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你身边的国学大师-国学堂

词字云-国学堂

史通·外篇·申左第五

国学诗词雏鹰计划:阅读此篇名篇《史通·外篇·申左第五》 来自:《史通》

刘知几

唐徐州彭城人,字子玄。刘知柔弟。高宗永隆进士。调获嘉主簿。武则天时累迁凤阁舍人,兼修国史。中宗时,擢太子率更令,迁秘书少监,参与编修《则天皇后实录》。又著《史通》四十九篇,于景龙四年成书。玄宗开元初迁左散骑常侍,仍领史事,坐事贬安州别驾。卒谥文。知几前后修史近三十年,主张秉笔直书,以为史家须具才、学、识三长。有集。
原文

古之人言《春秋》、三《传》者多矣,战国之世,其事罕闻。当前汉专用《公羊》,宣皇已降,《穀梁》又立于学。至成帝世,刘歆始重《左氏》,而竟不列学官。大抵自古重两《传》而轻《左氏》者,固非一家,美《左氏》而讥两《传》者,亦非一族。互相攻击,各用朋党,哤聒纷竞,是非莫分。然则儒者之学,苟以专精为主,至于治章句,通训释,斯则可矣。至于论大体,举宏纲,则言罕兼统,理无要害。故使今古疑滞,莫得而申者焉。 必扬榷而论之,言《传》者固当以《左氏》为首。但自古学《左氏》者,谈之又不得其情,如贾逵撰《左氏长义》,称在秦者为刘氏,乃汉室所宜推先。但取悦当时,殊无足采。又案桓谭《新论》曰:“《左氏传》于《经》犹衣之表里。” 而《东观汉记》陈元奏云:“光武兴立《左氏》,而桓谭、卫宏并共诋訾,故中道而废。”班固《艺文志》云:丘明与孔子观鲁史记而作《春秋》,有所贬损,事形于《传》,惧罹时难,故隐其书。末世口说流行,遂有《公羊》、《穀梁》、《邹氏》诸传。而于《固集》复有难《左氏》九条三评等科。夫以一家之言,一人之说,而参差相背,前后不同。斯又不足观也。 夫解难者以理为本,如理有所阙,欲令有识心伏,不亦难乎?今聊次其所疑,列之于后。 盖《左氏》之义有三长,而二《传》之义有五短。案《春秋》昭二年:韩宣子来聘,观书于太史氏,见《鲁春秋》,曰:“周礼尽在鲁矣。吾乃今知周公之德与周子所以王也。”然《春秋》之作,始自姬旦,成于仲尼。丘明之《传》,所有笔削及发凡例,皆得周典,传孔子教,故能成不刊之书,著将来之法。其长一也。又案哀三年,鲁司铎火,南宫敬叔命周人出御书,子服、景伯命宰人出礼书,其时于鲁文籍最备。丘明既躬为太史,博总群书,至如梼杌、纪年之流,《郑书》、《晋志》之类,凡此诸籍,莫不毕睹。其《传》广包它国,每事皆详。 其长二也。《论语》子曰:“左丘明耻之,某亦耻之。”夫以同圣之才,而膺授《经》之讬,加以达者七十,弟子三千,远自四方,同在一国,于是上询夫子,下访其徒,凡所所摭,实广闻见。其长三也。 如穀梁、公羊者,生于异国,长自后来,语地则与鲁产相违,论时则与宣尼不接。安得以传闻之说,与亲见者争先者乎?譬犹近世,汉之太史,晋之著作,撰成国典,时号正书。既而《先贤》、《耆旧》、《语林》、《世说》,竞造异端,强书它事。夫以传自委巷,而将班、马抗衡;访诸古老,而与干、孙并列。 斯则难矣。彼二《传》之方《左氏》,亦奚异于此哉?其短一也。《左氏》述臧哀伯谏桓纳鼎,周内史美其谠言;王子朝告于诸侯,闵马父嘉其辨说。凡如此类,其数实多。斯盖当时发言,形于翰墨;立名不朽,播于他邦。而丘明仍其本语,就加编次。亦犹近代《史记》载乐毅、李斯之文语,《汉书》录晁错、贾生之笔。 寻其实也,岂是子长稿削,孟坚雌黄所构者哉?观二《传》所载。有异于此。其录人言也,语乃龃龉文皆琐碎。夫如是者何哉?盖彼得史官之简书,此传流俗之口说,故使隆促各异,丰俭不同。其短二也。寻《左氏》载诸大夫词令,行人应答,其文典而美,其语博而奥,述远古则委曲如存,征近代则循环可覆。必料其功用厚薄,指意深浅,谅非经营草创,出自一时,琢磨润色,独成一手。斯盖当时国史已有成文,丘明但编而次之,配《经》称《传》而已也。如二《传》者,记言载事,失彼菁华;寻源讨本,取诸胸臆。夫自我作故,无所准绳,故理甚迂僻,言多鄙野,比诸《左氏》不可同年。其短三也。案二《传》虽以释《经》为主,其缺漏不可殚论。如《经》云:“楚子麇卒”而《左传》云:公子围所杀。 及公、穀作《传》,重述《经》文,无所发明,依违而已。其短四也。《汉书》载成方遂诈称戾太子,至于阙下。隽不疑曰:昔卫蒯聩得罪于先君,将入国,太子辄拒而不纳,《春秋》是之。遂命执以属吏。霍光由是始重儒学。案隽生所引,乃《公羊》正文。如《论语》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夫子不为也。何则?父子争国,枭獍为曹,礼法不容,名教同嫉。而《公羊》释义,反以卫辄为贤,是违父子之教,失圣人之旨,奖进恶徒,疑误后学。其短五也。若以彼三长,校兹五短,胜负之理,断然可知。 必执二《传》之文,唯取依《经》为主。而于内则为国隐恶,于外则承赴而书,求其本事,大半失实,已于《惑经》篇载之详矣。寻斯义之作也,盖是周礼之故事,鲁国之遗文,夫子因而修之,亦存旧制而已。至于实录,付之丘明,用使善恶毕彰,真伪尽露。向使孔《经》独用,《左传》不作,则当代行事,安得而详者哉?盖语曰:仲尼修《春秋》,逆臣贼子惧。又曰:《春秋》之义也,欲盖而彰,求名而亡,善人劝焉,淫人惧焉。寻《春秋》所书,实兼此义,而《左传》所录,无愧斯言。此则《传》之与《经》,其犹一体,废一不可,相须而成。 如谓不然,则何者称为劝戒者哉?儒者苟讥左氏作《传》,多叙《经》外别事。 如楚、郑与齐三国之贼弑,隐、桓、昭、哀四君之篡逐。其外则承告于彼,其内则隐讳如此。若无左氏立《传》,其事无由获知。然设使世人习《春秋》而唯取两《传》也,则当其时二百四十年行事茫然阙如,俾后来学者,兀成聋瞽者矣。 且当秦、汉之世,《左氏》未行,遂使《五经》、杂史、百家诸子,其言河汉,无所遵凭。故其记事也:当晋景行霸,公室方强,而云屠岸攻赵,有程婴、杵臼之事;鲁侯御宋,得儁乘丘,而云庄公败绩,有马惊流矢之祸;楚、晋相遇,唯在邲役,而云二国交战,置师于两棠;子罕相国,宋睦于晋,而云晋将伐宋,觇哭阳门;鲁师灭项,晋止僖公,而云项实齐桓所灭。《春秋》为贤者讳;襄年再盟,君臣和叶,而云诸侯失政,大夫皆执国权。其记时也:盖秦缪居春秋之始,而云其女为荆平夫人;韩、魏处战国之时,而云其君陪楚庄葬马;《列子》书论尼父而云生在郑穆公之年;扁鹊医疗虢公,而云时当赵简子之日;栾书仕于周子,而云以晋文如猎,犯颜直言;荀息死于奚齐,而云观晋灵作台,累棋申诫。 式以先为后,或以后为先,月日颠倒,上下翻覆。古来君子,曾无所疑。及《左传》既行,而其失自显。语其弘益,不亦多乎?而世之学者,犹未之悟,所谓忘我大德,日用而不知者焉。 然自丘明之后,迄于魏灭。年将千祀,其书寝废。至晋太康年中,汲冢获书,全同《左氏》。故束晳云:“若使此书出于汉世,刘歆不作五原太守矣。”于是挚虞、束晳引其义以相明,王接、荀顗取其文以相证,杜预申以注释,干宝藉为师范。由是世称实录,不复言非,其书渐行,物无异议。 故孔子曰: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经》。于是授《春秋》于丘明,授《孝经》于曾子。《史记》云:孔子西观周室,论史记旧闻,次《春秋》。七十子之徒口授其传旨,有刺讥褒讳之文,不可以书见也。鲁君子左氏明惧弟子人各异端,失其真意,故因孔氏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夫学者苟能征此二说,以考三《传》,亦足以定是非,明真伪者矣。何必观汲冢而后信者乎?从此而言,则于三《传》之优劣见矣。

翻译
释义/赏析
繁体原文
古之人言《春秋》、三《傳》者多矣,戰國之世,其事罕聞。當前漢專用《公羊》,宣皇已降,《穀樑》又立於學。至成帝世,劉歆始重《左氏》,而竟不列學官。大抵自古重兩《傳》而輕《左氏》者,固非一家,美《左氏》而譏兩《傳》者,亦非一族。互相攻擊,各用朋黨,哤聒紛競,是非莫分。然則儒者之學,苟以專精爲主,至於治章句,通訓釋,斯則可矣。至於論大體,舉宏綱,則言罕兼統,理無要害。故使今古疑滯,莫得而申者焉。 必揚榷而論之,言《傳》者固當以《左氏》爲首。但自古學《左氏》者,談之又不得其情,如賈逵撰《左氏長義》,稱在秦者爲劉氏,乃漢室所宜推先。但取悅當時,殊無足採。又案桓譚《新論》曰:“《左氏傳》於《經》猶衣之表裏。” 而《東觀漢記》陳元奏雲:“光武興立《左氏》,而桓譚、衛宏並共詆訾,故中道而廢。”班固《藝文志》雲:丘明與孔子觀魯史記而作《春秋》,有所貶損,事形於《傳》,懼罹時難,故隱其書。末世口說流行,遂有《公羊》、《穀樑》、《鄒氏》諸傳。而於《固集》復有難《左氏》九條三評等科。夫以一家之言,一人之說,而參差相背,前後不同。斯又不足觀也。 夫解難者以理爲本,如理有所闕,欲令有識心伏,不亦難乎?今聊次其所疑,列之於後。 蓋《左氏》之義有三長,而二《傳》之義有五短。案《春秋》昭二年:韓宣子來聘,觀書於太史氏,見《魯春秋》,曰:“周禮盡在魯矣。吾乃今知周公之德與周子所以王也。”然《春秋》之作,始自姬旦,成於仲尼。丘明之《傳》,所有筆削及發凡例,皆得周典,傳孔子教,故能成不刊之書,著將來之法。其長一也。又案哀三年,魯司鐸火,南宮敬叔命周人出御書,子服、景伯命宰人出禮書,其時於魯文籍最備。丘明既躬爲太史,博總羣書,至如檮杌、紀年之流,《鄭書》、《晉志》之類,凡此諸籍,莫不畢睹。其《傳》廣包它國,每事皆詳。 其長二也。《論語》子曰:“左丘明恥之,某亦恥之。”夫以同聖之才,而膺授《經》之託,加以達者七十,弟子三千,遠自四方,同在一國,於是上詢夫子,下訪其徒,凡所所摭,實廣聞見。其長三也。 如穀樑、公羊者,生於異國,長自後來,語地則與魯產相違,論時則與宣尼不接。安得以傳聞之說,與親見者爭先者乎?譬猶近世,漢之太史,晉之著作,撰成國典,時號正書。既而《先賢》、《耆舊》、《語林》、《世說》,競造異端,強書它事。夫以傳自委巷,而將班、馬抗衡;訪諸古老,而與幹、孫並列。 斯則難矣。彼二《傳》之方《左氏》,亦奚異於此哉?其短一也。《左氏》述臧哀伯諫桓納鼎,周內史美其讜言;王子朝告於諸侯,閔馬父嘉其辨說。凡如此類,其數實多。斯蓋當時發言,形於翰墨;立名不朽,播於他邦。而丘明仍其本語,就加編次。亦猶近代《史記》載樂毅、李斯之文語,《漢書》錄晁錯、賈生之筆。 尋其實也,豈是子長稿削,孟堅雌黃所構者哉?觀二《傳》所載。有異於此。其錄人言也,語乃齟齬文皆瑣碎。夫如是者何哉?蓋彼得史官之簡書,此傳流俗之口說,故使隆促各異,豐儉不同。其短二也。尋《左氏》載諸大夫詞令,行人應答,其文典而美,其語博而奧,述遠古則委曲如存,徵近代則循環可覆。必料其功用厚薄,指意深淺,諒非經營草創,出自一時,琢磨潤色,獨成一手。斯蓋當時國史已有成文,丘明但編而次之,配《經》稱《傳》而已也。如二《傳》者,記言載事,失彼菁華;尋源討本,取諸胸臆。夫自我作故,無所準繩,故理甚迂僻,言多鄙野,比諸《左氏》不可同年。其短三也。案二《傳》雖以釋《經》爲主,其缺漏不可殫論。如《經》雲:“楚子麇卒”而《左傳》雲:公子圍所殺。 及公、穀作《傳》,重述《經》文,無所發明,依違而已。其短四也。《漢書》載成方遂詐稱戾太子,至於闕下。雋不疑曰:昔衛蒯聵得罪於先君,將入國,太子輒拒而不納,《春秋》是之。遂命執以屬吏。霍光由是始重儒學。案雋生所引,乃《公羊》正文。如《論語》冉有曰:夫子爲衛君乎?子貢曰:夫子不爲也。何則?父子爭國,梟獍爲曹,禮法不容,名教同嫉。而《公羊》釋義,反以衛輒爲賢,是違父子之教,失聖人之旨,獎進惡徒,疑誤後學。其短五也。若以彼三長,校茲五短,勝負之理,斷然可知。 必執二《傳》之文,唯取依《經》爲主。而於內則爲國隱惡,於外則承赴而書,求其本事,大半失實,已於《惑經》篇載之詳矣。尋斯義之作也,蓋是周禮之故事,魯國之遺文,夫子因而修之,亦存舊制而已。至於實錄,付之丘明,用使善惡畢彰,真僞盡露。向使孔《經》獨用,《左傳》不作,則當代行事,安得而詳者哉?蓋語曰:仲尼修《春秋》,逆臣賊子懼。又曰:《春秋》之義也,欲蓋而彰,求名而亡,善人勸焉,淫人懼焉。尋《春秋》所書,實兼此義,而《左傳》所錄,無愧斯言。此則《傳》之與《經》,其猶一體,廢一不可,相須而成。 如謂不然,則何者稱爲勸戒者哉?儒者苟譏左氏作《傳》,多敘《經》外別事。 如楚、鄭與齊三國之賊弒,隱、桓、昭、哀四君之篡逐。其外則承告於彼,其內則隱諱如此。若無左氏立《傳》,其事無由獲知。然設使世人習《春秋》而唯取兩《傳》也,則當其時二百四十年行事茫然闕如,俾後來學者,兀成聾瞽者矣。 且當秦、漢之世,《左氏》未行,遂使《五經》、雜史、百家諸子,其言河漢,無所遵憑。故其記事也:當晉景行霸,公室方強,而云屠岸攻趙,有程嬰、杵臼之事;魯侯御宋,得儁乘丘,而云莊公敗績,有馬驚流矢之禍;楚、晉相遇,唯在邲役,而云二國交戰,置師於兩棠;子罕相國,宋睦於晉,而云晉將伐宋,覘哭陽門;魯師滅項,晉止僖公,而云項實齊桓所滅。《春秋》爲賢者諱;襄年再盟,君臣和葉,而云諸侯失政,大夫皆執國權。其記時也:蓋秦繆居春秋之始,而云其女爲荊平夫人;韓、魏處戰國之時,而云其君陪楚莊葬馬;《列子》書論尼父而云生在鄭穆公之年;扁鵲醫療虢公,而云時當趙簡子之日;欒書仕於周子,而云以晉文如獵,犯顏直言;荀息死於奚齊,而云觀晉靈作臺,累棋申誡。 式以先爲後,或以後爲先,月日顛倒,上下翻覆。古來君子,曾無所疑。及《左傳》既行,而其失自顯。語其弘益,不亦多乎?而世之學者,猶未之悟,所謂忘我大德,日用而不知者焉。 然自丘明之後,迄於魏滅。年將千祀,其書寢廢。至晉太康年中,汲冢獲書,全同《左氏》。故束晳雲:“若使此書出於漢世,劉歆不作五原太守矣。”於是摯虞、束晳引其義以相明,王接、荀顗取其文以相證,杜預申以註釋,幹寶藉爲師範。由是世稱實錄,不復言非,其書漸行,物無異議。 故孔子曰: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經》。於是授《春秋》於丘明,授《孝經》於曾子。《史記》雲:孔子西觀周室,論史記舊聞,次《春秋》。七十子之徒口授其傳旨,有刺譏褒諱之文,不可以書見也。魯君子左氏明懼弟子人各異端,失其真意,故因孔氏史記,具論其語,成《左氏春秋》。夫學者苟能徵此二說,以考三《傳》,亦足以定是非,明真僞者矣。何必觀汲冢而後信者乎?從此而言,則於三《傳》之優劣見矣。
翻译
释义/赏析
拓展阅读
读书笔记
词字云图书馆-诗词歌赋国学学习-7*24小时
  • 词字云图书馆www.ciziyun.com 点击:39775803次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交,如果我们的某些资料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对您造成了任何程度的伤害,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chuangmi01@qq.com侵删 词字云-做你身边最得力的古文帮手,唐诗三百首,诗歌全集,唐诗、宋词、元曲、诗经、离骚、古代诗词、现代诗歌、近代诗歌、外国诗歌,打造全诗词数据库网站和社区,为您提供经典的诗词、丰富的诗词服务。以及国学经典,词字云,国学,易经,道德经,弟子规,唐诗,宋词,元曲,诗经,离骚,古典诗词,红色诗词,近代诗词,现代诗词

    Copyright © 词字云www.ciziyun.com图书馆 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