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你身边的国学大师-国学堂

词字云-国学堂

南乡子 · 送述古

国学诗词雏鹰计划:阅读此篇名篇《南乡子 · 送述古》 来自:《南乡子》

苏轼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苏老泉长子,苏颍滨兄。与父、弟合称「三苏」,故又称「大苏」。宋仁宗嘉祐二年(西元一〇五七年)进士。嘉祐六年(西元一〇六一年),再中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宋英宗治平二年(西元一〇六五年),召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治平三年,父卒,护丧归蜀。宋神宗熙宁二年(西元一〇六九年),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熙宁四年(西元一〇七〇年),上书论王介甫新法之不便,出为杭州通判。徙知密、徐二州。元丰二年(西元一〇七九年),移知湖州,因诗托讽,逮赴台狱,史称「乌台诗案」。狱罢,贬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元丰四年(西元一〇八一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元丰八年(西元一〇八五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起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宋哲宗元祐元年(西元一〇八六年)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兼侍读。元祐四年(西元一〇八九年),以龙图阁学士知杭州。会大旱,饥疾并作,东坡请免上供米,又减价粜常平米,存活甚众。杭近海,民患地泉咸苦,东坡倡浚河通漕,又沿西湖东西三十里修长堤,民德之。元祐六年(西元一〇九一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因谗出知颍州,徙扬州。後以端明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出知定州。绍圣元年(西元一〇九四年),贬惠州。绍圣四年(西元一〇九七年),再贬儋州。累贬琼州别驾,居昌化。宋徽宗即位,元符三年(西元一一〇〇年)赦还,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建中靖国元年(西元一一〇一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四(按:东坡生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西元一〇三七年)。宋孝宗时谥文忠。东坡于文学艺术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淸新畅达,与欧阳文忠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山谷并称「苏黄」;作词开豪放一派,变词体绮靡之风,下启南宋,与辛稼轩并称「苏辛」;工书,擅行、楷,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山谷、米元章、蔡君谟并称宋四家;画学文与可,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有《东坡集》四十卷、《东坡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东坡七集》、《东坡志林》、《东坡乐府》、《仇池笔记》《论语说》等。《全宋诗》东坡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为底本,卷四七、卷四八,以清乾隆刊冯踵息《苏文忠诗合注》为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後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德初、顾景繁《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初白《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踵息《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为金石碑帖和著录金石诗文的专著的有关部分;一为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义门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檠斋、纪晓岚所校清乾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茗簃所校缪艺术风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采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四九卷。生平见《宋史·卷三百三十八·苏轼传》。
原文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晩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翻译
回头看横亘的远山,已看不见城中的人影,只隐隐看见一座城。谁像那临平山上的高塔,亭亭伫立,迎送往来的客人。 回家的路上,晚风凄清,枕上初寒,难以入眠。今夜残灯斜照,微光闪烁,秋雨虽停但泪还未尽。
释义/赏析
南乡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又名《好离乡》、《蕉叶怨》。《金奁集》入「黄钟宫」。原为单调,有二十七字、二十八字、三十字各体,两平韵,三仄韵,平仄换韵。单调始自后蜀欧阳炯,此词牌即以欧阳炯《南乡子》为正体。冯正中、李德润俱本此添字。双调者始自南唐冯正中词。冯词平韵五十六字,十句,上下阕各四句用韵。另有五十八字体者。其定格为双调五十六字,上下阕各四平韵,一韵到底。此调唱时音节需流丽谐婉,声情掩抑。 述古:陈襄,宋福州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字述古,因家在古灵村,人称古灵先生。宋仁宗、宋神宗时名臣。倡理学,与陈季甫、周希孟、郑穆友称「海滨四先生」。宋仁宗庆历二年(西元一〇四二年)进士。初仕浦城主簿,历知仙居、河阳、濛阳诸县。嘉祐二年(西元一〇五七年),入为秘阁校理、判祠部事。嘉祐六年(西元一〇六一年),出知常州。宋英宗治平初,复为开封府推官、三司盐铁判官。宋神宗即位,出知明州。熙宁二年(西元一〇六九年),同修起居注,知谏院、改知制诰。寻直学士院。熙宁四年(西元一〇七一年),因与王介甫政见不合,论青苗法不便,出知陈州。熙宁五年(西元一〇七二年),知杭州。熙宁七年(西元一〇七四年),复知陈州。熙宁八年(西元一〇七五年),召还,知通进、银台司兼侍读,判尚书都省。元丰三年(西元一〇八〇年)卒,年六十四。尝荐司马温公、苏东坡等三十三人。有《古灵先生文集》。事见宋·陈晔《古灵先生年谱》(《永乐大典·卷三一四二》),《宋史·卷三百二十一·陈襄传》。 「不见居人只见城」句:取自唐·欧阳行周《初发太原途中寄太原所思》诗:「驱马觉渐远,回头长路尘。高城已不见,况复城中人。」谓城、人皆不可见。此谓见城不见人(指述古),稍作变化。 临平山:傅子立注:「临平山在杭州。」刘尚荣按:「南宋·潜君高《咸淳临安志·卷二十四·临平山》:『《祥符志》云:「(临平山)去仁和县旧治五十四里,山高五十三丈,周回十八里,上有塔。有龙洞、砺洞事具诸洞,有天井在山之顶。旧志云:『方阔约二丈,积水深八尺,虽旱未尝涸』,下有东岳庙、景星观峙立两旁,又有藕花洲,即鼎湖也。」』东坡《次韵杭人裴惟甫》诗:『馀杭门外叶飞秋,尚记居人挽去舟。一别临平山上塔,五年云梦泽南州。』」龙榆生笺引查注《东坡诗集》:「《九域志》:『仁和县有临平镇。』」临平塔时为送别之标志。 亭亭:直立皃。 归路:《二妙集》本、茅维《苏集》本、毛本作「临路」。 荧荧:即指「残灯斜照」,又指泪光,喻贴切新颖。此指残灯照射泪珠之闪光。
繁体原文
回首亂山橫,不見居人只見城。誰似臨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來送客行。 歸路晩風清,一枕初寒夢不成。今夜殘燈斜照處,熒熒,秋雨晴時淚不晴。
翻译
回頭看橫亙的遠山,已看不見城中的人影,只隱隱看見一座城。誰像那臨平山上的高塔,亭亭佇立,迎送往來的客人。 回家的路上,晚風悽清,枕上初寒,難以入眠。今夜殘燈斜照,微光閃爍,秋雨雖停但淚還未盡。
释义/赏析
南鄕子:唐教坊曲名,後用作詞牌。又名《好離鄕》、《蕉葉怨》。《金奩集》入「黃鐘宮」。原爲單調,有二十七字、二十八字、三十字各體,兩平韻,三仄韻,平仄換韻。單調始自後蜀歐陽炯,此詞牌卽以歐陽炯《南鄕子》爲正體。馮正中、李德潤倶本此添字。雙調者始自南唐馮正中詞。馮詞平韻五十六字,十句,上下闋各四句用韻。另有五十八字體者。其定格爲雙調五十六字,上下闋各四平韻,一韻到底。此調唱時音節需流麗諧婉,聲情掩抑。 述古:陳襄,宋福州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字述古,因家在古靈村,人稱古靈先生。宋仁宗、宋神宗時名臣。倡理學,與陳季甫、周希孟、鄭穆友稱「海濱四先生」。宋仁宗慶暦二年(西元一〇四二年)進士。初仕浦城主簿,歷知仙居、河陽、濛陽諸縣。嘉祐二年(西元一〇五七年),入爲祕閣校理、判祠部事。嘉祐六年(西元一〇六一年),出知常州。宋英宗治平初,復爲開封府推官、三司鹽鐵判官。宋神宗卽位,出知明州。熙寧二年(西元一〇六九年),同修起居注,知諫院、改知制誥。尋直學士院。熙寧四年(西元一〇七一年),因與王介甫政見不合,論靑苗法不便,出知陳州。熙寧五年(西元一〇七二年),知杭州。熙寧七年(西元一〇七四年),復知陳州。熙寧八年(西元一〇七五年),召還,知通進、銀臺司兼侍讀,判尚書都省。元豐三年(西元一〇八〇年)卒,年六十四。嘗薦司馬溫公、蘇東坡等三十三人。有《古靈先生文集》。事見宋·陳曄《古靈先生年譜》(《永樂大典·巻三一四二》),《宋史·巻三百二十一·陳襄傳》。 「不見居人只見城」句:取自唐·歐陽行周《初發太原途中寄太原所思》詩:「驅馬覺漸遠,迴頭長路塵。髙城已不見,況復城中人。」謂城、人皆不可見。此謂見城不見人(指述古),稍作變化。 臨平山:傅子立注:「臨平山在杭州。」劉尚榮按:「南宋·潛君髙《咸淳臨安志·巻二十四·臨平山》:『《祥符志》云:「(臨平山)去仁和縣舊治五十四里,山髙五十三丈,周廻十八里,上有塔。有龍洞、礪洞事具諸洞,有天井在山之頂。舊志云:『方濶約二丈,積水深八尺,雖旱未嘗涸』,下有東嶽廟、景星觀峙立兩旁,又有藕花洲,卽鼎湖也。」』東坡《次韻杭人裴惟甫》詩:『餘杭門外葉飛秋,尚記居人挽去舟。一別臨平山上塔,五年雲夢澤南州。』」龍楡生箋引查注《東坡詩集》:「《九域志》:『仁和縣有臨平鎭。』」臨平塔時爲送別之標誌。 亭亭:直立皃。 歸路:《二妙集》本、茅維《蘇集》本、毛本作「臨路」。 熒熒:卽指「殘燈斜照」,又指淚光,喩貼切新穎。此指殘燈照射淚珠之閃光。
拓展阅读
读书笔记
词字云图书馆-诗词歌赋国学学习-7*24小时
  • 词字云图书馆www.ciziyun.com 点击:41062429次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交,如果我们的某些资料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对您造成了任何程度的伤害,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chuangmi01@qq.com侵删 词字云-做你身边最得力的古文帮手,唐诗三百首,诗歌全集,唐诗、宋词、元曲、诗经、离骚、古代诗词、现代诗歌、近代诗歌、外国诗歌,打造全诗词数据库网站和社区,为您提供经典的诗词、丰富的诗词服务。以及国学经典,词字云,国学,易经,道德经,弟子规,唐诗,宋词,元曲,诗经,离骚,古典诗词,红色诗词,近代诗词,现代诗词

    Copyright © 词字云www.ciziyun.com图书馆 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