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你身边的国学大师-国学堂

词字云-国学堂

西江月 · 闻道双衔凤带

国学诗词雏鹰计划:阅读此篇名篇《西江月 · 闻道双衔凤带》 来自:《西江月》

苏轼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苏老泉长子,苏颍滨兄。与父、弟合称「三苏」,故又称「大苏」。宋仁宗嘉祐二年(西元一〇五七年)进士。嘉祐六年(西元一〇六一年),再中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宋英宗治平二年(西元一〇六五年),召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治平三年,父卒,护丧归蜀。宋神宗熙宁二年(西元一〇六九年),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熙宁四年(西元一〇七〇年),上书论王介甫新法之不便,出为杭州通判。徙知密、徐二州。元丰二年(西元一〇七九年),移知湖州,因诗托讽,逮赴台狱,史称「乌台诗案」。狱罢,贬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元丰四年(西元一〇八一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元丰八年(西元一〇八五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起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宋哲宗元祐元年(西元一〇八六年)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兼侍读。元祐四年(西元一〇八九年),以龙图阁学士知杭州。会大旱,饥疾并作,东坡请免上供米,又减价粜常平米,存活甚众。杭近海,民患地泉咸苦,东坡倡浚河通漕,又沿西湖东西三十里修长堤,民德之。元祐六年(西元一〇九一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因谗出知颍州,徙扬州。後以端明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出知定州。绍圣元年(西元一〇九四年),贬惠州。绍圣四年(西元一〇九七年),再贬儋州。累贬琼州别驾,居昌化。宋徽宗即位,元符三年(西元一一〇〇年)赦还,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建中靖国元年(西元一一〇一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四(按:东坡生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西元一〇三七年)。宋孝宗时谥文忠。东坡于文学艺术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淸新畅达,与欧阳文忠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山谷并称「苏黄」;作词开豪放一派,变词体绮靡之风,下启南宋,与辛稼轩并称「苏辛」;工书,擅行、楷,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山谷、米元章、蔡君谟并称宋四家;画学文与可,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有《东坡集》四十卷、《东坡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东坡七集》、《东坡志林》、《东坡乐府》、《仇池笔记》《论语说》等。《全宋诗》东坡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为底本,卷四七、卷四八,以清乾隆刊冯踵息《苏文忠诗合注》为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後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德初、顾景繁《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初白《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踵息《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为金石碑帖和著录金石诗文的专著的有关部分;一为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义门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檠斋、纪晓岚所校清乾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茗簃所校缪艺术风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采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四九卷。生平见《宋史·卷三百三十八·苏轼传》。
原文

闻道双衔凤带,不妨单著鲛绡。夜香知与阿谁烧。怅望水沈烟袅。 雲鬓风前绿捲,玉颜醉裏红潮。莫教空度可怜宵。月与佳人共僚。

翻译
听说佳人佩带过双凤共衔的绣绶带,单薄穿着代替薄绡也不碍事。夜晚的香不知为谁而烧,帐然望着珍贵的香木烧烟袅袅上飘。 如云集的鬓髮在风前被捲成绿圈,如玉白的脸面醉酒以後而泛起红晕。不要白白度过这嗔爱的良宵,月亮和美人是共同美好的。
释义/赏析
西江月:词牌名。唐教坊曲名,源自南朝清商乐,属法部道曲,後用为词牌,最早见于唐玄宗时《教坊记》。调名或取自李太白《苏台览古》诗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官里人」。西江是长江的别称,调咏吴王、西施故事。是调大致形成于唐五代时期,初为流行于民间,後因清越哀伤,转入法部道曲。唐五代时存词数目较少,唐吕纯阳所作《西江月·著意黄庭岁久》、《西江月·任是聪明志士》两首为最早可见《西江月》,後人多谓係託名之作。《敦煌曲子词》存有三首无名氏的《西江月》,《尊前集》收录五代欧阳炯《西江月·月映长江秋水》、《西江月·水上鸳鸯比翼》两词,或为是调最早之文人作品。及至两宋,《西江月》词调之格律、音韵、句式等渐得统一,依调填词之词人辈出,凡一百五十六人,四百七十三首(不计异名词作),佔两宋词坛词人总数之11.8%,词作总数之2.6%。欧阳炯词有「两岸蘋香暗起」句,又名《白蘋香》;因宋程洺水词而得名《步虚词》;因宋韩涧泉词而得名《晚香时候》、《晚春时候》;因元王行词而得名《江月令》;因元丘长春词宣传教义而得名《玉炉三涧雪》;因明马守贞词而得名《壶天晓》。唐五代词本为平仄韵异部间协,宋後词则上下阕各用两平韵,末转仄韵,例须同部。以柳耆卿《西江月·凤额绣帘高捲》词为正体,双调五十字,前後阕各四句两平韵一叶韵。另有五十字前後阕各四句两平韵两叶韵,五十一字前後阕各四句两平韵两仄韵,五十六字前後阕各四句三平韵诸变体。 双衔凤带:傅子立注:「唐李义山《代离筵伎作》:『新人桥上著春衫,旧主江边侧帽檐。愿得化为红绶带,许教双凤一齐衔。』」刘尚荣按:「《文苑英华·卷二百六十三》及《全唐诗·卷五百三十九》此诗题作《饮席代官妓赠两从事》,末句『一齐』原作『一时』。」 单著:《苏长公二妙集》本、茅维《苏集》本作「单看」。 鲛绡(xiāo):传说中鲛人所织之绡。亦借指薄绢、轻纱。傅子立注:「《搜神记》:『南海之外,有鲛人,水居,亦谓之泉室。织轻绡于泉室,出以卖之,价千金。』」刘尚荣按:「今本《搜神记·卷十二》云:『南海之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泣则能出珠。』傅注所引『织轻绡于泉室,出以卖之』句出自《神异经》,见《九家集注杜诗·卷十五·客从诗》师尹注。」 水沈:傅子立注:「『水沈』,香之沈水者,为绝品。」刘尚荣按:「参见《梁书·卷五十四·〈诸夷列传·海南诸国·林邑国〉》。」龙榆生笺引《梁书·卷五十四·〈诸夷列传·海南诸国·林邑国〉》:「林邑国者,本汉日南郡象林县,古越裳之界也。伏波将军马援开汉南境,置此县。……其南界,水步道二百馀里,有西国夷亦称王,马援植两铜柱表汉界处也。其国有金山,石皆赤色,其中生金。……又出玳瑁、贝齿、吉贝、沈木香。……沈木者,土人斫断之,积以岁年,朽烂而心节独在,置水中则沈,故名曰沈香。次不沈不浮者,曰?香也。」 「云鬓风前绿捲,玉颜醉里红潮」句:傅子立注:「旧注:『此二句梦中得之。』李群玉《赠美人》:『鬓耸巫山一朵云。』又:『眼底桃红酒半醺。』」刘尚荣按:「见《唐诗纪事·卷五十四·李群玉传》,别见《全唐诗·卷五百六十九》,题作《杜丞相悰筵中赠美人》。」 可怜宵:傅子立注:「沈玄机《感异记》:『玄机名警,因奉使秦陇,过张女郎庙,酌水、献花以祝云:「酌彼寒泉水,红芳掇嵓谷。虽致之非远,而荐之异俗。丹诚在此,神其感录。」既而日暮,短亭税驾,望月弹琴,作《凤将雏雏衔娇曲》,其词云:「命啸无人啸,含娇何处娇。徘徊花上月,空度可怜宵。」』」刘尚荣按:「《太平广记·卷三百二十六·〈鬼·沈警〉》引此则,云出自《异闻录》,字句小有出入。『沈警,字玄机,吴兴武康人。美风调,善吟咏,为梁东宫常侍,名著当时。每公卿宴集,必致骑邀之。语曰:「玄机在席,颠倒宾客。」其推重如此。後荆楚陷没,入周为上柱国,奉使秦陇,途过张女郎庙。旅行多以酒肴祈祷,警独酌水具祝词曰:「酌彼寒泉水,红芳掇岳谷。虽致之非遥,而荐之随俗。丹诚在此,神其感录。」既暮,宿传舍。凭轩望月,作《凤将雏含娇曲》。其词曰:「命啸无人啸,含娇何处娇。徘徊花上月,空度可怜宵。」又续为歌曰:「靡靡春风至,微微春露轻。可惜关山月,还成无用明。」吟毕,闻帘外叹赏之声,复云:「閒宵岂虚掷,朗月岂无明。」音旨清婉,颇异于常。忽见一女子褰帘而入,拜云:「张女郎姊妹见使致意。」警异之,乃县衣冠,未离坐而二女已入,谓警曰:「跋涉山川,因劳动止。」警曰:「行役在途,春宵多感,聊因吟咏,稍遣旅愁。岂意女郎猥降仙驾。愿知伯仲。」二女郎相顾而微笑,大女郎谓警曰:「妾是女郎妹,适庐山夫人长男。」指小女郎云:「适衡山府君小子,并以生日,同觐大姊。属大姊今朝层城未旋,山中幽寂,良夜多怀,辄欲奉屈。无惮劳也。」遂携手出门,共登一辎軿车,驾六马,驰空而行。俄至一处,朱楼飞阁,备极焕丽。令警止一水阁,香气自外入内,帘幌多金缕翠羽,间以珠玑,光照满室。须臾,二女郎自阁後,冉冉而至。揖警就坐,又具酒肴。于是大女郎弹箜篌,小女郎援琴。为数弄,皆非人世所闻。警嗟赏良久,愿请琴写之。小女郎笑而谓警曰:「此是秦穆公、周灵王太子、神仙所制,不可传于人间。」警粗记数弄,不复敢访。及酒酣,大女郎歌曰:「人神相合兮後会难,邂逅相遇兮暂为欢。星汉移兮夜将阑,心未极兮且盘醒。」小女郎歌曰:「洞箫响兮风生流,清夜阑兮管弦道。长相思兮衡山曲,心断绝兮秦陇头。」又题曰:「陇上云车不复居,湘川斑竹泪沾馀。谁念衡山烟雾里,空看雁足不传书。」警歌曰:「义熙曾历许多年,张硕凡得几时怜。何意今人不及昔,暂来相见更无缘。」二女郎相顾流涕,警亦下泪。小女郎谓警曰:「兰香姨、智琼姊,亦常怀此恨矣。」警见二郎歌咏极欢,而未知密契所在,警顾小女郎曰:「润玉,此人可念也。」良久,大女郎命履,与小女郎同出。及门,谓小女郎曰:「润玉可使伴沈郎寝。」警欣喜如不自得,遂携手入门,已见小婢前施卧具。小女郎执警手曰:「昔从二妃游湘川,见君于舜帝庙读相王碑,此时想念颇切,不意今宵得谐宿愿。」警亦备记此事,执手款叙,不能自已。小婢丽质,前致词曰:「人神路隔,别促会赊。况姮娥妒人,不肯留照;织女无赖,已复斜河。寸阴几时,何劳烦琐。」遂掩户就寝,备极欢昵。将晓,小女郎起,谓警曰:「人神事异,无宜卜昼,大姊已在门首。」警于是抱持置于膝,共叙衷款。须臾,大女郎即复至前,相对流涕,不能自胜。复置酒,警又歌曰:「直恁行人心不平,那宜万里阻关情。只今陇上分流水,更泛从来呜咽声。」警乃赠小女郎指环,小女郎赠警金合欢结。歌曰:「结心缠万缕,结缕几千回。结怨无穷极,结心终不开。」大女郎赠警瑶镜子,歌曰:「忆昔窥瑶镜,相望看明月。彼此俱照人,莫令光彩灭。」赠答极多,不能备记,粗忆数首而已。遂相与出门,复驾辎軿,送至下庙,乃执手呜咽而别。及至馆,怀中探得瑶镜金缕结。良久,乃言于主人,夜而失所在。时同侣咸怪警夜有异香。警後使回,至庙中,于神座後得一碧牋,乃是小女郎与警书。备叙离恨,书末有篇云:「飞书报沈郎,寻已到衡阳。若存金石契,风月两相望『望』原作『忘』,据陈校本改。」从此遂绝矣。』」 「月与佳人共僚」句:傅子立注:「《陈国风诗》:『月出皎兮,佼人僚兮。』『僚』,音了,注:『美好也。』」刘尚荣按:「诗见《诗经·陈风·月出》。《经典释文·卷六》:『僚兮,本亦作「嫽」,同音了。』毛传:『僚,好貌。』」僚,《苏长公二妙集》本、茅维《苏集》本作「撩」,《东坡外集》作「瞭」。
繁体原文
聞道雙銜鳳帶,不妨單著鮫綃。夜香知與阿誰燒。悵望水沈煙嫋。 雲鬢風前緑捲,玉顏醉裏紅潮。莫教空度可憐宵。月與佳人共僚。
翻译
聽説佳人佩帶過雙鳳共銜的繡綬帶,單薄穿着代替薄綃也不礙事。夜晚的香不知爲誰而燒,帳然望着珍貴的香木燒煙嫋嫋上飄。 如雲集的鬢髮在風前被捲成綠圈,如玉白的臉面醉酒以後而泛起紅暈。不要白白度過這嗔愛的良宵,月亮和美人是共同美好的。
释义/赏析
西江月:詞牌名。唐教坊曲名,源自南朝淸商樂,屬法部道曲,後用爲詞牌,最早見於唐玄宗時《教坊記》。調名或取自李太白《蘇臺覽古》詩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呉王官裏人」。西江是長江的別稱,調詠呉王、西施故事。是調大致形成於唐五代時期,初爲流行於民間,後因淸越哀傷,轉入法部道曲。唐五代時存詞數目較少,唐呂純陽所作《西江月·著意黃庭歳久》、《西江月·任是聰明志士》兩首爲最早可見《西江月》,後人多謂係託名之作。《敦煌曲子詞》存有三首無名氏的《西江月》,《尊前集》收録五代歐陽炯《西江月·月映長江秋水》、《西江月·水上鴛鴦比翼》兩詞,或爲是調最早之文人作品。及至兩宋,《西江月》詞調之格律、音韻、句式等漸得統一,依調塡詞之詞人輩出,凡一百五十六人,四百七十三首(不計異名詞作),佔兩宋詞壇詞人總數之11.8%,詞作總數之2.6%。歐陽炯詞有「兩岸蘋香暗起」句,又名《白蘋香》;因宋程洺水詞而得名《歩虛詞》;因宋韓澗泉詞而得名《晩香時候》、《晩春時候》;因元王行詞而得名《江月令》;因元丘長春詞宣傳教義而得名《玉爐三澗雪》;因明馬守貞詞而得名《壺天曉》。唐五代詞本爲平仄韻異部間協,宋後詞則上下闋各用兩平韻,末轉仄韻,例須同部。以柳耆卿《西江月·鳳額繡簾髙捲》詞爲正體,雙調五十字,前後闋各四句兩平韻一叶韻。另有五十字前後闋各四句兩平韻兩叶韻,五十一字前後闋各四句兩平韻兩仄韻,五十六字前後闋各四句三平韻諸變體。 雙銜鳳帶:傅子立注:「唐李義山《代離筵伎作》:『新人橋上著春衫,舊主江邊側帽簷。願得化爲紅綬帶,許教雙鳳一齊銜。』」劉尚榮按:「《文苑英華·巻二百六十三》及《全唐詩·巻五百三十九》此詩題作《飲席代官妓贈兩從事》,末句『一齊』原作『一時』。」 單著:《蘇長公二妙集》本、茅維《蘇集》本作「單看」。 鮫綃(xiāo):傳説中鮫人所織之綃。亦借指薄絹、輕紗。傅子立注:「《搜神記》:『南海之外,有鮫人,水居,亦謂之泉室。織輕綃於泉室,出以賣之,價千金。』」劉尚榮按:「今本《搜神記·巻十二》云:『南海之外,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廢織績。其眼,泣則能出珠。』傅注所引『織輕綃於泉室,出以賣之』句出自《神異經》,見《九家集注杜詩·巻十五·客從詩》師尹注。」 水沈:傅子立注:「『水沈』,香之沈水者,爲絶品。」劉尚榮按:「參見《梁書·巻五十四·〈諸夷列傳·海南諸國·林邑國〉》。」龍楡生箋引《梁書·巻五十四·〈諸夷列傳·海南諸國·林邑國〉》:「林邑國者,本漢日南郡象林縣,古越裳之界也。伏波將軍馬援開漢南境,置此縣。……其南界,水步道二百餘里,有西國夷亦稱王,馬援植兩銅柱表漢界處也。其國有金山,石皆赤色,其中生金。……又出玳瑁、貝齒、吉貝、沈木香。……沈木者,土人斫斷之,積以歳年,朽爛而心節獨在,置水中則沈,故名曰沈香。次不沈不浮者,曰?香也。」 「雲鬢風前緑捲,玉顏醉裏紅潮」句:傅子立注:「舊注:『此二句夢中得之。』李群玉《贈美人》:『鬢聳巫山一朵雲。』又:『眼底桃紅酒半醺。』」劉尚榮按:「見《唐詩紀事·巻五十四·李羣玉傳》,別見《全唐詩·巻五百六十九》,題作《杜丞相悰筵中贈美人》。」 可憐宵:傅子立注:「沈玄機《感異記》:『玄機名警,因奉使秦隴,過張女郎廟,酌水、獻花以祝云:「酌彼寒泉水,紅芳掇嵓谷。雖致之非遠,而薦之異俗。丹誠在此,神其感録。」旣而日暮,短亭稅駕,望月彈琴,作《鳳將鶵鶵銜嬌曲》,其詞云:「命嘯無人嘯,含嬌何處嬌。徘徊花上月,空度可憐宵。」』」劉尚榮按:「《太平廣記·巻三百二十六·〈鬼·沈警〉》引此則,云出自《異聞録》,字句小有出入。『沈警,字玄機,呉興武康人。美風調,善吟詠,爲梁東宮常侍,名著當時。毎公卿宴集,必致騎邀之。語曰:「玄機在席,顚倒賓客。」其推重如此。後荊楚陷沒,入周爲上柱國,奉使秦隴,途過張女郎廟。旅行多以酒餚祈禱,警獨酌水具祝詞曰:「酌彼寒泉水,紅芳掇岳谷。雖致之非遙,而薦之隨俗。丹誠在此,神其感録。」旣暮,宿傳舍。憑軒望月,作《鳳將雛含嬌曲》。其詞曰:「命嘯無人嘯,含嬌何處嬌。徘徊花上月,空度可憐宵。」又續爲歌曰:「靡靡春風至,微微春露輕。可惜關山月,還成無用明。」吟畢,聞簾外歎賞之聲,復云:「閒宵豈虛擲,朗月豈無明。」音旨清婉,頗異於常。忽見一女子褰簾而入,拜云:「張女郎姊妹見使致意。」警異之,乃縣衣冠,未離坐而二女已入,謂警曰:「跋渉山川,因勞動止。」警曰:「行役在途,春宵多感,聊因吟詠,稍遣旅愁。豈意女郎猥降仙駕。願知伯仲。」二女郎相顧而微笑,大女郎謂警曰:「妾是女郎妹,適廬山夫人長男。」指小女郎云:「適衡山府君小子,並以生日,同覲大姊。屬大姊今朝層城未旋,山中幽寂,良夜多懷,輒欲奉屈。無憚勞也。」遂攜手出門,共登一輜軿車,駕六馬,馳空而行。俄至一處,朱樓飛閣,備極煥麗。令警止一水閣,香氣自外入內,簾幌多金縷翠羽,間以珠璣,光照滿室。須臾,二女郎自閣後,冉冉而至。揖警就坐,又具酒餚。於是大女郎彈箜篌,小女郎援琴。爲數弄,皆非人世所聞。警嗟賞良久,願請琴寫之。小女郎笑而謂警曰:「此是秦穆公、周靈王太子、神仙所製,不可傳於人間。」警粗記數弄,不復敢訪。及酒酣,大女郎歌曰:「人神相合兮後會難,邂逅相遇兮暫爲歡。星漢移兮夜將闌,心未極兮且盤醒。」小女郎歌曰:「洞簫響兮風生流,淸夜闌兮管絃道。長相思兮衡山曲,心斷絶兮秦隴頭。」又題曰:「隴上雲車不復居,湘川斑竹淚沾餘。誰念衡山煙霧裡,空看鴈足不傳書。」警歌曰:「義熙曾歷許多年,張碩凡得幾時憐。何意今人不及昔,暫來相見更無縁。」二女郎相顧流涕,警亦下淚。小女郎謂警曰:「蘭香姨、智瓊姊,亦常懷此恨矣。」警見二郎歌詠極歡,而未知密契所在,警顧小女郎曰:「潤玉,此人可念也。」良久,大女郎命履,與小女郎同出。及門,謂小女郎曰:「潤玉可使伴沈郎寢。」警欣喜如不自得,遂攜手入門,已見小婢前施臥具。小女郎執警手曰:「昔從二妃遊湘川,見君於舜帝廟讀相王碑,此時想念頗切,不意今宵得諧宿願。」警亦備記此事,執手款敘,不能自已。小婢麗質,前致詞曰:「人神路隔,別促會賒。況姮娥妒人,不肯留照;織女無賴,已復斜河。寸陰幾時,何勞煩瑣。」遂掩戸就寢,備極歡昵。將曉,小女郎起,謂警曰:「人神事異,無宜卜晝,大姊已在門首。」警於是抱持置於膝,共敘衷款。須臾,大女郎卽復至前,相對流涕,不能自勝。復置酒,警又歌曰:「直恁行人心不平,那宜萬里阻關情。只今隴上分流水,更泛從來嗚咽聲。」警乃贈小女郎指環,小女郎贈警金合歡結。歌曰:「結心纏萬縷,結縷幾千回。結怨無窮極,結心終不開。」大女郎贈警瑤鏡子,歌曰:「憶昔窺瑤鏡,相望看明月。彼此倶照人,莫令光彩滅。」贈答極多,不能備記,粗憶數首而已。遂相與出門,復駕輜軿,送至下廟,乃執手嗚咽而別。及至館,懷中探得瑤鏡金縷結。良久,乃言於主人,夜而失所在。時同侶咸怪警夜有異香。警後使回,至廟中,於神座後得一碧牋,乃是小女郎與警書。備敘離恨,書末有篇云:「飛書報沈郎,尋已到衡陽。若存金石契,風月兩相望『望』原作『忘』,據陳校本改。」從此遂絶矣。』」 「月與佳人共僚」句:傅子立注:「《陳國風詩》:『月出皎兮,佼人僚兮。』『僚』,音了,注:『美好也。』」劉尚榮按:「詩見《詩經·陳風·月出》。《經典釋文·巻六》:『僚兮,本亦作「嫽」,同音了。』毛傳:『僚,好貌。』」僚,《蘇長公二妙集》本、茅維《蘇集》本作「撩」,《東坡外集》作「瞭」。
拓展阅读
读书笔记
词字云图书馆-诗词歌赋国学学习-7*24小时
  • 词字云图书馆www.ciziyun.com 点击:30069726次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交,如果我们的某些资料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对您造成了任何程度的伤害,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chuangmi01@qq.com侵删 词字云-做你身边最得力的古文帮手,唐诗三百首,诗歌全集,唐诗、宋词、元曲、诗经、离骚、古代诗词、现代诗歌、近代诗歌、外国诗歌,打造全诗词数据库网站和社区,为您提供经典的诗词、丰富的诗词服务。以及国学经典,词字云,国学,易经,道德经,弟子规,唐诗,宋词,元曲,诗经,离骚,古典诗词,红色诗词,近代诗词,现代诗词

    Copyright © 词字云www.ciziyun.com图书馆 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