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你身边的国学大师-国学堂

词字云-国学堂

地藏经 · 阎浮众生业感品第四

国学诗词雏鹰计划:阅读此篇名篇《地藏经 · 阎浮众生业感品第四》 来自:《地藏经》

释迦牟尼

原文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我承佛如来威神力故,遍百千万亿世界,分是身形,救拔一切业报众生。若非如来大慈力故,即不能作如是变化。我今又蒙佛付嘱,至阿逸多成佛以来,六道众生,遣令度脱。唯然世尊,愿不有虑。 尔时佛告地藏菩萨:一切众生未解脱者,性识无定,恶习结业,善习结果。为善为恶,逐境而生。轮转五道,暂无休息,动经尘劫,迷惑障难。如鱼游网。将是长流,脱入暂出,又复遭网。以是等辈,吾当忧念。汝既毕是往愿,累劫重誓,广度罪辈,吾复何虑。 说是语时,会中有一菩萨摩诃萨,名定自在王,白佛言:世尊,地藏菩萨累劫以来,各发何愿,今蒙世尊殷勤赞叹。唯愿世尊,略而说之。 尔时世尊告定自在王菩萨: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乃往过去无量阿僧祇那由他不可说劫,尔时有佛,号一切智成就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其佛寿命六万劫。未出家时为小国王,与一邻国王为友,同行十善,饶益众生。其邻国内所有人民,多造众恶。二王议计,广设方便。一王发愿,早成佛道,当度是辈,令使无余。一王发愿,若不先度罪苦,令是安乐,得至菩提,我终未愿成佛。 佛告定自在王菩萨:一王发愿早成佛者,即一切智成就如来是。一王发愿永度罪苦众生,未愿成佛者,即地藏菩萨是。 复于过去无量阿僧祇劫,有佛出世,名清净莲华目如来,其佛寿命四十劫。像法之中,有一罗汉,福度众生。因次教化,遇一女人,字曰光目,设食供养。 罗汉问之:欲愿何等? 光目答曰:我以母亡之日,资福救拔,未知我母生处何趣? 罗汉愍之,为入定观,见光目女母堕在恶趣,受极大苦。罗汉问光目言:汝母在生,作何行业?今在恶趣,受极大苦。 光目答言:我母所习,唯好食啖鱼鳖之属。所食鱼鳖,多食其子,或炒或煮,恣情食啖,计其命数,千万复倍。尊者慈愍,如何哀救? 罗汉愍之,为作方便,劝光目言:汝可志诚念清净莲华目如来,兼塑画形像,存亡获报。 光目闻已,即舍所爱,寻画佛像而供养之,复恭敬心,悲泣瞻礼。忽于夜后,梦见佛身金色晃耀,如须弥山,放大光明。而告光目:汝母不久当生汝家,才觉饥寒,即当言说。 其后家内婢生一子,未满三日,而乃言说。稽首悲泣,告于光目:生死业缘,果报自受,吾是汝母,久处暗冥。自别汝来,累堕大地狱。蒙汝福力,方得受生。为下贱人,又复短命。寿年十三,更落恶道。汝有何计,令吾脱免? 光目闻说,知母无疑,哽咽悲啼而白婢子:既是我母,合知本罪,作何行业,堕于恶道。 婢子答言:以杀害毁骂二业受报。若非蒙福,救拔吾难,以是业故,未合解脱。 光目问言:地狱罪报,其事云何? 婢子答言:罪苦之事,不忍称说,百千岁中,卒白难竟。 光目闻已,啼泪号泣而白空界:愿我之母,永脱地狱,毕十三岁,更无重罪,及历恶道。十方诸佛慈哀愍我,听我为母所发广大誓愿。若得我母永离三途及斯下贱,乃至女人之身永劫不受者。愿我自今日后,对清净莲华目如来像前,却后百千万亿劫中,应有世界,所有地狱及三恶道诸罪苦众生,誓愿救拔,令离地狱恶趣,畜生饿鬼等,如是罪报等人,尽成佛竟,我然后方成正等正觉。 发誓愿已,具闻清净莲华目如来而告之曰:光目,汝大慈愍,善能为母发如是大愿。吾观汝母十三岁毕,舍此报已,生为梵志,寿年百岁。过是报后,当生无忧国土,寿命不可计劫。后成佛果,广度人天,数如恒河沙。 佛告定自在王:尔时罗汉福度光目者,即无尽意菩萨是。光目母者,即解脱菩萨是,光目女者即地藏菩萨是。过去久远劫中,如是慈愍,发恒河沙愿,广度众生。未来世中,若有男子女人,不行善者行恶者,乃至不信因果者,邪淫妄语者,两舌恶口者,毁谤大乘者,如是诸业众生,必堕恶趣。若遇善知识,劝令一弹指间,归依地藏菩萨,是诸众生,即得解脱三恶道报。若能志心归敬及瞻礼赞叹,香华衣服,种种珍宝,或复饮食,如是奉事者。未来百千万亿劫中,常在诸天受胜妙乐。若天福尽,下生人间,犹百千劫常为帝王,能忆宿命因果本末。 定自在王!如是地藏菩萨有如此不可思议大威神力,广利众生汝等诸菩萨当记是经广宣流布。 定自在王白佛言:世尊,愿不有虑。我等千万亿菩萨摩诃萨,必能承佛威神广演是经,于阎浮提利益众生。定自在王菩萨白世尊已,合掌恭敬作礼而退。 尔时四方天王俱从座起,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地藏菩萨于久远劫来,发如是大愿,云何至今犹度未绝,更发广大誓言。唯愿世尊为我等说。 佛告四天王:善哉善哉!吾今为汝及未来现在天人众等,广利益故,说地藏菩萨于娑婆世界,阎浮提内生死道中,慈哀救拔,度脱一切罪苦众生方便之事。 四天王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佛告四天王:地藏菩萨久远劫来,迄至于今,度脱众生,犹未毕愿,慈愍此世罪苦众生。复观未来无量劫中,因蔓不断,以是之故,又发重愿。如是菩萨于娑婆世界,阎浮提中,百千万亿方便,而为教化。 四天王,地藏菩萨若遇杀生者,说宿殃短命报。若遇窃盗者,说贫穷苦楚报。若遇邪淫者,说雀鸽鸳鸯报。若遇恶口者,说眷属斗诤报。若遇毁谤者,说无舌疮口报。若遇嗔恚者,说丑陋癃残报。若遇悭吝者,说所求违愿报。若遇饮食无度者,说饥渴咽病报。若遇畋猎恣情者,说惊狂丧命报。若遇悖逆父母者,说天地灾杀报。若遇烧山林木者,说狂迷取死报。若遇前后父母恶毒者,说返生鞭挞现受报。若遇网捕生雏者,说骨肉分离报。若遇毁谤三宝者,说盲聋喑哑报。若遇轻法慢教者,说永处恶道报。若遇破用常住者,说亿劫轮回地狱报。若遇污梵诬僧者,说永在畜生报。若遇汤火斩斫伤生者,说轮回递偿报。若遇破戒犯斋者,说禽兽饥饿报。若遇非理毁用者,说所求阙绝报。若遇吾我贡高者,说卑使下贱报。若遇两舌斗乱者,说无舌百舌报。若遇邪见者,说边地受生报。 如是等阎浮提众生,身口意业,恶习结果,百千报应,今粗略说。如是等阎浮提众生业感差别,地藏菩萨百千方便而教化之。是诸众生,先受如是等报,后堕地狱,动经劫数,无有出期。是故汝等护人护国,无令是诸众业迷惑众生。 四天王闻已,涕泪悲叹合掌而退。

翻译
这时,地藏菩萨摩诃萨恭敬地对佛说:“世尊,我依仗诸佛如来威神之力的加持,能够在无量百千万亿世界里,示现种种不同的化身与形象,去救度教化一切罪业缠身的众生。倘若没有如来的慈悲威神的加持,我则不可能有这样的神通变化之力。我又承蒙佛陀的嘱托,将弥勒菩萨成佛之前在六道生死当中轮回的众生全部度脱,使他们脱离苦难。唯愿世尊安心释怀,无须挂虑,我一定不辜负您的嘱托。”这时,佛对地藏菩萨说:“一切还没能得到解脱的众生,于无量生死当中造业作恶形成了坚固的习气与强大的业力,形成善、恶无记的种子含藏于八识之中,随缘现行,没有定数,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遇到善缘,会做点善事,得到好报,遇到恶缘,就会做坏事,得到恶报,不能自主。因此永远在天、人、畜生、饿鬼、地狱这五道中轮回不已,得不到片刻的休息。经过无量无边如同把三千大千世界化为微尘之多的劫数,受尽苦楚,却依然心存迷惑,自己制造了难以脱苦的无数障碍。就像鱼儿游入网中,在长长的生死大河里,刚出了这个网,不知不觉又游进了另一个网。这些众生,正是我忧虑挂念的。你能于无量劫以来,一次次发救度众生的宏誓大愿,一旦能圆满这些大愿,救度无量无边的罪苦六道众生,使他们最终能得到涅槃的安稳之处,那我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佛赞叹地藏菩萨的宏誓大愿时,会中有一位菩萨摩诃萨,名叫定自在王,恭敬问佛道:“地藏菩萨从无量劫以来,都发了些什么愿,这么不可思议,令世尊在这大会中郑重其事地反复赞叹,请世尊给我们简要地说说吧!”世尊回答定自在王菩萨说:“仔细听好,善加思维,我现在就为你们分别解说地藏菩萨往昔所发大愿。在过去无量无数不可说大劫之前,有一尊佛在世宏法,佛号为一切智成就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这尊佛住世的寿命为六万劫。在还没出家修行前,曾经是一个小国里的国王,同与他相邻的另一个小国的国王是朋友。他们相互约定,在国中共同推行十善法,作为治理国家的法律和道德规范,并以善政来利益国中的人民。但邻国中的人民常造种种恶业,难免要堕入三涂受苦。为此,这两个国王商议,如何才能妥善救度这些百姓,令其不遭恶道之苦。一国的国王发愿:愿自己早日成佛来度脱这些众生,使他们全部脱离苦海,得到最终的解脱;而邻国的国王发愿:若不能先使这些众生解脱三恶道苦,获得安乐,成就佛道,我将誓不成佛。”佛接着告诉定自在王菩萨说:“发愿早日成佛,度尽众生的国王,就是当时的一切智成就如来!发愿先度罪苦众生,如有一众生尚未得度,自己不愿成佛的,就是地藏菩萨!”“再举一个例子:在过去无量无数劫之前,有佛出世,名为清净莲华目如来。这尊佛的寿命长达四十劫。在佛涅槃后的像法时代里,有一位阿罗汉,游化世间,为众生作福田,施以教化,令得安乐。有一天,他遇见一个女人,名字叫做光目。这位光目女准备了许多美味的食物来供养阿罗汉。”“阿罗汉就问她:‘你知道供养阿罗汉是会得到大福报的。你想要求些什么呢?’”“光目回答说:‘我从母亲亡故那天起,就想为她做些功德,以救拔她的苦难。不知道我母亲死后,究竟投生到什么地方去了?’罗汉怜悯光目女一片纯孝之心,为她入定作观,只见光目女的母亲堕落到恶道中,正在受极大的苦。罗汉就问光目:‘你母亲活着的时候都造了些什么业啊?她现正在恶道里受极大的痛苦。’”“光目回答说:‘我母亲生前有个坏习气,专门喜欢吃鱼、鳖之类的东西,而且特别喜欢吃鱼籽、鳖蛋之类,或是炒、或是煮,放纵地大吃大嚼,所以这一辈子所吃掉的生命成千上万,不知道有多少!尊者!请您发发慈悲,告诉我用什么方法才可以救度我母亲呢?’”“阿罗汉对她十分同情,就为她想了个办法,说:‘你应当至诚恳切地称念清净莲华目如来的圣号,同时雕塑、彩画这尊佛的形象。这样,无论是死者或生者,都将获得好报。’”“光目女听了这话之后,马上把自己家中心爱之物变卖了,用这些钱财来塑画清净莲华目如来的形象,同时又以种种灯、香、花、烛、食品、幢幡等供养清净莲华目如来。在佛像前恭敬瞻礼,痛哭祈求清净莲华目如来。正在午夜之时,忽然梦见佛的金身,金光闪闪,如同须弥山那样高大,辉煌遍照。佛开口告诉光目说:‘你母亲不久就会托生在你家里,出生后,才觉出饥寒,马上就会开口说话。’”“后来没过多久,光目女家里的一个婢女生了一个孩子,还不到三天就会说话。低头作礼,悲切啼哭着对光目说:‘生死都受业力因缘所支配,各人所造的业,各人自己承受。我是你母亲,一直在黑暗的恶道里轮转,与你分别以来,几度堕入地狱里受苦。承蒙你供佛、念佛的福力,方才得以获得投生为人的机会,但也只能做一个下贱人,而且寿命很短,只有十三年,死了以后还得再次堕入恶道中去。你有什么办法可以使我脱离恶道之苦啊?’”“光目听了这话,知道这婴儿就是她母亲的转世,因此更加悲痛,哽哽咽咽地哭着说:‘你既然是我母亲转世,应当知道你自己是犯了什么罪,造了什么业,才会堕入到恶道中去的呀?’”“婢女的孩子说:‘因为犯了杀生害命以及毁谤恶口的罪才受这苦报。如果不是蒙你替我供佛修福,我是不可能暂时离开这恶道呢!’”“光目又问道:‘地狱里的罪报情形又是怎样的呢?’”“这婴儿说:‘地狱中所受的罪惨不忍说,要是详细说的话,就是几百年,几千年也说不完。’”“光目听了这话之后,悲痛得放声大哭,对着苍天发愿说:‘愿我的母亲能永远脱离地狱,在这十三年之后,消去一切重罪,永远不再经历三恶道。十方一切诸佛啊,请您们慈悲怜悯我,听我为母亲所发的广大誓愿。倘若能使得我母亲永远脱离三恶道、脱离下贱的人身,乃至脱离女人之身,所有这些永劫不再重受,我今天对清净莲华目如来像前发下大愿:愿我从今日起,直至将来百千万亿劫,所有世界、一切地狱以及三恶道中的罪苦众生,发誓要救济、超度他们,使他们永远脱离地狱、饿鬼、畜生这三恶道。不仅如此,还要使这所有的罪苦众生全都成佛以后,我才最后证得菩提而成佛。’”“光目女发下这个广大誓愿之后,就听到清净莲华目如来的声音对她说:‘光目,你能以大慈悲心,为你母亲发这么大的愿心。我以佛眼来观察,你母亲在这十三年的生命结束之后,就可以解脱往昔的罪报,转世为修行清净道的梵志,寿命为一百岁。再过了一期寿命之后,将往生无忧国土西方极乐世界,寿命不可限量,并在那里,勤修佛道,成就正果,决定成佛,将来度化的天众、人众亦如恒河沙一样无量无边难以计数。’”魔女炫媚接着,佛告诉定自在王菩萨说:“当时以福力来度光目女的阿罗汉,就是无尽意菩萨;光目女的母亲,就是解脱菩萨;光目女就是地藏菩萨!在过去无数久远的大劫之中,以慈悲心、怜悯心,发下如恒河沙之多的大愿,来普度一切众生。”“在未来的世界中,如果有那些不愿行善、专门作恶的男子女人,以及不信因果、邪淫妄语、挑拨离间、恶言伤人,甚至毁谤大乘的造恶众生,死了之后必定会堕落到恶道中去承受苦报。假如能有缘遇到通晓佛法的善知,劝他们在一念间皈依地藏菩萨,这些众生,就能够有机会从堕落三恶道的果报之中解脱出来。如果这些众生能进一步至诚恳切地皈依礼敬、瞻仰赞叹地藏菩萨,并用种种上好的香花、种种上好的衣服、种种稀有的珍宝和种种上妙的饮食来供养奉事地藏菩萨,那么这些众生在将来的百千万亿劫中,常常托生在各重天界之中享受种种适意美好快乐的生活。即使天福享尽了,下生到人间来,还能在百千劫的长久时间里,在人间做国王,具有宿命神通之力,能够回忆起自己过去世生生死死的因果业缘。定自在王,地藏菩萨有如此不可思议的大威神力,普遍地利益一切众生。在座的诸大菩萨们,应当牢记我所说的这部经,在各个世界当中广泛地宣扬、流通。”定自在王菩萨回答佛说:“世尊,请您不要心怀忧虑,我们千万亿的菩萨摩诃萨,必定能承蒙佛陀威神之力,在阎浮提世界中广泛地宣传、演说、讲解、流通这部经,以利益一切众生。”定自在王菩萨说完这番话之后,恭敬地向世尊合掌顶礼,退回到自己的座位中去。 这时,东西南北四大天王一起从座位上站起来,合掌作礼,向世尊白言:“世尊,地藏菩萨从久远的过去劫至今以来,一直发了这么多的宏誓大愿,为什么还没有把众生度完,而要发更为广大的宏誓大愿呢?但愿世尊能为我们说说这其中的道理。”佛告诉四天王说:“善哉善哉!我为你们、同时也是为未来的天界及人间的众生能得到广大的利益,来说说地藏菩萨在这娑婆世界阎浮提内的六道生死之中,是如何慈悲为怀,以他的智慧神通之力,运用种种方便法门,度脱一切罪苦众生的。”四天王说:“是的,世尊,我们非常乐意听到这些事。”佛告诉四天王说:“地藏菩萨从久远的大劫以来,一直在各个世界、各个生死道中辛勤地度脱众生,至今还没有了毕自己的宏誓大愿。因为悲悯这个世界的罪苦众生,同时也因为将来无量劫中,众生所做的恶因,就像藤蔓一样连绵不断,生生死死被业报所牵连,不能解脱,因此又再发宏誓重愿,要在娑婆世界阎浮提中,通过无量无数、百千万亿的方便法门,善巧地引导众生、教化众生。”“四天王,若遇到杀生的人,地藏菩萨就对他们说将会因杀生而短命的报应;若遇到偷盗的人,就对他们说受苦受穷的报应;若遇到犯不正当淫欲的人,就对他们说转生为雀、鸽、鸳鸯等鸟类的报应;若遇到恶口伤人的人,就对他们说家庭不和,亲属间相互争斗的报应;若遇到恶意毁谤他人的人,就对他们说缺舌、短舌、喑哑、生口疮等的报应;若遇到脾气暴躁的人,就对他们说生得丑陋残缺、四肢偏瘫的报应;若遇到小气吝惜的人,就对他们说常常不能如愿甚至事与愿违的报应;若遇到饮食没有节制、狂饮滥食的人,就对他们说饥饿、干渴或是咽喉得病的报应;若遇到经常打猎、杀生无度的人,就对他们说无端精神受刺激、突然害怕惊惶、突然如痴如狂想要自杀、终致丧命的报应;若遇到不孝敬父母,常常背逆父母的意愿,甚至打骂父母,加害父母的人,就对他们说因天地灾祸来夺取他生命的报应(如雷击、地震、掉崖、坠海等);若遇到无故焚烧山林树木的人,就对他们说突然的精神错乱、癫狂痴乱最终导致死亡的报应;若遇到继父母,心不公平,残酷虐待非亲生子女,就对他们说,来生将要反过来投生为他们(非亲生子女)的儿女,也要受到这样的鞭打与虐待;若遇到用种种机关网罟捕捉幼禽雏鸟的人,就对他们说将要受到骨肉分离、亲人离散的报应;若遇到毁谤佛、法、僧三宝的人,就对他们说将要受到眼瞎、耳聋、哑巴的报应;若遇到轻视佛法、欺慢佛教的人,就对他们说将会永远流转在恶道的报应;若遇到毁损、私用三宝财物的人,就对他们说将会得到千百亿劫永远轮回在地狱的报应;若遇到破坏僧尼清净梵行或是冤枉魔军拒战陷害僧人的人,就对他们说将会得到永远轮回在畜生道的报应;若遇到用开水、大火、刀斧杀伤生命的人,就对他们说将会得到轮回流转、相互烧杀的报应,或是自己投生畜生道遭报应,或是成为战争中遇难者;若遇到犯戒破斋的人,就对他们说将会得到投生到禽兽道中受种种惊恐、鞭挞、劳苦、饥渴的报应;若遇到不知节约,随意浪费,挥霍无度的人,就对他们说将会得到在将来求什么都不会如愿的报应;若遇到自高自大、自以为了不起而轻视他人的人,就对他们说将会得到来生做下贱人,被人使唤、辱骂的报应;若遇到搬弄是非,挑拨他人争斗的人,就对他们说将会投生到没有舌头或是以舌为生的畜生道中去(如蚯蚓之类无舌,如黄莺、鹦鹉之类学舌)的报应。若遇到有邪见的众生,就会对他们说来世将会投生到边远荒蛮之地,无缘听受佛法的报应。”“像以上所说的阎浮提众生,由于身口意三业所造,结成种种恶果,形成百千万种各个不同的报应,今天只是粗略地说个大概。虽然阎浮提众生造业多端,而感应到千差万别的各种果报,地藏菩萨总是以他智慧神通,方便之力千方百计地化导他们。凡是犯了以上种种恶业的众生,先是受到上述提到的种种报应,然后还有可能堕入地狱,经过无数大劫的时间,罪业都还无法了结,一时半刻不要想有脱离地狱的指望。正因为如此,四天王,你们既然担当了护人、护国的职责,就应当协助地藏菩萨一起来教化众生,不要让这众多的恶习、罪业迷惑了众生。”四大天王听了佛陀的教示与嘱托,不禁泪流满面,悲叹不已,恭敬地向世尊合掌顶礼,退回到自己的座位中去了。
释义/赏析
白佛言:白,表白;向佛陈说,恭敬发问,表白自心的意思。又,赞叹佛的话语,也称为白佛。 阿逸多:梵文Ajita的音译,为佛陀弟子之一。又作阿氏多、阿恃多、阿嗜多。意译无胜、无能胜或无三毒。此处当指弥勒菩萨。 唯然:应答之声,表示服从,表示同意,含有恭敬之意。 性:梵文Prakrti,与相、修相对,体之义,因之义,不变之义,即受外界影响亦不改变之本质,本来具足之性质、事物之实体(自性)、对相状而言之自体、众生之素质(种性)等。这里主要指众生长期以来为恶的习气,已经形成了一种天性。 性识:众生之根性与心识也。根有利钝,识有深浅,是为不定也。  五道:又称五趣,指地狱、饿鬼、畜生、人间、天五种存在的境地。这五者都不能免于生死轮回。大乘经中则多说六道(趣),即于五道之外别立阿修罗一道。 迷惑障难:“迷”者,指无明,迷失真性,不见清净自性真如实相也;“惑”者,以迷故,惑于真理,有无明惑、尘沙惑、见思惑等,乃贪嗔痴一切烦恼之总名也。迷于所对之境而颠倒事理谓之惑;“障”者,以惑故,执于理而成所知障,执于事而成烦恼障。以惑起业,以业成障。障者,障碍圣道,令行人拘于三界故名。障有二、三、四、五、十等障,如二障:烦恼障(由我执起)、所知障(由法执起);三障:烦恼障(惑)、业障(业)、报障(苦)等。“难”者,有二种:一指三恶道之苦难或六道之苦难也;一指闻法见佛之障难,指八难也。八难者,如地狱、饿鬼、畜生(无法见佛闻法)、北拘卢州、长寿天(福报胜而无法学佛)。聋盲喑哑(无法见佛闻法)、世智聪辩(自持聪明邪见,不闻法也)、佛前佛后(无法或难以见佛闻法也)。 定自在王:众生性识不定,所以出入罗网,不得解脱。这位菩萨摄心入定,所以能抉破网罗,得大自在,所以叫做定自在王。 谛听:谛者名了,了达声尘本来不生,不逐语言,详审而听。又若人听法,不起吾慢贡高,亦不起自卑轻小,以平常心认真听法,名为谛听。 善思念:闻法之时当先净虑,排除杂念,犹如量器,欲贮甘露,器不清净,必当染污。闻法亦如是,法如甘露,心如量器,杂念如污,当去杂念,净其心境,方可得清净之甘露法雨也。 一切智成就如来:能知一切之智,称一切智。佛教所说的智慧三种:一是一切智,能成就二乘小果;二是道种智,能成就菩萨道;三是一切种智,能成就佛道。 应供:梵文Arhat,音译阿罗诃,亦作应、应真。指断尽一切烦恼,智德圆满,应受人天供养、尊敬者。 正遍知:亦作正等觉,真正普遍平等的觉悟,乃三藐三菩提之意译。 明行足:亦作明行圆满,明善行、明行成。明,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行足,即戒、定、慧等。佛陀以智慧为先导而修万行,故成就福慧圆满。 善逝:又作善去、善解、善说无患、好说、好去。善即好;逝即去;善逝者,即如实去彼岸不再退没生死之义。 世间解:指佛能了知世间与出世间的一切真理,既了知世间之因、世间之灭,亦了知出世间之道,于世间出世间一切事理性相,明解照了。 无上士:指如来之智德,于人中最胜,无有过之者,故称无上士。 调御丈夫:佛善能摧伏魔军,勇敢无畏,善能调御一切,故称调御丈夫。 天人师:佛陀为诸天与人类之导师,示导一切应作不应作、是善是不善,若能依教而行,不舍道法,能得解脱烦恼之报,故称天人师。 出家:梵语波吠你野,出离在家之生活,修沙门之净行也。《维摩诘经》云:“维摩诘言,然汝等便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即出家”。有三种及四种出家。三种出家者,第一、出世俗家:远离妻子儿女俗情故,又名出红尘家;第二、出三界家:能脱生死证阿罗汉;第三、出无明家:证佛法身,究竟出无明家,便成佛道。四种出家者,身心俱出家:于诸欲境心无顾恋;心出身不出:虽受用妻子而心不耽染;身出心不出:身参法侣,心犹顾恋;身心俱不出:乃俗人也。 十善:佛教对世间善行的总称,又称十善道、十善业道、十善根本业道或十白业道。清净莲华目如来:由于佛诸恶断净,德行圆满,因此他的面容,像净满的月亮一样光亮明洁;又由于佛常以慈悲的眼看待众生,因此他的眼睛像青色的莲花一样清澈无染。 清净莲华目如来:此佛以三十二相中之第二十九相,眼色如绀青相而起名。印度莲花色青,与佛眼相似,故云清净莲花目也。赞如来相好文中有:“面如净满月,眼若青莲华”,“目净修广若青莲,齿白齐密犹珂雪”。 罗汉:即阿罗汉,梵语Arhat,意译应供、杀贼、不生、无生、无学等。指断尽三界见、思之惑,证得尽智,而堪受世间大供养之圣者。 福度:罗汉已证无漏之断德,能断一切烦恼,应为人天所供养,而人天亦因之而得福,度于三恶道而得人天之上福,故称福度。 教化:又称劝化,教人化恶为善也。 光目:此光目女乃地藏王菩萨历劫修行中所应化之身,故以菩提心之功德,令目蕴慧光,睛藏神德,号曰光目。 资福;衣食住等物乃资助人之生命者,以生活所需之物资助他人以种福,是名资福。又,衣食住器等物亦为资佛道修行之外德,施之可助人增修佛道,此福德较前更大。何况以此资生之物供养贤圣,其福更不可限量矣。 志诚:志者,志愿;诚者,实德,性命之根,天得之以成天,地得之以成地,人得之而自成。志诚,有信向之意:信者,信三宝力;向者,向菩提道也。志诚有端心正意之意:直趣菩提名端心,不求余事名正意也。以志诚故,纯孝感天,故得佛现身而救度也。 稽首:梵文称和南,婆南,即敬礼、度我之意,礼拜也。西域有九等礼:一、发言慰问;二、俯首致敬;三、举手高揖;四、合掌平拱;五、屈膝;六、长跪;七、手膝踞地;八、五轮俱屈;九、五体投地。 业缘:善业为招乐果之因缘,恶业为招苦果之因缘,一切有情尽由业缘而生。《维摩诘经》云:“是身如影,从业缘生”。新译《仁王经》云:“诸界趣生,随业缘生,如影如响,一切皆空”。《法华经序品》云:“生死所趣,善恶业缘”。 暗冥:即幽冥,指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生)无真理之光之处所,通常指地狱道,亦称幻冥。地藏菩萨救苦誓愿深重,常在地狱、饿鬼、畜生道中救苦,济拔罪苦众生,故称幻冥世界教主。 卒白难竟:“卒”者,终也;“白”者,说也;“竟”者,完也。此语意为“很难说完”,“说也说不完”也。 慈哀愍我:慈者,慈悲。慈有如来慈及声闻慈之别:如来慈以无漏之功德,具足佛之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之功德。而声闻无此功德,故声闻慈乃小慈也,至多施人以人天福报,无能救拔令离生死也。哀者,悲哀;愍者,怜悯。求佛菩萨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之心,哀我母之苦,愍我孝顺之心而救拔也。 梵志:梵文Brahmana,音译婆罗门、梵士,意译为净裔、净行,又称净行者、净行梵志。婆罗门志求无垢清净得生梵天,并自称由梵天之口而生,为四姓中最殊胜者,故独取梵为名。无忧国土:即西方极乐世界。 无尽意菩萨:又作无尽慧菩萨。此菩萨因观一切事相之因果报应皆为无尽,而发心上求无尽之诸功德,下度无尽之众生,故名无尽意菩萨。善知识:能够说法引导人们至于善处者,是善友,亦称善知识。 善知识:闻名为知,见形为识,更能益我菩提之道为善,故名善知识,乃相知相识导我于至善之地者,为善知识也。又,善能知真识妄,知病识药,能度众生者为善知识。《法句经》云:“善知识者,能说深法,于毕竟空中,炽然达一切法者为善知识。”《圆觉经》云:“末法众生,将发大心,求善知识,欲修行者,当求一切正知见人,心不住相,不著声闻、缘觉境界。虽现尘劳,心恒清净;示有诸过,赞叹梵行,不令众生入不律仪。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弹指间:时名。《戒疏》云:“僧祇云: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弹指”,喻时间极短也。又,经中佛常有“弹指”之举,其义有三:一为许诺,如许讲法也;一为欢喜,如《法华经》中:“一时謦,俱共弹指”;一为警告,如《嘉祥法华义疏》云:“为令觉悟,是故弹指”。 归依:归者,归投;依者,依靠,于胜者归投、依靠、依伏也。《大乘义章》云:“归投依伏,故云归依。归投之相,如子归父,依伏之义,如民依王,如怯依勇”。《法界次第》云:“归以反还为义,依者凭也”。归亦作皈,含“白反”之义,即众生反黑业(恶业)归于白业(善业)之意。归有归命之意,即身命归趣于佛、归顺佛之教义、命根归于一心本元之意。 宿命:宿世之生命也。佛谓世人于过去世皆有生命。或为天,或为人,或为饿鬼畜生,展转轮回,谓之宿命。能知宿命者,谓之宿命通。 癃残:癃,音龙,手足不灵活也;又,小便不利。《素问·宣明五气篇》:“膀胱不利为癃”。残者,残疾也,如四肢、眼、耳、鼻、舌、嗓等有残缺者也。 悭吝:悭,音千,小气;吝,音林(入声),小气。《无量寿经》云:“爱保贪重”者是也,已得之物不肯舍,未得之物妄想取,正与“布施”、“舍”相反也。 畋猎:畋,音田,打猎也。 悖逆:悖,音被,违背;忤,音武,逆也,不顺从也。 鞭挞:挞,音蹋,打的意思。鞭挞,用鞭子打的意思。 哑:亦作喑哑,喑,音“音”,口不能发声;哑,口能发声而不成话语。 阙绝:阙,古时用作“缺”,缺少的意思;绝,断绝,一点也没有。 吾我贡高:亦称吾慢贡高,亦即自高自大之意。贡高:又作贡高我慢,自以为高人一等,倨傲自矜,侮慢他人。为五种根本烦恼(五盖:贪、嗔、痴、慢、疑)之一。 边地:阎浮提洲之边隅,谓之边地。又指不能见闻佛法之边隅下贱之种族。
繁体原文
爾時地藏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我承佛如來威神力故,遍百千萬億世界,分是身形,救拔一切業報衆生。若非如來大慈力故,即不能作如是變化。我今又蒙佛付囑,至阿逸多成佛以來,六道衆生,遣令度脫。唯然世尊,願不有慮。 爾時佛告地藏菩薩:一切衆生未解脫者,性識無定,惡習結業,善習結果。爲善爲惡,逐境而生。輪轉五道,暫無休息,動經塵劫,迷惑障難。如魚遊網。將是長流,脫入暫出,又復遭網。以是等輩,吾當憂念。汝既畢是往願,累劫重誓,廣度罪輩,吾復何慮。 說是語時,會中有一菩薩摩訶薩,名定自在王,白佛言:世尊,地藏菩薩累劫以來,各發何願,今蒙世尊殷勤讚歎。唯願世尊,略而說之。 爾時世尊告定自在王菩薩: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爲汝分別解說。乃往過去無量阿僧祇那由他不可說劫,爾時有佛,號一切智成就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其佛壽命六萬劫。未出家時爲小國王,與一鄰國王爲友,同行十善,饒益衆生。其鄰國內所有人民,多造衆惡。二王議計,廣設方便。一王發願,早成佛道,當度是輩,令使無餘。一王發願,若不先度罪苦,令是安樂,得至菩提,我終未願成佛。 佛告定自在王菩薩:一王發願早成佛者,即一切智成就如來是。一王發願永度罪苦衆生,未願成佛者,即地藏菩薩是。 復於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有佛出世,名清淨蓮華目如來,其佛壽命四十劫。像法之中,有一羅漢,福度衆生。因次教化,遇一女人,字曰光目,設食供養。 羅漢問之:欲願何等? 光目答曰:我以母亡之日,資福救拔,未知我母生處何趣? 羅漢愍之,爲入定觀,見光目女母墮在惡趣,受極大苦。羅漢問光目言:汝母在生,作何行業?今在惡趣,受極大苦。 光目答言:我母所習,唯好食啖魚鱉之屬。所食魚鱉,多食其子,或炒或煮,恣情食啖,計其命數,千萬復倍。尊者慈愍,如何哀救? 羅漢愍之,爲作方便,勸光目言:汝可志誠念清淨蓮華目如來,兼塑畫形像,存亡獲報。 光目聞已,即舍所愛,尋畫佛像而供養之,復恭敬心,悲泣瞻禮。忽於夜後,夢見佛身金色晃耀,如須彌山,放大光明。而告光目:汝母不久當生汝家,才覺飢寒,即當言說。 其後家內婢生一子,未滿三日,而乃言說。稽首悲泣,告於光目:生死業緣,果報自受,吾是汝母,久處闇冥。自別汝來,累墮大地獄。蒙汝福力,方得受生。爲下賤人,又復短命。壽年十三,更落惡道。汝有何計,令吾脫免? 光目聞說,知母無疑,哽咽悲啼而白婢子:既是我母,合知本罪,作何行業,墮於惡道。 婢子答言:以殺害毀罵二業受報。若非蒙福,救拔吾難,以是業故,未合解脫。 光目問言:地獄罪報,其事云何? 婢子答言:罪苦之事,不忍稱說,百千歲中,卒白難竟。 光目聞已,啼淚號泣而白空界:願我之母,永脫地獄,畢十三歲,更無重罪,及歷惡道。十方諸佛慈哀愍我,聽我爲母所發廣大誓願。若得我母永離三途及斯下賤,乃至女人之身永劫不受者。願我自今日後,對清淨蓮華目如來像前,卻後百千萬億劫中,應有世界,所有地獄及三惡道諸罪苦衆生,誓願救拔,令離地獄惡趣,畜生餓鬼等,如是罪報等人,盡成佛竟,我然後方成正等正覺。 發誓願已,具聞清淨蓮華目如來而告之曰:光目,汝大慈愍,善能爲母發如是大願。吾觀汝母十三歲畢,舍此報已,生爲梵志,壽年百歲。過是報後,當生無憂國土,壽命不可計劫。後成佛果,廣度人天,數如恆河沙。 佛告定自在王:爾時羅漢福度光目者,即無盡意菩薩是。光目母者,即解脫菩薩是,光目女者即地藏菩薩是。過去久遠劫中,如是慈愍,發恆河沙願,廣度衆生。未來世中,若有男子女人,不行善者行惡者,乃至不信因果者,邪淫妄語者,兩舌惡口者,毀謗大乘者,如是諸業衆生,必墮惡趣。若遇善知識,勸令一彈指間,歸依地藏菩薩,是諸衆生,即得解脫三惡道報。若能志心歸敬及瞻禮讚嘆,香華衣服,種種珍寶,或復飲食,如是奉事者。未來百千萬億劫中,常在諸天受勝妙樂。若天福盡,下生人間,猶百千劫常爲帝王,能憶宿命因果本末。 定自在王!如是地藏菩薩有如此不可思議大威神力,廣利衆生汝等諸菩薩當記是經廣宣流佈。 定自在王白佛言:世尊,願不有慮。我等千萬億菩薩摩訶薩,必能承佛威神廣演是經,於閻浮提利益衆生。定自在王菩薩白世尊已,合掌恭敬作禮而退。 爾時四方天王俱從座起,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地藏菩薩於久遠劫來,發如是大願,云何至今猶度未絕,更發廣大誓言。唯願世尊爲我等說。 佛告四天王:善哉善哉!吾今爲汝及未來現在天人衆等,廣利益故,說地藏菩薩於娑婆世界,閻浮提內生死道中,慈哀救拔,度脫一切罪苦衆生方便之事。 四天王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佛告四天王:地藏菩薩久遠劫來,迄至於今,度脫衆生,猶未畢願,慈愍此世罪苦衆生。復觀未來無量劫中,因蔓不斷,以是之故,又發重願。如是菩薩於娑婆世界,閻浮提中,百千萬億方便,而爲教化。 四天王,地藏菩薩若遇殺生者,說宿殃短命報。若遇竊盜者,說貧窮苦楚報。若遇邪淫者,說雀鴿鴛鴦報。若遇惡口者,說眷屬鬥諍報。若遇毀謗者,說無舌瘡口報。若遇嗔恚者,說醜陋癃殘報。若遇慳吝者,說所求違願報。若遇飲食無度者,說飢渴咽病報。若遇畋獵恣情者,說驚狂喪命報。若遇悖逆父母者,說天地災殺報。若遇燒山林木者,說狂迷取死報。若遇前後父母惡毒者,說返生鞭撻現受報。若遇網捕生雛者,說骨肉分離報。若遇毀謗三寶者,說盲聾喑啞報。若遇輕法慢教者,說永處惡道報。若遇破用常住者,說億劫輪迴地獄報。若遇污梵誣僧者,說永在畜生報。若遇湯火斬斫傷生者,說輪迴遞償報。若遇破戒犯齋者,說禽獸飢餓報。若遇非理毀用者,說所求闕絕報。若遇吾我貢高者,說卑使下賤報。若遇兩舌鬥亂者,說無舌百舌報。若遇邪見者,說邊地受生報。 如是等閻浮提衆生,身口意業,惡習結果,百千報應,今粗略說。如是等閻浮提衆生業感差別,地藏菩薩百千方便而教化之。是諸衆生,先受如是等報,後墮地獄,動經劫數,無有出期。是故汝等護人護國,無令是諸衆業迷惑衆生。 四天王聞已,涕淚悲嘆合掌而退。
翻译
這時,地藏菩薩摩訶薩恭敬地對佛說:“世尊,我依仗諸佛如來威神之力的加持,能夠在無量百千萬億世界裏,示現種種不同的化身與形象,去救度教化一切罪業纏身的衆生。倘若沒有如來的慈悲威神的加持,我則不可能有這樣的神通變化之力。我又承蒙佛陀的囑託,將彌勒菩薩成佛之前在六道生死當中輪迴的衆生全部度脫,使他們脫離苦難。唯願世尊安心釋懷,無須掛慮,我一定不辜負您的囑託。”這時,佛對地藏菩薩說:“一切還沒能得到解脫的衆生,於無量生死當中造業作惡形成了堅固的習氣與強大的業力,形成善、惡無記的種子含藏於八識之中,隨緣現行,沒有定數,隨着環境、條件的變化而變化,遇到善緣,會做點善事,得到好報,遇到惡緣,就會做壞事,得到惡報,不能自主。因此永遠在天、人、畜生、餓鬼、地獄這五道中輪迴不已,得不到片刻的休息。經過無量無邊如同把三千大千世界化爲微塵之多的劫數,受盡苦楚,卻依然心存迷惑,自己製造了難以脫苦的無數障礙。就像魚兒遊入網中,在長長的生死大河裏,剛出了這個網,不知不覺又遊進了另一個網。這些衆生,正是我憂慮掛念的。你能於無量劫以來,一次次發救度衆生的宏誓大願,一旦能圓滿這些大願,救度無量無邊的罪苦六道衆生,使他們最終能得到涅槃的安穩之處,那我還有什麼可憂慮的呢?”佛讚歎地藏菩薩的宏誓大願時,會中有一位菩薩摩訶薩,名叫定自在王,恭敬問佛道:“地藏菩薩從無量劫以來,都發了些什麼願,這麼不可思議,令世尊在這大會中鄭重其事地反覆讚歎,請世尊給我們簡要地說說吧!”世尊回答定自在王菩薩說:“仔細聽好,善加思維,我現在就爲你們分別解說地藏菩薩往昔所發大願。在過去無量無數不可說大劫之前,有一尊佛在世宏法,佛號爲一切智成就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這尊佛住世的壽命爲六萬劫。在還沒出家修行前,曾經是一個小國裏的國王,同與他相鄰的另一個小國的國王是朋友。他們相互約定,在國中共同推行十善法,作爲治理國家的法律和道德規範,並以善政來利益國中的人民。但鄰國中的人民常造種種惡業,難免要墮入三塗受苦。爲此,這兩個國王商議,如何才能妥善救度這些百姓,令其不遭惡道之苦。一國的國王發願:願自己早日成佛來度脫這些衆生,使他們全部脫離苦海,得到最終的解脫;而鄰國的國王發願:若不能先使這些衆生解脫三惡道苦,獲得安樂,成就佛道,我將誓不成佛。”佛接着告訴定自在王菩薩說:“發願早日成佛,度盡衆生的國王,就是當時的一切智成就如來!發願先度罪苦衆生,如有一衆生尚未得度,自己不願成佛的,就是地藏菩薩!”“再舉一個例子:在過去無量無數劫之前,有佛出世,名爲清淨蓮華目如來。這尊佛的壽命長達四十劫。在佛涅槃後的像法時代裏,有一位阿羅漢,遊化世間,爲衆生作福田,施以教化,令得安樂。有一天,他遇見一個女人,名字叫做光目。這位光目女準備了許多美味的食物來供養阿羅漢。”“阿羅漢就問她:‘你知道供養阿羅漢是會得到大福報的。你想要求些什麼呢?’”“光目回答說:‘我從母親亡故那天起,就想爲她做些功德,以救拔她的苦難。不知道我母親死後,究竟投生到什麼地方去了?’羅漢憐憫光目女一片純孝之心,爲她入定作觀,只見光目女的母親墮落到惡道中,正在受極大的苦。羅漢就問光目:‘你母親活着的時候都造了些什麼業啊?她現正在惡道裏受極大的痛苦。’”“光目回答說:‘我母親生前有個壞習氣,專門喜歡吃魚、鱉之類的東西,而且特別喜歡吃魚籽、鱉蛋之類,或是炒、或是煮,放縱地大吃大嚼,所以這一輩子所吃掉的生命成千上萬,不知道有多少!尊者!請您發發慈悲,告訴我用什麼方法纔可以救度我母親呢?’”“阿羅漢對她十分同情,就爲她想了個辦法,說:‘你應當至誠懇切地稱念清淨蓮華目如來的聖號,同時雕塑、彩畫這尊佛的形象。這樣,無論是死者或生者,都將獲得好報。’”“光目女聽了這話之後,馬上把自己家中心愛之物變賣了,用這些錢財來塑畫清淨蓮華目如來的形象,同時又以種種燈、香、花、燭、食品、幢幡等供養清淨蓮華目如來。在佛像前恭敬瞻禮,痛哭祈求清淨蓮華目如來。正在午夜之時,忽然夢見佛的金身,金光閃閃,如同須彌山那樣高大,輝煌遍照。佛開口告訴光目說:‘你母親不久就會託生在你家裏,出生後,才覺出飢寒,馬上就會開口說話。’”“後來沒過多久,光目女家裏的一個婢女生了一個孩子,還不到三天就會說話。低頭作禮,悲切啼哭着對光目說:‘生死都受業力因緣所支配,各人所造的業,各人自己承受。我是你母親,一直在黑暗的惡道裏輪轉,與你分別以來,幾度墮入地獄裏受苦。承蒙你供佛、唸佛的福力,方纔得以獲得投生爲人的機會,但也只能做一個下賤人,而且壽命很短,只有十三年,死了以後還得再次墮入惡道中去。你有什麼辦法可以使我脫離惡道之苦啊?’”“光目聽了這話,知道這嬰兒就是她母親的轉世,因此更加悲痛,哽哽咽咽地哭着說:‘你既然是我母親轉世,應當知道你自己是犯了什麼罪,造了什麼業,纔會墮入到惡道中去的呀?’”“婢女的孩子說:‘因爲犯了殺生害命以及毀謗惡口的罪才受這苦報。如果不是蒙你替我供佛修福,我是不可能暫時離開這惡道呢!’”“光目又問道:‘地獄裏的罪報情形又是怎樣的呢?’”“這嬰兒說:‘地獄中所受的罪慘不忍說,要是詳細說的話,就是幾百年,幾千年也說不完。’”“光目聽了這話之後,悲痛得放聲大哭,對着蒼天發願說:‘願我的母親能永遠脫離地獄,在這十三年之後,消去一切重罪,永遠不再經歷三惡道。十方一切諸佛啊,請您們慈悲憐憫我,聽我爲母親所發的廣大誓願。倘若能使得我母親永遠脫離三惡道、脫離下賤的人身,乃至脫離女人之身,所有這些永劫不再重受,我今天對清淨蓮華目如來像前發下大願:願我從今日起,直至將來百千萬億劫,所有世界、一切地獄以及三惡道中的罪苦衆生,發誓要救濟、超度他們,使他們永遠脫離地獄、餓鬼、畜生這三惡道。不僅如此,還要使這所有的罪苦衆生全都成佛以後,我才最後證得菩提而成佛。’”“光目女發下這個廣大誓願之後,就聽到清淨蓮華目如來的聲音對她說:‘光目,你能以大慈悲心,爲你母親發這麼大的願心。我以佛眼來觀察,你母親在這十三年的生命結束之後,就可以解脫往昔的罪報,轉世爲修行清淨道的梵志,壽命爲一百歲。再過了一期壽命之後,將往生無憂國土西方極樂世界,壽命不可限量,並在那裏,勤修佛道,成就正果,決定成佛,將來度化的天衆、人衆亦如恆河沙一樣無量無邊難以計數。’”魔女炫媚接着,佛告訴定自在王菩薩說:“當時以福力來度光目女的阿羅漢,就是無盡意菩薩;光目女的母親,就是解脫菩薩;光目女就是地藏菩薩!在過去無數久遠的大劫之中,以慈悲心、憐憫心,發下如恆河沙之多的大願,來普度一切衆生。”“在未來的世界中,如果有那些不願行善、專門作惡的男子女人,以及不信因果、邪淫妄語、挑撥離間、惡言傷人,甚至毀謗大乘的造惡衆生,死了之後必定會墮落到惡道中去承受苦報。假如能有緣遇到通曉佛法的善知,勸他們在一念間皈依地藏菩薩,這些衆生,就能夠有機會從墮落三惡道的果報之中解脫出來。如果這些衆生能進一步至誠懇切地皈依禮敬、瞻仰讚歎地藏菩薩,並用種種上好的香花、種種上好的衣服、種種稀有的珍寶和種種上妙的飲食來供養奉事地藏菩薩,那麼這些衆生在將來的百千萬億劫中,常常託生在各重天界之中享受種種適意美好快樂的生活。即使天福享盡了,下生到人間來,還能在百千劫的長久時間裏,在人間做國王,具有宿命神通之力,能夠回憶起自己過去世生生死死的因果業緣。定自在王,地藏菩薩有如此不可思議的大威神力,普遍地利益一切衆生。在座的諸大菩薩們,應當牢記我所說的這部經,在各個世界當中廣泛地宣揚、流通。”定自在王菩薩回答佛說:“世尊,請您不要心懷憂慮,我們千萬億的菩薩摩訶薩,必定能承蒙佛陀威神之力,在閻浮提世界中廣泛地宣傳、演說、講解、流通這部經,以利益一切衆生。”定自在王菩薩說完這番話之後,恭敬地向世尊合掌頂禮,退回到自己的座位中去。 這時,東西南北四大天王一起從座位上站起來,合掌作禮,向世尊白言:“世尊,地藏菩薩從久遠的過去劫至今以來,一直髮了這麼多的宏誓大願,爲什麼還沒有把衆生度完,而要發更爲廣大的宏誓大願呢?但願世尊能爲我們說說這其中的道理。”佛告訴四天王說:“善哉善哉!我爲你們、同時也是爲未來的天界及人間的衆生能得到廣大的利益,來說說地藏菩薩在這娑婆世界閻浮提內的六道生死之中,是如何慈悲爲懷,以他的智慧神通之力,運用種種方便法門,度脫一切罪苦衆生的。”四天王說:“是的,世尊,我們非常樂意聽到這些事。”佛告訴四天王說:“地藏菩薩從久遠的大劫以來,一直在各個世界、各個生死道中辛勤地度脫衆生,至今還沒有了畢自己的宏誓大願。因爲悲憫這個世界的罪苦衆生,同時也因爲將來無量劫中,衆生所做的惡因,就像藤蔓一樣連綿不斷,生生死死被業報所牽連,不能解脫,因此又再發宏誓重願,要在娑婆世界閻浮提中,通過無量無數、百千萬億的方便法門,善巧地引導衆生、教化衆生。”“四天王,若遇到殺生的人,地藏菩薩就對他們說將會因殺生而短命的報應;若遇到偷盜的人,就對他們說受苦受窮的報應;若遇到犯不正當淫慾的人,就對他們說轉生爲雀、鴿、鴛鴦等鳥類的報應;若遇到惡口傷人的人,就對他們說家庭不和,親屬間相互爭鬥的報應;若遇到惡意譭謗他人的人,就對他們說缺舌、短舌、喑啞、生口瘡等的報應;若遇到脾氣暴躁的人,就對他們說生得醜陋殘缺、四肢偏癱的報應;若遇到小氣吝惜的人,就對他們說常常不能如願甚至事與願違的報應;若遇到飲食沒有節制、狂飲濫食的人,就對他們說飢餓、乾渴或是咽喉得病的報應;若遇到經常打獵、殺生無度的人,就對他們說無端精神受刺激、突然害怕驚惶、突然如癡如狂想要自殺、終致喪命的報應;若遇到不孝敬父母,常常背逆父母的意願,甚至打罵父母,加害父母的人,就對他們說因天地災禍來奪取他生命的報應(如雷擊、地震、掉崖、墜海等);若遇到無故焚燒山林樹木的人,就對他們說突然的精神錯亂、癲狂癡亂最終導致死亡的報應;若遇到繼父母,心不公平,殘酷虐待非親生子女,就對他們說,來生將要反過來投生爲他們(非親生子女)的兒女,也要受到這樣的鞭打與虐待;若遇到用種種機關網罟捕捉幼禽雛鳥的人,就對他們說將要受到骨肉分離、親人離散的報應;若遇到毀謗佛、法、僧三寶的人,就對他們說將要受到眼瞎、耳聾、啞巴的報應;若遇到輕視佛法、欺慢佛教的人,就對他們說將會永遠流轉在惡道的報應;若遇到毀損、私用三寶財物的人,就對他們說將會得到千百億劫永遠輪迴在地獄的報應;若遇到破壞僧尼清淨梵行或是冤枉魔軍拒戰陷害僧人的人,就對他們說將會得到永遠輪迴在畜生道的報應;若遇到用開水、大火、刀斧殺傷生命的人,就對他們說將會得到輪迴流轉、相互燒殺的報應,或是自己投生畜生道遭報應,或是成爲戰爭中遇難者;若遇到犯戒破齋的人,就對他們說將會得到投生到禽獸道中受種種驚恐、鞭撻、勞苦、飢渴的報應;若遇到不知節約,隨意浪費,揮霍無度的人,就對他們說將會得到在將來求什麼都不會如願的報應;若遇到自高自大、自以爲了不起而輕視他人的人,就對他們說將會得到來生做下賤人,被人使喚、辱罵的報應;若遇到搬弄是非,挑撥他人爭鬥的人,就對他們說將會投生到沒有舌頭或是以舌爲生的畜生道中去(如蚯蚓之類無舌,如黃鶯、鸚鵡之類學舌)的報應。若遇到有邪見的衆生,就會對他們說來世將會投生到邊遠荒蠻之地,無緣聽受佛法的報應。”“像以上所說的閻浮提衆生,由於身口意三業所造,結成種種惡果,形成百千萬種各個不同的報應,今天只是粗略地說個大概。雖然閻浮提衆生造業多端,而感應到千差萬別的各種果報,地藏菩薩總是以他智慧神通,方便之力千方百計地化導他們。凡是犯了以上種種惡業的衆生,先是受到上述提到的種種報應,然後還有可能墮入地獄,經過無數大劫的時間,罪業都還無法了結,一時半刻不要想有脫離地獄的指望。正因爲如此,四天王,你們既然擔當了護人、護國的職責,就應當協助地藏菩薩一起來教化衆生,不要讓這衆多的惡習、罪業迷惑了衆生。”四大天王聽了佛陀的教示與囑託,不禁淚流滿面,悲嘆不已,恭敬地向世尊合掌頂禮,退回到自己的座位中去了。
释义/赏析
白佛言:白,表白;向佛陳說,恭敬發問,表白自心的意思。又,讚歎佛的話語,也稱爲白佛。 阿逸多:梵文Ajita的音譯,爲佛陀弟子之一。又作阿氏多、阿恃多、阿嗜多。意譯無勝、無能勝或無三毒。此處當指彌勒菩薩。 唯然:應答之聲,表示服從,表示同意,含有恭敬之意。 性:梵文Prakrti,與相、修相對,體之義,因之義,不變之義,即受外界影響亦不改變之本質,本來具足之性質、事物之實體(自性)、對相狀而言之自體、衆生之素質(種性)等。這裏主要指衆生長期以來爲惡的習氣,已經形成了一種天性。 性識:衆生之根性與心識也。根有利鈍,識有深淺,是爲不定也。  五道:又稱五趣,指地獄、餓鬼、畜生、人間、天五種存在的境地。這五者都不能免於生死輪迴。大乘經中則多說六道(趣),即於五道之外別立阿修羅一道。 迷惑障難:“迷”者,指無明,迷失真性,不見清淨自性真如實相也;“惑”者,以迷故,惑於真理,有無明惑、塵沙惑、見思惑等,乃貪嗔癡一切煩惱之總名也。迷於所對之境而顛倒事理謂之惑;“障”者,以惑故,執於理而成所知障,執於事而成煩惱障。以惑起業,以業成障。障者,障礙聖道,令行人拘於三界故名。障有二、三、四、五、十等障,如二障:煩惱障(由我執起)、所知障(由法執起);三障:煩惱障(惑)、業障(業)、報障(苦)等。“難”者,有二種:一指三惡道之苦難或六道之苦難也;一指聞法見佛之障難,指八難也。八難者,如地獄、餓鬼、畜生(無法見佛聞法)、北拘盧州、長壽天(福報勝而無法學佛)。聾盲喑啞(無法見佛聞法)、世智聰辯(自持聰明邪見,不聞法也)、佛前佛後(無法或難以見佛聞法也)。 定自在王:衆生性識不定,所以出入羅網,不得解脫。這位菩薩攝心入定,所以能抉破網羅,得大自在,所以叫做定自在王。 諦聽:諦者名了,了達聲塵本來不生,不逐語言,詳審而聽。又若人聽法,不起吾慢貢高,亦不起自卑輕小,以平常心認真聽法,名爲諦聽。 善思念:聞法之時當先淨慮,排除雜念,猶如量器,欲貯甘露,器不清淨,必當染污。聞法亦如是,法如甘露,心如量器,雜念如污,當去雜念,淨其心境,方可得清淨之甘露法雨也。 一切智成就如來:能知一切之智,稱一切智。佛教所說的智慧三種:一是一切智,能成就二乘小果;二是道種智,能成就菩薩道;三是一切種智,能成就佛道。 應供:梵文Arhat,音譯阿羅訶,亦作應、應真。指斷盡一切煩惱,智德圓滿,應受人天供養、尊敬者。 正遍知:亦作正等覺,真正普遍平等的覺悟,乃三藐三菩提之意譯。 明行足:亦作明行圓滿,明善行、明行成。明,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行足,即戒、定、慧等。佛陀以智慧爲先導而修萬行,故成就福慧圓滿。 善逝:又作善去、善解、善說無患、好說、好去。善即好;逝即去;善逝者,即如實去彼岸不再退沒生死之義。 世間解:指佛能了知世間與出世間的一切真理,既了知世間之因、世間之滅,亦了知出世間之道,於世間出世間一切事理性相,明解照了。 無上士:指如來之智德,於人中最勝,無有過之者,故稱無上士。 調御丈夫:佛善能摧伏魔軍,勇敢無畏,善能調御一切,故稱調御丈夫。 天人師:佛陀爲諸天與人類之導師,示導一切應作不應作、是善是不善,若能依教而行,不捨道法,能得解脫煩惱之報,故稱天人師。 出家:梵語波吠你野,出離在家之生活,修沙門之淨行也。《維摩詰經》雲:“維摩詰言,然汝等便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即出家”。有三種及四種出家。三種出家者,第一、出世俗家:遠離妻子兒女俗情故,又名出紅塵家;第二、出三界家:能脫生死證阿羅漢;第三、出無明家:證佛法身,究竟出無明家,便成佛道。四種出家者,身心俱出家:於諸欲境心無顧戀;心出身不出:雖受用妻子而心不耽染;身出心不出:身參法侶,心猶顧戀;身心俱不出:乃俗人也。 十善:佛教對世間善行的總稱,又稱十善道、十善業道、十善根本業道或十白業道。清淨蓮華目如來:由於佛諸惡斷淨,德行圓滿,因此他的面容,像淨滿的月亮一樣光亮明潔;又由於佛常以慈悲的眼看待衆生,因此他的眼睛像青色的蓮花一樣清澈無染。 清淨蓮華目如來:此佛以三十二相中之第二十九相,眼色如紺青相而起名。印度蓮花色青,與佛眼相似,故云清淨蓮花目也。贊如來相好文中有:“面如淨滿月,眼若青蓮華”,“目淨修廣若青蓮,齒白齊密猶珂雪”。 羅漢:即阿羅漢,梵語Arhat,意譯應供、殺賊、不生、無生、無學等。指斷盡三界見、思之惑,證得盡智,而堪受世間大供養之聖者。 福度:羅漢已證無漏之斷德,能斷一切煩惱,應爲人天所供養,而人天亦因之而得福,度於三惡道而得人天之上福,故稱福度。 教化:又稱勸化,教人化惡爲善也。 光目:此光目女乃地藏王菩薩歷劫修行中所應化之身,故以菩提心之功德,令目蘊慧光,睛藏神德,號曰光目。 資福;衣食住等物乃資助人之生命者,以生活所需之物資助他人以種福,是名資福。又,衣食住器等物亦爲資佛道修行之外德,施之可助人增修佛道,此福德較前更大。何況以此資生之物供養賢聖,其福更不可限量矣。 志誠:志者,志願;誠者,實德,性命之根,天得之以成天,地得之以成地,人得之而自成。志誠,有信向之意:信者,信三寶力;曏者,向菩提道也。志誠有端心正意之意:直趣菩提名端心,不求餘事名正意也。以志誠故,純孝感天,故得佛現身而救度也。 稽首:梵文稱和南,婆南,即敬禮、度我之意,禮拜也。西域有九等禮:一、發言慰問;二、俯首致敬;三、舉手高揖;四、合掌平拱;五、屈膝;六、長跪;七、手膝踞地;八、五輪俱屈;九、五體投地。 業緣:善業爲招樂果之因緣,惡業爲招苦果之因緣,一切有情盡由業緣而生。《維摩詰經》雲:“是身如影,從業緣生”。新譯《仁王經》雲:“諸界趣生,隨業緣生,如影如響,一切皆空”。《法華經序品》雲:“生死所趣,善惡業緣”。 闇冥:即幽冥,指三惡道(地獄、餓鬼、畜生)無真理之光之處所,通常指地獄道,亦稱幻冥。地藏菩薩救苦誓願深重,常在地獄、餓鬼、畜生道中救苦,濟拔罪苦衆生,故稱幻冥世界教主。 卒白難竟:“卒”者,終也;“白”者,說也;“竟”者,完也。此語意爲“很難說完”,“說也說不完”也。 慈哀愍我:慈者,慈悲。慈有如來慈及聲聞慈之別:如來慈以無漏之功德,具足佛之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之功德。而聲聞無此功德,故聲聞慈乃小慈也,至多施人以人天福報,無能救拔令離生死也。哀者,悲哀;愍者,憐憫。求佛菩薩以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之心,哀我母之苦,愍我孝順之心而救拔也。 梵志:梵文Brahmana,音譯婆羅門、梵士,意譯爲淨裔、淨行,又稱淨行者、淨行梵志。婆羅門志求無垢清淨得生梵天,並自稱由梵天之口而生,爲四姓中最殊勝者,故獨取梵爲名。無憂國土:即西方極樂世界。 無盡意菩薩:又作無盡慧菩薩。此菩薩因觀一切事相之因果報應皆爲無盡,而發心上求無盡之諸功德,下度無盡之衆生,故名無盡意菩薩。善知識:能夠說法引導人們至於善處者,是善友,亦稱善知識。 善知識:聞名爲知,見形爲識,更能益我菩提之道爲善,故名善知識,乃相知相識導我於至善之地者,爲善知識也。又,善能知真識妄,知病識藥,能度衆生者爲善知識。《法句經》雲:“善知識者,能說深法,於畢竟空中,熾然達一切法者爲善知識。”《圓覺經》雲:“末法衆生,將發大心,求善知識,欲修行者,當求一切正知見人,心不住相,不著聲聞、緣覺境界。雖現塵勞,心恆清淨;示有諸過,讚歎梵行,不令衆生入不律儀。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彈指間:時名。《戒疏》雲:“僧祇雲:二十念爲一瞬,二十瞬爲彈指”,喻時間極短也。又,經中佛常有“彈指”之舉,其義有三:一爲許諾,如許講法也;一爲歡喜,如《法華經》中:“一時謦,俱共彈指”;一爲警告,如《嘉祥法華義疏》雲:“爲令覺悟,是故彈指”。 歸依:歸者,歸投;依者,依靠,於勝者歸投、依靠、依伏也。《大乘義章》雲:“歸投依伏,故云歸依。歸投之相,如子歸父,依伏之義,如民依王,如怯依勇”。《法界次第》雲:“歸以反還爲義,依者憑也”。歸亦作皈,含“白反”之義,即衆生反黑業(惡業)歸於白業(善業)之意。歸有歸命之意,即身命歸趣於佛、歸順佛之教義、命根歸於一心本元之意。 宿命:宿世之生命也。佛謂世人於過去世皆有生命。或爲天,或爲人,或爲餓鬼畜生,展轉輪迴,謂之宿命。能知宿命者,謂之宿命通。 癃殘:癃,音龍,手足不靈活也;又,小便不利。《素問·宣明五氣篇》:“膀胱不利爲癃”。殘者,殘疾也,如四肢、眼、耳、鼻、舌、嗓等有殘缺者也。 慳吝:慳,音千,小氣;吝,音林(入聲),小氣。《無量壽經》雲:“愛保貪重”者是也,已得之物不肯舍,未得之物妄想取,正與“佈施”、“舍”相反也。 畋獵:畋,音田,打獵也。 悖逆:悖,音被,違背;忤,音武,逆也,不順從也。 鞭撻:撻,音蹋,打的意思。鞭撻,用鞭子打的意思。 啞:亦作喑啞,喑,音“音”,口不能發聲;啞,口能發聲而不成話語。 闕絕:闕,古時用作“缺”,缺少的意思;絕,斷絕,一點也沒有。 吾我貢高:亦稱吾慢貢高,亦即自高自大之意。貢高:又作貢高我慢,自以爲高人一等,倨傲自矜,侮慢他人。爲五種根本煩惱(五蓋:貪、嗔、癡、慢、疑)之一。 邊地:閻浮提洲之邊隅,謂之邊地。又指不能見聞佛法之邊隅下賤之種族。
拓展阅读
读书笔记
词字云图书馆-诗词歌赋国学学习-7*24小时
  • 词字云图书馆www.ciziyun.com 点击:39772757次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交,如果我们的某些资料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对您造成了任何程度的伤害,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chuangmi01@qq.com侵删 词字云-做你身边最得力的古文帮手,唐诗三百首,诗歌全集,唐诗、宋词、元曲、诗经、离骚、古代诗词、现代诗歌、近代诗歌、外国诗歌,打造全诗词数据库网站和社区,为您提供经典的诗词、丰富的诗词服务。以及国学经典,词字云,国学,易经,道德经,弟子规,唐诗,宋词,元曲,诗经,离骚,古典诗词,红色诗词,近代诗词,现代诗词

    Copyright © 词字云www.ciziyun.com图书馆 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