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你身边的国学大师-国学堂

词字云-国学堂

青玉案 · 一年春事都来几

国学诗词雏鹰计划:阅读此篇名篇《青玉案 · 一年春事都来几》 来自:《宋词三百首》

欧阳修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吉安永丰)人,自称庐陵人。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唐朝)韩愈、柳宗元、(宋朝)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原文

一年春事都来几?早过了、三之二。绿暗红嫣浑可事。绿杨庭院,暖风帘幕,有个人憔悴。 买花载酒长安市,又争似家山见桃李?不枉东风吹客泪,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

翻译
一年的春光算来能占几分?到如今早过了三分之二。绿叶葱翠红花娇艳都是乐事。可是在绿杨婆娑的庭院中,在暖风吹动的帘幕下,却有个人忧心忡忡面容憔悴。 就算是天天在长安买花载酒,又哪能比得上在故乡山里观赏桃李?不要怪春风吹落异乡人的眼泪,相思之情难以表白,梦魂也飘忽无依,只有回到家乡才称心如意。
释义/赏析
都来:算来。 几:若干、多少。 三之二:三分之二。 红嫣:红艳、浓丽的花朵。 浑可事:都是愉快的事。浑,全;可事,可心的乐事。 长安:指开封汴梁。 争似:怎像。 家山:家乡的山,指故乡。 不枉:不要冤枉、不怪。 是:正确。
繁体原文
一年春事都來幾?早過了、三之二。緑暗紅嫣渾可事。緑楊庭院,暖風簾幕,有個人憔悴。 買花載酒長安市,又爭似家山見桃李?不枉東風吹客淚,相思難表,夢魂無據,惟有歸來是。
翻译
一年的春光算來能佔幾分?到如今早過了三分之二。緑葉葱翠紅花嬌艷都是樂事。可是在緑楊婆娑的庭院中,在暖風吹動的簾幕下,卻有個人憂心忡忡面容憔悴。 就算是天天在長安買花載酒,又哪能比得上在故鄕山裏觀賞桃李?不要怪春風吹落異鄕人的眼淚,相思之情難以表白,夢魂也飄忽無依,衹有回到家鄕纔稱心如意。
释义/赏析
都來:算來。 幾:若干、多少。 三之二:三分之二。 紅嫣:紅艷、濃麗的花朵。 渾可事:都是愉快的事。渾,全;可事,可心的樂事。 長安:指開封汴梁。 爭似:怎像。 家山:家鄕的山,指故鄕。 不枉:不要冤枉、不怪。 是:正确。
拓展阅读
青玉案·一年春事都来几鉴赏/ 欧阳修 / 〔宋代〕
  这是一首以伤春、怀人、思归为内容的词作。全词的大意是:春日里,花红柳绿,本是最教人心悦神怡;可是在这样的季节里,东风吹起,词人却忍不住泪点垂滴。极写心绪之苦,蕴含着无限伤感,当与作者仕途逆蹇有关。前半片问伤春日之迟暮,春光不能留驻,词中以“绿暗红嫣”暗示春已到头,转眼就将是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流露出了几分伤感。上片侧重写春愁,下片侧重写乡思。思乡不已,梦乡不遇,最后决定唯有归去才是。反映了作者厌倦宦游,欲归乡的心情。全词语言浑成,感情真挚,动人心魄。“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揭明伤春落泪乃在作者内心相思情切,连魂灵都日思夜梦“家山桃李”,虽说是空幻无据。春风吹泪,不过是郁于心而形于面而已。抒情真切而富人情味。最后以“惟有归来是”结尾。表示了作者唯有归返家乡最好,趁桃李芳华,享受团圆美满,以慰藉孤独、寂寞,流露出对仕途迁延的厌倦。换头两句是比兴手法,指结交名妓,“家山桃李”指家中娇妻。后半片主要是抒怀人、思归之情,婉转缠绵,与前半片入目景相融汇。全词触景生情,还必须思自近及远,以花为结构与情蕴之脉络,构思新巧,心理刻划深曲婉转。 查看译文鉴赏全文

本篇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www.ciziyun.com

青玉案·一年春事都来几创作背景/ 欧阳修 / 〔宋代〕
  根据词意推测,这首《青玉案》当是欧阳修晚年表达归情的作品。而其创作的具体时间,因资料缺失,已难以考证。有的说是大观二年(1108年)李清照屏居青州乡里时作品,所谓“唯有归来是”可理解为李清照的“归去堂”。又有说为无名氏所作。 查看译文鉴赏全文

本篇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www.ciziyun.com

青玉案·一年春事都来几译文及注释/ 欧阳修 / 〔宋代〕

译文
细细算来,一年春光已过了三分之二。绿荫浓浓,红花重重,依然是往年的情景。庭院中,杨柳依依,帘幕里吹拂着暖风。有个人正在忧心忡忡,满面憔悴。
就算在长安市里买花载酒,富贵满足,又怎比得上在故乡家中,看见桃李花开,绿叶粉红一团团的喜悦心情?不怨春风吹得异乡人落泪,都因想家的情太深。相思难以表达,梦也无痕迹,只有归来那天才会真的如愿。

注释
都来:算来。
几:若干、多少。
三之二:三分之二。
红嫣:红艳、浓丽的花朵。浑:全。
可事:寻常之事。
长安:指开封汴梁。
争似:怎像。
家山:家乡的山。指故乡。
不枉:不要冤枉、不怪。
是:正确。

查看译文鉴赏全文

本篇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www.ciziyun.com

读书笔记
词字云图书馆-诗词歌赋国学学习-7*24小时
  • 词字云图书馆www.ciziyun.com 点击:30069726次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交,如果我们的某些资料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对您造成了任何程度的伤害,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chuangmi01@qq.com侵删 词字云-做你身边最得力的古文帮手,唐诗三百首,诗歌全集,唐诗、宋词、元曲、诗经、离骚、古代诗词、现代诗歌、近代诗歌、外国诗歌,打造全诗词数据库网站和社区,为您提供经典的诗词、丰富的诗词服务。以及国学经典,词字云,国学,易经,道德经,弟子规,唐诗,宋词,元曲,诗经,离骚,古典诗词,红色诗词,近代诗词,现代诗词

    Copyright © 词字云www.ciziyun.com图书馆 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