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你身边的国学大师-国学堂

词字云-国学堂

六祖坛经 · 坐禅 · 第一节

国学诗词雏鹰计划:阅读此篇名篇《六祖坛经 · 坐禅 · 第一节》 来自:《六祖坛经》

慧能

名或作惠能。唐僧。岭南新州人,祖籍范阳,俗姓卢。与神秀同师禅宗五祖弘忍禅师。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一偈得弘忍赞许,密传其衣钵,成禅宗第六祖。后居韶州曹溪山宝林寺,弘扬“见性成佛”之顿悟法门,与神秀在北方倡行之“渐悟”相对,分称南宗、北宗。卒,宪宗谥其为大鉴禅师。弟子辑其语录为《六祖坛经》。
原文

师示众云:“此门坐禅,元不看心,亦不看净,亦不是不动。若言看心,心原是妄,知心如幻,故无所看也。若言看净,人性本净,由妄念故,盖覆真如,但无妄想,性自清净,起心看净,却生净妄,妄无处所,看者是妄,净无形相,却立净相,言是工夫,作此见者,障自本性,却被净缚①。善知识,若修不动者,但见一切人时,不见人之是非善恶过患,即是自性不动。善知识,迷人身虽不动,开口便说他人是非长短好恶,与道违背,若看心看净,即障道也。”师示众云:“善知识,何名坐禅?此法门中,无障无碍。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善知识,何名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若著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本性自净自定。只为见境思境即乱,若见诸境心不乱者,是真定也。善知识,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菩萨戒经》云:‘我本性元自清净。’善知识,于念念中,自见本性清净,自修,自行,自成佛道。”

翻译
大师对众人说:“这个法门中的坐禅,本来就不强调返内视心,也不是观想清洁净土,更不是枯坐着一动不动。如果说返内视心,心原本就是虚妄不实的,既然知道心乃虚妄,所以就没有什么可内视的。如果说观想清洁净土,人性本来就是清净的,只是由于产生了妄想胡念,才把真如佛性给遮蔽住,只要没有了妄想胡念,本性自然就变清净了,着意地观想净土,就产生了执著于‘净土’的妄想,妄想胡念没有什么固定的生成处所,观想本身也是虚妄的,洁净本来也是无形无象的,现在却要定出一个净土的具体形象,说看到它才是真功夫,这样认识的人,那障碍就从自己的本性中产生了,反倒被所谓净土的观想所束缚住了。善知识们,如果修行坐禅不动法门,要能够看见任何人时,对他的是和非,长和短,好和坏,过失和毛病等都视而不见,这才是修到了自己的本性真正不动的境界。善知识们,迷惑的人打坐时身体虽然不动,一开口就说别人的是和非,长和短,好和坏,这是与佛道根本违背的,就像所谓返视内心,观想净土,都是产生智慧障碍的歪门邪道。”大师又对众人说:“善知识们,什么叫坐禅呢?金刀落发这个法门中的坐禅,是指消除了任何障碍。对外在一切或善或恶的情况境界都不产生心思念头,这就叫‘坐’;对内在则能体会到自己的真如佛性是永不动摇的,这才叫‘禅’。善知识们,什么叫禅定呢?外在任何事相永远都不会干扰自己就叫‘禅’,内心永远平和不纷乱就是‘定’。如果执著于外在事相,内心就会纷乱;如果能远离外在事相,内心就不纷乱,人的本性自然也就清净和安定了。只是因为执著于外在境界,内在的思想境界就跟着乱了,如果对外在一切境界都能心不纷乱,那就是真正的入了‘定’了。善知识们,外在离开各种境界不受干扰就是‘禅’,内在保持不乱就是‘定’,外禅内定,就是禅定。《菩萨戒经》中说:‘我的本性原初就是清净的。’善知识们,在自己产生的每一个念头中,去体会自己的本性原本的清净,自己修,自己行,那佛道自然就修成功了。”
释义/赏析
净缚:追求“净相”过分而被束缚。
繁体原文
師示衆雲:“此門坐禪,元不看心,亦不看淨,亦不是不動。若言看心,心原是妄,知心如幻,故無所看也。若言看淨,人性本淨,由妄念故,蓋覆真如,但無妄想,性自清淨,起心看淨,卻生淨妄,妄無處所,看者是妄,淨無形相,卻立淨相,言是工夫,作此見者,障自本性,卻被淨縛①。善知識,若修不動者,但見一切人時,不見人之是非善惡過患,即是自性不動。善知識,迷人身雖不動,開口便說他人是非長短好惡,與道違背,若看心看淨,即障道也。”師示衆雲:“善知識,何名坐禪?此法門中,無障無礙。外於一切善惡境界心念不起,名爲坐;內見自性不動,名爲禪。善知識,何名禪定?外離相爲禪,內不亂爲定。外若著相,內心即亂;外若離相,心即不亂,本性自淨自定。只爲見境思境即亂,若見諸境心不亂者,是真定也。善知識,外離相即禪,內不亂即定,外禪內定,是爲禪定。《菩薩戒經》雲:‘我本性元自清淨。’善知識,於念念中,自見本性清淨,自修,自行,自成佛道。”
翻译
大師對衆人說:“這個法門中的坐禪,本來就不強調返內視心,也不是觀想清潔淨土,更不是枯坐着一動不動。如果說返內視心,心原本就是虛妄不實的,既然知道心乃虛妄,所以就沒有什麼可內視的。如果說觀想清潔淨土,人性本來就是清淨的,只是由於產生了妄想胡念,才把真如佛性給遮蔽住,只要沒有了妄想胡念,本性自然就變清淨了,着意地觀想淨土,就產生了執著於‘淨土’的妄想,妄想胡念沒有什麼固定的生成處所,觀想本身也是虛妄的,潔淨本來也是無形無象的,現在卻要定出一個淨土的具體形象,說看到它纔是真功夫,這樣認識的人,那障礙就從自己的本性中產生了,反倒被所謂淨土的觀想所束縛住了。善知識們,如果修行坐禪不動法門,要能夠看見任何人時,對他的是和非,長和短,好和壞,過失和毛病等都視而不見,這纔是修到了自己的本性真正不動的境界。善知識們,迷惑的人打坐時身體雖然不動,一開口就說別人的是和非,長和短,好和壞,這是與佛道根本違背的,就像所謂返視內心,觀想淨土,都是產生智慧障礙的歪門邪道。”大師又對衆人說:“善知識們,什麼叫坐禪呢?金刀落髮這個法門中的坐禪,是指消除了任何障礙。對外在一切或善或惡的情況境界都不產生心思念頭,這就叫‘坐’;對內在則能體會到自己的真如佛性是永不動搖的,這才叫‘禪’。善知識們,什麼叫禪定呢?外在任何事相永遠都不會干擾自己就叫‘禪’,內心永遠平和不紛亂就是‘定’。如果執著於外在事相,內心就會紛亂;如果能遠離外在事相,內心就不紛亂,人的本性自然也就清淨和安定了。只是因爲執著於外在境界,內在的思想境界就跟着亂了,如果對外在一切境界都能心不紛亂,那就是真正的入了‘定’了。善知識們,外在離開各種境界不受干擾就是‘禪’,內在保持不亂就是‘定’,外禪內定,就是禪定。《菩薩戒經》中說:‘我的本性原初就是清淨的。’善知識們,在自己產生的每一個念頭中,去體會自己的本性原本的清淨,自己修,自己行,那佛道自然就修成功了。”
释义/赏析
寶林:寶林寺,曾名中興寺、法泉寺,宋朝叫南華寺,在廣東韶州(今韶關)南華山。 韶州韋刺史:在韶州任地方行政官的韋琚,刺史是主管當地行政的官員的名稱。 大梵寺講堂:韶州有大梵寺,曾名開元寺、崇寧寺、天寧寺和報恩光孝寺等,慧能在此開山傳法。講堂即講經說法的廳堂。 開緣說法:緣是梵語意譯,即攀緣,發生良好關係。慧能爲大衆說法,就讓大衆與佛教結了緣。 儒宗學士:儒家的讀書人,學士是尊稱。 僧尼道俗:僧和尼是佛教的男女信徒;道指道教徒,俗指信教而未出家的人。 法要:佛法的要義。 善知識:佛教術語,指信仰佛教掌握佛理而一心向善的人。這裏是對佛教信衆的敬稱。 菩提:梵語音譯,舊譯爲道,新譯爲覺,即覺悟。自性:即本性,禪宗認爲每個人本來都有佛性。 直了:即頓悟,這是禪宗主張的修行覺悟法門。 嚴父:古時候說父嚴母慈,故稱嚴父。 本貫范陽:范陽在今北京市大興、宛平一帶。據敦煌本,本貫作本官,意謂慧能的父親原在范陽做官,但從《神會語錄》開始,范陽被寫成慧能的籍貫。 左降:被貶官降職。左和右表示尊卑之義,在各個歷史時期有所不同,這裏是左卑右尊之意,故稱左降。嶺南:五嶺以南,即今廣東地區。 新州:今廣東省西南部新興地區。 父又早亡:據《景德傳燈錄》,慧能三歲時父親去世。 南海:今廣東省佛山市一帶。 《金剛經》:一部印度佛經,漢語版《金剛經》歷史上共有六個著名譯本並傳,最通行的是後秦鳩摩羅什於弘始四年(402年)譯出本。 蘄州:今湖北省蘄州西北。 五祖忍大師:慧能之師弘忍被後世禪宗尊爲五祖(602—675年),湖北黃梅人,一說江西潯陽(今九江市)人,本姓周。主化:(用佛教)主持教化。 取銀十兩:敦煌本無客贈銀兩事,是“惠能聞說,宿業有緣,便即辭親”,這有違於傳統孝道,從惠昕本開始就加上了客贈銀十兩安置老母的情節。 獦獠:音同“葛僚”,是當時對攜犬行獵爲生的南方少數民族的一種蔑稱。可能當時慧能的穿戴像少數民族。 和尚:梵語音譯,尚也寫作上,本是印度稱老師的俗語,中國佛教中是對僧人的尊稱,泛化後則指出家的佛教徒,尊義漸減。 作務:幹活,勞動。 福田:好像種田會有收穫,信佛教行善事也會有福報,故稱福田。 根性大利:教講究慧根,即心性中有信佛的因子,大利指領悟很快,這是讚美語。 行者:方丈的侍者,也指遊方僧人,這裏指寺院內管理雜務的僧人。 踏碓:碓是過去舂米的器具,一般爲石制,配有槓桿原理的木槌,用腳踩木槌將稻碾爲米,故叫踏碓。 般若:也作班若、波若、鉢若、般羅若等,是梵語音譯,一般讀作“波耶”,意譯的話,就是智慧的意思。 偈:梵語意譯,又譯頌,四句整齊韻語,用於表達一種對佛法的理解、讚頌。又偈與竭意通,即攝盡其義之意,也就是完全概括了微言大義。 處分:這裏是吩咐的意思。 澄心:清心,使心思進入感悟佛理以便作偈子的境界。 大師:指慧能。 神秀:俗姓李,河南開封尉氏人。當時是弘忍的首席大弟子,後來受唐王朝禮遇,他的禪學流派在歷史上號爲禪門北宗。 教授師:梵語阿閣梨的意譯是教授,即規範正行,教授師是對可以教授規矩儀則而作衆僧表率之高僧的敬稱。 謾作:胡亂作。意思是自己作的偈子一定水平不高。 依止:仰仗追隨。 供奉盧珍:供奉是唐朝皇宮中對有某種技能的人給予的官職名稱,供奉盧珍即一個叫盧珍的宮廷畫師。 五祖血脈圖:將初祖達摩到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的禪宗傳承過程畫成圖。 菩提樹:印度的一種常綠喬木,傳說釋迦牟尼在此樹下覺悟成佛,故名菩提樹。明鏡臺:即明鏡,《大乘起信論》中曾把衆生的心喻作鏡子。宿業障重:宿即過去、前世;業是梵語羯磨的意譯,指人的一切思想言行;障是障礙;重即嚴重。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金剛經》第五品中語,原意是佛祖對須菩提說佛祖所有的身相,都是虛妄不實的,意思是一切皆空纔是佛門真諦。 惡道:即三惡道,是地獄、餓鬼、旁生(除人之外的一切動物),三善道是天、人、阿修羅(即“非天”,有“天福”而無“德”者),三善道和三惡道合起來就是六道輪迴。 炷香:即燒香。炷是動詞。 慈悲:《智度論》二十七:“大慈與一切衆生樂,大悲拔一切衆生苦。”所以慈悲就是與衆生同樂,救衆生苦難的一種所謂菩薩情懷。 念念:每一個念頭之間,指極短暫的瞬間。 萬法:法是梵語達摩的意譯,指一切小者、大者、有形者、無形者、真實者、虛妄者、事物、道理等,所以萬法就是指包羅萬象的一切。 無上菩提:最高的覺悟。 童子:還沒有正式出家的少年,或小沙彌一類。 上人:本是對德行高者的尊稱,這裏慧能用以稱呼童子,是表示格外尊重的意思。 別駕:官名,刺史的佐僚。 肉身菩薩:雖然還是父母給予的肉身,但在精神上已經達到了菩薩的境界。 腰石:腰裏捆綁一塊石頭以增加身體重量,便於踏動舂米碓。 米熟也未:米舂好了沒有。熟是舂好的意思。 猶欠篩在:還差一道用篩子篩的工序,暗示還需要五祖點撥驗證的意思。 丈夫:如來有十號,其一叫調御丈夫。 天人師:如來十號之一,意爲天和人都尊佛爲師。 頓教:禪宗以頓悟相標
拓展阅读
读书笔记
词字云图书馆-诗词歌赋国学学习-7*24小时
  • 词字云图书馆www.ciziyun.com 点击:41700563次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交,如果我们的某些资料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对您造成了任何程度的伤害,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chuangmi01@qq.com侵删 词字云-做你身边最得力的古文帮手,唐诗三百首,诗歌全集,唐诗、宋词、元曲、诗经、离骚、古代诗词、现代诗歌、近代诗歌、外国诗歌,打造全诗词数据库网站和社区,为您提供经典的诗词、丰富的诗词服务。以及国学经典,词字云,国学,易经,道德经,弟子规,唐诗,宋词,元曲,诗经,离骚,古典诗词,红色诗词,近代诗词,现代诗词

    Copyright © 词字云www.ciziyun.com图书馆 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