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你身边的国学大师-国学堂

词字云-国学堂

瑞鹧鸪 · 京口有怀山中故人

国学诗词雏鹰计划:阅读此篇名篇《瑞鹧鸪 · 京口有怀山中故人》 来自:《作品》

辛弃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宋高宗绍兴十年(西元一一四〇年),生于金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时中原已陷于金。绍兴三十一年(西元一一六一年),海陵王南侵,稼轩趁机聚众二千,投忠义军隶耿京部。绍兴三十二年(西元一一六二年)奉京命奏事建康,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稼轩还至海州,约忠义军五十骑,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献俘行在,改差签判江阴军,时年二十一岁。宋孝宗乾道四年(西元一一六八年)通判建康府。乾道时,累知滁州,宽征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历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使,淳熙中,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创建「飞虎军」,雄镇一方。後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为言者论罢。宋光宗绍熙二年(西元一一九一年),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未几又为谏官诬劾落职,居铅山。宋宁宗嘉泰三年(西元一二〇三年),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嘉泰四年(西元一二〇四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西元一二〇七年)召赴行在奏事,进枢密都承旨,未受命而病卒,年六十八。後赠少师,谥「忠敏」。稼轩擅长短句,以豪放为主,有「词中之龙」之称,与东坡并称「苏辛」,又与易安并称「济南二安」。平生力主抗金,「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尝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然命运多舛,屡与当政之主和派政见不合,备受排挤,壮志难酬。故满腔激情多寓于词。词风多样,题材广阔,悲鬱沉雄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更善化前人典故入词。现存词六百馀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敬甫辑有《稼轩集钞存》,近人邓恭三增辑为《辛稼轩诗文钞存》。生平见《宋史·卷四百〇一·辛弃疾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及邓恭三《辛稼轩年谱》。
原文

暮年不赋短长词,和得渊明数首诗。君自不归归甚易,今犹未足足何时。 偷闲定向山中老,此意须教鹤辈知。闻道只今秋水上,故人曾榜《北山移》。

翻译
释义/赏析
瑞鹧鸪:《宋史·乐志》入「中吕调」,元高拭词注「仙吕调」。《苕溪词话》云:「唐初歌词,多五言诗,或七言诗,今存者止《瑞鹧鸪》七言八句诗,犹依字易歌也。」据《词谱》说,《瑞鹧鸪》原本七言律诗,因唐人用来歌唱,遂成词调。冯正中词名《舞春风》,陈永年词名《桃花落》,尤遂初词名《鹧鸪词》,元丘长春词名《拾菜娘》,《乐府纪闻》名《天下乐》。《梁溪漫录》词有「行听新声太平乐」句,名《太平乐》;有「犹传五拍到人间」句,名《五拍》。此皆七言八句也。至柳屯田有添字体,自注「般涉调」,有慢词体,自注「南吕宫」,皆与七言八句者不同。此调始于五代冯正中《舞春风》词,清人沈辰垣《历代诗馀·卷三十二》录之,注云:「《瑞鹧鸪》,五十六字,一名《舞春风》,一名《鹧鸪词》,通首皆平韵,与七言近体诗无异。若用仄韵,即系《玉楼春》、《木兰花》调也。」近代学者任半塘《教坊记笺订·大曲名》中「舞春风」条下注:「五代杂曲之《舞春风》,乃七言八句声诗体,所谓《瑞鹧鸪》是也。」《瑞鹧鸪》填制盛于宋代。《宋史·乐志》载:「太宗洞晓音律,前后亲制大小曲及因旧曲创新声者,总三百九十。……因旧曲造新声者五十八:仙吕调《倾杯乐》、《月宫仙》、《戴鲜花》、《三台》;中吕调《倾杯乐》、《菩萨蛮》、《瑞鹧鸪》、《三台》。」全宋词有《瑞鹧鸪》词目六十五条,作者三十馀人,多咏物、酬唱作答、抒情、祝寿等;衰于金元,全金元词有《瑞鹧鸪》词目八十一条,几为全真教人之作。词作数量虽逾前代,然词作内容皆为传教布道,同时作者人数亦大不如宋。此调本律诗体,七言八句,宋词皆同。其小异者惟各句平仄耳。此词前后阕起句、结句第二字、第六字俱仄声,中二句第二字、第六字俱平声,惟陈永年词「尽出花钿散宝冿,云鬟初剪向残春。因惊风烛难留世,遂作池莲不染身。贝叶乍疑翻锦绣,梵声才学误梁尘。从兹艳质归空后,湘浦应无解佩人。」平仄同此。宋人如此填者甚少,皆照贺方回体填。 京口:即今江苏镇江。唐·李弘宪《元和郡县志·卷二十六·〈江南道·润州〉》:「今为浙西观察使理所。……本春秋吴之朱方邑,始皇改为丹徒。汉初为荆国,刘贾所封。后汉献帝建安十四年,孙权自吴理丹徒,号曰『京城』,今州是也。十六年迁都建业,以此为京口镇。」 「君自不归归甚易」句:唐·崔礼山《春夕旅怀》诗:「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宋·苏东坡《次韵子由与颜长道同游百步洪,相地筑亭种柳》诗:「剑关大道车方轨,君自不去归何难。」 「今犹未足足何时」句:《三国志·卷二十七·〈魏书·王昶传〉》诗:「语曰:『如不知足则失所欲,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唐·白乐天《知足吟》诗:「自问此时心,不足何时足。」南宋·胡元任《苕(Tiáo)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九·东坡二》引用《遁斋闲览》:「诗人类以弃官归隐为高,而谓轩冕荣贵为外物,然鲜有能践其言者。故灵彻答韦丹云:『相逢尽道休官去,林下何曾见一人。』盖讥之也。赵嘏云:『早晚粗酬身事了,水边归去一閒人。』若身事了,则仕进之心益炽,愈无归期矣。王易简云:『青山得去且归去,官职有来还自来。』是岂能须臾忘情于轩冕邪?张乖崖在蜀,有一幕职官,不为乖崖所礼,遂献诗云:『秋光都似宦情薄,山色不如归兴浓。』公谢而留之。彼盖有激而云,岂诚心哉?《笔谈》言有武人忽作诗云:『人生本无累,何必买山钱。』遂弃官归。此最勇决。予尝于驿壁见人题两句云:『谋生待足何时足,未老得閒方是闲。』予深味其言,服其精当,而愧未能行也。此与夫所谓『一日看除目,三年损道心』者异矣。」 教鹤辈知、《北山移》:南朝梁·昭明太子《昭明文选·书·孔德璋〈北山移文〉》吕子回注:「鍾山在都北。其先周彦伦隐于此,后应诏出为海盐县令。今欲却过此山,孔生乃假山灵之意移之,使不许得至。」故曰《北山移文》。中有句云:「至于还飙(biāo)入幕,写雾出楹,蕙帐空兮夜鹤怨,山人去兮晓猿惊。」此词后章,盖谓既已决定回向山中度晚岁,须将此意告知鹤猿,令其勿再怨惊也。
繁体原文
暮年不賦短長詞,和得淵明數首詩。君自不歸歸甚易,今猶未足足何時。 偸閒定向山中老,此意須教鶴輩知。聞道只今秋水上,故人曾榜《北山移》。
翻译
释义/赏析
瑞鷓鴣:《宋史·樂志》入「中呂調」,元髙拭詞注「仙呂調」。《苕溪詞話》云:「唐初歌詞,多五言詩,或七言詩,今存者止《瑞鷓鴣》七言八句詩,猶依字易歌也。」據《詞譜》説,《瑞鷓鴣》原本七言律詩,因唐人用來歌唱,遂成詞調。馮正中詞名《舞春風》,陳永年詞名《桃花落》,尤遂初詞名《鷓鴣詞》,元丘長春詞名《拾菜娘》,《樂府紀聞》名《天下樂》。《梁溪漫録》詞有「行聽新聲太平樂」句,名《太平樂》;有「猶傳五拍到人間」句,名《五拍》。此皆七言八句也。至柳屯田有添字體,自注「般涉調」,有慢詞體,自注「南呂宮」,皆與七言八句者不同。此調始於五代馮正中《舞春風》詞,淸人沈辰垣《歷代詩餘·巻三十二》録之,注云:「《瑞鷓鴣》,五十六字,一名《舞春風》,一名《鷓鴣詞》,通首皆平韻,與七言近體詩無異。若用仄韻,卽係《玉樓春》、《木蘭花》調也。」近代學者任半塘《教坊記箋訂·大曲名》中「舞春風」條下注:「五代雜曲之《舞春風》,乃七言八句聲詩體,所謂《瑞鷓鴣》是也。」《瑞鷓鴣》塡制盛於宋代。《宋史·樂志》載:「太宗洞曉音律,前後親製大小曲及因舊曲創新聲者,總三百九十。……因舊曲造新聲者五十八:仙呂調《傾杯樂》、《月宮仙》、《戴鮮花》、《三臺》;中呂調《傾杯樂》、《菩薩蠻》、《瑞鷓鴣》、《三臺》。」全宋詞有《瑞鷓鴣》詞目六十五條,作者三十餘人,多詠物、酬唱作答、抒情、祝壽等;衰於金元,全金元詞有《瑞鷓鴣》詞目八十一條,幾爲全眞教人之作。詞作數量雖逾前代,然詞作內容皆爲傳教布道,同時作者人數亦大不如宋。此調本律詩體,七言八句,宋詞皆同。其小異者惟各句平仄耳。此詞前後闋起句、結句第二字、第六字俱仄聲,中二句第二字、第六字俱平聲,惟陳永年詞「盡出花鈿散寶冿,雲鬟初翦向殘春。因驚風燭難留世,遂作池蓮不染身。貝葉乍疑翻錦繡,梵聲纔學誤梁塵。從茲豔質歸空後,湘浦應無解佩人。」平仄同此。宋人如此塡者甚少,皆照賀方回體塡。 京口:卽今江蘇鎭江。唐·李弘憲《元和郡縣志·巻二十六·〈江南道·潤州〉》:「今爲浙西觀察使理所。……本春秋呉之朱方邑,始皇改爲丹徒。漢初爲荊國,劉賈所封。後漢獻帝建安十四年,孫權自呉理丹徒,號曰『京城』,今州是也。十六年遷都建業,以此爲京口鎭。」 「君自不歸歸甚易」句:唐·崔禮山《春夕旅懷》詩:「自是不歸歸便得,五湖煙景有誰爭。」宋·蘇東坡《次韻子由與顏長道同遊百步洪,相地築亭種柳》詩:「劍關大道車方軌,君自不去歸何難。」 「今猶未足足何時」句:《三國志·巻二十七·〈魏書·王昶傳〉》詩:「語曰:『如不知足則失所欲,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唐·白樂天《知足吟》詩:「自問此時心,不足何時足。」南宋·胡元任《苕(Tiáo)溪漁隱叢話·前集巻三十九·東坡二》引用《遯齋閑覽》:「詩人類以棄官歸隱爲髙,而謂軒冕榮貴爲外物,然鮮有能踐其言者。故靈徹答韋丹云:『相逢盡道休官去,林下何曾見一人。』蓋譏之也。趙嘏云:『早晚粗酬身事了,水邊歸去一閒人。』若身事了,則仕進之心益熾,愈無歸期矣。王易簡云:『青山得去且歸去,官職有來還自來。』是豈能須臾忘情於軒冕邪?張乖崖在蜀,有一幕職官,不爲乖崖所禮,遂獻詩云:『秋光都似宦情薄,山色不如歸興濃。』公謝而留之。彼蓋有激而云,豈誠心哉?《筆談》言有武人忽作詩云:『人生本無累,何必買山錢。』遂棄官歸。此最勇決。予嘗於驛壁見人題兩句云:『謀生待足何時足,未老得閒方是閑。』予深味其言,服其精當,而愧未能行也。此與夫所謂『一日看除目,三年損道心』者異矣。」 教鶴輩知、《北山移》:南朝梁·昭明太子《昭明文選·書·孔德璋〈北山移文〉》呂子回注:「鍾山在都北。其先周彥倫隱於此,後應詔出爲海鹽縣令。今欲卻過此山,孔生乃假山靈之意移之,使不許得至。」故曰《北山移文》。中有句云:「至於還颷(biāo)入幕,寫霧出楹,蕙帳空兮夜鶴怨,山人去兮曉猿驚。」此詞後章,蓋謂旣已決定回嚮山中度晩歳,須將此意告知鶴猿,令其勿再怨驚也。
拓展阅读
读书笔记
词字云图书馆-诗词歌赋国学学习-7*24小时
  • 词字云图书馆www.ciziyun.com 点击:30069726次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交,如果我们的某些资料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对您造成了任何程度的伤害,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chuangmi01@qq.com侵删 词字云-做你身边最得力的古文帮手,唐诗三百首,诗歌全集,唐诗、宋词、元曲、诗经、离骚、古代诗词、现代诗歌、近代诗歌、外国诗歌,打造全诗词数据库网站和社区,为您提供经典的诗词、丰富的诗词服务。以及国学经典,词字云,国学,易经,道德经,弟子规,唐诗,宋词,元曲,诗经,离骚,古典诗词,红色诗词,近代诗词,现代诗词

    Copyright © 词字云www.ciziyun.com图书馆 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