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你身边的国学大师-国学堂

词字云-国学堂

游龙门记

国学诗词雏鹰计划:阅读此篇名篇《游龙门记》 来自:《作品》

薛瑄

明山西河津人,字德温,号敬轩。少工诗赋,后从高密魏希文、海宁范汝舟治理学,即尽焚所作诗赋。永乐十九年进士。旋居父丧,悉遵古礼。宣德中服除,授御史。三杨当国,欲见之,谢不往。正统间,初为山东提学佥事,以白鹿洞学规开示诸生,亲为讲授,人呼薛夫子。召为大理寺左少卿,以正直忤宦官王振,被诬下狱,几被杀。景帝嗣位,起大理寺丞。天顺间,官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入阁预机务。寻致仕。卒谥文清。其学全本程、朱,以为自朱熹后,无烦著作,直须躬行。修己教人以复性为主。有《读书录》、《薛文清集》。
原文

出河津县西郭门,西北三十里,抵龙门下。东西皆层峦危峰,横出天汉。大河自西北山峡中来,至是,山断河出,两壁俨立相望。神禹疏凿之劳,于此为大。 由东南麓穴岩构木,浮虚架水为栈道,盘曲而上。濒河有宽平地,可二三亩,多石少土。中有禹庙,宫曰明德,制极宏丽。进谒庭下,悚肃思德者久之。庭多青松奇木,根负土石,突走连结,枝叶疏密交荫,皮幹苍劲偃蹇,形状毅然,若壮夫离立,相持不相下。宫门西南,一石峰危出半流,步石磴,登绝顶。顶有临思阁,以风高不可木,甃甓为之。倚阁门俯视,大河奔湍,三面临激,石峰疑若摇振。北顾巨峡,丹崖翠壁,生云走雾,开阖晦明,倏忽万变。西则连山宛宛而去;东视大山,巍然与天浮。南望洪涛漫流,石洲沙渚,高原缺岸,烟村雾树,风帆浪舸,渺然出没,太华,潼关,雍、豫诸山,仿佛见之。盖天下之奇观也。 下磴,道石峰东,穿石崖,横竖施木,凭空为楼。楼心穴板,上置井床辘轳,悬繘汲河。凭栏槛,凉风飘洒,若列御寇驭气在空中立也。复自水楼北道,出宫后百馀步,至右谷,下视窈然。东距山,西临河,谷南北涯相去寻尺,上横老槎为桥,蹐步以渡。谷北二百步,有小祠,扁曰“后土”。北山陡起,下与河际,遂穷祠东。有石龛窿然若大屋,悬石参差,若人形,若鸟翼,若兽吻,若肝肺,若疣赘,若悬鼎,若编磬,若璞未凿,若矿末炉,其状莫穷。悬泉滴石上,锵然有声。龛下石纵横罗列,偃者,侧者,立者;若床,若几,若屏;可席,可凭,可倚。气阴阴,虽甚暑,不知烦燠;但凄神寒肌,不可久处。复自槎桥道由明德宫左,历石梯上。东南山腹有道院,地势与临思阁相高下,亦可以眺河山之胜。遂自石梯下栈道,临流观渡,并东山而归。 时宣德元年丙午,夏五月二十五日。同游者,杨景瑞也。

翻译
出河津县县城西门,向西北上走过三十里地,就到达龙门山山脚下。东边和西边都是层层的山冈和高高的山峰,横排着直插向云霄。黄河从西北方的山峡里冲来,到了这儿,山脉中断了,河水流过来。两岸的陡岩面对面地竖立着,伟大的夏禹疏导开凿的功劳,在这儿显得最突出。 从东南山根起在岩石上凿出洞眼、架起木桩,在河水上面凌空搭成一条栈道,盘旋着往山上去。靠河边有块开阔平坦的地面,够得上两三亩方圆,石头多,泥土少。居中有座禹王庙,叫做明德宫,规模十分壮丽。到大殿前参拜,默念到夏禹的丰功伟绩,肃然起敬了好半天。院子里有好多青松和叫不出名字的树木,树根排开岩石泥土,突起延伸,互相连结着,稀疏的枝条和稠密的叶子接搭着遮住阳光,树皮树幹苍老挺直、一股高傲劲儿,形象很坚定的样子,好像一些勇士各据一方,争持着不肯让步。 庙门外西南面有一座石头山峰,孤零零地从河心里高高插起。踏着石头台阶,登上了顶峰。顶峰上有座临思阁,因为山高风大,没法使用木料,全部用砖头砌成。从阁门口向下看,黄河激流翻滚,向三面冲击振荡,叫人疑心石头顶峰也像在晃动。掉头向北看那巨大的峡谷,朱红的岩石,苍翠的石壁,吐出云朵,飘过烟雾,散开就满明朗,合拢马上阴暗下来,一会儿工夫千变万化。西面是山连着山曲曲折折延伸过去。向东望那座最大的山,黑压压的和天一样高。向南见到浩荡的河流、汹涌的波浪,石头岛屿和沙滩地,高高的平原和断缺的河岸,烟雾笼罩的村庄和树林,那风里的满帆和浪里的大船,隐隐约约地出现了又不见了。华山、潼关以及陕西、河南的许多山,好像都在眼前。真是天底下少有的景致啊! 顺着山路,从顶峰东面下山。有一处凿开石崖,用木头交叉架搭,悬空造起一座水楼。水楼中心在地板上开了个洞,洞上安着井架和绞车,挂下一根绳索向河里打水。倚靠在那栏杆边,清凉的风飘洒过来,就像传说里列御寇驾着天风在半空中站着。又从水楼北边沿着山路往禹王庙后面走过一百多步,就到了右面山沟边,向下面望,深得望不见底。东边背靠大山,西边面对黄河,山沟从南到北离开丈把远,上面横搭着一根老树桩,算是桥梁,脚尖挨脚跟地走过桥去。山沟北面二百步光景,有座小庙,匾上写着“后土祠”。北山山峰笔陡地高起来,山根一直连到河边。这就走尽了后土祠东边的山路。有座山洞,空荡荡像一间大厅。倒挂着的石钟乳长长短短,有的像人形,有的像鸟翅膀,有的像兽嘴,有的像肝脏肺脏,有的像赘瘤,有的像古鼎拖着三只脚,有的像一整套的编钟,又像玉坯子还没有车开,又像矿石还没有下熔炉,它的形状真没法说齐全。高处的泉水滴在石头上,咚咚地发出响声。洞下面石块横七竖八地散布着,卧倒的,歪斜的,竖起的;像床铺的,像茶几的,像屏风的,可以坐,可以扶,可以靠。洞里气候凉阴阴的,即使是大伏天,也不觉得闷热,只叫人心神感到凄清、肌肉里透着寒意,不能够多耽搁。重又打老树桩桥上走过明德宫左边,踏着石头台阶上去。东南山腰上面有座道院,地势跟临思阁高低差不多,也可以从那儿远望到黄河和龙门山一带的好风景。这就从石头台阶下来走向栈道,到黄河边上看了往来的渡船,才沿着东山回去。 时间是宣德元年五月二十五。同游的人有杨景端。
释义/赏析
龙门:即禹门口,在今陕西韩城东北、山西河津西北,黄河两岸峭壁,河流奔泻直下。黄河两岸都有龙门山。该文所写为河东的龙门山。 河津县:即今山西河津市。 西郭门:西城门。 “东西皆层峦危峰,横出天汉”句:形容龙门山高而广。天汉,银河。 大河:黄河。 山断河出:谓龙门山在黄河处中断,河水从断口流出。 俨(yǎn)立:森严而整齐地立着。 神禹:即夏禹。传说夏禹曾奉虞舜之命治洪水。后人感其治水之功,所成称神禹。 疏凿:疏通、开凿。 劳:功劳。 “神禹疏凿之劳”句:传说是禹把龙门山中间凿开,黄河方才得以流过。作者认为禹治水的功劳中,以开凿龙门最为艰巨,所以下句说“于此为大”。 穴岩:在岩石上凿洞。穴,用作动词。 构木:架起木材。 浮虚:凌空。 架水:在水的上空架起。 栈道:古代在峭岩陡壁上凿孔架木而成的一种道路。 盘曲:盘旋曲折。 濒(bīn)河:靠近黄河。这里指山顶上靠河的一边。 制:建筑。 悚(sǒng)肃:畏惧而恭敬的样子。 思德:指思念禹的恩德。 “根负土石,突走连结”句:谓树根仿佛不是埋在土中,而是背着泥土石块,突出在地面上跑动着,连结着。负,背。 偃蹇(jiǎn):高耸,傲然挺拔的样子。 毅然:刚强果敢。 离立:一排排立着。 危出:突出。 半流:水上空。 木:用作动词,指用木材建筑。 甃甓(zhòu pì):砖石。 湍(tuān):急流的水。 三面:指山脚的三个方向。 激:冲击。 摇振:被动摇拔起。 走:跑动。 走雾:云雾流动很快。 阖(hé):关闭。 晦(huì):昏暗。这句说峡中忽明忽暗。 倏(shū)忽:极短时间。 宛宛:蜿蜒曲折。 与天浮:与天相接,浮在空中。 漫流:无拘束地流动。 洲、渚(zhǔ):都是水中小块陆地。 缺岸:有缺口的河岸,实际是河边高低不平的小山。 风帆:乘风扬帆的帆船。 浪舸(gě):拥浪前进的大船。 渺然出没:远远地在水中出没。 太华:即华山,在陕西华阴南。 潼关:关名,在今陕西潼关县。 雍:古州名,包括今陕西中部、甘肃东南部和宁夏、青海部分地区。这里的雍、豫,泛指今陕西、河南一带。 “穿石崖,横竖施木,凭空为楼”句:谓凿穿石峰东面山石岩壁,用木材横竖结构,在空中筑起一座楼。此即下文所谓“水楼”。施,安放;凭空,在空中,无依据。 楼心穴板:在楼中心,挖通楼板,成一窟窿。 “上置井床辘轳(lùlú),悬繘(jú)汲河”句是说,悬吊井绳,从河里汲水。井床,井栏;辘轳,井上绞起汲水水斗的器械;繘,井绳。 列御寇:即列子,相传是战国时郑人,得风仙之道,能乘风而行。《庄子·逍遥游》说他“御风而行”。 驭气:即御风。 窈然:幽深的样子。 涯:水边。 南北涯:右谷的南边至北边之间的距离。 寻尺,指距离很短。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 “上横老槎(chá)为桥”句:右谷中,水面上,只横漂着一棵老树当做桥。槎,水中浮木。 蹐(jí)步以渡:迈小步走过去,形容十分小心。蹐,小步。 扁:同“匾”。 后土:土地神。 际:交接。 遂穷祠东:承上二句说因为不能再朝北走了,所以就从后土祠东面一直走下去。 石龛(kān):安放神像的石阁。 窿(lóng)然:窟窿的样子。 吻:动物嘴的突出部分。 疣(yóu)赘:皮肤上长的疙瘩。 悬鼎:挂着的鼎。鼎,古代食具,三脚的锅。 编磬:古代用玉或石制成的乐器,悬挂架上,依音调律吕编成一组,故称。 璞:未加工的玉。 凿:雕琢。 矿:矿石。 炉:用作动词,冶炼。 莫穷:形容不完。 悬泉:由上滴下的泉水。 偃:仰卧。 几:矮小的桌子。 屏:屏风。 席:用作动词,坐。 阴阴:幽暗,阴湿。 烦燠(yù):烦闷燥热。 凄神:内心觉得冷。 寒肌:皮肤感到凉。 历:一层层地经过。 道院:道士住的院子。 相高下:差不多(虽然各有优劣)。 并(bàng):通“傍”,沿着,挨着。 宣德:明宣宗朱瞻基的年号,共十年(公元1426年—公元1435年)。
繁体原文
出河津縣西郭門,西北三十里,抵龍門下。東西皆層巒危峰,橫出天漢。大河自西北山峽中來,至是,山斷河出,兩壁儼立相望。神禹疏鑿之勞,於此爲大。 由東南麓穴巖構木,浮虛架水爲棧道,盤曲而上。瀕河有寬平地,可二三畝,多石少土。中有禹廟,宮曰明德,制極宏麗。進謁庭下,悚肅思德者久之。庭多靑松奇木,根負土石,突走連結,枝葉疏密交蔭,皮幹蒼勁偃蹇,形狀毅然,若壯夫離立,相持不相下。宮門西南,一石峰危出半流,步石磴,登絶頂。頂有臨思閣,以風高不可木,甃甓爲之。倚閣門俯視,大河奔湍,三面臨激,石峰疑若搖振。北顧巨峽,丹崖翠壁,生雲走霧,開闔晦明,倏忽萬變。西則連山宛宛而去;東視大山,巍然與天浮。南望洪濤漫流,石洲沙渚,高原缺岸,煙村霧樹,風帆浪舸,渺然出沒,太華,潼關,雍、豫諸山,彷彿見之。蓋天下之奇觀也。 下磴,道石峰東,穿石崖,橫竪施木,憑空爲樓。樓心穴板,上置井牀轆轤,懸繘汲河。憑欄檻,凉風飄灑,若列御寇馭氣在空中立也。復自水樓北道,出宮後百餘步,至右谷,下視窈然。東距山,西臨河,谷南北涯相去尋尺,上橫老槎爲橋,蹐步以渡。谷北二百步,有小祠,扁曰“后土”。北山陡起,下與河際,遂窮祠東。有石龕窿然若大屋,懸石參差,若人形,若鳥翼,若獸吻,若肝肺,若疣贅,若懸鼎,若編磬,若璞未鑿,若礦末爐,其狀莫窮。懸泉滴石上,鏘然有聲。龕下石縱橫羅列,偃者,側者,立者;若牀,若几,若屛;可席,可憑,可倚。氣陰陰,雖甚暑,不知煩燠;但凄神寒肌,不可久處。復自槎橋道由明德宮左,歷石梯上。東南山腹有道院,地勢與臨思閣相高下,亦可以眺河山之勝。遂自石梯下棧道,臨流觀渡,幷東山而歸。 時宣德元年丙午,夏五月二十五日。同遊者,楊景瑞也。
翻译
出河津縣縣城西門,向西北上走過三十里地,就到達龍門山山腳下。東邊和西邊都是層層的山岡和高高的山峰,橫排著直插向雲霄。黃河從西北方的山峽裏衝來,到了這兒,山脈中斷了,河水流過來。兩岸的陡巖面對面地竪立著,偉大的夏禹疏導開鑿的功勞,在這兒顯得最突出。 從東南山根起在巖石上鑿出洞眼、架起木樁,在河水上面凌空搭成一條棧道,盤旋著往山上去。靠河邊有塊開闊平坦的地面,够得上兩三畝方圓,石頭多,泥土少。居中有座禹王廟,叫做明德宮,規模十分壯麗。到大殿前參拜,默念到夏禹的豐功偉績,肅然起敬了好半天。院子裏有好多靑松和叫不出名字的樹木,樹根排開巖石泥土,突起延伸,互相連結著,稀疏的枝條和稠密的葉子接搭著遮住陽光,樹皮樹幹蒼老挺直、一股高傲勁兒,形象很堅定的樣子,好像一些勇士各據一方,爭持著不肯讓步。 廟門外西南面有一座石頭山峰,孤零零地從河心裏高高插起。踏著石頭臺階,登上了頂峰。頂峰上有座臨思閣,因爲山高風大,沒法使用木料,全部用磚頭砌成。從閣門口向下看,黃河激流翻滾,向三面衝擊振蕩,叫人疑心石頭頂峰也像在晃動。掉頭向北看那巨大的峽谷,朱紅的巖石,蒼翠的石壁,吐出雲朵,飄過烟霧,散開就滿明朗,合攏馬上陰暗下來,一會兒工夫千變萬化。西面是山連著山曲曲折折延伸過去。向東望那座最大的山,黑壓壓的和天一樣高。向南見到浩蕩的河流、洶涌的波浪,石頭島嶼和沙灘地,高高的平原和斷缺的河岸,煙霧籠罩的村莊和樹林,那風裏的滿帆和浪裏的大船,隱隱約約地出現了又不見了。華山、潼關以及陝西、河南的許多山,好像都在眼前。眞是天底下少有的景致啊! 順著山路,從頂峰東面下山。有一處鑿開石崖,用木頭交叉架搭,懸空造起一座水樓。水樓中心在地板上開了箇洞,洞上安著井架和絞車,挂下一根繩索向河裏打水。倚靠在那欄杆邊,清凉的風飄灑過來,就像傳説裏列御寇駕著天風在半空中站著。又從水樓北邊沿著山路往禹王廟後面走過一百多步,就到了右面山溝邊,向下面望,深得望不見底。東邊背靠大山,西邊面對黃河,山溝從南到北離開丈把遠,上面橫搭著一根老樹樁,算是橋梁,腳尖挨腳跟地走過橋去。山溝北面二百步光景,有座小廟,匾上寫著“后土祠”。北山山峰筆陡地高起來,山根一直連到河邊。這就走盡了後土祠東邊的山路。有座山洞,空蕩蕩像一間大廳。倒挂著的石鐘乳長長短短,有的像人形,有的像鳥翅膀,有的像獸嘴,有的像肝臟肺臟,有的像贅癅,有的像古鼎拖著三隻腳,有的像一整套的編鐘,又像玉坯子還沒有車開,又像礦石還沒有下鎔爐,它的形狀眞沒法説齊全。高處的泉水滴在石頭上,咚咚地發出響聲。洞下面石塊橫七竪八地散布著,臥倒的,歪斜的,竪起的;像牀鋪的,像茶几的,像屛風的,可以坐,可以扶,可以靠。洞裏氣候凉陰陰的,即使是大伏天,也不覺得悶熱,衹叫人心神感到凄清、肌肉裏透著寒意,不能够多耽擱。重又打老樹樁橋上走過明德宮左邊,踏著石頭臺階上去。東南山腰上面有座道院,地勢跟臨思閣高低差不多,也可以從那兒遠望到黃河和龍門山一帶的好風景。這就從石頭臺階下來走向棧道,到黃河邊上看了往來的渡船,纔沿著東山回去。 時間是宣德元年五月二十五。同遊的人有楊景端。
释义/赏析
龍門:即禹門口,在今陝西韓城東北、山西河津西北,黃河兩岸峭壁,河流奔瀉直下。黃河兩岸都有龍門山。該文所寫爲河東的龍門山。 河津縣:即今山西河津市。 西郭門:西城門。 “東西皆層巒危峰,橫出天漢”句:形容龍門山高而廣。天漢,銀河。 大河:黃河。 山斷河出:謂龍門山在黃河處中斷,河水從斷口流出。 儼(yǎn)立:森嚴而整齊地立著。 神禹:即夏禹。傳説夏禹曾奉虞舜之命治洪水。後人感其治水之功,所成稱神禹。 疏鑿:疏通、開鑿。 勞:功勞。 “神禹疏鑿之勞”句:傳説是禹把龍門山中間鑿開,黃河方纔得以流過。作者認爲禹治水的功勞中,以開鑿龍門最爲艱巨,所以下句説“於此爲大”。 穴巖:在巖石上鑿洞。“穴”,用作動詞。 構木:架起木材。 浮虛:凌空。 架水:在水的上空架起。 棧道:古代在峭巖陡壁上鑿孔架木而成的一種道路。 盤曲:盤旋曲折。 瀕(bīn)河:靠近黃河。這裏指山頂上靠河的一邊。 制:建築。 悚(sǒng)肅:畏懼而恭敬的樣子。 思德:指思念禹的恩德。 “根負土石,突走連結”句:謂樹根彷彿不是埋在土中,而是背著泥土石塊,突出在地面上跑動著,連結著。負,背。 偃蹇(jiǎn):高聳,傲然挺拔的樣子。 毅然:剛強果敢。 離立:一排排立著。 危出:突出。 半流:水上空。 木:用作動詞,指用木材建築。 甃甓(zhòu pì):磚石。 湍(tuān):急流的水。 三面:指山腳的三個方向。 激:衝擊。 搖振:被動搖拔起。 走:跑動。 走霧:雲霧流動很快。 闔(hé):關閉。 晦(huì):昏暗。這句説峽中忽明忽暗。 倏(shū)忽:極短時間。 宛宛:蜿蜒曲折。 與天浮:與天相接,浮在空中。 漫流:無拘束地流動。 洲、渚(zhǔ):都是水中小塊陸地。 缺岸:有缺口的河岸,實際是河邊高低不平的小山。 風帆:乘風揚帆的帆船。 浪舸(gě):擁浪前進的大船。 渺然出沒:遠遠地在水中出沒。 太華:即華山,在陝西華陰南。 潼關:關名,在今陝西潼關縣。 雍:古州名,包括今陝西中部、甘肅東南部和寧夏、靑海部分地區。這裏的雍、豫,泛指今陝西、河南一帶。 “穿石崖,橫竪施木,憑空爲樓”句:謂鑿穿石峰東面山石巖壁,用木材橫竪結構,在空中築起一座樓。此即下文所謂“水樓”。施,安放;憑空,在空中,無依據。 樓心穴板:在樓中心,挖通樓板,成一窟窿。 “上置井牀轆轤(lùlú),懸繘(jú)汲河”句是説,懸弔井繩,從河裏汲水。井牀,井欄;轆轤,井上絞起汲水水斗的器械;繘,井繩。 列御寇:即列子,相傳是戰國時鄭人,得風僊之道,能乘風而行。《莊子·逍遙遊》説他“御風而行”。 馭氣:即御風。 窈然:幽深的樣子。 涯:水邊。 南北涯:右谷的南邊至北邊之間的距離。 尋尺,指距離很短。尋,古代長度單位,八尺。 “上橫老槎(chá)爲橋”句:右谷中,水面上,衹橫漂著一棵老樹當做橋。槎,水中浮木。 蹐(jí)步以渡:邁小步走過去,形容十分小心。蹐,小步。 扁:同“匾”。 后土:土地神。 際:交接。 遂窮祠東:承上二句説因爲不能再朝北走了,所以就從後土祠東面一直走下去。 石龕(kān):安放神像的石閣。 窿(lóng)然:窟窿的樣子。 吻:動物嘴的突出部分。 疣(yóu)贅:皮膚上長的疙瘩。 懸鼎:挂著的鼎。鼎,古代食具,三腳的鍋。 編磬:古代用玉或石製成的樂器,懸挂架上,依音調律呂編成一組,故稱。 璞:未加工的玉。 鑿:雕琢。 礦:礦石。 爐:用作動詞,冶煉。 莫窮:形容不完。 懸泉:由上滴下的泉水。 偃:仰臥。 几:矮小的桌子。 屛:屛風。 席:用作動詞,坐。 陰陰:幽暗,陰濕。 煩燠(yù):煩悶燥熱。 凄神:內心覺得冷。 寒肌:皮膚感到凉。 歷:一層層地經過。 道院:道士住的院子。 相高下:差不多(雖然各有優劣)。 幷(bàng):通“傍”,沿著,挨著。 宣德:明宣宗朱瞻基的年號,共十年(公元1426年—公元1435年)。
拓展阅读
读书笔记
词字云图书馆-诗词歌赋国学学习-7*24小时
  • 词字云图书馆www.ciziyun.com 点击:30069726次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交,如果我们的某些资料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对您造成了任何程度的伤害,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chuangmi01@qq.com侵删 词字云-做你身边最得力的古文帮手,唐诗三百首,诗歌全集,唐诗、宋词、元曲、诗经、离骚、古代诗词、现代诗歌、近代诗歌、外国诗歌,打造全诗词数据库网站和社区,为您提供经典的诗词、丰富的诗词服务。以及国学经典,词字云,国学,易经,道德经,弟子规,唐诗,宋词,元曲,诗经,离骚,古典诗词,红色诗词,近代诗词,现代诗词

    Copyright © 词字云www.ciziyun.com图书馆 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