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你身边的国学大师-国学堂

词字云-国学堂

鹧鸪天 · 郑守厚卿席上谢余伯山,用其韵

国学诗词雏鹰计划:阅读此篇名篇《鹧鸪天 · 郑守厚卿席上谢余伯山,用其韵》 来自:《作品》

辛弃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宋高宗绍兴十年(西元一一四〇年),生于金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时中原已陷于金。绍兴三十一年(西元一一六一年),海陵王南侵,稼轩趁机聚众二千,投忠义军隶耿京部。绍兴三十二年(西元一一六二年)奉京命奏事建康,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稼轩还至海州,约忠义军五十骑,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献俘行在,改差签判江阴军,时年二十一岁。宋孝宗乾道四年(西元一一六八年)通判建康府。乾道时,累知滁州,宽征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历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使,淳熙中,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创建「飞虎军」,雄镇一方。後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为言者论罢。宋光宗绍熙二年(西元一一九一年),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未几又为谏官诬劾落职,居铅山。宋宁宗嘉泰三年(西元一二〇三年),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嘉泰四年(西元一二〇四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西元一二〇七年)召赴行在奏事,进枢密都承旨,未受命而病卒,年六十八。後赠少师,谥「忠敏」。稼轩擅长短句,以豪放为主,有「词中之龙」之称,与东坡并称「苏辛」,又与易安并称「济南二安」。平生力主抗金,「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尝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然命运多舛,屡与当政之主和派政见不合,备受排挤,壮志难酬。故满腔激情多寓于词。词风多样,题材广阔,悲鬱沉雄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更善化前人典故入词。现存词六百馀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敬甫辑有《稼轩集钞存》,近人邓恭三增辑为《辛稼轩诗文钞存》。生平见《宋史·卷四百〇一·辛弃疾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及邓恭三《辛稼轩年谱》。
原文

梦断京华故倦游,只今芳草替人愁。《阳关》莫作三叠唱,越女应须为我留。 看逸韵,自名流,青衫司马且江州。君家兄弟真堪笑,个个能修五凤楼。

翻译
释义/赏析
郑厚卿:始末不详。唯查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后至稼轩卒前,衡州守之郑姓者仅有郑如崇一人,为继刘清之之后任者。《永乐大典·卷八六四七》至《永乐大典·卷八六四八》衡字韵引有《宋衡州府图经志》全文,其郡守题名中有:“郑如崇,朝散郎,淳熙十五年四月到,绍熙元年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五五》亦载郑如崇罢职因缘云:“淳熙十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诏知衡州郑如崇放罢。以本路漕臣奏如崇于总领所合解大军粮米,辄凭奏检,固拒不解;于法合行给还民间之钱,辄贪利不顾,横欲拘没。故有是命。”“崇”与“厚”义甚相近,知厚卿必即如崇之字。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年)春,稼轩有《水调歌头》《满江红》两阕为其送行。 余伯山:名禹绩,上饶人,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进士。官太府丞。见《上饶县志·选举志》。绍熙中曾任江州州学教授。《永乐大典·卷六六九七》江字韵《九江府志·碑碣门》载有《江州重建烟水亭记》,末署“绍熙甲寅孟冬望日,文林郎充江州州学教授余禹绩撰。”宋·岳珂《桯史·卷十三·范碑诗跋》:“赵履常(崇宪)所刊四说堂山谷《范滂传》,余前记之矣。后见跋卷,乃太府丞余伯山(禹绩)之六世祖若著倅宜州日,因山谷谪居是邦,慨然为之经理舍馆,……一日携纸求书,……伯山前辈老成,尝为九江校官,余犹及同班行。” 故倦游:《史记·卷一百一十七·司马相如传》:“长卿故倦游,虽贫,其人材足依也。”南朝宋·裴骃《集解》:“郭璞曰:‘厌游宦也。’” “《阳关》莫作三叠唱”句:宋·苏轼《和孔密州五绝·其一·见邸家园留题》诗:“《阳关》三叠君须秘,除却胶西不解歌。”南宋·王十朋《东坡诗集注》引次公曰:“王维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其后人以声曲歌之,故谓之《阳关曲》。按先生诗话:‘旧传《阳关三叠》,然今世歌者,每句再叠而已。若通一首言之,又是四叠,皆非是。或每句三唱,以应三叠之说,则丛然无复节奏。余在密州,有文勋长官者,以事至密,自云得古本《阳关》,其声宛转凄断,不类向之所闻。每句皆再唱,而第一句不叠,乃知古本三叠盖如此。及在黄州,偶读乐天《对酒》诗云:‘相逢且募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注云:‘第四声“劝君更尽一杯酒。”’以此验之,若一句再叠,则此句为第五句,今为第四声,则第一句不叠审矣。’” “越女应须为我留”句:唐·韩愈《刘生诗》:“遂凌大江极东陬,洪涛舂天禹穴幽。越女一笑三年留,南逾横岭入炎州。” 逸韵:唐·李白《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逸韵动海上,高情出人间。” “青衫司马且江州”句:白居易贬官江州司马,因送客湓浦,闻长安商女夜弹琵琶,始觉有迁谪意,因作《琵琶行》诗,结句云:“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五凤楼:古楼名。唐在洛阳建五凤楼,玄宗曾在其下聚饮,命三百里内县令、刺史带声乐参加。梁太祖朱温即位重建五凤楼,去地百丈,高入半空,上有五凤翘翼。《新唐书·卷一百九十四·〈卓行传·元德秀传〉》:“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玄宗在东都,酺五凤楼下,命三百里县令、刺史各以声乐集。”《旧五代史·卷十四·〈梁书·罗绍威传〉》“罗绍威,魏州贵乡人。……(梁太祖)车驾将入洛,奉诏重修五凤楼、朝元殿,巨木良匠非当时所有,倏(shū)架于地,溯(sù)流西立于旧址之上,张设绨(tí)绣,皆有副焉。”宋·周翰《五凤楼赋》。后喻文章巨匠为造五凤楼手。 “君家兄弟真堪笑,个个能修五凤楼。”句:《杨文公谈苑·造五凤楼手》:“韩浦、韩洎(jì),晋公滉(huàng)之后,咸有辞学。浦善声律,洎为古文,意常轻浦,语人曰:‘吾兄为文,譬如绳枢草舍,聊庇风雨。予之为文,是造五凤楼手。’浦性滑稽,窃闻其言,因有亲知亲戚朋友遗蜀笺,浦题作一篇,以其笺贻洎曰:‘十样蛮笺出益州,寄来新自浣溪头。老兄得此全无用,助尔添修五凤楼。’”
繁体原文
夢斷京華故倦遊,只今芳草替人愁。《陽關》莫作三疊唱,越女應須爲我留。 看逸韻,自名流,青衫司馬且江州。君家兄弟真堪笑,個個能修五鳳樓。
翻译
释义/赏析
鄭厚卿:始末不詳。唯查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後至稼軒卒前,衡州守之鄭姓者僅有鄭如崈一人,爲繼劉清之之後任者。《永樂大典·卷八六四七》至《永樂大典·卷八六四八》衡字韻引有《宋衡州府圖經志》全文,其郡守題名中有:「鄭如崈,朝散郎,淳熙十五年四月到,紹熙元年罷。」《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二·五五》亦載鄭如崈罷職因緣云:「淳熙十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詔知衡州鄭如崈放罷。以本路漕臣奏如崈於總領所合解大軍糧米,輒憑奏檢,固拒不解;於法合行給還民間之錢,輒貪利不顧,橫欲拘沒。故有是命。」「崈」與「厚」義甚相近,知厚卿必即如崈之字。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年)春,稼軒有《水調歌頭》《滿江紅》兩闋爲其送行。 余伯山:名禹績,上饒人,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進士。官太府丞。見《上饒縣志·選舉志》。紹熙中曾任江州州學教授。《永樂大典·卷六六九七》江字韻《九江府志·碑碣門》載有《江州重建煙水亭記》,末署「紹熙甲寅孟冬望日,文林郎充江州州學教授余禹績撰。」宋·岳珂《桯史·卷十三·范碑詩跋》:「趙履常(崇憲)所刊四説堂山谷《范滂傳》,余前記之矣。後見跋卷,迺太府丞余伯山(禹績)之六世祖若著倅宜州日,因山谷謫居是邦,慨然爲之經理舍館,……一日攜紙求書,……伯山前輩老成,嘗爲九江校官,余猶及同班行。」 故倦遊:《史記·卷一百一十七·司馬相如傳》:「長卿故倦遊,雖貧,其人材足依也。」南朝宋·裴駰《集解》:「郭璞曰:『厭遊宦也。』」 「《陽關》莫作三疊唱」句:宋·蘇軾《和孔密州五絶·其一·見邸家園留題》詩:「《陽關》三疊君須祕,除卻膠西不解歌。」南宋·王十朋《東坡詩集注》引次公曰:「王維詩:『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靑靑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其後人以聲曲歌之,故謂之《陽關曲》。按先生詩話:『舊傳《陽關三疊》,然今世歌者,每句再疊而已。若通一首言之,又是四疊,皆非是。或每句三唱,以應三疊之説,則叢然無復節奏。余在密州,有文勛長官者,以事至密,自云得古本《陽關》,其聲宛轉凄斷,不類向之所聞。每句皆再唱,而第一句不疊,乃知古本三疊蓋如此。及在黃州,偶讀樂天《對酒》詩云:『相逢且募推辭醉,聽唱《陽關》第四聲。』注云:『第四聲「勸君更盡一杯酒。」』以此驗之,若一句再疊,則此句爲第五句,今爲第四聲,則第一句不疊審矣。』」 「越女應須爲我留」句:唐·韓愈《劉生詩》:「遂凌大江極東陬,洪濤舂天禹穴幽。越女一笑三年留,南逾橫嶺入炎州。」 逸韻:唐·李白《與南陵常贊府遊五松山》:「逸韻動海上,高情出人間。」 「靑衫司馬且江州」句:白居易貶官江州司馬,因送客湓浦,聞長安商女夜彈琵琶,始覺有遷謫意,因作《琵琶行》詩,結句云:「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靑衫濕。」 五鳳樓:古樓名。唐在洛陽建五鳳樓,玄宗曾在其下聚飲,命三百里內縣令、刺史帶聲樂參加。梁太祖朱温即位重建五鳳樓,去地百丈,高入半空,上有五鳳翹翼。《新唐書·卷一百九十四·〈卓行傳·元德秀傳〉》:「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玄宗在東都,酺五鳳樓下,命三百里縣令、刺史各以聲樂集。」《舊五代史·卷十四·〈梁書·羅紹威傳〉》「羅紹威,魏州貴鄉人。……(梁太祖)車駕將入洛,奉詔重修五鳳樓、朝元殿,巨木良匠非當時所有,倏(shū)架於地,泝(sù)流西立於舊址之上,張設綈(tí)繡,皆有副焉。」宋·周翰《五鳳樓賦》。後喩文章巨匠爲造五鳳樓手。 「君家兄弟眞堪笑,個個能修五鳳樓。」句:《楊文公談苑·造五鳳樓手》:「韓浦、韓洎(jì),晉公滉(huàng)之後,咸有辭學。浦善聲律,洎爲古文,意常輕浦,語人曰:『吾兄爲文,譬如繩樞草舍,聊庇風雨。予之爲文,是造五鳳樓手。』浦性滑稽,竊聞其言,因有親知亲戚朋友遺蜀牋,浦題作一篇,以其牋貽洎曰:『十樣蠻牋出益州,寄來新自浣溪頭。老兄得此全無用,助爾添修五鳳樓。』」
拓展阅读
读书笔记
词字云图书馆-诗词歌赋国学学习-7*24小时
  • 词字云图书馆www.ciziyun.com 点击:30069726次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交,如果我们的某些资料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对您造成了任何程度的伤害,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chuangmi01@qq.com侵删 词字云-做你身边最得力的古文帮手,唐诗三百首,诗歌全集,唐诗、宋词、元曲、诗经、离骚、古代诗词、现代诗歌、近代诗歌、外国诗歌,打造全诗词数据库网站和社区,为您提供经典的诗词、丰富的诗词服务。以及国学经典,词字云,国学,易经,道德经,弟子规,唐诗,宋词,元曲,诗经,离骚,古典诗词,红色诗词,近代诗词,现代诗词

    Copyright © 词字云www.ciziyun.com图书馆 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