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你身边的国学大师-国学堂

词字云-国学堂

瑞鹧鸪 · 京口病中起登连沧观偶成

国学诗词雏鹰计划:阅读此篇名篇《瑞鹧鸪 · 京口病中起登连沧观偶成》 来自:《作品》

辛弃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宋高宗绍兴十年(西元一一四〇年),生于金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时中原已陷于金。绍兴三十一年(西元一一六一年),海陵王南侵,稼轩趁机聚众二千,投忠义军隶耿京部。绍兴三十二年(西元一一六二年)奉京命奏事建康,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稼轩还至海州,约忠义军五十骑,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献俘行在,改差签判江阴军,时年二十一岁。宋孝宗乾道四年(西元一一六八年)通判建康府。乾道时,累知滁州,宽征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历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使,淳熙中,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创建「飞虎军」,雄镇一方。後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为言者论罢。宋光宗绍熙二年(西元一一九一年),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未几又为谏官诬劾落职,居铅山。宋宁宗嘉泰三年(西元一二〇三年),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嘉泰四年(西元一二〇四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西元一二〇七年)召赴行在奏事,进枢密都承旨,未受命而病卒,年六十八。後赠少师,谥「忠敏」。稼轩擅长短句,以豪放为主,有「词中之龙」之称,与东坡并称「苏辛」,又与易安并称「济南二安」。平生力主抗金,「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尝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然命运多舛,屡与当政之主和派政见不合,备受排挤,壮志难酬。故满腔激情多寓于词。词风多样,题材广阔,悲鬱沉雄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更善化前人典故入词。现存词六百馀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敬甫辑有《稼轩集钞存》,近人邓恭三增辑为《辛稼轩诗文钞存》。生平见《宋史·卷四百〇一·辛弃疾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及邓恭三《辛稼轩年谱》。
原文

声名少日畏人知,老去行藏与愿违。山草旧曾呼远志,故人今又寄当归。 何人可觅安心法,有客来观杜德机。却笑使君那得似,清江万顷白鸥飞。

翻译
释义/赏析
瑞鹧鸪:《宋史·乐志》入「中吕调」,元高拭词注「仙吕调」。《苕溪词话》云:「唐初歌词,多五言诗,或七言诗,今存者止《瑞鹧鸪》七言八句诗,犹依字易歌也。」据《词谱》说,《瑞鹧鸪》原本七言律诗,因唐人用来歌唱,遂成词调。冯正中词名《舞春风》,陈永年词名《桃花落》,尤遂初词名《鹧鸪词》,元丘长春词名《拾菜娘》,《乐府纪闻》名《天下乐》。《梁溪漫录》词有「行听新声太平乐」句,名《太平乐》;有「犹传五拍到人间」句,名《五拍》。此皆七言八句也。至柳屯田有添字体,自注「般涉调」,有慢词体,自注「南吕宫」,皆与七言八句者不同。此调始于五代冯正中《舞春风》词,清人沈辰垣《历代诗馀·卷三十二》录之,注云:「《瑞鹧鸪》,五十六字,一名《舞春风》,一名《鹧鸪词》,通首皆平韵,与七言近体诗无异。若用仄韵,即系《玉楼春》、《木兰花》调也。」近代学者任半塘《教坊记笺订·大曲名》中「舞春风」条下注:「五代杂曲之《舞春风》,乃七言八句声诗体,所谓《瑞鹧鸪》是也。」《瑞鹧鸪》填制盛于宋代。《宋史·乐志》载:「太宗洞晓音律,前后亲制大小曲及因旧曲创新声者,总三百九十。……因旧曲造新声者五十八:仙吕调《倾杯乐》、《月宫仙》、《戴鲜花》、《三台》;中吕调《倾杯乐》、《菩萨蛮》、《瑞鹧鸪》、《三台》。」全宋词有《瑞鹧鸪》词目六十五条,作者三十馀人,多咏物、酬唱作答、抒情、祝寿等;衰于金元,全金元词有《瑞鹧鸪》词目八十一条,几为全真教人之作。词作数量虽逾前代,然词作内容皆为传教布道,同时作者人数亦大不如宋。此调本律诗体,七言八句,宋词皆同。其小异者惟各句平仄耳。此词前后阕起句、结句第二字、第六字俱仄声,中二句第二字、第六字俱平声,惟陈永年词「尽出花钿散宝冿,云鬟初剪向残春。因惊风烛难留世,遂作池莲不染身。贝叶乍疑翻锦绣,梵声才学误梁尘。从兹艳质归空后,湘浦应无解佩人。」平仄同此。宋人如此填者甚少,皆照贺方回体填。 连沧观:南宋·王仪父《舆地纪胜·卷七·镇江府景物下》:「连沧观在府治,乃一郡之胜绝处也。」南宋·陈季麟《北固山志·卷二·建置》:「连沧观在正峰府治燕寝后,守胡世将(改)望海楼为之(取王存中「连山涌沧江」句意),城中最高处也(即今府宅后城东北隅)。」 与愿违:晋·嵇叔夜《幽愤诗》:「事与愿违,遘兹淹留。」宋·王介甫《次韵酬王太祝》:「尘土波澜不自期,飘然身与愿相违。」 「山草旧曾呼远志」句: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谢公始有东山之志,后严命屡臻,势不获已,始就桓公司马。于时人有饷桓公药草,中有『远志』。公取以问谢:『此药又名「小草」,何一物而有二称?』谢未即答。时郝隆在坐,应声答曰:『此甚易解:处则为远志,出则为小草。』谢甚有愧色。桓公目谢而笑曰:『郝参军此过乃不恶,亦极有会。』」 又寄:王诏校刊本及四印斋本俱作「有寄」。 寄当归:东晋、南朝宋·裴世期注《三国志·卷四十四·〈蜀书·姜维传〉》引孙盛《杂语》:「初,姜维诣亮,与母相失,复得母书,令求当归。维曰:『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也。』」《三国志·卷四十九·〈吴书·太史慈传〉》:「太史慈字子义,东莱黄人也。……曹公闻其名,遗慈书,以箧封之,发省,无所道,而但贮当归。」宋·苏东坡《寄刘孝叔》诗:「故人屡寄山中信,只有当归无别语。」 安心法:契嵩《传法正宗记·慧可传》:「神光曰:『我心未安,请师与安。』尊者曰:『将心来与汝安。』曰:『觅心了不可得。』尊者曰:『我与汝安心竟。』」宋·苏东坡《和子由寄题孔平仲草庵》诗:「逢人欲觅安心法,到处先为问道庵。」 「有客来观杜德机」句:《庄子·卷七·〈内篇·应帝王〉》:「郑有神巫曰季咸,知人之死生存亡,祸褔寿天,期以岁月旬日,若神。郑人见之,皆弃而走。列子见之而心醉,归,以告壶子,曰:『始吾以夫子之道为至矣,则又有至焉者矣。』壶子曰:『吾与汝既其文,未既其实,而固得道与?众雌而无雄,而又奚卵焉?而以道与世亢,必信,夫故使人得而相女。尝试与来,以予示之。』明日,列子与之见壶子。出而谓列子曰:『嘻!子之先生死矣!弗活矣!不以旬数矣!吾见怪焉!见湿灰焉。』列子入,泣涕沾襟以告壶子。壶子曰:『乡吾示之以地文,萌乎不震不正。是殆见吾杜德机也。尝又与来。』」晋·郭象注:「德机不发曰杜。」唐·成子实疏:「殆,近也。杜,塞也。机,动也。至德之机,开而不发,示其凝淡,便为湿灰。小巫庸琐,近见于此矣。」杜德机,谓闭塞生机。
繁体原文
聲名少日畏人知,老去行藏與願違。山草舊曾呼遠志,故人今又寄當歸。 何人可覓安心法,有客來觀杜德機。卻笑使君那得似,清江萬頃白鷗飛。
翻译
释义/赏析
瑞鷓鴣:《宋史·樂志》入「中呂調」,元髙拭詞注「仙呂調」。《苕溪詞話》云:「唐初歌詞,多五言詩,或七言詩,今存者止《瑞鷓鴣》七言八句詩,猶依字易歌也。」據《詞譜》説,《瑞鷓鴣》原本七言律詩,因唐人用來歌唱,遂成詞調。馮正中詞名《舞春風》,陳永年詞名《桃花落》,尤遂初詞名《鷓鴣詞》,元丘長春詞名《拾菜娘》,《樂府紀聞》名《天下樂》。《梁溪漫録》詞有「行聽新聲太平樂」句,名《太平樂》;有「猶傳五拍到人間」句,名《五拍》。此皆七言八句也。至柳屯田有添字體,自注「般涉調」,有慢詞體,自注「南呂宮」,皆與七言八句者不同。此調始於五代馮正中《舞春風》詞,淸人沈辰垣《歷代詩餘·巻三十二》録之,注云:「《瑞鷓鴣》,五十六字,一名《舞春風》,一名《鷓鴣詞》,通首皆平韻,與七言近體詩無異。若用仄韻,卽係《玉樓春》、《木蘭花》調也。」近代學者任半塘《教坊記箋訂·大曲名》中「舞春風」條下注:「五代雜曲之《舞春風》,乃七言八句聲詩體,所謂《瑞鷓鴣》是也。」《瑞鷓鴣》塡制盛於宋代。《宋史·樂志》載:「太宗洞曉音律,前後親製大小曲及因舊曲創新聲者,總三百九十。……因舊曲造新聲者五十八:仙呂調《傾杯樂》、《月宮仙》、《戴鮮花》、《三臺》;中呂調《傾杯樂》、《菩薩蠻》、《瑞鷓鴣》、《三臺》。」全宋詞有《瑞鷓鴣》詞目六十五條,作者三十餘人,多詠物、酬唱作答、抒情、祝壽等;衰於金元,全金元詞有《瑞鷓鴣》詞目八十一條,幾爲全眞教人之作。詞作數量雖逾前代,然詞作內容皆爲傳教布道,同時作者人數亦大不如宋。此調本律詩體,七言八句,宋詞皆同。其小異者惟各句平仄耳。此詞前後闋起句、結句第二字、第六字俱仄聲,中二句第二字、第六字俱平聲,惟陳永年詞「盡出花鈿散寶冿,雲鬟初翦向殘春。因驚風燭難留世,遂作池蓮不染身。貝葉乍疑翻錦繡,梵聲纔學誤梁塵。從茲豔質歸空後,湘浦應無解佩人。」平仄同此。宋人如此塡者甚少,皆照賀方回體塡。 連滄觀:南宋·王儀父《輿地紀勝·巻七·鎭江府景物下》:「連滄觀在府治,乃一郡之勝絶處也。」南宋·陳季麟《北固山志·巻二·建置》:「連滄觀在正峯府治燕寢後,守胡世將(改)望海樓爲之(取王存中「連山涌滄江」句意),城中最髙處也(卽今府宅後城東北隅)。」 與願違:晉·嵇叔夜《幽憤詩》:「事與願違,遘兹淹留。」宋·王介甫《次韻酬王太祝》:「塵土波瀾不自期,飄然身與願相違。」 「山草舊曾呼遠志」句:南朝宋·劉義慶《世説新語·排調》:「謝公始有東山之志,後嚴命屢臻,勢不獲已,始就桓公司馬。於時人有餉桓公藥草,中有『遠志』。公取以問謝:『此藥又名「小草」,何一物而有二稱?』謝未卽答。時郝隆在坐,應聲答曰:『此甚易解:處則爲遠志,出則爲小草。』謝甚有愧色。桓公目謝而笑曰:『郝參軍此過乃不惡,亦極有會。』」 又寄:王詔校刊本及四印齋本倶作「有寄」。 寄當歸:東晉、南朝宋·裴世期注《三國志·巻四十四·〈蜀書·姜維傳〉》引孫盛《雜語》:「初,姜維詣亮,與母相失,復得母書,令求當歸。維曰:『良田百頃,不在一畝,但有遠志,不在當歸也。』」《三國志·巻四十九·〈呉書·太史慈傳〉》:「太史慈字子義,東萊黃人也。……曹公聞其名,遺慈書,以篋封之,發省,無所道,而但貯當歸。」宋·蘇東坡《寄劉孝叔》詩:「故人屢寄山中信,只有當歸無別語。」 安心法:契嵩《傳法正宗記·慧可傳》:「神光曰:『我心未安,請師與安。』尊者曰:『將心來與汝安。』曰:『覓心了不可得。』尊者曰:『我與汝安心竟。』」宋·蘇東坡《和子由寄題孔平仲草菴》詩:「逢人欲覓安心法,到處先爲問道菴。」 「有客來觀杜德機」句:《莊子·巻七·〈内篇·應帝王〉》:「鄭有神巫曰季咸,知人之死生存亡,禍褔壽天,期以歳月旬日,若神。鄭人見之,皆棄而走。列子見之而心醉,歸,以告壺子,曰:『始吾以夫子之道為至矣,則又有至焉者矣。』壺子曰:『吾與汝旣其文,未旣其實,而固得道與?衆雌而无雄,而又奚卵焉?而以道與世亢,必信,夫故使人得而相女。嘗試與來,以予示之。』明日,列子與之見壺子。出而謂列子曰:『嘻!子之先生死矣!弗活矣!不以旬數矣!吾見怪焉!見濕灰焉。』列子入,泣涕沾襟以告壺子。壺子曰:『鄕吾示之以地文,萌乎不震不正。是殆見吾杜德機也。嘗又與來。』」晉·郭象注:「德機不發曰杜。」唐·成子實疏:「殆,近也。杜,塞也。機,動也。至德之機,開而不發,示其凝淡,便爲濕灰。小巫庸瑣,近見於此矣。」杜德機,謂閉塞生機。
拓展阅读
读书笔记
词字云图书馆-诗词歌赋国学学习-7*24小时
  • 词字云图书馆www.ciziyun.com 点击:30069726次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交,如果我们的某些资料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对您造成了任何程度的伤害,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chuangmi01@qq.com侵删 词字云-做你身边最得力的古文帮手,唐诗三百首,诗歌全集,唐诗、宋词、元曲、诗经、离骚、古代诗词、现代诗歌、近代诗歌、外国诗歌,打造全诗词数据库网站和社区,为您提供经典的诗词、丰富的诗词服务。以及国学经典,词字云,国学,易经,道德经,弟子规,唐诗,宋词,元曲,诗经,离骚,古典诗词,红色诗词,近代诗词,现代诗词

    Copyright © 词字云www.ciziyun.com图书馆 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