益壽,益壽而海中蓬萊僊者乃可見,見之以封禪則不死,黃帝是也。臣嘗游海上,見安期生,安期生食巨棗,大如瓜。安期生僊者,通蓬萊中,合則見人,不合則隱。』於是天子始親祠竈,遣方士入海求蓬萊安期生之屬,而事化丹沙諸藥齊爲黃金矣。居久之,李少君病死。」
拓展阅读
读书笔记
词字云图书馆-诗词歌赋国学学习-7*24小时
  • 词字云图书馆www.ciziyun.com 点击:30069726次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交,如果我们的某些资料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对您造成了任何程度的伤害,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chuangmi01@qq.com侵删 词字云-做你身边最得力的古文帮手,唐诗三百首,诗歌全集,唐诗、宋词、元曲、诗经、离骚、古代诗词、现代诗歌、近代诗歌、外国诗歌,打造全诗词数据库网站和社区,为您提供经典的诗词、丰富的诗词服务。以及国学经典,词字云,国学,易经,道德经,弟子规,唐诗,宋词,元曲,诗经,离骚,古典诗词,红色诗词,近代诗词,现代诗词

    Copyright © 词字云www.ciziyun.com图书馆 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