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你身边的国学大师-国学堂

词字云-国学堂

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薛侃录 · 三十三

国学诗词雏鹰计划:阅读此篇名篇《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薛侃录 · 三十三》 来自:《传习录》

王守仁

明浙江馀姚人,初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子。十五岁访客居庸、山海间,纵观山川形胜。好言兵,善射。弘治十二年进士。授刑部主事。正德初,忤刘瑾,廷杖,谪贵州龙场驿丞。瑾诛,任庐陵知县。十一年,累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镇压大帽山、浰头、横水等处山寨凡八十四处民变,设崇义、和平两县。十四年,平宁王朱宸濠之乱。世宗时封新建伯。嘉靖六年总督两广兼巡抚,镇压断藤峡瑶民八寨。先后用兵,皆成功迅速。以病乞归,行至南安而卒。其学以致良知为主,谓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物。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以曾筑室阳明洞中,学者称阳明先生。文章博大昌达,初刻意为词章,后不复措意工拙,而行墨间自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
原文

马子莘问:“‘修道之教’,旧说谓圣人品节吾性之固有,以为法于天下,若礼、乐、刑、政之属。此意如何?” 先生曰:“道即性即命,本是完完全全,增减不得,不假修饰的,何须要圣人品节?却是不完全的物件!礼、乐、刑、政是治天下之法,固亦可谓之教,但不是子思本旨。若如先儒之说,下面由教入道的,缘何舍了圣人礼、乐、刑、政之教,别说出一段戒慎恐惧工夫?却是圣人之教为虚设矣。” 子莘请问。 先生曰:“子思性、道、教皆从本原上说。天命于人则命便谓之性,率性而行则性便谓之道,修道而学则道便谓之教。率性是诚者事,所谓‘自诚明,谓之性’也;修道是诚之者事,所谓‘自明诚,谓之教’也。圣人率性而行即是道。圣人以下未能率性,于道未免有过不及,故须修道。修道则贤知者不得而过,愚不肖者不得而不及,都要循着这个道,则道便是个教。此‘教’字与‘天道至教’‘风雨霜露,无非教也’之‘教’同。‘修道’字与‘修道以仁’同。人能修道,然后能不违于道,以复其性之本体,则亦是圣人率性之道矣。下面‘戒慎恐惧’便是修道的工夫,‘中和’便是复其性之本体。如《易》所谓‘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中和位育’便是尽性至命。”

翻译
马子莘问:“‘修道之教’,朱熹认为圣人的人品、悟性是天生的,是天下人效法的标榜,比如礼、乐、刑、政之类。是不是这样?” 先生说:“道就是性,就是命,道原本是完完全全的,不可增减,不需要修饰,哪里需要圣人的品节?如此就成了不完整的东西。礼、乐、刑、政是治理天下的法则,固然也可以称之为教化,但这不是子思所说的‘教’的本义。如果真像朱熹先生所说的,资质偏下的人通过教化才能领悟圣道,为何舍弃圣人的礼、乐、刑、政的教化,而另外说出一段‘戒慎恐惧’的功夫来?圣人之教难道仅为一种摆设。” 子莘请问其详。 先生说:“子思所说的性、道、教都是从本源上说的。天命在人,那么命即为性,率性而行,那么性即为道,修道而学,那么道即为教。率性是‘诚者’之事,也就是《中庸》中所说的‘自明诚,谓之性’;修道是‘诚之者’之事,也就是《中庸》中所说的‘自明诚,谓之教’。圣人率性而行,就是修养圣道。圣人以下的普通人不能率性,对于圣道难免有过分或不及的地方,故此需要修道。修道使贤明的人不至过分,才智愚钝的人不至不及,而会遵循圣道,这里圣道便有教化。这个‘教’字与‘天道至教’‘风雨霜露,无非教也’中的‘教’字意思相同。‘修道’两个字也与‘修道以仁’中的‘修道’相同。人能修道,而后能不违背圣道,恢复其天性的本体,那么也就是圣人的‘率性之道’了。《中庸》后面所说的‘戒慎恐惧’就是修道的功夫,‘中和’就是恢复人性的本体。即如《易经》中所说的‘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中和位育’就是尽性而至命。”
释义/赏析
繁体原文
馬子莘問:“‘修道之教’,舊說謂聖人品節吾性之固有,以爲法於天下,若禮、樂、刑、政之屬。此意如何?” 先生曰:“道即性即命,本是完完全全,增減不得,不假修飾的,何須要聖人品節?卻是不完全的物件!禮、樂、刑、政是治天下之法,固亦可謂之教,但不是子思本旨。若如先儒之說,下面由教入道的,緣何舍了聖人禮、樂、刑、政之教,別說出一段戒慎恐懼工夫?卻是聖人之教爲虛設矣。” 子莘請問。 先生曰:“子思性、道、教皆從本原上說。天命於人則命便謂之性,率性而行則性便謂之道,修道而學則道便謂之教。率性是誠者事,所謂‘自誠明,謂之性’也;修道是誠之者事,所謂‘自明誠,謂之教’也。聖人率性而行即是道。聖人以下未能率性,於道未免有過不及,故須修道。修道則賢知者不得而過,愚不肖者不得而不及,都要循着這個道,則道便是個教。此‘教’字與‘天道至教’‘風雨霜露,無非教也’之‘教’同。‘修道’字與‘修道以仁’同。人能修道,然後能不違於道,以復其性之本體,則亦是聖人率性之道矣。下面‘戒慎恐懼’便是修道的工夫,‘中和’便是復其性之本體。如《易》所謂‘窮理盡性以至於命’。‘中和位育’便是儘性至命。”
翻译
馬子莘問:“‘修道之教’,朱熹認爲聖人的人品、悟性是天生的,是天下人效法的標榜,比如禮、樂、刑、政之類。是不是這樣?” 先生說:“道就是性,就是命,道原本是完完全全的,不可增減,不需要修飾,哪裏需要聖人的品節?如此就成了不完整的東西。禮、樂、刑、政是治理天下的法則,固然也可以稱之爲教化,但這不是子思所說的‘教’的本義。如果真像朱熹先生所說的,資質偏下的人通過教化才能領悟聖道,爲何捨棄聖人的禮、樂、刑、政的教化,而另外說出一段‘戒慎恐懼’的功夫來?聖人之教難道僅爲一種擺設。” 子莘請問其詳。 先生說:“子思所說的性、道、教都是從本源上說的。天命在人,那麼命即爲性,率性而行,那麼性即爲道,修道而學,那麼道即爲教。率性是‘誠者’之事,也就是《中庸》中所說的‘自明誠,謂之性’;修道是‘誠之者’之事,也就是《中庸》中所說的‘自明誠,謂之教’。聖人率性而行,就是修養聖道。聖人以下的普通人不能率性,對於聖道難免有過分或不及的地方,故此需要修道。修道使賢明的人不至過分,才智愚鈍的人不至不及,而會遵循聖道,這裏聖道便有教化。這個‘教’字與‘天道至教’‘風雨霜露,無非教也’中的‘教’字意思相同。‘修道’兩個字也與‘修道以仁’中的‘修道’相同。人能修道,而後能不違背聖道,恢復其天性的本體,那麼也就是聖人的‘率性之道’了。《中庸》後面所說的‘戒慎恐懼’就是修道的功夫,‘中和’就是恢復人性的本體。即如《易經》中所說的‘窮理盡性以至於命’。‘中和位育’就是儘性而至命。”
释义/赏析
拓展阅读
读书笔记
词字云图书馆-诗词歌赋国学学习-7*24小时
  • 词字云图书馆www.ciziyun.com 点击:41850147次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交,如果我们的某些资料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对您造成了任何程度的伤害,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chuangmi01@qq.com侵删 词字云-做你身边最得力的古文帮手,唐诗三百首,诗歌全集,唐诗、宋词、元曲、诗经、离骚、古代诗词、现代诗歌、近代诗歌、外国诗歌,打造全诗词数据库网站和社区,为您提供经典的诗词、丰富的诗词服务。以及国学经典,词字云,国学,易经,道德经,弟子规,唐诗,宋词,元曲,诗经,离骚,古典诗词,红色诗词,近代诗词,现代诗词

    Copyright © 词字云www.ciziyun.com图书馆 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