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你身边的国学大师-国学堂

词字云-国学堂

满江红 · 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国学诗词雏鹰计划:阅读此篇名篇《满江红 · 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来自:《满江红》

辛弃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宋高宗绍兴十年(西元一一四〇年),生于金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时中原已陷于金。绍兴三十一年(西元一一六一年),海陵王南侵,稼轩趁机聚众二千,投忠义军隶耿京部。绍兴三十二年(西元一一六二年)奉京命奏事建康,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稼轩还至海州,约忠义军五十骑,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献俘行在,改差签判江阴军,时年二十一岁。宋孝宗乾道四年(西元一一六八年)通判建康府。乾道时,累知滁州,宽征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历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使,淳熙中,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创建「飞虎军」,雄镇一方。後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为言者论罢。宋光宗绍熙二年(西元一一九一年),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未几又为谏官诬劾落职,居铅山。宋宁宗嘉泰三年(西元一二〇三年),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嘉泰四年(西元一二〇四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西元一二〇七年)召赴行在奏事,进枢密都承旨,未受命而病卒,年六十八。後赠少师,谥「忠敏」。稼轩擅长短句,以豪放为主,有「词中之龙」之称,与东坡并称「苏辛」,又与易安并称「济南二安」。平生力主抗金,「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尝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然命运多舛,屡与当政之主和派政见不合,备受排挤,壮志难酬。故满腔激情多寓于词。词风多样,题材广阔,悲鬱沉雄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更善化前人典故入词。现存词六百馀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敬甫辑有《稼轩集钞存》,近人邓恭三增辑为《辛稼轩诗文钞存》。生平见《宋史·卷四百〇一·辛弃疾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及邓恭三《辛稼轩年谱》。
原文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翻译
蜀道攀登难于上青天,一杯薄酒为你践行。正是祖国被侵占的时候,自己又有才能去驱除外侮,却非要闲置如此。希望借着这首《喻巴蜀檄》让金人闻风心惊。你文才出众,希望大展身手,为国立功建业。 君莫要流泪伤心,请用诗写下一路美好景色:庐山的丰姿,赤壁的激浪,襄阳的明月。正是梅花花开、大雪纷飞季节,务必相互勉励莫相忘并不断传递消息。
释义/赏析
送李正之提刑入蜀:一作「送李正之提刑」。 李正之:南宋·王明清撰《玉照新誌·卷四》:「绍兴乙卯,张(孝祥)安国为右史,明清与仲信兄、郑举善、郭世祯从范、李大正正之、李泳子永多馆于安国家。春日,诸友同游西湖。至普安寺,于窗户间得玉钗半股、青蚨半文,想是游人欢洽所分授,偶遗之者。各赋诗以纪其事,归录示安国,云:『我当为诸公考校之。』明清云:『凄凉宝钿初分际,愁绝清光欲破时。』安国云:『仲信宜在第一。』俯仰今十年矣,主宾之人,俱为泉下之尘,明清独存于世,追怀如梦,黯而记之。」知李正之名大正,与李子永诸人同为张孝祥(安国)之客。《建安县志·卷六·人物志》:「李大正字正之,乾道中尉遂昌,去会稽令,念遂民不忘,求知其邑事。既至,判滞案,均赋税。淳熙中由提点知南安军,理赋税,计利害,皆穷源剔末,所莅事判决如流,毫髮快人心。」李氏仕历《建安县志》所载过简,据《宋会要辑稿》、《建炎以来朝野杂记》、韩南涧《胆泉铭》及范成大《壶天观》题名所载,李氏于乾道中及淳熙中,曾两度任江淮、荆浙、福建、广南路提点坑冶铸钱公事(采铜铸钱),其后又任利州路提刑及四川都大茶马各官。据赵蕃《淳熙稿》及韩元吉《南涧甲乙稿》中与李氏往还各诗文观之,李氏当时亦寓居信州,故与信州诸人过往均繁,友谊均深。坑冶司分设饶、赣二州,而信州在其时为产铜主要地区,故李氏身任泉使而常驻信州。又宋·彭龟年《止棠集·卷十三·迎李泉使启》:「擢从辅郡,出拥轺封。……恭惟某官文出胸中之浑厚,学非纸上之拘挛。视天下事,无烦简剧易之不周;置诸公间,以献纳论思而甚允。尝缔班于九寺,旋分节于三官。人皆惜施设之未充,士已知经画之已立。」 提刑:提点刑狱使的简称,主管一路的司法、刑狱和监察事务。 蜀道登天:李白《蜀道难》诗:「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绣衣:西汉武帝时设绣衣直指官,衣绣衣(以示尊贵),持斧,分部讨姦治狱(派往各地审理重大案件)。宋代各路之提点刑狱使即其官也。这里借指友人李正之。 「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句:已值中年,最不堪离别之苦。《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语王右军曰:『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正赖丝竹陶写,恒恐儿辈觉,损欣乐之趣。』」 东北看惊:指曹魏有惊于西蜀北伐,此借喻金人闻风心惊。看惊,一作「看賸」。 诸葛表:诸葛亮出师北伐曹魏,有《出师表》上蜀汉後主。 西南:川蜀地处西南。 相如檄(xí):司马相如有《喻巴蜀檄》。《史记·卷一百一十七·司马相如传》:「相如为郎数岁,会唐蒙使略通夜郎西僰(bó)中,发巴蜀吏卒千人,郡又多为发转漕万馀人,用兴法诛其渠帅,巴蜀民大惊恐。上闻之,乃使相如责唐蒙,因喻告巴蜀民以非上意。」檄,檄文、即告示。 功名:赞友人文才出众,足能立功建业。 君侯:汉代对列侯的尊称,後泛指达官贵人,此指李正之。 如椽(chuán)笔:如椽(架屋用的椽木)巨笔,指大手笔,典出《晋书·卷六十五·王导传·子洽传·洽子珣传》:「珣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曰:『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谥议,皆珣所草。」 休:不要。 荆楚:今湖南、湖北一带,为李由江西入蜀的必经之地。 吾能说:韩愈《题临泷寺》诗:「潮阳未到吾能说,海气昏昏水拍天。」稼轩曾官湖南、湖北,故谓「吾能说」。 要:请。 庐山:一作「庐江」。 赤壁矶:一名赤鼻矶,在今湖北黄冈县西南,苏东坡以为是当年周瑜破曹之赤壁,而为前後《赤壁赋》。又東坡之《念奴娇·赤壁怀古》词,起云:「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辛词的「千古浪」即由苏词而来。 铜鞮(tí):铜鞮在今湖北襄阳。《隋书·卷十三·音乐志上》:「初(梁)武帝之在雍镇,有童谣云:『襄阳白铜蹄,反缚扬州儿。』识者言,白铜蹄谓马也;白,金色也。及义师之兴,实以铁骑,扬州之士,皆面缚,果如谣言。」唐人雍陶《送客归襄阳旧居》诗:「惟有白铜鞮上月,水楼闲处待君归。」 陌上:田间。古代规定,田间小路,南北方向叫做「阡」,东西走向的田间小路叫做「陌」。阿袁(即陈忠远)《客次夜读》诗:「客中谁此话相逢,千万休夸陌上蓬。夜读不知星月隐,一襟窗畔挹春风。」 三更:古代时间名词。古代把子时作为三更,一般用三更来指深夜。 「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句:杜甫《寄杨五桂州谭》诗:「五岭皆炎热,宜人独桂林。梅花万里外,雪片一冬深。闻此宽相忆,为邦复好音。江边送孙楚,远附白头吟。」正,正值、正当时;相忆,相思、想念。
繁体原文
蜀道登天,一杯送、繡衣行客。還自嘆、中年多病,不堪離別。東北看驚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筆。 兒女淚,君休滴。荊楚路,吾能説。要新詩準備,廬山山色。赤壁磯頭千古浪,銅鞮陌上三更月。正梅花、萬里雪深時,須相憶。
翻译
蜀道攀登難於上靑天,一杯薄酒爲你踐行。正是祖國被侵佔的時候,自己又有纔能去驅除外侮,卻非要閑置如此。希望借著這首《喩巴蜀檄》讓金人聞風心驚。你文才出眾,希望大展身手,爲國立功建業。 君莫要流淚傷心,請用詩寫下一路美好景色:廬山的丰姿,赤壁的激浪,襄陽的明月。正是梅花花開、大雪紛飛季節,務必相互勉勵莫相忘幷不斷傳遞消息。
释义/赏析
送李正之提刑入蜀:一作「送李正之提刑」。 李正之:南宋·王明清撰《玉照新誌·卷四》:「紹興乙卯,張(孝祥)安國爲右史,明清與仲信兄、鄭舉善、郭世禎從范、李大正正之、李泳子永多館於安國家。春日,諸友同遊西湖。至普安寺,於窗戶間得玉釵半股、青蚨半文,想是遊人歡洽所分授,偶遺之者。各賦詩以紀其事,歸錄示安國,云:『我當爲諸公考校之。』明清云:『淒涼寶鈿初分際,愁絕清光欲破時。』安國云:『仲信宜在第一。』俯仰今十年矣,主賓之人,俱爲泉下之塵,明清獨存於世,追懷如夢,黯而記之。」知李正之名大正,與李子永諸人同爲張孝祥(安國)之客。《建安縣志·卷六·人物志》:「李大正字正之,乾道中尉遂昌,去會稽令,念遂民不忘,求知其邑事。既至,判滯案,均賦稅。淳熙中由提點知南安軍,理賦稅,計利害,皆窮源剔末,所蒞事判決如流,毫髮快人心。」李氏仕歷《建安縣志》所載過簡,據《宋會要輯稿》、《建炎以來朝野雜記》、韓南澗《膽泉銘》及范成大《壺天觀》題名所載,李氏於乾道中及淳熙中,曾兩度任江淮、荊浙、福建、廣南路提點坑冶鑄錢公事(采銅鑄錢),其後又任利州路提刑及四川都大茶馬各官。據趙蕃《淳熙稿》及韓元吉《南澗甲乙稿》中與李氏往還各詩文觀之,李氏當時亦寓居信州,故與信州諸人過往均繁,友誼均深。坑冶司分設饒、贛二州,而信州在其時爲產銅主要地區,故李氏身任泉使而常駐信州。又宋·彭龜年《止棠集·卷十三·迎李泉使啓》:「擢從輔郡,出擁軺封。……恭惟某官文出胸中之渾厚,學非紙上之拘攣。視天下事,無煩簡劇易之不周;置諸公間,以獻納論思而甚允。嘗締班於九寺,旋分節於三官。人皆惜施設之未充,士已知經畫之已立。」 提刑:提點刑獄使的簡稱,主管一路的司法、刑獄和監察事務。 蜀道登天:李白《蜀道難》詩:「蜀道之難,難於上靑天。」 繡衣:西漢武帝時設繡衣直指官,衣繡衣(以示尊貴),持斧,分部討姦治獄(派往各地審理重大案件)。宋代各路之提點刑獄使即其官也。這裏借指友人李正之。 「還自嘆、中年多病,不堪離別。」句:已値中年,最不堪離別之苦。《世説新語·言語》:「謝太傅語王右軍曰:『中年傷於哀樂,與親友別,輒作數日惡。』王曰:『年在桑楡,自然至此,正賴絲竹陶寫,恆恐兒輩覺,損欣樂之趣。』」 東北看驚:指曹魏有驚於西蜀北伐,此借喩金人聞風心驚。看驚,一作「看賸」。 諸葛表:諸葛亮出師北伐曹魏,有《出師表》上蜀漢後主。 西南:川蜀地處西南。 相如檄(xí):司馬相如有《喩巴蜀檄》。《史記·卷一百一十七·司馬相如傳》:「相如爲郎數歲,會唐蒙使略通夜郎西僰(bó)中,發巴蜀吏卒千人,郡又多爲發轉漕萬餘人,用興法誅其渠帥,巴蜀民大驚恐。上聞之,乃使相如責唐蒙,因喻告巴蜀民以非上意。」檄,檄文、即告示。 功名:贊友人文才出眾,足能立功建業。 君侯:漢代對列侯的尊稱,後泛指達官貴人,此指李正之。 如椽(chuán)筆:如椽(架屋用的椽木)巨筆,指大手筆,典出《晉書·卷六十五·王導傳·子洽傳·洽子珣傳》:「珣夢人以大筆如椽與之。旣覺,語人曰:『此當有大手筆事。』俄而帝崩,哀册謚議,皆珣所草。」 休:不要。 荆楚:今湖南、湖北一帶,爲李由江西入蜀的必經之地。 吾能说:韓愈《題臨瀧寺》詩:「潮陽未到吾能說,海氣昏昏水拍天。」稼軒曾官湖南、湖北,故謂「吾能説」。 要:請。 廬山:一作「廬江」。 赤壁磯:一名赤鼻磯,在今湖北黃岡縣西南,蘇東坡以爲是當年周瑜破曹之赤壁,而爲前後《赤壁賦》。東坡之《念奴嬌·赤壁懷古》詞,起云:「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辛詞的「千古浪」即由蘇詞而來。 銅鞮(tí):銅鞮在今湖北襄陽。《隋書·卷十三·音樂志上》:「初(梁)武帝之在雍鎮,有童謠云:『襄陽白銅蹄,反縛揚州兒。』識者言,白銅蹄謂馬也;白,金色也。及義師之興,實以鐵騎,揚州之士,皆面縛,果如謠言。」唐人雍陶《送客歸襄陽舊居》詩:「惟有白銅鞮上月,水樓閑處待君歸。」 陌上:田間。古代規定,田間小路,南北方向叫做「阡」,東西走向的田間小路叫做「陌」。阿袁(即陳忠遠)《客次夜讀》詩:「客中誰此話相逢,千萬休夸陌上蓬。夜讀不知星月隱,一襟窗畔挹春風。」 三更:古代時間名詞。古代把子時作爲三更,一般用三更來指深夜。 「正梅花、萬里雪深時,須相憶。」句:杜甫《寄楊五桂州譚》詩:「五嶺皆炎熱,宜人獨桂林。梅花萬里外,雪片一冬深。聞此寬相憶,爲邦復好音。江邊送孫楚,遠附白頭吟。」正,正値、正當時;相憶,相思、想念。
拓展阅读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创作背景/ 辛弃疾 / 〔宋代〕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年)冬,时稼轩罢居上饶。李正之是辛弃疾的好友,曾两度任江淮、荆楚、福建、广南路的提点坑冶铸钱公事(采铜铸钱),信州为当时主要产铜区,故李正之常驻信州。是年冬入蜀,改任利州路提点刑狱使。稼轩作此词送行。 查看译文鉴赏全文

参考资料:

1、 刘刈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1436-1441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鉴赏/ 辛弃疾 / 〔宋代〕

  南宋淳熙十一年(1184年),稼轩以“凭陵上司,缔结同类”的罪名,罢居上饶已经将近三年了。所以词中处处把李之入任,与己之罢闲,双双对照写来,一喜一忧,缠绵悱恻,寄意遥深,感人心肺。

  起两句,“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点出李之入蜀与己之送行,双双入题,显得情亲意挚,依依难舍。“登天”虽借用李白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其实却暗含此行之艰难;虽是王命,何尝又不是小人的挟嫌排挤,有如远谪?所以他这阕词写的极其沉郁,这开头无异已定下了全词的基调。“一杯”,何其简慢;看似淡语,然而却是至情的无间;流露出君子之交,一杯薄酒足矣。没有华筵歌妓,也没有清客的捧场;只有两个知心的朋友一杯相对,则这“一杯”二字,不仅写出了友情之深,亦且写尽了世态之薄。笔墨之力量如此,则这“一杯”也就不少了。

  “绣衣”,是对“提刑”的美称。汉武帝时,派使者衣绣衣巡视天下,操有生杀之大权,称为绣衣直指。李正之提点刑狱公事,也负有司法和监察的任务,所以稼 查看译文鉴赏全文

参考资料:

1、 刘刈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1436-1441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译文及注释/ 辛弃疾 / 〔宋代〕

译文
蜀道攀登难于上青天,一杯薄酒为你践行。正是祖国被侵占的时候,自己又有才能去驱除外侮,却非要闲置如此。希望借着这首《喻巴蜀檄》让金人闻风心惊。你文才出众,希望大展身手,为国立功建业。
君莫要流泪伤心,倒不如听我说一说你要去的荆楚这一路的风光吧?请用写下一路美好景色:庐山的丰姿,赤壁的激浪,襄阳的明月。正是梅花花开、大雪纷飞季节,务必相互勉励莫相忘并不断传递消息。

注释
满江红:词牌名;李正之:李大正,字正之;提刑:提点刑狱使的简称,主管一路的司法、刑狱和监察事务。
绣衣:西汉武帝时设绣衣直指官,派往各地审理重大案件。他们身着绣衣,以示尊贵。这里借指友人李正之。
东北看惊:指曹魏有惊于西蜀北伐,此借喻金人闻风心惊。诸葛表:诸葛亮出师北伐曹魏,有《出师表》上蜀汉后主。
西南:川蜀地处西南。檄(xí席):檄文,即告示。相 查看译文鉴赏全文

参考资料:

1、 刘刈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1436-1441
读书笔记
词字云图书馆-诗词歌赋国学学习-7*24小时
  • 词字云图书馆www.ciziyun.com 点击:30069726次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交,如果我们的某些资料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对您造成了任何程度的伤害,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chuangmi01@qq.com侵删 词字云-做你身边最得力的古文帮手,唐诗三百首,诗歌全集,唐诗、宋词、元曲、诗经、离骚、古代诗词、现代诗歌、近代诗歌、外国诗歌,打造全诗词数据库网站和社区,为您提供经典的诗词、丰富的诗词服务。以及国学经典,词字云,国学,易经,道德经,弟子规,唐诗,宋词,元曲,诗经,离骚,古典诗词,红色诗词,近代诗词,现代诗词

    Copyright © 词字云www.ciziyun.com图书馆 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