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你身边的国学大师-国学堂

词字云-国学堂

水调歌头 · 再用韵答李子永提干

国学诗词雏鹰计划:阅读此篇名篇《水调歌头 · 再用韵答李子永提干》 来自:《作品》

辛弃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宋高宗绍兴十年(西元一一四〇年),生于金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时中原已陷于金。绍兴三十一年(西元一一六一年),海陵王南侵,稼轩趁机聚众二千,投忠义军隶耿京部。绍兴三十二年(西元一一六二年)奉京命奏事建康,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稼轩还至海州,约忠义军五十骑,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献俘行在,改差签判江阴军,时年二十一岁。宋孝宗乾道四年(西元一一六八年)通判建康府。乾道时,累知滁州,宽征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历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使,淳熙中,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创建「飞虎军」,雄镇一方。後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为言者论罢。宋光宗绍熙二年(西元一一九一年),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未几又为谏官诬劾落职,居铅山。宋宁宗嘉泰三年(西元一二〇三年),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嘉泰四年(西元一二〇四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西元一二〇七年)召赴行在奏事,进枢密都承旨,未受命而病卒,年六十八。後赠少师,谥「忠敏」。稼轩擅长短句,以豪放为主,有「词中之龙」之称,与东坡并称「苏辛」,又与易安并称「济南二安」。平生力主抗金,「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尝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然命运多舛,屡与当政之主和派政见不合,备受排挤,壮志难酬。故满腔激情多寓于词。词风多样,题材广阔,悲鬱沉雄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更善化前人典故入词。现存词六百馀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敬甫辑有《稼轩集钞存》,近人邓恭三增辑为《辛稼轩诗文钞存》。生平见《宋史·卷四百〇一·辛弃疾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及邓恭三《辛稼轩年谱》。
原文

君莫赋《幽愤》,一语试相开:长安车马道上,平地起崔嵬。我愧渊明久矣,犹借此翁湔洗,素壁写《归来》。斜日透虚隙,一线万飞埃。 断吾生,左持蟹,右持杯。买山自种云树,山下斸烟莱。百炼都成绕指,万事直须称好,人世几舆台。刘郎更堪笑,刚赋看花回。

翻译
释义/赏析
再用韵答李子永提干:四卷本甲集作「再用韵答李子永」。 李子永:宋·黄升《花菴词选·续集·卷五·李子永》:「李子永名泳。」《花菴词选·续集·卷五·李子大》「李子大名洪,家世同登桂籍,跻膴仕,号淮甸儒族。子大其弟漳、泳、泉、浙,皆以文鸣,有《李氏花萼词》五卷,其侄直伦为之序。庐陵人。」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一·歌词类》:「庐陵李氏兄弟五人:洪 子大、漳 子清、泳 子永、泉 子召、浙 子秀,皆有官阀。」清·曾燠《江西诗徵·卷十六》:「泳字子永,号兰泽,庐陵人。淳熙中当为溧水令,又为坑冶司干官。与兄洪 子大、漳 子清、弟浙 子秀、泉 子召著《李氏华尊集》。」按:上引各书均谓李氏兄弟为庐陵人,但《花菴词选》则又谓李子大家世号淮甸儒族,殊为牴牾。查南宋·楼钥《攻愧集·卷五十二·檗菴居士文集序》云:「江都李氏,名族也。余生晚,犹及识将作监端民平叔及其子泳,皆有声诗也。」是子永实扬州人也。又查宋·李洪《芸菴类藁》:「陈贵谦原序一篇,称洪为李正民(方叔)之子。」而李正民即《己酉航海记》及《大隐集》之作者,亦扬州人也。盖端民、正民皆李定之孙。南宋·王明清《挥尘前录·卷四》:「李定,字资深,元丰御史中丞。其孙方叔 正民兄弟皆显名一时,扬州人。」各书均不载其迁徙里居事,知《花萼集》中李氏群从断不得为庐陵人。《扬州府志·人物志》又有:「李直养字无害,正民之孙,绍熙元年摄华亭令。」其人与序《花萼集》李直伦必为兄弟行,则直伦亦不得为庐陵人。因知《花菴词选》中之「庐陵」必为「广陵」之误。其后《直斋书录解题》及《江西诗徵》乃袭其误而未加深考,世遂误认诸李为庐陵人矣。 赋《幽愤》:《晋书·卷四十九·嵇康传》:「东平吕安服康高致,每一相思,辄千里命驾,康友而善之。後安为兄所枉诉,以事繫狱,辞相證引,遂复收康。康性慎言行,一旦缧绁,乃作《幽愤诗》。」《晋书·卷六十二·刘琨传》:「刘琨,字越石,中山魏昌人,汉中山靖王胜之後也。……初,琨之去晋阳也,虑及危亡而大耻不雪,亦知夷狄难以义伏,冀输写至诚,侥倖万一。每见将佐,发言慷慨,悲其道穷,欲率部曲列于贼垒。斯谋未果,竟为匹磾所拘。自知必死,神色怡如也。为五言诗赠其别驾卢谌。……琨诗托意非常,摅畅幽愤,远想张陈,感鸿门、白登之事,用以激谌。」 一语试相开:宋·苏轼《减字木兰花·彭门留別》:「一语相开,匹似当初本不来。」 崔嵬:《诗经·周南·卷耳》:「陟彼崔嵬,我马虺聩。」毛传:「崔嵬,土山之戴石者。」《说文》「嵬」字云:「山石崔嵬。高而不平也。」稼轩《水调歌头》三阕中,于「崔嵬」或用其本义,或用其引申义。此阕谓平地忽起高山,意指仕途中每多意外风波也。 湔(jiān)洗:洗涤(自己胸中的污浊)。 素壁写《归来》:将陶潜的《归去来辞》写在白色的墙壁上。唐·白居易《白氏六帖》:「王子敬过戴安道,饮酣,安道求子敬文,子敬攘臂大言曰:『我辞翰虽不如古人,与君一扫素壁。』今山阴草堂碑是也。」 「我愧渊明久矣,犹借此翁湔洗,素壁写《归来》。」句:陶渊明为彭泽县令时,有上司派督邮来县,吏请以官带拜见。渊明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于是解印去职,并赋《归去来辞》,以示弃官归隐之志。稼轩对他甚为仰慕,词中屡有提及。犹借,四卷本作「独借」。 「斜日透虚隙,一线万飞埃。」句:透过缝隙,一缕日光照处,有万千尘埃飞舞。稼轩借喻官场之污浊。《景德传灯录·卷十三·〈前遂州道圆禅师法嗣·圭峰宗密·禅源诸诠序〉》:「虚隙日光,纤埃扰扰。清潭水底,影像昭昭。」宋·苏轼《和陶杂诗十一首》:「斜日照孤隙,始知空有尘。」 「断吾生,左持蟹,右持杯。」句:饮酒持蟹,悠闲一生。《世说新语·任诞》:「毕茂世云:『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便足了一生。』」断,了。 买山自种云树:买山归隐,植树开荒。《世说新语·排调》:「支道林因人就深公买印山,深公答曰:『未闻巢、由买山而隐。』」 山下斸(zhú)烟莱:唐·聂夷中《田家》诗:「父耕原上田,子斸山下荒。」斸,锄断、砍去;莱,野草。 百鍊都成绕指:东汉·应劭《汉书注》云:「说者以金刚百鍊不耗。」晋·刘琨《重赠卢谌》诗:「何意百鍊刚,化为绕指柔。」意为几经挫折,人从刚强变为柔弱。百鍊,指金刚,喻刚毅不屈;绕指,形容极为柔软。 万事直须称好:《世说新语》注引《司马徽别传》:「徽有人伦鉴,居荆州,知刘表性暗,必害善人,乃囊括不谈议。时人有以人物问徽者,初不辨其高下,每辄言『佳』。其妇谏曰:『人质所疑,君宜辩论,而一皆言「佳」,岂人所以咨君之意乎?』徽曰:『如君所言亦复「佳」。』其婉约逊遁如此。」」黄庭坚《次韵任道食荔支有感三首·其一》诗:「一錢不直程衛尉,萬事稱好司馬公。」 舆台:本指地位低下的人。《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皁,皁臣輿,輿臣隸,隸臣僚,僚臣僕,僕臣臺。」人分为十等,舆为六等,台为十等。此处主要借指官场的贬谪和黜退。 人世几舆台:指宦海沉浮莫测。 「百鍊都成绕指,万事直须称好,人世几舆台。」句:历经宦海沧桑,使人化刚为柔,万事称好。 看花:即指刘禹锡《赠看花诸君子》。唐·孟棨《本事诗》:「刘尚书禹锡,自屯田员外左迁朗州司马,凡十年始徵还。方春,作《赠看花诸君子》诗曰:『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其诗一出,传于都下,有素嫉其名者,白于执政,又诬其有怨愤。他日见时宰,与座,慰问甚厚,既辞,即曰:『近有新诗,未免为累,奈何?』不数日,出为连州刺史。其自叙云:『贞元二十一年春,余为屯田员外,时此观未有花。是岁出牧连州,至荆南,又贬朗州司马。居十年,诏至京师,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满观,盛如红霞,遂有前篇以记一时之事。旋又出牧,于今十四年,始为主客郎中,重游玄都,荡然无复一树,唯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再游。时大和二年三月也。』诗曰:『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刘郎更堪笑,刚赋看花回。」句:笑刘禹锡不该赋《看花》诗,以致不幸,再次遭贬。
繁体原文
君莫賦《幽憤》,一語試相開:長安車馬道上,平地起崔嵬。我愧淵明久矣,猶借此翁湔洗,素壁寫《歸來》。斜日透虛隙,一綫萬飛埃。 斷吾生,左持蟹,右持杯。買山自種雲樹,山下斸煙萊。百鍊都成繞指,萬事直須稱好,人世幾輿臺。劉郎更堪笑,剛賦看花回。
翻译
释义/赏析
再用韻答李子永提幹:四卷本甲集作「再用韻答李子永」。 李子永:宋·黃昇《花菴詞選·續集·巻五·李子永》:「李子永名泳。」《花菴詞選·續集·巻五·李子大》「李子大名洪,家世同登桂籍,躋膴仕,號淮甸儒族。子大其弟漳、泳、洤、淛,皆以文鳴,有《李氏花萼詞》五巻,其姪直倫為之序。廬陵人。」南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卷二十一·歌詞類》:「廬陵李氏兄弟五人:洪 子大、漳 子清、泳 子永、洤 子召、淛 子秀,皆有官閥。」清·曾燠《江西詩徵·卷十六》:「泳字子永,號蘭澤,廬陵人。淳熙中當爲溧水令,又爲坑冶司幹官。與兄洪 子大、漳 子清、弟淛 子秀、洤 子召著《李氏華尊集》。」按:上引各書均謂李氏兄弟爲廬陵人,但《花菴詞選》則又謂李子大家世號淮甸儒族,殊爲牴牾。查南宋·樓鑰《攻媿集·卷五十二·檗菴居士文集序》云:「江都李氏,名族也。余生晩,猶及識將作監端民平叔及其子泳,皆有聲詩也。」是子永實揚州人也。又查宋·李洪《芸菴類藁》:「陳貴謙原序一篇,稱洪爲李正民(方叔)之子。」而李正民即《己酉航海記》及《大隱集》之作者,亦揚州人也。蓋端民、正民皆李定之孫。南宋·王明清《揮塵前錄·卷四》:「李定,字資深,元豐御史中丞。其孫方叔 正民兄弟皆顯名一時,揚州人。」各書均不載其遷徙里居事,知《花萼集》中李氏羣從斷不得爲廬陵人。《揚州府志·人物志》又有:「李直養字無害,正民之孫,紹熙元年攝華亭令。」其人與序《花萼集》李直倫必爲兄弟行,則直倫亦不得爲廬陵人。因知《花菴詞選》中之「廬陵」必爲「廣陵」之誤。其後《直齋書錄解題》及《江西詩徵》乃襲其誤而未加深考,世遂誤認諸李爲廬陵人矣。 賦《幽憤》:《晉書·卷四十九·嵇康傳》:「東平呂安服康高致,每一相思,輙千里命駕,康友而善之。後安爲兄所枉訴,以事繫獄,辭相證引,遂復收康。康性慎言行,一旦縲紲,乃作《幽憤詩》。」《晉書·卷六十二·劉琨傳》:「劉琨,字越石,中山魏昌人,漢中山靖王勝之後也。……初,琨之去晉陽也,慮及危亡而大恥不雪,亦知夷狄難以義伏,冀輸寫至誠,僥倖萬一。每見將佐,發言慷慨,悲其道窮,欲率部曲列於賊壘。斯謀未果,竟爲匹磾所拘。自知必死,神色怡如也。爲五言詩贈其別駕盧諶。……琨詩托意非常,攄暢幽憤,遠想張陳,感鴻門、白登之事,用以激諶。」 一語試相開:宋·蘇軾《減字木蘭花·彭門留別》:「一語相開,匹似當初本不來。」 崔嵬:《詩經·周南·卷耳》:「陟彼崔嵬,我馬虺聵。」毛傳:「崔嵬,土山之戴石者。」《説文》「嵬」字云:「山石崔嵬。高而不平也。」稼軒《水調歌頭》三闋中,於「崔嵬」或用其本義,或用其引申義。此闋謂平地忽起高山,意指仕途中每多意外風波也。 湔(jiān)洗:洗滌(自己胸中的污濁)。 素壁寫《歸來》:將陶潛的《歸去來辭》寫在白色的墻壁上。唐·白居易《白氏六帖》:「王子敬過戴安道,飲酣,安道求子敬文,子敬攘臂大言曰:『我辭翰雖不如古人,與君一掃素壁。』今山陰草堂碑是也。」 「我愧淵明久矣,猶借此翁湔洗,素壁寫《歸來》。」句:陶淵明爲彭澤縣令時,有上司派督郵來縣,吏請以官帶拜見。淵明嘆曰:「我不能爲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人。」於是解印去職,幷賦《歸去來辭》,以示棄官歸隱之志。稼軒對他甚爲仰慕,詞中屢有提及。猶借,四卷本作「獨借」。 「斜日透虛隙,一綫萬飛埃。」句:透過縫隙,一縷日光照處,有萬千塵埃飛舞。稼軒借喩官場之污濁。《景德傳燈錄·卷十三·〈前遂州道圓禪師法嗣·圭峰宗密·禪源諸詮序〉》:「虛隙日光,纖埃擾擾。清潭水底,影像昭昭。」宋·蘇軾《和陶雜詩十一首》:「斜日照孤隙,始知空有塵。」 「斷吾生,左持蟹,右持杯。」句:飲酒持蟹,悠閑一生。《世説新語·任誕》:「畢茂世云:『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桮,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斷,了。 買山自種雲樹:買山歸隱,植樹開荒。《世説新語·排調》:「支道林因人就深公買印山,深公答曰:『未聞巢、由買山而隱。』」 山下斸(zhú)煙萊:唐·聶夷中《田家》詩:「父耕原上田,子斸山下荒。」斸,鋤斷、砍去;萊,野草。 百鍊都成繞指:東漢·應劭《漢書注》云:「説者以金剛百鍊不耗。」晉·劉琨《重贈盧諶》詩:「何意百鍊剛,化爲繞指柔。」意爲幾經挫折,人從剛強變爲柔弱。百鍊,指金剛,喩剛毅不屈;繞指,形容極爲柔軟。 萬事直須稱好:《世説新語》注引《司馬徽別傳》:「徽有人倫鑑,居荆州,知劉表性暗,必害善人,乃囊括不談議。時人有以人物問徽者,初不辨其高下,每輒言『佳』。其婦諫曰:『人質所疑,君宜辯論,而一皆言「佳」,豈人所以咨君之意乎?』徽曰:『如君所言亦復「佳」。』其婉約遜遁如此。」」黃庭堅《次韻任道食荔支有感三首·其一》詩:「一錢不直程衛尉,萬事稱好司馬公。」 輿臺:本指地位低下的人。《左傳·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皁,皁臣輿,輿臣隸,隸臣僚,僚臣僕,僕臣臺。」人分爲十等,輿爲六等,臺爲十等。此處主要借指官場的貶謫和黜退。 人世幾輿臺:指宦海沉浮莫測。 「百鍊都成繞指,萬事直須稱好,人世幾輿臺。」句:歷經宦海滄桑,使人化剛爲柔,萬事稱好。 看花:即指劉禹錫《贈看花諸君子》。唐·孟棨《本事詩》:「劉尙書禹錫,自屯田員外左遷朗州司馬,凡十年始徵還。方春,作《贈看花諸君子》詩曰:『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裏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其詩一出,傳於都下,有素嫉其名者,白於執政,又誣其有怨憤。他日見時宰,與座,慰問甚厚,旣辭,即曰:『近有新詩,未免爲累,奈何?』不數日,出爲連州刺史。其自敍云:『貞元二十一年春,余爲屯田員外,時此觀未有花。是歲出牧連州,至荆南,又貶朗州司馬。居十年,詔至京師,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滿觀,盛如紅霞,遂有前篇以記一時之事。旋又出牧,於今十四年,始爲主客郎中,重遊玄都,蕩然無復一樹,唯兔葵燕麥動搖於春風耳。因再題二十八字,以俟後再遊。時大和二年三月也。』詩曰:『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凈盡菜花開。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劉郎更堪笑,剛賦看花回。」句:笑劉禹錫不該賦《看花》詩,以致不幸,再次遭貶。
拓展阅读
读书笔记
词字云图书馆-诗词歌赋国学学习-7*24小时
  • 词字云图书馆www.ciziyun.com 点击:30069726次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交,如果我们的某些资料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对您造成了任何程度的伤害,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chuangmi01@qq.com侵删 词字云-做你身边最得力的古文帮手,唐诗三百首,诗歌全集,唐诗、宋词、元曲、诗经、离骚、古代诗词、现代诗歌、近代诗歌、外国诗歌,打造全诗词数据库网站和社区,为您提供经典的诗词、丰富的诗词服务。以及国学经典,词字云,国学,易经,道德经,弟子规,唐诗,宋词,元曲,诗经,离骚,古典诗词,红色诗词,近代诗词,现代诗词

    Copyright © 词字云www.ciziyun.com图书馆 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