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你身边的国学大师-国学堂

词字云-国学堂

洞仙歌

国学诗词雏鹰计划:阅读此篇名篇《洞仙歌》 来自:《作品》

辛弃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宋高宗绍兴十年(西元一一四〇年),生于金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时中原已陷于金。绍兴三十一年(西元一一六一年),海陵王南侵,稼轩趁机聚众二千,投忠义军隶耿京部。绍兴三十二年(西元一一六二年)奉京命奏事建康,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稼轩还至海州,约忠义军五十骑,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献俘行在,改差签判江阴军,时年二十一岁。宋孝宗乾道四年(西元一一六八年)通判建康府。乾道时,累知滁州,宽征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历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使,淳熙中,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创建「飞虎军」,雄镇一方。後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为言者论罢。宋光宗绍熙二年(西元一一九一年),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未几又为谏官诬劾落职,居铅山。宋宁宗嘉泰三年(西元一二〇三年),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嘉泰四年(西元一二〇四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西元一二〇七年)召赴行在奏事,进枢密都承旨,未受命而病卒,年六十八。後赠少师,谥「忠敏」。稼轩擅长短句,以豪放为主,有「词中之龙」之称,与东坡并称「苏辛」,又与易安并称「济南二安」。平生力主抗金,「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尝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然命运多舛,屡与当政之主和派政见不合,备受排挤,壮志难酬。故满腔激情多寓于词。词风多样,题材广阔,悲鬱沉雄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更善化前人典故入词。现存词六百馀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敬甫辑有《稼轩集钞存》,近人邓恭三增辑为《辛稼轩诗文钞存》。生平见《宋史·卷四百〇一·辛弃疾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及邓恭三《辛稼轩年谱》。
原文

松关桂岭,望青葱无路。费尽银钩榜佳处。怅空山岁晩,窈窕谁来,须著我,醉卧石楼风雨。 仙人琼海上,握手当年,笑许君携半山去。劖叠嶂,卷飞泉,洞府凄凉,又却怪、先生多取。怕夜半、罗浮有时还,好长把云烟,再三遮住。

翻译
释义/赏析
洞仙歌:词牌名。原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原用以咏洞府神仙。敦煌曲中有此调,但与宋人所作此词体式不同。此调有令词和有慢词两体。令词自八十三字至九十三字,常以《东坡乐府》之《洞仙歌令》为准,前后阕各三仄韵。音节舒徐,极骀宕摇曳之致。康伯可词名《洞仙歌令》,潘紫岩词名《羽仙歌》,袁通甫词名《洞仙词》。《宋史·乐志》名《洞中仙》,注「林钟商调」,又「歇指调」。金词注「大石调」。前阕第二句是上一、下四句法,后阕收尾八言句是以一去声字领下七言,紧接又以一去声字领下四言两句作结。前阕第二句亦有用上二、下三句法,并于全阕增一、二衬字,句豆平仄略异者。慢词自一百十八字至一百二十六字,柳屯田《乐章集》「嘉景」词注「般涉调」,「乘兴閒泛兰舟」词注「仙吕调」,「佳景留心惯」词注「中吕调」。按张南湖《诗馀图谱》,前阕六句三韵,后阕七句三韵,前后阕第三句俱七字,第四句俱九字,前阕结句六字,后阕结句九字,此令词正体也,间有摊破、添字句、添韵者,皆从此出。 「浮石山庄,余友月湖道人何同叔之别墅也。山类罗浮,故以名。同叔尝作《游山次序榜》示余,且索词,为赋《洞仙歌》以遗之,同叔顷游罗浮,遇一老人,庞眉幅巾,语同叔云:『当有晚年之契。』盖僊云」:四卷本丁集作「浮石庄,余友月湖道人何同叔之别墅也。山类罗浮,故以名。同叔尝作《游山次序榜》示余,且索词,为赋《洞仙歌》以遗之,同叔顷游罗浮,遇一老人,庞眉幅巾,语同叔云:『当有晚年之契。』盖僊云」。 何同叔:《宋史·卷四百〇一·何异传》:「何异,字同叔,抚州崇仁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调石城主簿,历两任,知蘋乡县。……以宝章阁直学士知泉州,从所乞予祠,进宝章阁学士,转一官致仕。卒,年八十有一。异高自标致,有诗名,所著《月湖诗集》行世。」 罗浮:宋·乐子正《太平寰宇记·卷一百六十·〈岭南道·博罗县〉》:「《南越志》云:增城县有罗浮山,罗水出焉,是谓浮山。与罗山并体,故曰『罗浮』,非羽化莫有登其极者。崄尖之峰四百三十有二,因归于罗山,上则三峰争竦,各五六千刃。其穴溟水莫测其极。北通句曲之山,即《茅君内传》所云『第七洞』,名『朱明耀真之天』。」又云:「罗浮二山隐天,唯石楼一路可登。」又云:「罗山绝顶曰飞云峰,夜半见日。……其下浮山相接处,有石如梁曰铁桥。浮山之绝顶曰蓬莱峰,在铁桥之西。」 《游山次序榜》:已佚。南宋·陈直斋《直斋书录解题·卷八》:「《何氏山庄次序本末》一卷,尚书崇仁何异同叔撰。其别墅曰『三山小隐』。『三山』者,浮石山、岩石山、玲珑山,其实一山也,周回数里,叙其景物次序为此编,自号月湖,标韵清绝如神仙中人,膺高寿而终。其山闻今芜废矣。」 「顷游罗浮,遇一老人,庞眉幅巾,语同叔云:『当有晚年之契。』盖仙云」:南宋·洪容斋《夷坚三志·辛集·卷三·何同叔游罗浮》:「乾道初,何同叔以广府节度推官督赋惠州,因游罗浮,逢一道人,与语良久,殊为契合。临去言:『从今日以后,且领取三十年安乐。』授以心肾交感之法,使水火既济,则常得无病。仍令岁礼韩君丈人,可预知死日,又揣按骨法,谓晚岁当遇至人。何退抵冲虚观,询道士:『适所见何人?房在何处?』皆曰:『无此人。』已而周行至黄野人祠堂,惊曰:『此是也。』何气干瘠紧,本自寡欲,生于甲寅,时年甫三十,既遇黄君,不复有疾苦。庆元丁已岁,入为太常少卿,为同僚言此,且云:『今已三十馀年,来日定无多矣。』同僚曰:「公仙风道骨,瞳子绀碧照人,世间不能侵,寿算未见易量也。」大儿以大社令在寺,预闻之,亲得其所书如此。」南宋·张荃翁《贵耳集·卷中》:「月湖何文昌异,为广幕,校文惠州,因游罗浮,至大石楼,遇黄野人。一见便言:『做得尚书。年九十。』袖出一柑,分食之。月湖由是清健无疾,后果如其言。或云:『黄野人有云篾,长三丈馀,止一节,授一篾于月湖。』问其孙,未尝有之。」 银钩:《书苑》:「晋索靖草书绝代,名曰『银钩虿尾』。」唐·白乐天《鸡距笔赋》:「搦之而变成金距,书之而化出银钩。」 石楼:宋·苏东坡《游罗浮山一首示儿子过》诗,施德初注引邹师正《罗浮指掌图》:「山高三千六百丈,袤直五百里,周三百里。上有大小石楼,相去五里,皆高出云表,登之可望沧海,夜半见日初出。」 「又却怪、先生多取」句:宋·苏东坡《越州张中舍寿乐堂》诗:「不忧儿辈知此乐,但恐造物怪多取。」却怪,广信书院本作「却怕」,玆从四卷本丁集。
繁体原文
松關桂嶺,望靑蔥無路。費盡銀鉤榜佳處。悵空山歳晩,窈窕誰來,須著我,醉臥石樓風雨。 仙人瓊海上,握手當年,笑許君攜半山去。劖疊嶂,卷飛泉,洞府淒涼,又卻怪、先生多取。怕夜半、羅浮有時還,好長把雲煙,再三遮住。
翻译
释义/赏析
洞仙歌:詞牌名。原唐教坊曲,後用爲詞牌。原用以詠洞府神仙。敦煌曲中有此調,但與宋人所作此詞體式不同。此調有令詞和有慢詞兩體。令詞自八十三字至九十三字,常以《東坡樂府》之《洞仙歌令》爲準,前後闋各三仄韻。音節舒徐,極駘宕搖曳之致。康伯可詞名《洞仙歌令》,潘紫巖詞名《羽仙歌》,袁通甫詞名《洞仙詞》。《宋史·樂志》名《洞中仙》,注「林鐘商調」,又「歇指調」。金詞注「大石調」。前闋第二句是上一、下四句法,後闋收尾八言句是以一去聲字領下七言,緊接又以一去聲字領下四言兩句作結。前闋第二句亦有用上二、下三句法,幷於全闋增一、二襯字,句豆平仄略異者。慢詞自一百十八字至一百二十六字,柳屯田《樂章集》「嘉景」詞注「般渉調」,「乘興閒泛蘭舟」詞注「仙呂調」,「佳景留心慣」詞注「中呂調」。按張南湖《詩餘圖譜》,前闋六句三韻,後闋七句三韻,前後闋第三句倶七字,第四句倶九字,前闋結句六字,後闋結句九字,此令詞正體也,間有攤破、添字句、添韻者,皆從此出。 「浮石山莊,余友月湖道人何同叔之別墅也。山類羅浮,故以名。同叔嘗作《遊山次序榜》示余,且索詞,爲賦《洞仙歌》以遺之,同叔頃遊羅浮,遇一老人,龐眉幅巾,語同叔云:『當有晩年之契。』蓋僊云」:四巻本丁集作「浮石莊,余友月湖道人何同叔之別墅也。山類羅浮,故以名。同叔嘗作《遊山次序榜》示余,且索詞,爲賦《洞仙歌》以遺之,同叔頃遊羅浮,遇一老人,龐眉幅巾,語同叔云:『當有晩年之契。』蓋僊云」。 何同叔:《宋史·巻四百〇一·何異傳》:「何異,字同叔,撫州崇仁人。紹興二十四年進士,調石城主簿,曆兩任,知蘋鄕縣。……以寶章閣直學士知泉州,從所乞予祠,進寶章閣學士,轉一官致仕。卒,年八十有一。異髙自標緻,有詩名,所著《月湖詩集》行世。」 羅浮:宋·樂子正《太平寰宇記·巻一百六十·〈嶺南道·博羅縣〉》:「《南越志》云:増城縣有羅浮山,羅水出焉,是謂浮山。與羅山並體,故曰『羅浮』,非羽化莫有登其極者。嶮尖之峯四百三十有二,因歸於羅山,上則三峯爭竦,各五六千仭。其穴溟水莫測其極。北通句曲之山,卽《茅君内傳》所云『第七洞』,名『朱明耀真之天』。」又云:「羅浮二山隱天,唯石樓一路可登。」又云:「羅山絶頂曰飛雲峯,夜半見日。……其下浮山相接處,有石如梁曰鐵橋。浮山之絶頂曰蓬萊峯,在鐵橋之西。」 《遊山次序榜》:已佚。南宋·陳直齋《直齋書録解題·巻八》:「《何氏山莊次序本末》一巻,尚書崇仁何異同叔撰。其別墅曰『三山小隱』。『三山』者,浮石山、巖石山、玲瓏山,其實一山也,周回數里,敘其景物次序爲此編,自號月湖,標韻淸絶如神仙中人,膺髙壽而終。其山聞今蕪廢矣。」 「頃遊羅浮,遇一老人,龐眉幅巾,語同叔云:『當有晩年之契。』蓋僊云」:南宋·洪容齋《夷堅三志·辛集·巻三·何同叔遊羅浮》:「乾道初,何同叔以廣府節度推官督賦惠州,因遊羅浮,逢一道人,與語良久,殊爲契合。臨去言:『從今日以後,且領取三十年安樂。』授以心腎交感之法,使水火旣濟,則常得無病。仍令歳禮韓君丈人,可預知死日,又揣按骨法,謂晩歳當遇至人。何退抵沖虛觀,詢道士:『適所見何人?房在何處?』皆曰:『無此人。』已而周行至黃野人祠堂,驚曰:『此是也。』何氣幹瘠緊,本自寡欲,生於甲寅,時年甫三十,旣遇黃君,不復有疾苦。慶元丁已歳,入爲太常少卿,爲同僚言此,且云:『今已三十餘年,來日定無多矣。』同僚曰:「公仙風道骨,瞳子紺碧照人,世間不能侵,壽算未見易量也。」大兒以大社令在寺,預聞之,親得其所書如此。」南宋·張荃翁《貴耳集·巻中》:「月湖何文昌異,爲廣幕,校文惠州,因遊羅浮,至大石樓,遇黃野人。一見便言:『做得尚書。年九十。』袖出一柑,分食之。月湖由是清健無疾,後果如其言。或云:『黃野人有雲篾,長三丈餘,止一節,授一篾於月湖。』問其孫,未嘗有之。」 銀鉤:《書苑》:「晉索靖草書絶代,名曰『銀鉤蠆尾』。」唐·白樂天《鷄距筆賦》:「搦之而變成金距,書之而化出銀鉤。」 石樓:宋·蘇東坡《遊羅浮山一首示兒子過》詩,施德初注引鄒師正《羅浮指掌圖》:「山髙三千六百丈,袤直五百里,周三百里。上有大小石樓,相去五里,皆髙出雲表,登之可望滄海,夜半見日初出。」 「又卻怪、先生多取」句:宋·蘇東坡《越州張中舍壽樂堂》詩:「不憂兒輩知此樂,但恐造物怪多取。」卻怪,廣信書院本作「卻怕」,玆從四巻本丁集。
拓展阅读
读书笔记
词字云图书馆-诗词歌赋国学学习-7*24小时
  • 词字云图书馆www.ciziyun.com 点击:30069726次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交,如果我们的某些资料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对您造成了任何程度的伤害,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chuangmi01@qq.com侵删 词字云-做你身边最得力的古文帮手,唐诗三百首,诗歌全集,唐诗、宋词、元曲、诗经、离骚、古代诗词、现代诗歌、近代诗歌、外国诗歌,打造全诗词数据库网站和社区,为您提供经典的诗词、丰富的诗词服务。以及国学经典,词字云,国学,易经,道德经,弟子规,唐诗,宋词,元曲,诗经,离骚,古典诗词,红色诗词,近代诗词,现代诗词

    Copyright © 词字云www.ciziyun.com图书馆 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