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你身边的国学大师-国学堂

词字云-国学堂

书史

国学诗词雏鹰计划:阅读此篇名篇《书史》 来自:《作品》

米芾

名或作黻。宋太原人,后徙襄阳,又徙丹徒。字元章,号鹿门居士、海岳外史,世称米襄阳。以恩补浛光尉,历知雍丘县、涟水军,以太常博士知无为军。徽宗时召为书画学博士,擢礼部员外郎,出知淮阳军。举止怪异,有洁癖。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书法得王献之笔意,尤工行草。画山水人物多以水墨点染,自名一家。有《宝晋英光集》、《书史》、《画史》、《宝章待访录》等。
原文

金匮石室,汗简杀青,悉是传录,河间古简,为法书祖。张彦远志在多闻,上列沮苍,按史发论,世咸不传,徒欺后人,有识所罪。至于后愚妄作,组织神鬼,止可发笑。余但以平生目历,区别无疑,集曰《书史》,所以提南识者,不点俗目。 刘原父收周鼎篆一器,百字,刻迹焕然,所谓金石刻文,与孔氏上古书相表里,字法有鸟迹自然之状。宗室仲忽、李公麟收购亦多。余皆尝赏阅,如楚钟刻字,则端逸,远高秦篆,咸可冠方今法书之首;秦汉石刻,涂壁都市,前人已详。余阅书白首,无魏遗墨,故断自西晋。晋贤十四帖,检校太师李玮于侍中王贻永家购得,第一帖张华真楷,钟法,次王 ,次王戎,次陆机,次郗鉴,次陆 表,晋元帝批答,次谢安,次王衍,次右军,次谢万两帖,次王 ,次臣詹,晋武帝批答,次谢方回,次郗 ,次谢尚,内谢安帖,有开元印,缝两小玺,建中翰林印。安及万帖有王涯永存珍秘印,大卷前有梁秀收阅古书印,后有殷浩印,殷浩以丹,梁秀以赭,是唐末赏鉴之家,其间有太平公主胡书印,王溥之印。自五代相家宝藏。侍中,国婿,丞相子也。太宗皇帝文德化成,靖无他好,留意翰墨,润色太平。淳化中尝借王氏所收书,集人《阁帖》十卷,内郗 两行《二十四日帖》,乃此卷中者,仍于谢安帖尾御书亲跋三字以还王氏,其帖在李玮家。余同王涣之饮于李氏园池,阅书画产竟日,末出此帖:枣木大轴,古青藻花锦作标,破烂,无竹模,晋帖,上反安冠簪样古玉轴。余寻制掷枣轴池中,拆玉轴,王涣之加糊,共装焉。一坐大笑,要余题跋,乃题曰:“李氏法书第一”(亦天下法书第一也)。 又晋谢奕、桓温、谢安三帖为一卷,上有窦蒙审定印,谢安帖后以浓墨模榻,遂全晕过,后归副车王诜家,分为三帖,云失谢安帖,以墨重晕。唐人意宝此帖,而反害之也。后人可以为戒。李玮云:“亦购于王氏。” 又黄素《黄庭经》一卷,是六朝人书。绢完,并无唐人气格。缝有书印字,是曾入钟绍京家。黄素缜密,上下是为丝织成栏,期间用未墨界行。卷末跋台仙二字,有 陈氏图书字印,及钱氏忠孝之家印。陶谷跋云:“山阴道士刘君,以群鹅献右军,乞书《黄庭经》,此是也。此书乃明州刺史李振景福中罢官过浚郊,遗光禄朱卿; 卿名友文,即梁祖之子,后封博王;王薨,余获于旧邸,时贞明庚辰秋也。晋都梁苑。因重背之。中书舍人陶谷记。”是日降制,以京兆尹安彦威兼副都统。余跋云:“书印字,唐越国公钟绍京印也。《晋史》载:为写《道德经》,当举群鹅相赠。因李白诗《送贺监》云:‘镜湖流水春始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世人遂以《黄庭经》为‘换鹅经’,甚可笑也。此名因开元后,世传《黄庭经》多恶扎,皆是伪作,唐人以画赞犹为非真,则《黄庭》内多钟法者,犹是好事者为之耳。” 又有唐摹右军帖,双钩,蜡纸摹。末后一帖,是“奉橘三百颗,霜末降,未可我得”。韦应物诗云:“书后欲题三百颗,洞庭更待满林霜”。盖用此事。开皇十八年三月二十七日,参军学士诸葛颖、咨议参军开府学士柳顾言、释智果跋其尾。 晋右将军会稽内史王羲之行书帖真迹,天下法书第二,右军行书第一也。帖辞云:“羲之死罪。伏想朝廷清和,稚恭遂进镇,东西齐举,想克定有期也。羲之死罪。 ”长庆某年月日,太常少卿萧祐鉴定。在王禹玉家,后有禹玉跋,以门下省印印之。时贵多跋。后为章子厚借去不归。其子仲 ,专遣介请未至。是竹丝干笔所书,锋势郁勃,挥霍浓淡如云烟,变怪多态。“清”字破损,余亲临得之。 王羲之《玉润帖》,是唐人冷金纸上双钩摹。帖云:“官奴小女玉润,病来十余日,了不令民知,昨来忽发痼,至今转笃;又苦头痈。头痈已溃,尚未足忧,痼病少有差者,优之焦心,良不可言。顷者艰疾未之有,良由民为家长,不能克已勤修,训化上下,多犯科诫,以至于此。民惟归诚待罪而已。此非复常言常辞,想官奴辞已具,不复多白。上负道德,下愧先生,夫复何言!”此帖连在《稚恭帖》后,字大小一如《兰亭》,想其真迹神妙。右军《快雪时晴帖》云:“羲之顿首。快雪时 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是真字,数字带行,今民无右军真字帖。末有君倩二字,疑是梁秀。缝有褚氏字印,是褚令所印。苏氏有三本,在诸房,一余易得之,一刘泾巨济易得,无褚印。 晋太宰中书令王献之字子敬《十二月帖》,黄麻纸,辞云:“十二月割至否?中秋不复,不得想,未复还恸,理为即甚省,如何?然胜人何庆等,庆等大军”,下一 印曰“铎书”,是唐相王铎印;后有君倩字;前有绢小帖,是褚遂良,题曰“大令十二月帖”。此帖运笔如火筋画灰,边属无端末,如不经意,所谓一笔书,天下子敬第一帖也。元与《快雪帖》相连,苏太简家物,上有国老才翁子美题跋,云:“卤僧守一所藏,先令以命服得之。”子美子激,字志东,与余分藏,以书画宝玩易之。 王羲之《笔精帖》,内两字集在诸家碑上,缝有正观半印。王献之《日寒帖》,有唐氏杂迹印,后有两行谢安批,所谓批后为答也。唐太宗不敬献之《慰问帖》,故 于帖上刮去不次献之白字,谓之羊欣以应募,而以前帖为薄绍之书。跋尾书官姓名,云:“大历某年月日,下刮去石姓名。”五代人题曰:“薛邕记之。”后题一行 曰:“某年和传遗余。”押字是薛也,其后归王文惠家。文惠孙居高邮,并收得褚遂良黄绢上临《兰亭》一本。乏赀之官,许余以五十千质之。余时迁葬丹徒,约王 君,友婿宗室时监罗务令辊亦欲往,别约至彼交帖。王君后余五日至,余方襄大事,未暇见之。事意见,云:“适沈存中借去。”吾拊髀惊曰:“此书不复归矣。” 余遂过沈,问焉。沈曰:“且勿惊破得之,当易公王维雪图,其父尝许见与也。”余因不复言。后数日,王君携褚书见过,大叹曰:沈使其媚有二十星资其行,请以 二十千留褚书。余因不复取。后十年,王君卒,其子居高邮,欲成姻事,因贺铸持至仪真,求以二十千售之,后苏颂丞相家与沈之子博毅同会,问所在,曰:“分与其弟矣。”翌日,苏舜元子云屡见之。 吕夏卿子通直君有欧阳询草书《千文》,蔡襄跋为智永。通直出示余,欲跋,答以必改平乃跋。君欣然。遂于古纸上跋正。通直君,失其名字。 唐人临智永《千文》半卷,在丞相苏颂家。 苏耆家《兰亭》三本。一是参政苏易简题赞,曰:“有若像夫子,尚兴阙里门。虎贲类蔡邕,犹旁文举尊。昭陵自一闭,真迹不复存。今余获此本,可以比□。”第圩本在苏舜元房,上有易简子耆天圣岁跋。范文正、王尧臣参政跋云:“才翁东斋书,尝尽览焉。”苏泊,才翁子也,与余友善,以王维雪景六幅、李王翎毛 一幅、徐熙梨花大折枝易得之。毫发备尽。“少长”字,世传众本皆不及。“长”字其中二笔相近,末后捺笔钩回,笔锋直至起笔处。“怀”字内折笔、抹笔,皆转 侧,褊而见锋。“ ”字内“斤”字“足”字转笔,贼毫随之,于斫和处,贼毫直出其中。世之摹本,未尝有也。此定是冯承素、汤普彻、韩道政、赵模、诸葛正之流拓赐王公者。碾花真玉轴,紫锦装背。在苏氏舜元房。题为褚遂良摹。余跋曰:“《乐毅论》正书第一,此乃行书第一也。观其改误字,多率意为之,咸有褚体,余皆尽妙。此书下真迹一等,非深知书者,未易道也。赞曰:熠熠客星,岂晋所得。养器泉石,留腴翰墨。戏著标谈,书存焉式。郁郁昭陵,玉碗已出。戎温无类,谁宝真物?水月非 虚,移模夺质。绣缲金□,琼机绵绋。猗欤元章,守之勿失。”第三本唐粉蜡纸摹,在舜钦房。第二本所论数字,精妙处此本咸不及,然固在第一本上也。是其族人沂摹。盖第二本毫发不 差。世当有十余本。一绢本,在蒋长源处。一纸本,在其子之文处,是舜钦本。一本在腾中处,是归余家本也。一本在之友处。 泗州 南山 杜氏,父为尚书郎,家世杜陵人,收唐刻板本《兰亭》,与吾家所收不差。有锋势,笔活。余得之,以其本刻板,回视定本及近世妄刻之本,异也。此书不亡于后世者,赖存此本。遇好事者见求,即与一本,不可再得。民谓之三米《兰亭》。 宗室叔盎收《兰亭》,遂不及吾家本,在舜钦本上,因重背,易其后背纸,遂乏精彩。然在都门,最为佳本。王巩见求余家印本,曰:“此汤普彻所摹,与赠王诜家摹本一同。”今甚思之,欲得此以自解尔。钱塘关景仁收唐石本《兰亭》,佳于定本,不及余家板本也。 唐太师颜真卿《不审》、《乞米》二帖,在苏澥处。背缝有吏部尚书铨印,与安师文家《争坐位帖》、《责峡州别驾帖》缝印一同。《争坐位帖》是唐畿县狱状捶熟 纸。韩退之以用生纸录文为不敏也。生纸当是草上所用,内小字是于行间添注,不尽,又于行下空纸边横写,与刻本不同。此帖在颜最为杰思。想其忠义愤发,顿挫 郁屈,意不在字,天真罄露,在于此书。石刻粗存梗概尔。余少时临一本,不复记所在。后二十年,宝文谢景温尹京云:大豪郭氏分,内一房欲此帖,至折八百千, 众乃许。取视之,缝有“元章戏笔”字印,中间笔气甚有如余书者,面喻之。乃云:“家世收久,不以公言为然。” 《峡州别驾帖》,白麻纸,真字。云“疏拙抵罪,圣慈含弘。犹佐列藩,不远伊迩”是也。字类《纠宗碑》,清甚。又《祭濠州使君文》、《鹿肉帖》,并是鲁公真迹。 山阳簿张君,齐贤丞相之后,收鲁公二帖,云“奏事官至”,又曰“为宪之功”。后帖“张溆郎官求辟”,类《乞米帖》及《李太保帖》。 《朱巨川告》,颜书,其孙灌园屡持入秀州崇德邑中,不用为荫。余以金梭易之。又一告,类徐浩书,在邑人王衷处,亦《巨川告》也。刘泾得余颜《告》背纸,上有五分墨,至今装为秘玩。然如徐告,粗有徐法尔。王诜与余厚善,爱之笃。一日见,语曰:“固愿得之”。遂以韩马易去。马寻于刘泾处换一石也。此书至今在王诜处。 《送刘太冲序》,碧笺书,王钦臣故物,后有王参政名印。王云:因与唐两出书,各误收卷去。以“将才不偶命,而德其无邻”字剪去,碧笺宜墨,神彩艳发,龙蛇生动,睹之惊人。不装背,揭去背纸,以厚纸散卷之。略一出,即卷去。其子云“与智永《千字文》、柳公权书《柳尊师志》、欧阳《鄱阳帖》,并同葬矣”,亦可叹息也。或谓密为王诜购去。 苏之才收碧笺文殊一幅,鲁公妙迹。又有《与夫人帖》一幅,当是其嫂。今在王诜家。 鲁公《寒食帖》,绫纸书,在钱勰处。世多石刻。 鲁公一轴五帖,见石裔言在兄处,副车之孙也。 怀素绢帖第一帖“胸中刺痛”,第二帖“恨不识颜尚书”,第三帖“律公好事”,是怀素老笔,并在安师文处。元祐戊辰岁,安公携至,留吾家月余,临学乃还。后有吕汲公大防已下题。今归章公。 怀素《千文》绢本真迹,在苏液家,沈遘家刻板本。是后归章家。 怀素诗一首,绢上真迹,王巩易与王诜家。 怀素绢帖一轴杂论故事,后人分剪为二十余处,王诜累年遂求足元数。又一云“史陵者”绢帖,以六朝古贤一帧,易与王诜。 怀素书《任华歌》,真迹两幅,绢书,字法清逸,歌辞奇伟。在王诜家。诜云:“尚方有其后三幅。” 怀素草书“祝融高坐对寒峰”,绿绢帖,两行。此字最佳。石紫常刻石有六行,今不见前四行。问夷庚,云:“与王钦臣家杂色缬级绢背以诗代怀帖同轴。”今闻王之子,为宗室所购。是怀素天下第一好收也。

翻译
释义/赏析
繁体原文
金匱石室,汗簡殺青,悉是傳錄,河間古簡,為法書祖。張彥遠志在多聞,上列沮蒼,按史發論,世咸不傳,徒欺後人,有識所罪。至於後愚妄作,組織神鬼,止可發笑。余但以平生目歷,區別無疑,集曰《書史》,所以提南識者,不點俗目。 劉原父收周鼎篆一器,百字,刻跡煥然,所謂金石刻文,與孔氏上古書相表裡,字法有鳥跡自然之狀。宗室仲忽、李公麟收購亦多。余皆嘗賞閱,如楚鐘刻字,則端逸,遠高秦篆,咸可冠方今法書之首;秦漢石刻,塗壁都市,前人已詳。余閱書白首,無魏遺墨,故斷自西晉。晉賢十四帖,檢校太師李瑋於侍中王貽永家購得,第一帖張華真楷,鐘法,次王 ,次王戎,次陸機,次郗鑒,次陸 表,晉元帝批答,次謝安,次王衍,次右軍,次謝萬兩帖,次王 ,次臣詹,晉武帝批答,次謝方回,次郗 ,次謝尚,內謝安帖,有開元印,縫兩小璽,建中翰林印。安及萬帖有王涯永存珍秘印,大卷前有梁秀收閱古書印,後有殷浩印,殷浩以丹,梁秀以赭,是唐末賞鑒之家,其間有太平公主胡書印,王溥之印。自五代相家寶藏。侍中,國婿,丞相子也。太宗皇帝文德化成,靖無他好,留意翰墨,潤色太平。淳化中嘗借王氏所收書,集人《閣帖》十卷,內郗 兩行《二十四日帖》,乃此卷中者,仍於謝安帖尾御書親跋三字以還王氏,其帖在李瑋家。余同王渙之飲於李氏園池,閱書畫產竟日,末出此帖:棗木大軸,古青藻花錦作標,破爛,無竹模,晉帖,上反安冠簪樣古玉軸。余尋制擲棗軸池中,拆玉軸,王渙之加糊,共裝焉。一坐大笑,要余題跋,乃題曰:「李氏法書第一」(亦天下法書第一也)。 又晉謝奕、桓溫、謝安三帖為一卷,上有竇蒙審定印,謝安帖後以濃墨模榻,遂全暈過,後歸副車王詵家,分為三帖,雲失謝安帖,以墨重暈。唐人意寶此帖,而反害之也。後人可以為戒。李瑋雲:「亦購於王氏。」 又黃素《黃庭經》一卷,是六朝人書。絹完,並無唐人氣格。縫有書印字,是曾入鐘紹京家。黃素縝密,上下是為絲織成欄,期間用未墨界行。卷末跋台仙二字,有 陳氏圖書字印,及錢氏忠孝之家印。陶谷跋雲:「山陰道士劉君,以群鵝獻右軍,乞書《黃庭經》,此是也。此書乃明州刺史李振景福中罷官過浚郊,遺光祿朱卿; 卿名友文,即梁祖之子,後封博王;王薨,余獲於舊邸,時貞明庚辰秋也。晉都梁苑。因重背之。中書捨人陶谷記。」是日降制,以京兆尹安彥威兼副都統。余跋雲:「書印字,唐越國公鐘紹京印也。《晉史》載:為寫《道德經》,當舉群鵝相贈。因李白詩《送賀監》雲:‘鏡湖流水春始波,狂客歸舟逸興多。山陰道士如相見,應寫黃庭換白鵝。’世人遂以《黃庭經》為‘換鵝經’,甚可笑也。此名因開元後,世傳《黃庭經》多惡扎,皆是偽作,唐人以畫贊猶為非真,則《黃庭》內多鐘法者,猶是好事者為之耳。」 又有唐摹右軍帖,雙鈎,蠟紙摹。末後一帖,是「奉橘三百顆,霜末降,未可我得」。韋應物詩雲:「書後欲題三百顆,洞庭更待滿林霜」。蓋用此事。開皇十八年三月二十七日,參軍學士諸葛穎、咨議參軍開府學士柳顧言、釋智果跋其尾。 晉右將軍會稽內史王羲之行書帖真跡,天下法書第二,右軍行書第一也。帖辭雲:「羲之死罪。伏想朝廷清和,稚恭遂進鎮,東西齊舉,想克定有期也。羲之死罪。 」長慶某年月日,太常少卿蕭祐鑒定。在王禹玉家,後有禹玉跋,以門下省印印之。時貴多跋。後為章子厚借去不歸。其子仲 ,專遣介請未至。是竹絲乾筆所書,鋒勢郁勃,揮霍濃淡如雲煙,變怪多態。「清」字破損,余親臨得之。 王羲之《玉潤帖》,是唐人冷金紙上雙鈎摹。帖雲:「官奴小女玉潤,病來十餘日,了不令民知,昨來忽發痼,至今轉篤;又苦頭癰。頭癰已潰,尚未足憂,痼病少有差者,優之焦心,良不可言。頃者艱疾未之有,良由民為家長,不能克已勤修,訓化上下,多犯科誡,以至於此。民惟歸誠待罪而已。此非復常言常辭,想官奴辭已具,不復多白。上負道德,下愧先生,夫復何言!」此帖連在《稚恭帖》後,字大小一如《蘭亭》,想其真跡神妙。右軍《快雪時晴帖》雲:「羲之頓首。快雪時 晴,佳。想安善。未果,為結力不次。王羲之頓首。山陰張侯。」是真字,數字帶行,今民無右軍真字帖。末有君倩二字,疑是梁秀。縫有褚氏字印,是褚令所印。蘇氏有三本,在諸房,一餘易得之,一劉涇巨濟易得,無褚印。 晉太宰中書令王獻之字子敬《十二月帖》,黃麻紙,辭雲:「十二月割至否?中秋不復,不得想,未復還慟,理為即甚省,如何?然勝人何慶等,慶等大軍」,下一 印曰「鐸書」,是唐相王鐸印;後有君倩字;前有絹小帖,是褚遂良,題曰「大令十二月帖」。此帖運筆如火筋畫灰,邊屬無端末,如不經意,所謂一筆書,天下子敬第一帖也。元與《快雪帖》相連,蘇太簡家物,上有國老才翁子美題跋,雲:「鹵僧守一所藏,先令以命服得之。」子美子激,字志東,與余分藏,以書畫寶玩易之。 王羲之《筆精帖》,內兩字集在諸家碑上,縫有正觀半印。王獻之《日寒帖》,有唐氏雜跡印,後有兩行謝安批,所謂批後為答也。唐太宗不敬獻之《慰問帖》,故 於帖上刮去不次獻之白字,謂之羊欣以應募,而以前帖為薄紹之書。跋尾書官姓名,雲:「大歷某年月日,下刮去石姓名。」五代人題曰:「薛邕記之。」後題一行 曰:「某年和傳遺余。」押字是薛也,其後歸王文惠家。文惠孫居高郵,並收得褚遂良黃絹上臨《蘭亭》一本。乏貲之官,許余以五十千質之。余時遷葬丹徒,約王 君,友婿宗室時監羅務令輥亦欲往,別約至彼交帖。王君後余五日至,余方襄大事,未暇見之。事意見,雲:「適沈存中借去。」吾拊髀驚曰:「此書不復歸矣。」 余遂過沈,問焉。沈曰:「且勿驚破得之,當易公王維雪圖,其父嘗許見與也。」余因不復言。後數日,王君攜褚書見過,大嘆曰:沈使其媚有二十星資其行,請以 二十千留褚書。余因不復取。後十年,王君卒,其子居高郵,欲成姻事,因賀鑄持至儀真,求以二十千售之,後蘇頌丞相家與沈之子博毅同會,問所在,曰:「分與其弟矣。」翌日,蘇舜元子雲屢見之。 呂夏卿子通直君有歐陽詢草書《千文》,蔡襄跋為智永。通直出示余,欲跋,答以必改平乃跋。君欣然。遂於古紙上跋正。通直君,失其名字。 唐人臨智永《千文》半卷,在丞相蘇頌家。 蘇耆家《蘭亭》三本。一是參政蘇易簡題贊,曰:「有若像夫子,尚興闕里門。虎賁類蔡邕,猶旁文舉尊。昭陵自一閉,真跡不復存。今余獲此本,可以比□。」第圩本在蘇舜元房,上有易簡子耆天聖歲跋。範文正、王堯臣參政跋雲:「才翁東齋書,嘗盡覽焉。」蘇泊,才翁子也,與余友善,以王維雪景六幅、李王翎毛 一幅、徐熙梨花大折枝易得之。毫髮備盡。「少長」字,世傳眾本皆不及。「長」字其中二筆相近,末後捺筆鈎回,筆鋒直至起筆處。「懷」字內折筆、抹筆,皆轉 側,褊而見鋒。「 」字內「斤」字「足」字轉筆,賊毫隨之,於斫和處,賊毫直出其中。世之摹本,未嘗有也。此定是馮承素、湯普徹、韓道政、趙模、諸葛正之流拓賜王公者。碾花真玉軸,紫錦裝背。在蘇氏舜元房。題為褚遂良摹。余跋曰:「《樂毅論》正書第一,此乃行書第一也。觀其改誤字,多率意為之,咸有褚體,余皆盡妙。此書下真跡一等,非深知書者,未易道也。贊曰:熠熠客星,豈晉所得。養器泉石,留腴翰墨。戲著標談,書存焉式。鬱鬱昭陵,玉碗已出。戎溫無類,誰寶真物?水月非 虛,移模奪質。繡繰金□,瓊機綿紼。猗歟元章,守之勿失。」第三本唐粉蠟紙摹,在舜欽房。第二本所論數字,精妙處此本咸不及,然固在第一本上也。是其族人沂摹。蓋第二本毫髮不 差。世當有十餘本。一絹本,在蔣長源處。一紙本,在其子之文處,是舜欽本。一本在騰中處,是歸余家本也。一本在之友處。 泗州 南山 杜氏,父為尚書郎,家世杜陵人,收唐刻板本《蘭亭》,與吾家所收不差。有鋒勢,筆活。余得之,以其本刻板,回視定本及近世妄刻之本,異也。此書不亡於後世者,賴存此本。遇好事者見求,即與一本,不可再得。民謂之三米《蘭亭》。 宗室叔盎收《蘭亭》,遂不及吾家本,在舜欽本上,因重背,易其後背紙,遂乏精彩。然在都門,最為佳本。王鞏見求余家印本,曰:「此湯普徹所摹,與贈王詵家摹本一同。」今甚思之,欲得此以自解爾。錢塘關景仁收唐石本《蘭亭》,佳於定本,不及余家板本也。 唐太師顏真卿《不審》、《乞米》二帖,在蘇澥處。背縫有吏部尚書銓印,與安師文家《爭坐位帖》、《責峽州別駕帖》縫印一同。《爭坐位帖》是唐畿縣獄狀捶熟 紙。韓退之以用生紙錄文為不敏也。生紙當是草上所用,內小字是於行間添注,不盡,又於行下空紙邊橫寫,與刻本不同。此帖在顏最為傑思。想其忠義憤發,頓挫 郁屈,意不在字,天真罄露,在於此書。石刻粗存梗概爾。余少時臨一本,不復記所在。後二十年,寶文謝景溫尹京雲:大豪郭氏分,內一房欲此帖,至折八百千, 眾乃許。取視之,縫有「元章戲筆」字印,中間筆氣甚有如余書者,面喻之。乃雲:「家世收久,不以公言為然。」 《峽州別駕帖》,白麻紙,真字。雲「疏拙抵罪,聖慈含弘。猶佐列藩,不遠伊邇」是也。字類《糾宗碑》,清甚。又《祭濠州使君文》、《鹿肉帖》,並是魯公真跡。 山陽簿張君,齊賢丞相之後,收魯公二帖,雲「奏事官至」,又曰「為憲之功」。後帖「張漵郎官求辟」,類《乞米帖》及《李太保帖》。 《朱巨川告》,顏書,其孫灌園屢持入秀州崇德邑中,不用為蔭。余以金梭易之。又一告,類徐浩書,在邑人王衷處,亦《巨川告》也。劉涇得余顏《告》背紙,上有五分墨,至今裝為秘玩。然如徐告,粗有徐法爾。王詵與余厚善,愛之篤。一日見,語曰:「固願得之」。遂以韓馬易去。馬尋於劉涇處換一石也。此書至今在王詵處。 《送劉太衝序》,碧箋書,王欽臣故物,後有王參政名印。王雲:因與唐兩出書,各誤收卷去。以「將才不偶命,而德其無鄰」字剪去,碧箋宜墨,神彩艷發,龍蛇生動,睹之驚人。不裝背,揭去背紙,以厚紙散卷之。略一出,即卷去。其子雲「與智永《千字文》、柳公權書《柳尊師志》、歐陽《鄱陽帖》,並同葬矣」,亦可嘆息也。或謂密為王詵購去。 蘇之才收碧箋文殊一幅,魯公妙跡。又有《與夫人帖》一幅,當是其嫂。今在王詵家。 魯公《寒食帖》,綾紙書,在錢勰處。世多石刻。 魯公一軸五帖,見石裔言在兄處,副車之孫也。 懷素絹帖第一帖「胸中刺痛」,第二帖「恨不識顏尚書」,第三帖「律公好事」,是懷素老筆,並在安師文處。元祐戊辰歲,安公攜至,留吾家月余,臨學乃還。後有呂汲公大防已下題。今歸章公。 懷素《千文》絹本真跡,在蘇液家,沈遘家刻板本。是後歸章家。 懷素詩一首,絹上真跡,王鞏易與王詵家。 懷素絹帖一軸雜論故事,後人分剪為二十餘處,王詵累年遂求足元數。又一雲「史陵者」絹帖,以六朝古賢一幀,易與王詵。 懷素書《任華歌》,真跡兩幅,絹書,字法清逸,歌辭奇偉。在王詵家。詵雲:「尚方有其後三幅。」 懷素草書「祝融高坐對寒峰」,綠絹帖,兩行。此字最佳。石紫常刻石有六行,今不見前四行。問夷庚,雲:「與王欽臣家雜色纈級絹背以詩代懷帖同軸。」今聞王之子,為宗室所購。是懷素天下第一好收也。
翻译
释义/赏析
拓展阅读
读书笔记
词字云图书馆-诗词歌赋国学学习-7*24小时
  • 词字云图书馆www.ciziyun.com 点击:30069726次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交,如果我们的某些资料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对您造成了任何程度的伤害,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chuangmi01@qq.com侵删 词字云-做你身边最得力的古文帮手,唐诗三百首,诗歌全集,唐诗、宋词、元曲、诗经、离骚、古代诗词、现代诗歌、近代诗歌、外国诗歌,打造全诗词数据库网站和社区,为您提供经典的诗词、丰富的诗词服务。以及国学经典,词字云,国学,易经,道德经,弟子规,唐诗,宋词,元曲,诗经,离骚,古典诗词,红色诗词,近代诗词,现代诗词

    Copyright © 词字云www.ciziyun.com图书馆 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