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你身边的国学大师-国学堂

词字云-国学堂

念奴娇 · 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

国学诗词雏鹰计划:阅读此篇名篇《念奴娇 · 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 来自:《念奴娇》

辛弃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宋高宗绍兴十年(西元一一四〇年),生于金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时中原已陷于金。绍兴三十一年(西元一一六一年),海陵王南侵,稼轩趁机聚众二千,投忠义军隶耿京部。绍兴三十二年(西元一一六二年)奉京命奏事建康,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稼轩还至海州,约忠义军五十骑,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献俘行在,改差签判江阴军,时年二十一岁。宋孝宗乾道四年(西元一一六八年)通判建康府。乾道时,累知滁州,宽征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历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使,淳熙中,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创建「飞虎军」,雄镇一方。後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为言者论罢。宋光宗绍熙二年(西元一一九一年),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未几又为谏官诬劾落职,居铅山。宋宁宗嘉泰三年(西元一二〇三年),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嘉泰四年(西元一二〇四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西元一二〇七年)召赴行在奏事,进枢密都承旨,未受命而病卒,年六十八。後赠少师,谥「忠敏」。稼轩擅长短句,以豪放为主,有「词中之龙」之称,与东坡并称「苏辛」,又与易安并称「济南二安」。平生力主抗金,「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尝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然命运多舛,屡与当政之主和派政见不合,备受排挤,壮志难酬。故满腔激情多寓于词。词风多样,题材广阔,悲鬱沉雄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更善化前人典故入词。现存词六百馀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敬甫辑有《稼轩集钞存》,近人邓恭三增辑为《辛稼轩诗文钞存》。生平见《宋史·卷四百〇一·辛弃疾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及邓恭三《辛稼轩年谱》。
原文

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 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

翻译
登亭凭吊古代遗迹,只落得满腔愁绪。鐘山龙盘,石城虎踞,真帝王之都在哪里呢?只留下了六朝兴亡古迹。夕阳斜照在迷茫的柳树上;在水边觅食的鸟儿,急促地飞回窝巢;垅上的乔木,被狂风吹打,飘落下片片黄叶;一只孤零零的小船,漂泊在秦淮河中,匆匆地向西边驶;不知何人,吹奏起悲凉的笛声。 官谢安一代风流,晚年仍不免忧谗畏讥,至有泪落哀筝之悲。谢安将建功立业的机会都交付给儿辈如谢玄等,自己则以下棋消磨时光。官耿耿心曲难为人知,时不我待,惟有借酒浇愁。朝来遥望江头,风急浪高,直有推翻房屋之势。
释义/赏析
赏心亭:《景定建康志·卷二十二》:“赏心亭在下水门之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览之胜。丁晋公谓建。景定元年,亭燬。马公光祖重建。”辛稼轩特爱登此亭眺望。 史留守致道:史正志,字致道,江都(今江苏 江都县)人。乾道三年到六年(公元1167年到公元1170年)知建康府,兼沿江水军制置使兼提举学事。《乾隆·扬州志·卷二十八·人物门》:“史正志,字致道,绍兴二十一年进士。丞相陈康伯荐于朝,除枢密院编修。……高宗视师江上,上《恢复要览》五篇。车驾驻建康,言三国 六朝形势与今日不同,要当无事则都钱塘,有事则幸建康。诏下集议,从之。寻除司农寺丞。孝宗即位,除度支员外郎。后因论左帑南库西库窠名差互,忤时相,以散官谪永州,寻复原官。除右文殿修撰知静江府,未赴而罢。后归老姑苏,号吴门老圃。著有《建康志》、《菊谱》。”《景定建康志·卷十四·建炎以来年表》:“乾道三年九月二十四日,左朝奉郎充集英殿修撰史正志知府事,兼沿江水军制置使兼提举学事。乾道六年二月二十二日改知成都府。” 留守:即行宫留守、宋室南渡初,高宗一度驻跸建康,故称建康为行宫。 危楼:高楼,此代指赏心亭。 斛:古人以十斗为一斛。 虎踞龙盘:《太平御览·州郡一》引张勃《吴录》:“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因覩秣陵山阜,叹曰:‘鍾山龙盘,石头虎踞,真帝王之宅也。’”唐·李商隐《咏史》诗:「北湖 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三百年间同晓梦,鍾山何处有龙盘。」 兴亡:指六朝兴亡古迹。三国时吴国孙权,东晋司马睿及南朝的宋、齐、梁、陈曾先后建都于金陵(建康)。 陇上:田埂,此泛指田野。 喷霜竹:印吹笛。宋·黄庭坚《念奴娇·断虹霁雨》词,其序云:「八月十七日,同诸甥步自永安城楼,过张宽夫园待月。偶有名酒,因以金荷酌众客。客有孙彦立,善吹笛。援笔作乐府长短句,文不加点。」其结句云:“孙郎微笑,坐来声歕霜竹。”霜竹,秋天之竹,代指竹笛。 安石:即谢安。《晋书·卷七十九·谢安传》:“谢安,字安石,……寓居会稽,与王羲之及高阳许询、桑门支遁游处,出则渔弋山水,入则言咏属文,无处世意。……安虽放情丘壑,然每游赏,必以妓女从。……屡违朝旨,高卧东山,……时安弟万为西中郎将,总藩任之重,……及万废黜,安始有仕进志。……时苻坚强盛,疆埸多虞,诸将败退相继。安遣弟石及兄子玄等应机征讨,所在尅捷。……玄等既破坚,有驿书至,安方对客围棋,看书既竟,便摄放床上,了无喜色,棋如故。客问之,徐答云:‘小儿辈遂已破贼。’安虽受朝寄,……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雅志未就,遂遇疾笃。” 泪落哀筝曲:《晋书·卷八十一·桓宣列传·族子伊传》:“(桓)伊字叔夏,……性谦素,……善音乐,尽一时之妙,为江左第一。……时谢安女婿王国宝专利无检行,安恶其为人,每抑制之。及孝武末年,嗜酒好肉,而会稽王道子昏醟(yòng)尤甚,惟狎昵谄邪,于是国宝谗谀之计稍行于主相之间。而好利险诐之徒,以安功名盛极,而构会之,嫌隙遂成。帝召伊饮讌,安侍坐。帝命伊吹笛。伊即吹为一弄,乃放笛云:‘臣于筝分乃不及笛,然自足以韵合歌管,请以筝歌,并请一吹笛人。’……伊便抚筝而歌《怨诗》曰:‘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周旦佐文武,《金滕》功不刊。推心辅王政,二叔反流言。’声节慷慨,俯仰可观。安泣下沾衿,乃越席而就之,捋其鬚曰:‘使君于此不凡!’帝甚有愧色。” 长日惟消棋局:唐·张固《幽閒鼓吹》:「宣宗坐朝次对,官趋至,必待气息平均,然后问事。令狐相进李远为杭州。宣宗曰:『比闻李远诗云:「长日惟销一局棋」,岂可以临郡哉?』对曰:『诗人之言,不足有实也。』仍荐远廉察可任,乃俞之。」 宝镜难寻:疑此句典出李浚《松窗杂录》:「卫公长庆中在浙右,会有渔人于秦淮垂机网下深处,忽觉力举异于常时。及歛就水次,卒不获一鳞。忽得古铜镜可尺馀,光浮于波际。渔人惊取照之,历历尽见五藏六府,营脉动竦骇神魄,因腕战而坠。渔人偶话于舍旁,遂乃闻之于公(李德裕),尽周岁万计穷索水底,终不复得。」 碧云将暮:南北朝·江淹《拟休上人怨别》诗:“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宋·柳永《洞仙歌》词:“伤心最苦,竚立对碧云将暮。” 谁劝杯中绿:唐·白居易《和梦得游春诗一百韵》:“行看鬚间白,谁劝杯中绿。” “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句:唐·杜甫《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诗:“高浪垂翻屋,崩崖欲压床。”宋·陆游《南唐书·史虚白》:“元宗南游豫章,次蠡泽,虚白鹤裘黎杖,迎谒道旁,元宗驻跸劳问曰:‘处士居山之间亦尝有所赋乎?’曰:‘近得溪居诗一首。’使诵之,曰:‘风雨揭却屋,浑家醉不知。’元宗变色。”宋·苏轼《次韵刘景文登介亭》诗:“涛江少酝藉,高浪翻雪屋。”
繁体原文
我來弔古,上危樓,贏得閒愁千斛。虎踞龍蟠何處是?衹有興亡滿目。柳外斜陽,水邊歸鳥,隴上吹喬木。片帆西去,一聲誰噴霜竹? 卻憶安石風流,東山歲晚,淚落哀箏曲。兒輩功名都付與,長日惟消棋局。寶鏡難尋,碧雲將暮,誰勸杯中綠?江頭風怒,朝來波浪翻屋。
翻译
登亭憑弔古代遺迹,衹落得滿腔愁緒。鐘山龍盤,石城虎踞,眞帝王之都在哪裏呢?衹畱下了六朝興亡古迹。夕陽斜照在迷茫的柳樹上;在水邊覓食的鳥兒,急促地飛回窩巢;壠上的喬木,被狂風吹打,飄落下片片黃葉;一隻孤零零的小船,漂泊在秦淮河中,匆匆地嚮西邊駛;不知何人,吹奏起悲凉的笛聲。 官謝安一代風流,晚年仍不免憂讒畏譏,至有淚落哀箏之悲。謝安將建功立業的機會都交付給兒輩如謝玄等,自己則以下棋消磨時光。官耿耿心曲難爲人知,時不我待,惟有藉酒澆愁。朝來遙望江頭,風急浪高,直有推翻房屋之勢。
释义/赏析
賞心亭:《景定建康志·卷二十二》:「賞心亭在下水門之城上,下臨秦淮,盡觀覽之勝。丁晉公 謂建。景定元年,亭燬。馬公光祖重建。」辛稼軒特愛登此亭眺望。 史留守致道:史正志,字致道,江都(今江蘇 江都縣)人。乾道三年到六年(公元1167年到公元1170年)知建康府,兼沿江水軍制置使兼提舉學事。《乾隆·揚州志·卷二十八·人物門》:「史正志,字致道,紹興二十一年進士。丞相陳康伯薦於朝,除樞密院編修。……高宗視師江上,上《恢復要覽》五篇。車駕駐建康,言三國 六朝形勢與今日不同,要當無事則都錢塘,有事則幸建康。詔下集議,從之。尋除司農寺丞。孝宗即位,除度支員外郎。後因論左帑南庫西庫窠名差互,忤時相,以散官謫永州,尋復原官。除右文殿修撰知靜江府,未赴而罷。後歸老姑蘇,號吳門老圃。著有《建康志》、《菊譜》。」《景定建康志·卷十四·建炎以來年表》:「乾道三年九月二十四日,左朝奉郎充集英殿修撰史正志知府事,兼沿江水軍制置使兼提舉學事。乾道六年二月二十二日改知成都府。」 留守:即行宮留守、宋室南渡初,高宗一度駐蹕建康,故稱建康爲行宮。 危樓:高樓,此代指賞心亭。 斛:古人以十斗爲一斛。 虎踞龍盤:《太平御覽·州郡一》引張勃《吳錄》:「劉備曾使諸葛亮至京,因覩秣陵山阜,嘆曰:『鍾山龍盤,石頭虎踞,眞帝王之宅也。』」唐·李商隱《詠史》詩:「北湖 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三百年間同暁夢,鍾山何處有龍盤。」 興亡:指六朝興亡古迹。三國時吳國孫權,東晉司馬睿及南朝的宋、齊、梁、陳曾先後建都於金陵(建康)。 隴上:田埂,此泛指田野。 噴霜竹:印吹笛。宋·黃庭堅《念奴嬌·斷虹霽雨》词,其序云:「八月十七日,同諸甥步自永安城樓,過張寛夫園待月。偶有名酒,因以金荷酌眾客。客有孫彥立,善吹笛。援筆作樂府長短句,文不加點。」其結句云:「孫郎微笑,坐來聲歕霜竹。」霜竹,秋天之竹,代指竹笛。 安石:即謝安。《晉書·卷七十九·謝安傳》:「謝安,字安石,……寓居會稽,與王羲之及高陽許詢、桑門支遁遊處,出則漁弋山水,入則言詠屬文,無處世意。……安雖放情丘壑,然每遊賞,必以妓女從。……屢違朝旨,高臥東山,……時安弟萬爲西中郎將,總藩任之重,……及萬廢黜,安始有仕進志。……時苻堅強盛,疆埸多虞,諸將敗退相繼。安遣弟石及兄子玄等應機征討,所在尅捷。……玄等旣破堅,有驛書至,安方對客圍棋,看書旣竟,便攝放牀上,了無喜色,棋如故。客問之,徐答云:『小兒輩遂已破賊。』安雖受朝寄,……然東山之志始末不渝。雅志未就,遂遇疾篤。」 淚落哀箏曲:《晉書·卷八十一·桓宣列傳·族子伊傳》:「(桓)伊字叔夏,……性謙素,……善音樂,盡一時之妙,爲江左第一。……時謝安女婿王國寶專利無檢行,安惡其爲人,每抑制之。及孝武末年,嗜酒好肉,而會稽王道子昏醟(yòng)尤甚,惟狎昵諂邪,於是國寶讒諛之計稍行於主相之間。而好利險詖之徒,以安功名盛極,而構會之,嫌隙遂成。帝召伊飲讌,安侍坐。帝命伊吹笛。伊即吹爲一弄,乃放笛云:『臣於箏分乃不及笛,然自足以韻合歌管,請以箏歌,幷請一吹笛人。』……伊便撫箏而歌《怨詩》曰:『爲君旣不易,爲臣良獨難。忠信事不顯,乃有見疑患。周旦佐文武,《金滕》功不刊。推心輔王政,二叔反流言。』聲節慷慨,俯仰可觀。安泣下沾衿,乃越席而就之,捋其鬚曰:『使君於此不凡!』帝甚有愧色。」 長日惟消棋局:唐·張固《幽閒鼓吹》:「宣宗坐朝次對,官趨至,必待氣息平均,然後問事。令狐相進李遠為杭州。宣宗曰:『比聞李遠詩云:「長日惟銷一局棋」,豈可以臨郡哉?』對曰:『詩人之言,不足有實也。』仍薦遠廉察可任,乃俞之。」 寶鏡難尋:疑此句典出李濬《松窗雜錄》:「衛公長慶中在浙右,會有漁人於秦淮垂機網下深處,忽覺力舉異於常時。及歛就水次,卒不獲一鱗。忽得古銅鏡可尺餘,光浮於波際。漁人驚取照之,歷歷盡見五藏六府,營脈動竦駭神魄,因腕戰而墜。漁人偶話於舍旁,遂乃聞之於公(李德裕),盡周歲萬計窮索水底,終不復得。」。 碧雲將暮:南北朝·江淹《擬休上人怨別》詩:「日暮碧雲合,佳人殊未來。」宋·柳永《洞仙歌》詞:「傷心最苦,竚立對碧雲將暮。」 誰勸杯中綠:唐·白居易《和夢得遊春詩一百韻》:「行看鬚間白,誰勸杯中綠。」 「江頭風怒,朝來波浪翻屋。」句:唐·杜甫《觀李固請司馬弟山水圖》詩:「高浪垂翻屋,崩崖欲壓牀。」宋·陸游《南唐書·史虛白》:「元宗南遊豫章,次蠡澤,虛白鶴裘黎杖,迎謁道旁,元宗駐蹕勞問曰:『處士居山之間亦嘗有所賦乎?』曰:『近得谿居詩一首。』使誦之,曰:『風雨揭卻屋,渾家醉不知。』元宗變色。」宋·蘇軾《次韻劉景文登介亭》詩:「濤江少醖藉,高浪翻雪屋。」
拓展阅读
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致道留守赏析/ 辛弃疾 / 〔宋代〕

  登览怀古之作,往往以历史的变迁寄寓对国事的感慨,借古讽今,以雄深跌宕为胜。对于知己的唱和之作,往往是心语的倾诉,以诚挚深切为高。要将这两种意思打和成一片,就需要糅合两种不同的美学风格,兼有雄深与温婉。这是一种难以达到的妙境,而本词显然达到了这一境界。此词分以下几个方面下笔:建康的地理形势、眼前的败落景象,并用东晋名相谢安的遭遇自喻,表达词人缺乏知音同志之士的苦闷,最后用长江风浪险恶,暗指南宋的危局。

  开头三句,开门见山,直接点明主题,抒发内心感情基调。然后再围绕主题,一层一曲地舒展开来。“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是说词人登上高楼,触景生情,引起无限感慨。“闲愁千斛”,是形容愁苦极多。“闲愁”,是作者故作轻松之笔,其实是作者关心国事但身不在要位始终不能伸抗金之志的深深忧愁。

  四、五两句,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把“吊古伤今”落到实处。“虎踞龙蟠何处是”?问话中透出今不比昔的悲凉。据《金陵图经》记载:“石头城在健康府上元县西五里。诸葛 查看译文鉴赏全文

参考资料:

1、 邓红梅.壮岁旌旗拥万夫:辛弃疾卷:河南文艺出版社,2003年09月第1版:第155页-第158页
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致道留守创作背景/ 辛弃疾 / 〔宋代〕
  公元1168年(宋孝宗乾道四年),辛弃疾任建康(今江苏南京)通判,当时他南归已经七个年头,而他期望的抗金复国事业,却毫无进展,而且还遭到朝中议和派的排挤打击。词人在一次登建康赏心亭时,触景生情,感慨万千,便写下此作。 查看译文鉴赏全文

参考资料:

1、 邓红梅.壮岁旌旗拥万夫:辛弃疾卷:河南文艺出版社,2003年09月第1版:第155页-第158页
读书笔记
词字云图书馆-诗词歌赋国学学习-7*24小时
  • 词字云图书馆www.ciziyun.com 点击:30069726次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交,如果我们的某些资料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对您造成了任何程度的伤害,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chuangmi01@qq.com侵删 词字云-做你身边最得力的古文帮手,唐诗三百首,诗歌全集,唐诗、宋词、元曲、诗经、离骚、古代诗词、现代诗歌、近代诗歌、外国诗歌,打造全诗词数据库网站和社区,为您提供经典的诗词、丰富的诗词服务。以及国学经典,词字云,国学,易经,道德经,弟子规,唐诗,宋词,元曲,诗经,离骚,古典诗词,红色诗词,近代诗词,现代诗词

    Copyright © 词字云www.ciziyun.com图书馆 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