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你身边的国学大师-国学堂

词字云-国学堂

六祖坛经 · 护法 · 第一节

国学诗词雏鹰计划:阅读此篇名篇《六祖坛经 · 护法 · 第一节》 来自:《六祖坛经》

慧能

名或作惠能。唐僧。岭南新州人,祖籍范阳,俗姓卢。与神秀同师禅宗五祖弘忍禅师。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一偈得弘忍赞许,密传其衣钵,成禅宗第六祖。后居韶州曹溪山宝林寺,弘扬“见性成佛”之顿悟法门,与神秀在北方倡行之“渐悟”相对,分称南宗、北宗。卒,宪宗谥其为大鉴禅师。弟子辑其语录为《六祖坛经》。
原文

神龙元年上元日,则天中宗诏云:“朕请安秀二师宫中供养,万机之暇,每究一乘。二师推让云:‘南方有能禅师,密授忍大师衣法,传佛心印,可请彼问。’今遣内侍薛简,驰诏请迎,愿师慈念,速赴上京。”师上表辞疾,愿终林麓。薛简曰:“京城禅德皆云,欲得会道,必须坐禅习定,若不因禅定而得解脱者,未之有也。未审师所说法如何?”师曰:“道由心悟,岂在坐也。经云:若言如来若坐若卧,是行邪道。何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无生无灭,是如来清净禅。诸法空寂,是如来清净坐。究竟无证,岂况坐耶?”简曰:“弟子回京,主上必问,愿师慈悲,指示心要,传奏两宫,及京城学道者。譬如一灯燃百千灯,冥者皆明,明明无尽。”师云:“道无明暗,明暗是代谢之义。明明无尽,亦是有尽,相待立名。故《净名经》云:法无有比,无相待故。”简曰:“明喻智慧,暗喻烦恼,修道之人,倘不以智慧照破烦恼,无始生死,凭何出离?”师曰:“烦恼即是菩提,无二无别。若以智慧照破烦恼者,此是二乘见解,羊鹿等机,上智大根,悉不如是。”简曰:“如何是大乘见解?”师曰:“明与无明,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实性者,处凡愚而不灭,在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简曰:“师说不生不灭,何异外道?”师曰:“外道所说不生不灭者,将灭止生,以生显灭,灭犹不灭,生说不生。我说不生不灭者,本自无生,今亦不灭,所以不同外道。汝若欲知心要,但一切善恶都莫思量,自然得入清净心体,湛然常寂,妙用恒沙。”简蒙指教,豁然大悟,礼辞归阙,奏师语。其年九月三日,有诏奖谕师曰:“师辞老疾,为朕修道,国之福田。师若净名,托疾毗耶,阐扬大乘,传诸佛心,谈不二法。薛简传师指授如来知见,朕积善馀庆,宿种善根,值师出世,顿悟上乘。感荷师恩,顶戴无已。并奉磨衲袈裟⑥及水晶钵,敕韶州刺史,修饰寺宇,赐师旧居为国恩寺焉。”

翻译
神龙元年正月十五日,武则天和唐中宗下诏书说:“朕已经迎请慧安大师和神秀大师到皇宫中供养,在日理万机的空闲时间,每天钻研学习一点佛法。两位大师推让说:‘南方有一位慧能大师,受弘忍大师密传的衣钵佛法,得到以心传心的法门,可以向他请教。’现在派遣内侍薛简驰马捧诏旨去迎请您,希望大师能大发慈悲,赶快来京城。”慧能大师向来使呈交了一封称病辞谢的表章,表示愿意在山林里终老。薛简说:“京城的禅师大德们都说,要想得到佛道的真谛,必须打坐学习禅定,不经过禅定的功夫而获得觉悟解脱的,还从来没有过。不知道大师您所讲说的佛法宗旨是什么?”大师说:“佛道是从内心得到觉悟,哪里是靠打坐呢。佛经上说,如果说如来佛是从坐、卧中得道,那是邪门歪道。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无处可来,也无处可去,没有生也没有灭,这就是如来真正的清净禅意。一切法门本质上都是空寂,这就是如来真正的清净打坐禅修。其深奥的境界无法作有形的证明,岂是打坐所能包括的?”薛简说:“弟子回到京城,主上必然要问我,请大师大发慈悲,指示佛法的要旨,我好禀报两宫的圣上,并告知京城里修学佛道的人。这就像一盏灯又点亮了千百盏灯,让黑暗都变成了光明,光明普照无有穷尽。”大师说:“佛道无所谓光明和黑暗,明暗是代谢变化的意思。所谓光明普照无有穷尽,其实也是有尽头的,因为光明和黑暗是相对而存在的两个名称。所以《净名经》上说:佛法是不能比喻的,因为佛法不是相对而存在的。”薛简说:“光明比喻智慧,黑暗比喻烦恼,修佛道的人,如果不用智慧照耀破除烦恼,那无始无终的生死轮回又怎么能解脱呢?”大师说:“烦恼就是菩提,它们并不是两个东西,二者并没有区别。如果想用智慧来照破烦恼,这是声闻、缘觉二乘初级的看法,是坐羊车鹿车的阶段,真正的大慧根大智慧,都不是这样看的。”薛简问:“大乘境界的见解是什么?”大师说:“明和无明,凡夫俗子们看做两个东西,智慧的人就明白它们没有区别。没有区别的本性就是真实的本性。真实的本性,在凡俗的地位不会减少,在圣贤的地位也不会增加,停留在烦恼中不会因此而迷乱,到了禅定的境界中也不会因此而空寂。它是不会中断也不会永恒的,不来也不去的,不在中间,也不在内部或外部,不生也不灭,它的性质和表相如一,总是存在而没有变化,它的名字叫道。”薛简问:“大师说不生也不灭,这和外道的说法有什么区别?”大师说:“外道所说的不生也不灭,是用灭来停止生,用生来显示灭,这样的灭等于不灭,这样的生等于不生。我所说的不生也不灭,是本来就没有生,现在也就无所谓灭,这和外道的说法是不同的。你如果要想获得佛法要领,只要对一切善和恶都不思考,自然就进入清净的心之本体了,那时你就清湛宁静,妙用像恒河里的沙粒一样无穷无尽。”薛简受了大师指教,豁然开朗,大彻大悟,行礼告别大师,返回皇宫,把大师说的话上奏。还饷资粮那一年九月三日,朝廷有诏旨下发对大师给予表扬:“慧能大师因年老多病而辞谢进宫召请,他留在民间为朕修行佛道,这是在为国家种福田修功德。大师就像《净名经》里的维摩居士一样,托病在毗耶城,阐扬大乘教法,传授各位佛的教义,宣讲不二的法门。薛简带回了大师传授的如来智慧,朕多年行善积德,种下善根,才有这样的果报,幸遇大师出世,让朕顿悟了上乘的智慧。感谢大师的恩惠,感激无限。奉上磨衲袈裟和水晶钵盂,敕命韶州刺史重新装修佛寺,并赐大师旧居寺庙为国恩寺。”
释义/赏析
神龙元年:神龙是武则天年号,唐中宗沿用,神龙元年即公元705年。 上元日:阴历正月十五。 中宗:唐中宗李显,武则天之子,683年即帝位,684年被武则天废黜,705年复辟。 安秀二师:安;指嵩山少林寺慧安;秀,指玉泉寺神秀。 内侍:皇宫内庭的侍卫,当指太监。 磨衲袈裟:一种名贵的袈裟,据说是高丽国(朝鲜)所出产。
繁体原文
神龍元年上元日,則天中宗詔雲:“朕請安秀二師宮中供養,萬機之暇,每究一乘。二師推讓雲:‘南方有能禪師,密授忍大師衣法,傳佛心印,可請彼問。’今遣內侍薛簡,馳詔請迎,願師慈念,速赴上京。”師上表辭疾,願終林麓。薛簡曰:“京城禪德皆雲,欲得會道,必須坐禪習定,若不因禪定而得解脫者,未之有也。未審師所說法如何?”師曰:“道由心悟,豈在坐也。經雲:若言如來若坐若臥,是行邪道。何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無生無滅,是如來清淨禪。諸法空寂,是如來清淨坐。究竟無證,豈況坐耶?”簡曰:“弟子回京,主上必問,願師慈悲,指示心要,傳奏兩宮,及京城學道者。譬如一燈燃百千燈,冥者皆明,明明無盡。”師雲:“道無明暗,明暗是代謝之義。明明無盡,亦是有盡,相待立名。故《淨名經》雲:法無有比,無相待故。”簡曰:“明喻智慧,暗喻煩惱,修道之人,倘不以智慧照破煩惱,無始生死,憑何出離?”師曰:“煩惱即是菩提,無二無別。若以智慧照破煩惱者,此是二乘見解,羊鹿等機,上智大根,悉不如是。”簡曰:“如何是大乘見解?”師曰:“明與無明,凡夫見二,智者了達,其性無二。無二之性,即是實性。實性者,處凡愚而不滅,在賢聖而不增,住煩惱而不亂,居禪定而不寂。不斷不常,不來不去,不在中間,及其內外,不生不滅,性相如如,常住不遷,名之曰道。”簡曰:“師說不生不滅,何異外道?”師曰:“外道所說不生不滅者,將滅止生,以生顯滅,滅猶不滅,生說不生。我說不生不滅者,本自無生,今亦不滅,所以不同外道。汝若欲知心要,但一切善惡都莫思量,自然得入清淨心體,湛然常寂,妙用恆沙。”簡蒙指教,豁然大悟,禮辭歸闕,奏師語。其年九月三日,有詔獎諭師曰:“師辭老疾,爲朕修道,國之福田。師若淨名,託疾毗耶,闡揚大乘,傳諸佛心,談不二法。薛簡傳師指授如來知見,朕積善餘慶,宿種善根,值師出世,頓悟上乘。感荷師恩,頂戴無已。並奉磨衲袈裟⑥及水晶鉢,敕韶州刺史,修飾寺宇,賜師舊居爲國恩寺焉。”
翻译
神龍元年正月十五日,武則天和唐中宗下詔書說:“朕已經迎請慧安大師和神秀大師到皇宮中供養,在日理萬機的空閒時間,每天鑽研學習一點佛法。兩位大師推讓說:‘南方有一位慧能大師,受弘忍大師密傳的衣鉢佛法,得到以心傳心的法門,可以向他請教。’現在派遣內侍薛簡馳馬捧詔旨去迎請您,希望大師能大發慈悲,趕快來京城。”慧能大師向來使呈交了一封稱病辭謝的表章,表示願意在山林裏終老。薛簡說:“京城的禪師大德們都說,要想得到佛道的真諦,必須打坐學習禪定,不經過禪定的功夫而獲得覺悟解脫的,還從來沒有過。不知道大師您所講說的佛法宗旨是什麼?”大師說:“佛道是從內心得到覺悟,哪裏是靠打坐呢。佛經上說,如果說如來佛是從坐、臥中得道,那是邪門歪道。爲什麼這樣說?因爲無處可來,也無處可去,沒有生也沒有滅,這就是如來真正的清淨禪意。一切法門本質上都是空寂,這就是如來真正的清淨打坐禪修。其深奧的境界無法作有形的證明,豈是打坐所能包括的?”薛簡說:“弟子回到京城,主上必然要問我,請大師大發慈悲,指示佛法的要旨,我好稟報兩宮的聖上,並告知京城裏修學佛道的人。這就像一盞燈又點亮了千百盞燈,讓黑暗都變成了光明,光明普照無有窮盡。”大師說:“佛道無所謂光明和黑暗,明暗是代謝變化的意思。所謂光明普照無有窮盡,其實也是有盡頭的,因爲光明和黑暗是相對而存在的兩個名稱。所以《淨名經》上說:佛法是不能比喻的,因爲佛法不是相對而存在的。”薛簡說:“光明比喻智慧,黑暗比喻煩惱,修佛道的人,如果不用智慧照耀破除煩惱,那無始無終的生死輪迴又怎麼能解脫呢?”大師說:“煩惱就是菩提,它們並不是兩個東西,二者並沒有區別。如果想用智慧來照破煩惱,這是聲聞、緣覺二乘初級的看法,是坐羊車鹿車的階段,真正的大慧根大智慧,都不是這樣看的。”薛簡問:“大乘境界的見解是什麼?”大師說:“明和無明,凡夫俗子們看做兩個東西,智慧的人就明白它們沒有區別。沒有區別的本性就是真實的本性。真實的本性,在凡俗的地位不會減少,在聖賢的地位也不會增加,停留在煩惱中不會因此而迷亂,到了禪定的境界中也不會因此而空寂。它是不會中斷也不會永恆的,不來也不去的,不在中間,也不在內部或外部,不生也不滅,它的性質和表相如一,總是存在而沒有變化,它的名字叫道。”薛簡問:“大師說不生也不滅,這和外道的說法有什麼區別?”大師說:“外道所說的不生也不滅,是用滅來停止生,用生來顯示滅,這樣的滅等於不滅,這樣的生等於不生。我所說的不生也不滅,是本來就沒有生,現在也就無所謂滅,這和外道的說法是不同的。你如果要想獲得佛法要領,只要對一切善和惡都不思考,自然就進入清淨的心之本體了,那時你就清湛寧靜,妙用像恆河裏的沙粒一樣無窮無盡。”薛簡受了大師指教,豁然開朗,大徹大悟,行禮告別大師,返回皇宮,把大師說的話上奏。還餉資糧那一年九月三日,朝廷有詔旨下發對大師給予表揚:“慧能大師因年老多病而辭謝進宮召請,他留在民間爲朕修行佛道,這是在爲國家種福田修功德。大師就像《淨名經》裏的維摩居士一樣,託病在毗耶城,闡揚大乘教法,傳授各位佛的教義,宣講不二的法門。薛簡帶回了大師傳授的如來智慧,朕多年行善積德,種下善根,纔有這樣的果報,幸遇大師出世,讓朕頓悟了上乘的智慧。感謝大師的恩惠,感激無限。奉上磨衲袈裟和水晶鉢盂,敕命韶州刺史重新裝修佛寺,並賜大師舊居寺廟爲國恩寺。”
释义/赏析
寶林:寶林寺,曾名中興寺、法泉寺,宋朝叫南華寺,在廣東韶州(今韶關)南華山。 韶州韋刺史:在韶州任地方行政官的韋琚,刺史是主管當地行政的官員的名稱。 大梵寺講堂:韶州有大梵寺,曾名開元寺、崇寧寺、天寧寺和報恩光孝寺等,慧能在此開山傳法。講堂即講經說法的廳堂。 開緣說法:緣是梵語意譯,即攀緣,發生良好關係。慧能爲大衆說法,就讓大衆與佛教結了緣。 儒宗學士:儒家的讀書人,學士是尊稱。 僧尼道俗:僧和尼是佛教的男女信徒;道指道教徒,俗指信教而未出家的人。 法要:佛法的要義。 善知識:佛教術語,指信仰佛教掌握佛理而一心向善的人。這裏是對佛教信衆的敬稱。 菩提:梵語音譯,舊譯爲道,新譯爲覺,即覺悟。自性:即本性,禪宗認爲每個人本來都有佛性。 直了:即頓悟,這是禪宗主張的修行覺悟法門。 嚴父:古時候說父嚴母慈,故稱嚴父。 本貫范陽:范陽在今北京市大興、宛平一帶。據敦煌本,本貫作本官,意謂慧能的父親原在范陽做官,但從《神會語錄》開始,范陽被寫成慧能的籍貫。 左降:被貶官降職。左和右表示尊卑之義,在各個歷史時期有所不同,這裏是左卑右尊之意,故稱左降。嶺南:五嶺以南,即今廣東地區。 新州:今廣東省西南部新興地區。 父又早亡:據《景德傳燈錄》,慧能三歲時父親去世。 南海:今廣東省佛山市一帶。 《金剛經》:一部印度佛經,漢語版《金剛經》歷史上共有六個著名譯本並傳,最通行的是後秦鳩摩羅什於弘始四年(402年)譯出本。 蘄州:今湖北省蘄州西北。 五祖忍大師:慧能之師弘忍被後世禪宗尊爲五祖(602—675年),湖北黃梅人,一說江西潯陽(今九江市)人,本姓周。主化:(用佛教)主持教化。 取銀十兩:敦煌本無客贈銀兩事,是“惠能聞說,宿業有緣,便即辭親”,這有違於傳統孝道,從惠昕本開始就加上了客贈銀十兩安置老母的情節。 獦獠:音同“葛僚”,是當時對攜犬行獵爲生的南方少數民族的一種蔑稱。可能當時慧能的穿戴像少數民族。 和尚:梵語音譯,尚也寫作上,本是印度稱老師的俗語,中國佛教中是對僧人的尊稱,泛化後則指出家的佛教徒,尊義漸減。 作務:幹活,勞動。 福田:好像種田會有收穫,信佛教行善事也會有福報,故稱福田。 根性大利:教講究慧根,即心性中有信佛的因子,大利指領悟很快,這是讚美語。 行者:方丈的侍者,也指遊方僧人,這裏指寺院內管理雜務的僧人。 踏碓:碓是過去舂米的器具,一般爲石制,配有槓桿原理的木槌,用腳踩木槌將稻碾爲米,故叫踏碓。 般若:也作班若、波若、鉢若、般羅若等,是梵語音譯,一般讀作“波耶”,意譯的話,就是智慧的意思。 偈:梵語意譯,又譯頌,四句整齊韻語,用於表達一種對佛法的理解、讚頌。又偈與竭意通,即攝盡其義之意,也就是完全概括了微言大義。 處分:這裏是吩咐的意思。 澄心:清心,使心思進入感悟佛理以便作偈子的境界。 大師:指慧能。 神秀:俗姓李,河南開封尉氏人。當時是弘忍的首席大弟子,後來受唐王朝禮遇,他的禪學流派在歷史上號爲禪門北宗。 教授師:梵語阿閣梨的意譯是教授,即規範正行,教授師是對可以教授規矩儀則而作衆僧表率之高僧的敬稱。 謾作:胡亂作。意思是自己作的偈子一定水平不高。 依止:仰仗追隨。 供奉盧珍:供奉是唐朝皇宮中對有某種技能的人給予的官職名稱,供奉盧珍即一個叫盧珍的宮廷畫師。 五祖血脈圖:將初祖達摩到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的禪宗傳承過程畫成圖。 菩提樹:印度的一種常綠喬木,傳說釋迦牟尼在此樹下覺悟成佛,故名菩提樹。明鏡臺:即明鏡,《大乘起信論》中曾把衆生的心喻作鏡子。宿業障重:宿即過去、前世;業是梵語羯磨的意譯,指人的一切思想言行;障是障礙;重即嚴重。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金剛經》第五品中語,原意是佛祖對須菩提說佛祖所有的身相,都是虛妄不實的,意思是一切皆空纔是佛門真諦。 惡道:即三惡道,是地獄、餓鬼、旁生(除人之外的一切動物),三善道是天、人、阿修羅(即“非天”,有“天福”而無“德”者),三善道和三惡道合起來就是六道輪迴。 炷香:即燒香。炷是動詞。 慈悲:《智度論》二十七:“大慈與一切衆生樂,大悲拔一切衆生苦。”所以慈悲就是與衆生同樂,救衆生苦難的一種所謂菩薩情懷。 念念:每一個念頭之間,指極短暫的瞬間。 萬法:法是梵語達摩的意譯,指一切小者、大者、有形者、無形者、真實者、虛妄者、事物、道理等,所以萬法就是指包羅萬象的一切。 無上菩提:最高的覺悟。 童子:還沒有正式出家的少年,或小沙彌一類。 上人:本是對德行高者的尊稱,這裏慧能用以稱呼童子,是表示格外尊重的意思。 別駕:官名,刺史的佐僚。 肉身菩薩:雖然還是父母給予的肉身,但在精神上已經達到了菩薩的境界。 腰石:腰裏捆綁一塊石頭以增加身體重量,便於踏動舂米碓。 米熟也未:米舂好了沒有。熟是舂好的意思。 猶欠篩在:還差一道用篩子篩的工序,暗示還需要五祖點撥驗證的意思。 丈夫:如來有十號,其一叫調御丈夫。 天人師:如來十號之一,意爲天和人都尊佛爲師。 頓教:禪宗以頓悟相標
拓展阅读
读书笔记
词字云图书馆-诗词歌赋国学学习-7*24小时
  • 词字云图书馆www.ciziyun.com 点击:41694195次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交,如果我们的某些资料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对您造成了任何程度的伤害,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chuangmi01@qq.com侵删 词字云-做你身边最得力的古文帮手,唐诗三百首,诗歌全集,唐诗、宋词、元曲、诗经、离骚、古代诗词、现代诗歌、近代诗歌、外国诗歌,打造全诗词数据库网站和社区,为您提供经典的诗词、丰富的诗词服务。以及国学经典,词字云,国学,易经,道德经,弟子规,唐诗,宋词,元曲,诗经,离骚,古典诗词,红色诗词,近代诗词,现代诗词

    Copyright © 词字云www.ciziyun.com图书馆 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