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你身边的国学大师-国学堂

词字云-国学堂

孙徵君传

国学诗词雏鹰计划:阅读此篇名篇《孙徵君传》 来自:《作品》

方苞

清安徽桐城人,字凤九,一字灵皋,晚号望溪。康熙四十五年会试中式,以母病归,未应殿试。五十年,以为戴名世《南山集》作序,下狱。两年后,免罪入旗。因大学士李光地荐,入直南书房,改直蒙养斋,充武英殿修书总裁。世宗即位,得出旗归原籍。雍正、乾隆间,历内阁学士、礼部侍郎,以事削衔。为学宗程朱,文章学韩欧,为桐城派古文初祖,号为一代正宗。曾奉高宗命,选八股文成《钦定四书文》。有《望溪文集》。
原文

孙奇逢,字启泰,号钟元,北直容城入也。少倜傥,好奇节,而内行笃修;负经世之略,常欲赫然著功烈,而不可强以仕。先是,高攀龙、顾宪成讲学东林,海内士大夫立名义者多附焉。及天启初,逆奄魏忠贤得政,叨秽者争出其门,而目东林诸君子为党。由是杨涟、左光斗、魏大中、周顺昌、缪昌期次第死厂狱,祸及亲党。而奇逢独与定兴鹿正、张果中倾身为之,诸公卒赖以归骨,世所传“范阳三烈士”也。 方是时,孙承宗以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经略蓟、辽,奇逢之友归安茅元仪及鹿正之子善继皆在幕府。奇逢密上书承宗,承宗以军事疏请入见。忠贤大惧,绕御床而泣,以严旨遏承宗于中途。而世以此益高奇逢之义。台垣及巡抚交荐屡徵,不起,承宗欲疏请以职方起赞军事,使元仪先之,奇逢亦不应也。其后畿内盗贼数骇,容城危困,乃携家入易州五公山,门生亲故从而相保者数百家,奇逢为教条部署守御,而弦歌不辍。 入国朝,以国子祭酒徵,有司敦趣,卒固辞。移居新安,既而渡河,止苏门百泉。水部郎马光裕奉以夏峰田庐,逆率子弟躬耕,四方来学,愿留者,亦授田使耕,所居遂成聚。 奇逢始与鹿善继讲学,以象山、阳明为宗,及晚年,乃更和通朱子之说。其治身务自刻砥,执亲之丧,率兄弟庐墓侧凡六年。人无贤愚,苟问学,必开以性之所近,使自力于庸行。其与人无町畦,虽武夫悍卒工商隶圉野夫牧竖,必以诚意接之,用此名在天下,而人无忌嫉者。方杨、左在难,众皆为奇逢危,而忠贤左右皆近畿人,夙重奇逢质行,无不阴为之地者。鼎革后,诸公必欲强起奇逢,平凉胡廷佐曰:“人各有志,彼自乐处隐就闲,何故必令与吾侪一辙乎?”居夏峰二十有五年,卒,年九十有二。 河南北学者,岁时奉祀百泉书院,而容城与刘因、杨继盛同祀,保定与孙文正承宗、鹿忠节善继并祀学宫,天下无知与不知,皆称曰夏峰先生。 赞曰:先兄百川闻之夏峰之学者,徵君尝语人曰:“吾始自分与杨、左诸贤同命,及涉乱离,可以犯死者数矣,而终无恙,是以学贵知命而不惑也。”徵君论学之书甚具,其质行,学者谱焉,兹故不论,而独著其荤荤大者。方高阳孙少师以军事相属,先生力辞不就,众皆惜之,而少师再用再黜,讫无成功,《易》所谓“介于石,不终日”者,其殆庶几耶。

翻译
孙奇逢,字启泰,号钟元,是北直隶容城人。少年时风流倜傥,喜欢奇特的节操,同时又居家的言行诚恳而美好;自负有着经世之略,常常想要建立显赫的功业,而又不愿勉强出来做官。十七岁,在万历二十八年考顺天乡试考中。 在这之前,高攀龙、顾宪成在东林讲学,海内有名节的士大夫常常追随他们。到了天启初年,逆贼魏忠贤把持朝政,贪官污吏争相巴结他成为他的门下走狗,而又把东林诸君子为看做是朋党。由此杨涟、左光斗、魏大中、周顺昌、缪昌期先后死在东厂监狱,祸事连坐到亲人朋友。而孙奇逢偏和定兴的鹿正、张果中尽力地设法救助,死难诸公最终有赖他们才得以寻回遗体,这就是世间所传“范阳三烈士”。 在这时,孙承宗凭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的身份负责蓟、辽两地的军事事务,孙奇逢的朋友归安(地名)的茅元仪和鹿正的儿子子善继都在孙承宗幕府。孙奇逢悄悄给孙承宗上书,承宗用军事名义上疏请求进京见驾。魏忠贤很害怕,绕着皇帝御床哭泣,最后用严厉旨意把承宗截留在半路不得回京。而世人由于这个事情更加看重孙奇逢的大义。御史和巡抚都交相上疏推荐孙奇逢出来做官,但孙奇逢不愿做,孙承宗想上疏请用职方的官位来起用孙奇逢辅佐军事,让茅元仪先出来做官,孙奇逢也不答应。后来京城管辖的地区内盗贼多次骚动,容城危困,于是孙奇逢带着全家进入易州五公山隐居,他的门生亲故跟着以保护他的多达几百家,孙奇逢制定规程部署防守,同时又不停地读书教化。 到了清朝时代,官府用国子祭酒的官职来徵召他,有关部门敦促他,最后他还是坚决推辞。后来搬家到新安,已经渡过河(黄河?),留住在苏门百泉。水部郎马光裕把夏峰田庐奉送给他,他接受了并率领子弟耕种,四方来求学的人,愿留下来的人,也授给田地让他耕种,他所居住的地方于是成为了村落。 孙奇逢开始和鹿善继讲学,把陆九渊王阳明的学说作为宗旨,到了晚年,就融会贯通朱熹的学说。他修身一定刻苦磨练,守父母的丧期,是率领兄弟在墓旁建草庐居住共六年。无论贤能愚笨的人,如果来问学,必定用性之所近来启发他,使他自己努力做好日常之事。他对人从来不摆架子,即使是兵卒工人商人农夫牧童,也一定会诚心对待,由于这样天下闻名,却没有谁嫉妒他。正值杨涟、左光斗受难时,大家都为孙奇逢感到危急,而魏忠贤身边的人都是京师附近的人,向来敬重孙奇逢的品质德行,全都悄悄为他留有馀地不过分追逼。 清朝取代大明以后,各位名士都想硬要孙奇逢出来做些事情,平凉的胡廷佐说:“人各有志,他自己乐于享受隐居闲散的生活,为什么一定要他和我们这些人一样呢?”在夏峰居住了二十五年后,死了,享年九十二岁。黄河两岸的学者,逢年过节就在百泉书院奉祀孙奇逢,而容城的同刘因、杨继盛一起祭祀,保定的同孙文正承宗、鹿忠节善继忆起在学宫祭祀,天下无论知与不知,皆称孙奇逢为夏峰先生。 赞(一种文体)说:我的哥哥百川从夏峰的学者那里听说,孙奇逢曾经对人说:“我开始自己料想与杨涟、左光斗诸贤是一样的命运(即下狱被害),待到后来经历离乱,能进入死亡的次数有好几次,然而最终还是安然无恙,因此学贵知命而不惑。”孙奇逢论学的书很多,他的品质操行,学者们都记述了,所以这里就不再讲了,而单单记述他那些分明的大行。正当高阳孙承宪把军事委托给孙奇逢,他尽力推辞不去担任,大家都认为这很可惜,而孙承宪两次被起用两次被罢免,到头来无所成功,《易》所说的“介于石,不终日”,大概就是这样吧。
释义/赏析
孙徵君:孙奇逢,字启泰,一字钟元,明清之际学者,明亡后隐居,清廷屡徵不出,与黄宗羲、李颙并称三大儒,著有《理学宗传》、《夏峰先生集》等。徵君称朝廷徵聘不出的隐士为“徵君”,“又称“徵士”。 北直:即北直隶。旧称直属国都的地区为直隶。明代永乐皇帝迁都北京后,以直属北京的地区为北直隶,直属“留都”南京的地区为南直隶。北直隶包括今北京、天津及河北大部、河南、山东小部地区。 容城:今河北省容城县。 倜傥(tì tǎng):豪放洒脱。 内行:居家的言行。 笃修:诚恳而美好。 著功烈:行显赫的功业。 高攀龙:字存之,无锡人,明代万历年间(公元1573年—公元1620年)进士,天启年间(公元1621年—公元1627年)因反对魏忠贤被革职,讲学无锡东林书院,为东林党领袖之一,后魏忠贤派人前往抓捕,投水而死。 顾宪成:字叔时,无锡人,万历年间(公元1573年—公元1620年)进士,官至吏部郎中,后被革职,与高攀龙等同讲学于东林书院,世称“高顾”,亦为东林党领袖之一。 名义:名节。 叨秽者:指贪官污吏。叨,通“饕”,贪焚。 杨涟:字文儒,号大中,应山(今湖北省应山县)人,曾上疏数魏忠贤二十四大罪,被逮下狱,死于狱中。 左光斗:字遗直,号浮丘,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进士,官至左佥都御史。天启年间(公元1621年—公元1627年)为魏忠贤所害,死于狱中,追谥忠毅。 魏大中:字孔时,嘉善(今浙江省嘉善县)人,因疏劾魏忠贤下狱,死狱中。 缪昌期:字当时,江阴(今江苏省江阴县)人,为魏党诬陷被捕,死于狱中。 鹿正:明末文学家鹿善继之父,定兴(今河北省定兴县)人。曾倾家营救杨涟、左光斗,时称鹿太公。 张果中:字子度,新城(今河北省新城县)人。杨涟、左光斗入狱后,孙奇逢、鹿正及张果中商议,募捐得数千金,入京营救,杨、左死狱中,营救未成。后周顺昌被捕,孙奇逢又筹金数百加以营救,周顺昌死,孙奇逢就以筹金为他办丧事。 范阳:古郡名,辖区相当今北京大部,及天津、河北保定部分地区。容城、定兴、新城俱属古范阳郡。 烈士:古时指有志功业,壮怀激烈之士为烈士,与今义不同。 孙承宗:字稚绳,高阳(今河北省高阳县)人,万历年间(公元1573年—公元1620年)进士,天启(公元1621年—公元1627年)初年,以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经略蓟、辽(包括顺天、保定、辽东等地),后为魏忠贤排挤去职。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清兵攻高阳,孙率家人守城拒敌,城破自杀。 经略:明代有重要军务时,特设经略,负责一个地区的军务。 茅元仪:字止生,归安(今浙江省吴兴县东南)人。 鹿善继:字伯顺,定兴人,明末文学家。万历年间(公元1573年—公元1620年)进士,曾支持东林党人的斗争。明亡,清兵攻定兴,城陷被害。著有《无欲斋诗抄》等。 疏请入见:上疏请求进京见驾。 台垣:台院,即御史。当时御史黄宗昌、巡抚张其平等,都上奏章推荐孙奇逢。 交荐屡徵:交相推荐,屡次徵聘。 职方:官名。当时在兵部设职方司,掌管疆域地图等。 赞:辅助。 易州:古州名,治所在今河北省易县。 五公山:在易县西。 教条:劝谕性的条规。 弦歌:古代读诗,用琴瑟伴奏者称“弦歌”,后即泛指儒家的礼乐文化教育。 国朝:古人称当朝为国朝,此指清朝。 国子祭酒:学官名,为旧时最高学府国子监的主持人。 敦趣(cù):即敦促。 新安:旧县名,治所在今河北安新县。 百泉:在河南辉县西北的苏门山麓,为休养游览胜地。 水部郎:工部属员,掌水利等事。 马光裕:字绳诒,山西安邑(今运城县)人。 奉:奉送。 夏峰:苏门山诸峰之一。 聚:村落。 象山:陆九渊,字子静,江西金溪人,曾讲学于象山(在今江西省贵溪县西南),世称象山先生,南宋哲学家。陆九渊也讲理,但不承认程朱所讲的客观绝对的“天理”,而主张“心即理”,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 阳明:王守仁,字伯安,馀姚(今浙江省馀姚县)人,曾居故乡阳明洞中,世称阳明先生,明代哲学家。王守仁继承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强调“心明便是天理”,否认心外有理,提倡“致良知”,认为封建伦常道德观念,都是人们生而有之的禀性(即“良知”)。王阳明的这种主观唯心主义学说在明中后期形成学派,影响很大。 和通:融和贯通。 朱子:朱熹,字元晦,号晦庵,婺源(今江西省婺源县)人。南宋理学家,主张存在客观绝对的“天理”,而“天理”的内容又不外三纲五常;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以维系封建的纲常秩序。朱熹的学说源于北宋程颢、程颐的学说,故与二程之学合称“程朱理学”,在明清时代被尊为官方哲学,影响极大。 刻砥:刻苦磨炼。 开:启发。 庸行:日常行事。 町畦(tīng qí):界限。“无町畦”意为不摆架子。 牧竖:牧童。旧称童仆为“竖”。 阴为之地:暗中为他留下馀地,不过分逼迫。 地:地步,馀地。 鼎革:改旧换新,旧时多指改朝换代,此处指明亡清立。 平凉:今甘肃省平凉县。 吾侪(chái):我辈。 刘因:字梦吉,号静修,容城人,宋元之际学者,著有《静修集》。 杨继盛:字仲芳,号椒山,容城人,嘉靖年间(1522—1566)进士,因弹劾严嵩而被害。 分:料想。 质行:品质操行。 谱:记述。 荦荦(luò):分明。 孙少师:即孙承宗。少师一般为大官加衔,并无实职。 “介于石,不终日”:语出《易经·豫》。“介于石”,《说文·通训定声》认为“介”假借为“扴”,《朱子语类》:“介于石,言两石相摩击而出火之意。” “其殆庶几耶”句:孙承宗的遭遇大概就近似《易经》所说的“介于石,不终日”吧。殆,大概;庶,差不多。
繁体原文
孫奇逢,字啓泰,號鐘元,北直容城入也。少倜儻,好奇節,而內行篤修;負經世之略,常欲赫然著功烈,而不可強以仕。先是,高攀龍、顧憲成講學東林,海內士大夫立名義者多附焉。及天啓初,逆奄魏忠賢得政,叨穢者爭出其門,而目東林諸君子爲黨。由是楊漣、左光斗、魏大中、周順昌、繆昌期次第死厰獄,禍及親黨。而奇逢獨與定興鹿正、張果中傾身爲之,諸公卒賴以歸骨,世所傳“范陽三烈士”也。 方是時,孫承宗以大學士兼兵部尙書經略薊、遼,奇逢之友歸安茅元儀及鹿正之子善繼皆在幕府。奇逢密上書承宗,承宗以軍事疏請入見。忠賢大懼,繞御牀而泣,以嚴旨遏承宗於中途。而世以此益高奇逢之義。臺垣及巡撫交薦屢徵,不起,承宗欲疏請以職方起贊軍事,使元儀先之,奇逢亦不應也。其後畿內盜賊數駭,容城危困,乃攜家入易州五公山,門生親故從而相保者數百家,奇逢爲教條部署守御,而絃歌不輟。 入國朝,以國子祭酒徵,有司敦趣,卒固辭。移居新安,旣而渡河,止蘇門百泉。水部郎馬光裕奉以夏峰田廬,逆率子弟躬耕,四方來學,願畱者,亦授田使耕,所居遂成聚。 奇逢始與鹿善繼講學,以象山、陽明爲宗,及晚年,乃更和通朱子之説。其治身務自刻砥,執親之喪,率兄弟廬墓側凡六年。人無賢愚,苟問學,必開以性之所近,使自力於庸行。其與人無町畦,雖武夫悍卒工商隸圉野夫牧竪,必以誠意接之,用此名在天下,而人無忌嫉者。方楊、左在難,眾皆爲奇逢危,而忠賢左右皆近畿人,夙重奇逢質行,無不陰爲之地者。鼎革後,諸公必欲強起奇逢,平凉胡廷佐曰:“人各有志,彼自樂處隱就閑,何故必令與吾儕一轍乎?”居夏峰二十有五年,卒,年九十有二。 河南北學者,歲時奉祀百泉書院,而容城與劉因、楊繼盛同祀,保定與孫文正承宗、鹿忠節善繼幷祀學宮,天下無知與不知,皆稱曰夏峰先生。 贊曰:先兄百川聞之夏峰之學者,徵君嘗語人曰:“吾始自分與楊、左諸賢同命,及涉亂離,可以犯死者數矣,而終無恙,是以學貴知命而不惑也。”徵君論學之書甚具,其質行,學者譜焉,茲故不論,而獨著其葷葷大者。方高陽孫少師以軍事相屬,先生力辭不就,眾皆惜之,而少師再用再黜,訖無成功,《易》所謂“介於石,不終日”者,其殆庶幾耶。
翻译
孫奇逢,字啓泰,號鍾元,是北直隸容城人。少年時風流倜儻,喜歡奇特的節操,同時又居家的言行誠懇而美好;自負有著經世之略,常常想要建立顯赫的功業,而又不願勉強出來做官。十七歲,在萬歷二十八年考順天鄉試考中。 在這之前,高攀龍、顧憲成在東林講學,海內有名節的士大夫常常追隨他們。到了天啓初年,逆賊魏忠賢把持朝政,貪官污吏爭相巴結他成爲他的門下走狗,而又把東林諸君子爲看做是朋黨。由此楊漣、左光斗、魏大中、周順昌、繆昌期先後死在東厰監獄,禍事連坐到親人朋友。而孫奇逢偏和定興的鹿正、張果中盡力地設法救助,死難諸公最終有賴他們纔得以尋回遺體,這就是世間所傳“范陽三烈士”。 在這時,孫承宗憑大學士兼兵部尙書的身份負責薊、遼兩地的軍事事務,孫奇逢的朋友歸安(地名)的茅元儀和鹿正的兒子子善繼都在孫承宗幕府。孫奇逢悄悄給孫承宗上書,承宗用軍事名義上疏請求進京見駕。魏忠賢很害怕,繞著皇帝御牀哭泣,最後用嚴厲旨意把承宗截畱在半路不得回京。而世人由於這箇事情更加看重孫奇逢的大義。御史和巡撫都交相上疏推薦孫奇逢出來做官,但孫奇逢不願做,孫承宗想上疏請用職方的官位來起用孫奇逢輔佐軍事,讓茅元儀先出來做官,孫奇逢也不答應。後來京城管轄的地區內盜賊多次騷動,容城危困,於是孫奇逢帶著全家進入易州五公山隱居,他的門生親故跟著以保護他的多達幾百家,孫奇逢制定規程部署防守,同時又不停地讀書教化。 到了清朝時代,官府用國子祭酒的官職來徵召他,有關部門敦促他,最後他還是堅決推辭。後來搬家到新安,已經渡過河(黃河?),畱住在蘇門百泉。水部郎馬光裕把夏峰田廬奉送給他,他接受了幷率領子弟耕種,四方來求學的人,願畱下來的人,也授給田地讓他耕種,他所居住的地方於是成爲了村落。 孫奇逢開始和鹿善繼講學,把陸九淵王陽明的學説作爲宗旨,到了晚年,就融會貫通朱熹的學説。他修身一定刻苦磨練,守父母的喪期,是率領兄弟在墓旁建草廬居住共六年。無論賢能愚笨的人,如果來問學,必定用性之所近來啓發他,使他自己努力做好日常之事。他對人從來不擺架子,即使是兵卒工人商人農夫牧童,也一定會誠心對待,由於這樣天下聞名,卻沒有誰嫉妒他。正値楊漣、左光斗受難時,大家都爲孫奇逢感到危急,而魏忠賢身邊的人都是京師附近的人,曏來敬重孫奇逢的品質德行,全都悄悄爲他畱有餘地不過分追逼。 清朝取代大明以後,各位名士都想硬要孫奇逢出來做些事情,平凉的胡廷佐説:“人各有志,他自己樂於享受隱居閑散的生活,爲什麽一定要他和我們這些人一樣呢?”在夏峰居住了二十五年後,死了,享年九十二歲。黃河兩岸的學者,逢年過節就在百泉書院奉祀孫奇逢,而容城的同劉因、楊繼盛一起祭祀,保定的同孫文正承宗、鹿忠節善繼憶起在學宮祭祀,天下無論知與不知,皆稱孫奇逢爲夏峰先生。 贊(一種文體)説:我的哥哥百川從夏峰的學者那裏聽説,孫奇逢曾經對人説:“我開始自己料想與楊漣、左光斗諸賢是一樣的命運(即下獄被害),待到後來經歷離亂,能進入死亡的次數有好幾次,然而最終還是安然無恙,因此學貴知命而不惑。”孫奇逢論學的書很多,他的品質操行,學者們都記述了,所以這裏就不再講了,而單單記述他那些分明的大行。正當高陽孫承憲把軍事委託給孫奇逢,他盡力推辭不去擔任,大家都認爲這很可惜,而孫承憲兩次被起用兩次被罷免,到頭來無所成功,《易》所説的“介於石,不終日”,大槪就是這樣吧。
释义/赏析
孫徵君:孫奇逢,字啓泰,一字鐘元,明清之際學者,明亡後隱居,清廷屢徵不出,與黃宗羲、李顒幷稱三大儒,著有《理學宗傳》、《夏峰先生集》等。徵君稱朝廷徵聘不出的隱士爲“徵君”,“又稱“徵士”。 北直:即北直隸。舊稱直屬國都的地區爲直隸。明代永樂皇帝遷都北京後,以直屬北京的地區爲北直隸,直屬“畱都”南京的地區爲南直隸。北直隸包括今北京、天津及河北大部、河南、山東小部地區。 容城:今河北省容城縣。 倜儻(tì tǎng):豪放灑脫。 內行:居家的言行。 篤修:誠懇而美好。 著功烈:行顯赫的功業。 高攀龍:字存之,無錫人,明代萬歷年間(公元1573年—公元1620年)進士,天啓年間(公元1621年—公元1627年)因反對魏忠賢被革職,講學無錫東林書院,爲東林黨領袖之一,後魏忠賢派人前往抓捕,投水而死。 顧憲成:字叔時,無錫人,萬歷年間(公元1573年—公元1620年)進士,官至吏部郎中,後被革職,與高攀龍等同講學於東林書院,世稱“高顧”,亦爲東林黨領袖之一。 名義:名節。 叨穢者:指貪官污吏。叨,通“饕”,貪焚。 楊漣:字文儒,號大中,應山(今湖北省應山縣)人,曾上疏數魏忠賢二十四大罪,被逮下獄,死於獄中。 左光斗:字遺直,號浮丘,萬歷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進士,官至左僉都御史。天啓年間(公元1621年—公元1627年)爲魏忠賢所害,死於獄中,追謚忠毅。 魏大中:字孔時,嘉善(今浙江省嘉善縣)人,因疏劾魏忠賢下獄,死獄中。 繆昌期:字當時,江陰(今江蘇省江陰縣)人,爲魏黨誣陷被捕,死於獄中。 鹿正:明末文學家鹿善繼之父,定興(今河北省定興縣)人。曾傾家營救楊漣、左光斗,時稱鹿太公。 張果中:字子度,新城(今河北省新城縣)人。楊漣、左光斗入獄後,孫奇逢、鹿正及張果中商議,募捐得數千金,入京營救,楊、左死獄中,營救未成。後周順昌被捕,孫奇逢又籌金數百加以營救,周順昌死,孫奇逢就以籌金爲他辦喪事。 范陽:古郡名,轄區相當今北京大部,及天津、河北保定部分地區。容城、定興、新城俱屬古范陽郡。 烈士:古時指有志功業,壯懷激烈之士爲烈士,與今義不同。 孫承宗:字稚繩,高陽(今河北省高陽縣)人,萬歷年間(公元1573年—公元1620年)進士,天啓(公元1621年—公元1627年)初年,以大學士兼兵部尙書經略薊、遼(包括順天、保定、遼東等地),後爲魏忠賢排擠去職。崇禎十一年(公元1638年)清兵攻高陽,孫率家人守城拒敵,城破自殺。 經略:明代有重要軍務時,特設經略,負責一箇地區的軍務。 茅元儀:字止生,歸安(今浙江省吳興縣東南)人。 鹿善繼:字伯順,定興人,明末文學家。萬歷年間(公元1573年—公元1620年)進士,曾支持東林黨人的斗爭。明亡,清兵攻定興,城陷被害。著有《無欲齋詩抄》等。 疏請入見:上疏請求進京見駕。 臺垣:臺院,即御史。當時御史黃宗昌、巡撫張其平等,都上奏章推薦孫奇逢。 交薦屢徵:交相推薦,屢次徵聘。 職方:官名。當時在兵部設職方司,掌管疆域地圖等。 贊:輔助。 易州:古州名,治所在今河北省易縣。 五公山:在易縣西。 教條:勸諭性的條規。 絃歌:古代讀詩,用琴瑟伴奏者稱“絃歌”,後即泛指儒家的禮樂文化教育。 國朝:古人稱當朝爲國朝,此指清朝。 國子祭酒:學官名,爲舊時最高學府國子監的主持人。 敦趣(cù):即敦促。 新安:舊縣名,治所在今河北安新縣。 百泉:在河南輝縣西北的蘇門山麓,爲休養遊覽勝地。 水部郎:工部屬員,掌水利等事。 馬光裕:字繩詒,山西安邑(今運城縣)人。 奉:奉送。 夏峰:蘇門山諸峰之一。 聚:村落。 象山:陸九淵,字子靜,江西金溪人,曾講學於象山(在今江西省貴溪縣西南),世稱象山先生,南宋哲學家。陸九淵也講理,但不承認程朱所講的客觀絶對的“天理”,而主張“心即理”,是一種主觀唯心主義的哲學思想。 陽明:王守仁,字伯安,餘姚(今浙江省餘姚縣)人,曾居故鄉陽明洞中,世稱陽明先生,明代哲學家。王守仁繼承發展了陸九淵的學説,強調“心明便是天理”,否認心外有理,提倡“致良知”,認爲封建倫常道德觀念,都是人們生而有之的稟性(即“良知”)。王陽明的這種主觀唯心主義學説在明中後期形成學派,影響很大。 和通:融和貫通。 朱子:朱熹,字元晦,號晦庵,婺源(今江西省婺源縣)人。南宋理學家,主張存在客觀絶對的“天理”,而“天理”的內容又不外三綱五常;主張“存天理,滅人欲”,以維繫封建的綱常秩序。朱熹的學説源於北宋程顥、程頤的學説,故與二程之學合稱“程朱理學”,在明清時代被尊爲官方哲學,影響極大。 刻砥:刻苦磨煉。 開:啓發。 庸行:日常行事。 町畦(tīng qí):界限。“無町畦”意爲不擺架子。 牧竪:牧童。舊稱童僕爲“竪”。 陰爲之地:暗中爲他畱下餘地,不過分逼迫。 地:地步,餘地。 鼎革:改舊換新,舊時多指改朝換代,此處指明亡清立。 平凉:今甘肅省平凉縣。 吾儕(chái):我輩。 劉因:字夢吉,號靜修,容城人,宋元之際學者,著有《靜修集》。 楊繼盛:字仲芳,號椒山,容城人,嘉靖年間(1522—1566)進士,因彈劾嚴嵩而被害。 分:料想。 質行:品質操行。 譜:記述。 犖犖(luò):分明。 孫少師:即孫承宗。少師一般爲大官加銜,幷無實職。 “介於石,不終日”:語出《易經·豫》。“介於石”,《説文·通訓定聲》認爲“介”假借爲“扴”,《朱子語類》:“介於石,言兩石相摩擊而出火之意。” “其殆庶幾耶”句:孫承宗的遭遇大槪就近似《易經》所説的“介於石,不終日”吧。殆,大槪;庶,差不多。
拓展阅读
读书笔记
词字云图书馆-诗词歌赋国学学习-7*24小时
  • 词字云图书馆www.ciziyun.com 点击:30069726次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交,如果我们的某些资料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对您造成了任何程度的伤害,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chuangmi01@qq.com侵删 词字云-做你身边最得力的古文帮手,唐诗三百首,诗歌全集,唐诗、宋词、元曲、诗经、离骚、古代诗词、现代诗歌、近代诗歌、外国诗歌,打造全诗词数据库网站和社区,为您提供经典的诗词、丰富的诗词服务。以及国学经典,词字云,国学,易经,道德经,弟子规,唐诗,宋词,元曲,诗经,离骚,古典诗词,红色诗词,近代诗词,现代诗词

    Copyright © 词字云www.ciziyun.com图书馆 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