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你身边的国学大师-国学堂

词字云-国学堂

礼记 · 少仪

国学诗词雏鹰计划:阅读此篇名篇《礼记 · 少仪》 来自:《作品》

戴圣

戴圣,生卒年不详,字次君,西汉梁国睢阳(今河南商丘睢阳区)人。西汉官员、学者、汉代今文经学的开创者,世称小戴,与叔父戴德同学《礼》于后苍,宣帝时以博士参与石渠阁论议,任九江太守,今本《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即《小戴礼记》传为圣编。《汉书》成书于汉建初七年(公元80年)。
原文

闻始见君子者,辞曰:「某固愿闻名于将命者。」不得阶主。敌者曰:「某固愿见。」罕见曰:「闻名」。亟见曰:「朝夕」。瞽曰:「闻名」。适有丧者曰:「比」。童子曰:「听事」。适公卿之丧,则曰:「听役于司徒」。君将适他,臣如致金玉货贝于君,则曰:「致马资于有司」;敌者曰:「赠从者」。臣致禭于君,则曰:「致废衣于贾人」;敌者曰:「襚」。亲者兄弟不,以襚进。臣为君丧,纳货贝于君,则曰:「纳甸于有司」。赗马入庙门;赙马与其币,大白兵车,不入庙门。赙者既致命,坐委之,摈者举之。 主人无亲受也。受立,授立不坐。性之直者则有之矣。始入而辞,曰:「辞矣」。即席,曰:「可矣」。排阖说屦于户内者,一人而已矣。有尊长在则否。问品味曰:「子亟食于某乎?」问道艺曰:「子习于某乎?」、「子善于某乎?」不疑在躬,不度民械,不愿于大家,不訾重器。泛扫曰扫,扫席前曰拚;拚席不以鬣。执箕膺鬛。不贰问。问卜筮曰:「义与?志与?」义则可问,志则否。 尊长于己逾等,不敢问其年。燕见不将命。遇于道,见则面,不请所之。丧俟事不特吊。侍坐弗使,不执琴瑟,不画地,手无容,不翣也。寝则坐而将命。侍射则约矢,侍投则拥矢。胜则洗而以请,客亦如之。不角,不擢马。执君之乘车则坐。仆者右带剑,负良绥,申之面,拖诸幦,以散绥升,执辔然后步。请见不请退。朝廷曰退,燕游曰归,师役曰罢。侍坐于君子,君子欠伸,运笏,泽剑首,还屦,问日之蚤莫,虽请退可也。事君者量而后入,不入而后量;凡乞假于人,为人从事者亦然。然,故上无怨,而下远罪也。不窥密,不旁狎,不道旧故,不戏色。为人臣下者,有谏而无讪,有亡而无疾;颂而无谄,谏而无骄;怠则张而相之,废则扫而更之;谓之社稷之役。 毋拔来,毋报往,毋渎神,毋循枉,毋测未至。士依于德,游于艺;工依于法,游于说。毋訾衣服成器,毋身质言语。言语之美,穆穆皇皇;朝廷之美,济济翔翔;祭祀之美,齐齐皇皇;车马之美,匪匪翼翼;鸾和之美,肃肃雍雍。问国君之子长幼,长,则曰:「能从社稷之事矣」;幼,则曰:「能御」,「未能御」。问大夫之子长幼,长,则曰:「能从乐人之事矣」;幼,则曰:「能正于乐人」,未能正于乐人」。问士之子长幼,长,则曰:「能耕矣」;幼,则曰:「能负薪」、「未能负薪」。执玉执龟策不趋,堂上不趋,城上不趋。武车不式;介者不拜。 妇人吉事,虽有君赐,肃拜。为尸坐,则不手拜,肃拜;为丧主则不手拜。葛绖而麻带。取俎进俎不坐。执虚如执盈,入虚如有人。凡祭于室中堂上无跣,燕则有之。未尝不食新。 仆于君子,君子升下则授绥;始乘则式;君子下行,然后还立。乘贰车则式,佐车则否。贰车者,诸侯七乘,上大夫五乘,下大夫三乘。有贰车者之乘马服车不齿。观君子之衣服,服剑,乘马,弗贾。 其以乘壶酒,束修,一犬赐人,若献人,则陈酒执修以将命,亦曰乘壶酒,束修,一犬。其以鼎肉,则执以将命。其禽加于一双,则执一双以将命,委其余。犬则执绁;守犬,田犬,则授摈者,既受,乃问犬名。牛则执纼,马则执靮,皆右之。臣则左之。车则说绥,执以将命。甲若有以前之,则执以将命;无以前之,则袒櫜奉胄。哭则执盖。弓则以左手屈韣执拊。剑则启椟盖袭之,加夫桡与剑焉。笏、书、修、苞苴、弓、茵、席、枕、几、颖、杖、琴、瑟、戈有刃者椟、策、龠,其执之皆尚左手。刀却刃授颖。削授拊。凡有刺刃者,以授人则辟刃。 乘兵车,出先刃,入后刃,军尚左,卒尚右。宾客主恭,祭祀主敬,丧事主哀,会同主诩。军旅思险,隐情以虞。 燕侍食于君子,则先饭而后已;毋放饭,毋流歠;小饭而亟之;数毋为口容。客自彻,辞焉则止。客爵居左,其饮居右;介爵、酢爵、僎爵皆居右。羞濡鱼者进尾;冬右腴,夏右鳍;祭膴。凡齐,执之以右,居之于左。赞币自左,诏辞自右。酌尸之仆,如君之仆。其在车则左执辔右受爵,祭左右轨范乃饮。凡羞有俎者,则于俎内祭。君子不食圂腴。小子走而不趋,举爵则坐祭立饮。凡洗必盥。牛羊之肺,离而不提心。凡羞有湇者,不以齐。为君子择葱薤,则绝其本末。羞首者,进喙祭耳。尊者以酌者之左为上尊。尊壶者面其鼻。饮酒者、禨者、醮者,有折俎不坐。未步爵,不尝羞。牛与羊鱼之腥,聂而切之为脍;麋鹿为菹,野豕为轩,皆聂而不切;麇为辟鸡,兔为宛脾,皆聂而切之。切葱若薤,实之酰以柔之。其有折俎者,取祭肺,反之,不坐;燔亦如之。尸则坐。 衣服在躬,而不知其名为罔。其未有烛而有后至者,则以在者告。道瞽亦然。凡饮酒为献主者,执烛抱燋,客作而辞,然后以授人。执烛不让,不辞,不歌。洗盥执食饮者勿气,有问焉,则辟咡而对。为人祭曰致福;为己祭而致膳于君子曰膳;祔练曰告。凡膳告于君子,主人展之,以授使者于阼阶之南,南面再拜稽首送;反命,主人又再拜稽首。其礼:大牢则以牛左肩、臂臑、折九个,少牢则以羊左肩七个,特豕则以豕左肩五个。国家靡敝,则车不雕几,甲不组縢,食器不刻镂,君子不履丝屦,马不常秣。

翻译
听说古人相见之礼,如果是第一次拜访君子,就要说:“某某很希望把贱名报告给您的传达。”不可指名道姓地求见主人。如果是拜访与自己地位相等的人,就说:“某某特地前来拜会。”平时难得见面的,就说:“某某很希望将贱名通报给您的传达。”常常见面的,就说:“某某常常麻烦您的传达通报。”瞎子求见,其所致辞与平时难得见面者相同。到有丧事的人家去求见,应说:“特来与您的传达一齐效劳。”未成年的孩子则说:“特来听候使唤。”到有丧事的公卿之家去求见,应说:“特来听候府上总管的差遣。” 国君将到他国出访,臣下如果要向国君赠送金玉货币等物,应该谦让地说:“这是一点送给陛下随从的养马费用。”如果是赠给地位相当的人,就应该说:“送点微薄的礼品供您的从者使用。”臣下送敛衣给国君,应该说:“臣某来给贾人送点废置不用的衣服。”如果是送敛衣于地位相当的人,就应该说:“特来为死者送敛衣。’{如果是大功以上的亲属赠送敛衣,那就不必客套,直接把敛衣送去就是。臣卞为国君的丧事向国君进献货币,应该说:“这是向有关部门进献一点田野之物、”送给死者的马可以进入庙门。送给丧主料理丧事的马和礼品,以及插有大白旗帜的兵车,、就不宜进入庙门。赠送丧主礼品的人在吊唁以后,要跪着将礼品放在地上,然后由帮助丧主接待宾客的人从地上拿起来,加以收藏,丧主是不亲自接受的。 一般情况下,受授礼物的双方都采取立姿,不采取跪姿,这样比较方便。但是,如果生来就是个身材高大的人,那就得采取跪姿受授礼物,以避免造成居高临下之势。客人刚刚入门,摈者要提醒主人向客人说:“请您先进。”等到宾主双方都来到席前时,摈者就说:“请各位落座”。如果座席是铺设在室内,宾主在推门进去以后,只有地位最尊或年龄最大的一位可以脱鞋于室内席侧,其他人都脱于户外。如果室内原来已经坐有尊长,则后来的人都要将鞋子脱在户外。宾主之间如果询间对方的口味嗜好,要说:“您经常吃某种食品吗?”如果询问对方的道艺,要说:“您经常研究某一方面的学问吗?”或者说:“足下是某一方面的专家吧?”不要做事让人怀疑自己,不要估量人家器械的多少,不要羡慕富贵人家,不要乱说人家的贵重物品不好。室内室外都进行打扫叫扫,只打扫席前一片地方叫拚。打扫席前不可使用扫帚,拿备箕时要把箕舌对住自己的胸口。问卜的时候必须专心致志。在卜笠以前先要打心自问:“我来求卜签是为了公家正事呢?还是为了个人目的?”如果是为了公家正事,才可以问;为了个人目的,就不可以问。 对于爵位或辈分高于自己的尊长,不应该询问他们的年龄。在尊长闲暇时前去拜见,可以不用传达通报。在路上遇到尊长,如果被尊长看见了,就上前问好,没有被看到就算了。在路上遇到尊长,不要问他到哪里去。去尊长家里吊丧,要等到朝夕哭时,不要独自随便闯进去吊丧。在陪侍尊长坐谈时,如果尊长没有发话,就不要拿起琴瑟弹奏,不要在地上画来画去,不要玩弄手指,不要摇动扇子。尊长如果是躺着,卑幼者就应跪着为他传话。在陪侍尊长射箭时,要让尊长先取箭,然后自己再一次取过四箭。在陪侍尊长投壶时,,要把自己要投的四支箭都拿在手里,不可放到地上。在射箭和投壶时,如果是卑幼者获胜,不可像通常那样让尊长吃罚酒,而要洗好杯子,斟好酒,端到他席前请他喝。如果是主人和客人比赛而客人输了,主人也要以这样的礼数对待客人。请尊长吃罚酒,不可使用吃罚酒的专用杯子。投壶时尽管卑幼者占据优势,但也不能按照摧马规则办事。 在国君尚未登车时,驾车人手执马缪,跪在车中央。驾车人要把剑佩在身体右侧,把良绥搭在左肩,绕过背后,从右腋下穿出而至于面前,使其末稍搭在车轼的覆盖物上,准备让国君拉着登车。驾车的人拉着散绥登车,一手执马鞭,一手握马堰,然后试车。 卑幼者可以请求进见尊长,但在既见之后不可主动请求退下,须待尊长示意方可告辞。从朝廷上下来叫作“退”,从宴席上或游玩后回家叫“归’,,从军队上、从工地上下来叫“罢”。 陪侍君子坐着说话、如果看到君子打哈欠,伸懒腰,转动茹板,抚摩剑柄,旋转鞋头的朝向,讯问时间的早晚,这都是君子困倦的表示,看到这种情形,主动请退是完全可以的。 向国君提建议,应该在考虑成熟以后再提,不要在提出以后才进行考虑。凡是向人借东西,或者替别人办事,也要这样。唯其这样,才可以既不招致国君怪罪,自己也不至于得罪。 不要窥探他人的隐私秘密,不要随便地与别人套近乎,不要揭露他人的老底,不要有嬉笑侮慢的神态。作为臣子,对国君的过失可以当面劝谏,但不可以背后汕谤;国君如果不接受劝谏,作臣子的可以离他而去,但不可以心存怨恨。国君有美德,臣子可以称颂,但不可流于诌媚。国君接受了臣子的劝谏,臣子切切不可得意忘形。国君如果怠于政事,臣子应当鼓励他帮助他;国政如果败坏,臣子应当扫除弊政,更创新政。有旨够这样,就叫做社樱之臣。 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只凭一时冲动,否则也就只有三分钟的热度。不可袭读神明,不可重蹈覆辙,不可妄测未来。作为士,应当以道德为依归,沈潜于六艺之中。\作为工匠,应当以规矩为依归,钻研有关的理论。不要低毁别人的衣服和制成的器皿。对于可疑的传闻只可姑妄听之,不可妄加证实。 言语之美,在于语气平和,言简意深。朝廷之美,在于端庄整齐,举动合礼。祭祀之美,在于谨慎诚恳,心系鬼神。车马之美,在于行进整齐。莺和之美,在于铃声的清脆和谐。 别人问及国君儿子的年龄,如果已经长大,就回答说“已经能够从事国家的政事了”;如果还没有长大,就回答说“已经能够办理小事了”;如果尚未成童,就回答说叮还不能够办理小事”。别人间及大夫儿子的年龄,如果已经长大,就回答说:“已经大学毕业了”;如果尚未长大,就回答说“正在大学求学呢”;如果尚未成童,就回答说“还没有进大学受教育呢”。别人问及士的儿子的年龄,如果已经长大,就回答说“已经会耕地了”;如果尚未长大,就回答说“已经会背柴禾了”;如果尚未成童,就回答说“还不会背柴禾呢”。 手中拿着玉器,手中拿着龟甲菩草,不要快步走。在堂上不要快步走,在城上不要快步走。在兵车上,不需要凭轼行礼。身穿恺甲的将士不行拜礼。 妇女在行吉礼时,即令是拜谢国君之赐,也是用肃拜。在充当祖姑之尸时,虽取坐姿,但不用手拜,而用肃拜。如果为丈夫或长子的丧主,则不行手拜礼,而行稽颗礼。妇人在既虞、卒哭以后,头上改戴葛纽,而腰间仍用麻带。祭祀时,无论是从姐上取肉还是把肉放到姐上,都不用跪下。手中拿着空的器皿,要像拿着装满东西的器皿那样小心谨慎。进入无人的房间,要像进入有人的房间那样恭敬。大凡祭祀,不管在室中还是堂上,都不脱鞋;但在燕饮时,升堂之前可得脱鞋。在没有把当令食品先献祭宗庙之前,任何人都不得吃。 为尊长驾车,尊长上下车时,要把登车索递给他,使他有所把持。始乘之时,尊长尚未出来,驾车人要俯首凭轼,敬候尊长上车。尊长下车步行离开之后,驾车人然后将车转往一旁,下车站着守候。乘贰车要凭轼行礼,乘佐车就不必了。贰车的数量,诸侯是七辆,上大夫是五辆,下大夫是三辆。对于大夫以上的阶层,对于他们所乘之车及驾车之马,不要随便评论其新旧老幼。观看尊长的衣服、佩剑、驾车之马,不要议论其价值。 如果以四壶酒、十条干肉、一只食用狗赐给下属,或者下属以同样的物品献给尊长,都是把酒和狗留到门外,只拿着干肉进去察报,但察报辞却要把所献物品全部表述出来:“送来四壶酒、十条干肉、一只食用狗。”如果赠送的是已经切割好的肉,那就拿着肉进去通报。如果赠送的是家禽而且数量超过一双,那就只拿着一双进去通报,其余的都留在门外。当然,通报时要有多少双就说多少双。赠犬时,要牵着系狗的绳子。如果是赠送看家犬、田猎犬,就要交给主人家负责接待宾客的摈者;摈者接受之后,要询问这些狗的名字。如果是赠牛,就要牵着牛鼻绳;如果是赠马,就要牵着马僵绳。牛和马之类,都用右手牵绳;如果所送的是俘虏,就要用左手牵,空着右手以备其反抗。如果是赠车,只要将车上的绥解下来拿着进去通报就可以了。赠送盔甲时,如果有其他较轻的礼物需要先献,那就拿着此较轻礼物进去通报;如果没有较轻的礼物需要先献,那就打开放盔甲的袋子,取出头盔,拿着它进去通报。赠送笨重的盒子,可以只拿着它的盖子进去通报。赠弓时要把弓套褪下,左手抓着中央把手。赠剑时要打开剑匣的盖,把匣盖合在剑匣底部,然后把剑套垫在匣内,压在剑下。凡是赠送翁、书、干肉、芦苇包着鱼肉、弓、褥子、席、枕、小几、警枕、手杖、琴、瑟、用木盒装着的有刃的戈、着草、篱等物,在拿的时候都以用左手为敬。送刀给人时,要让刀刃向后,递给对方刀环。递送曲刀时,要把刀把递给对方。凡是把有锋刃的东西递给别人时,都不要把锋刃正对着别人。 出先刃,入后刃。军尚左,卒尚右①。郑玄注云:“左,阳也。阳主生。右,阴也。阴主杀。”在战车上的人;出城时刀刃向前,入城时刀刃向后。的行列,将军以居左为上,示战无不胜;士卒以居右为上死之志。军队中,示必 接待宾客,要强调的是外貌之恭。举行祭祀,要强调的是内心之敬。办理丧事,要强调的是内心悲哀。国际交往,要强调的是扬我国威量敌方意图。行军作战,要留心险阻之处,不泄露自己的秘密,估 陪着尊长吃便饭时,要先动手吃,但要在尊长吃饱后才住手。不要把多取的饭再放回食器,不要大口大口地喝汤以致于汤汁顺着嘴角外流。要小口吃饭,但要迅速咽下。咀嚼要快,不要满嘴都是饭.’弄得腮帮子都鼓起来。饭后,客人想自己收拾餐具,这时主人要加以劝阻,客人也就住手。举行乡饮酒礼时,主人酬宾的爵,宾接过以后不饮,放在自己席前的左边。主人献给介的爵,宾回敬主人的爵,主人献给撰的爵,这都是必饮之爵,都放在各自席前的右边。 平常吃鱼,如果上的是烧好后又浇上汁的鱼,就要叫鱼尾朝前。冬天上鱼时让鱼腹在右,夏天上鱼时让鱼脊在右,这样便于用右手取食。祭先的时候,要用妩。 凡使用盐、梅等调味品,要用右手拿着而把要调制的羹饭放在左手上。 摈者在代表国君授人礼品时,要从国君的左边出;在为国君传达命令时,要从国君的右边出。 给为尸驾车的人酣酒,其礼数与给君驾车的人酣酒相同。如果驾车人在车上,则以左手抓住僵绳,右手接过酒杯犷先用酒祭车轴两头和车轼前面,然后自饮。 凡上菜,如有用姐盛的,就在姐内祭之。君子不吃猪大的肠胃。弟子辈参预宴会,只能匆忙奔走而供役使,不能要求他们的步伐合礼中节;.若举杯喝酒,可以和尊长一样跪着祭酒,但饮时却要起立。凡是洗杯子以前,一定先要洗手。牛羊的肺,切割时要留着中央的一点相连,到吃的时候再用手拉断,以便祭而后食。凡有汁的菜肴,就不用再加什么调料。为君子择葱、蓬时,要把不能吃的根须和枯叶掐掉。凡上牲头,要把牲嘴对着尊者;尊者以牲耳来祭。陈设酒尊的人,要以斟酒人的左方为上尊之位。陈设酒壶的人,要使壶嘴朝外向着人。平常饮酒、洗头之后饮酒、向始冠者敬酒,在折姐未被撤下之前不敢落座。在宴会尚未进行到无算爵时,不吃菜肴。 生的牛肉、羊肉、鱼肉,切成薄片以后再加细切就成为脍。糜肉、鹿肉切得较粗,”月做值;野猪肉也切得较粗,叫做轩;都是切成薄片后不再细切。糜肉切得较细,叫作辟鸡;兔肉切得较细,那叫宛脾;都是切成薄片以后再加细切。葱和燕都要切碎,和肉拌在一起浸到醋里,使肉变软和除去腥气。如果有折姐,宾客就从折姐中取肺而祭,祭毕再放回姐内,取祭与放回时都不坐。取炙肉祭与放回时也不坐。做这些事情时,尸可以坐。 衣服穿在身上而对有关衣服的知识讲不出个道道,就是无知。 如果天色已晚,尚未掌灯,这时又有人来参加集会,主人就要把已经在坐的人介绍给后来者。作盲人向导时也是这样。凡饮酒时为主人者,看到天色已晚,就应该一手执着点然的火把,一手抱着尚未点燃的火把,以表示自己的热情好客。客人看到这种情况要站起来表示谢意,然后主人把已点燃、未点燃的火把都交给自己的下人。夜晚的宴会,宾主之礼就不十分讲究了:不必过多谦让,不必更相辞谢,不必交替歌 。为长者倒水洗脚、洗手和拿取吃的喝的,不要让口中之气直冲长者和食品。长者如果有所垂问,幼者要侧着头回答,以免口气冲及长者。 代人主持祭祀,祭毕将炸肉送人时,要说:“把祭祀之福送给您。”主持自家祭祀,祭毕将昨肉送人时,要说:“送点好吃的请品尝。”如果是举行衬、练之祭,祭毕送肺肉时,要说:“我刚刚举行了衬、练之祭,特来某告。”凡是送昨肉给国君,主人要亲自加以检视,在昨阶南面交给使者一,面向南再拜稽首以送使者出发;使者完成使命归来,主人又面向南再拜稽首,以接受使者带回的君命。致送炸肉的礼数是:如果是太牢而祭,那就送牛的左肩、臂、蠕兰个部位,每个部位折为三段,共九段乡如果是少牢而祭,那就送羊的左肩,折为七段;如果是用一只猪而祭,那就送猪的左肩尹折为五段。 国家财政紧张时,车子就不要雕刻花纹,恺甲也不用组带缘饰,食器也不用刻镂,有身份的人也不要穿丝鞋,马也不经常喂以谷物。
释义/赏析
繁体原文
聞始見君子者,辭曰:「某固願聞名於將命者。」不得階主。敵者曰:「某固願見。」罕見曰:「聞名」。亟見曰:「朝夕」。瞽曰:「聞名」。適有喪者曰:「比」。童子曰:「聽事」。適公卿之喪,則曰:「聽役於司徒」。君將適他,臣如致金玉貨貝於君,則曰:「致馬資於有司」;敵者曰:「贈從者」。臣致禭於君,則曰:「致廢衣於賈人」;敵者曰:「襚」。親者兄弟不,以襚進。臣爲君喪,納貨貝於君,則曰:「納甸於有司」。賵馬入廟門;賻馬與其幣,大白兵車,不入廟門。賻者既致命,坐委之,擯者舉之。 主人無親受也。受立,授立不坐。性之直者則有之矣。始入而辭,曰:「辭矣」。即席,曰:「可矣」。排闔說屨於戶內者,一人而已矣。有尊長在則否。問品味曰:「子亟食於某乎?」問道藝曰:「子習於某乎?」、「子善於某乎?」不疑在躬,不度民械,不願於大家,不訾重器。泛掃曰掃,掃席前曰拚;拚席不以鬣。執箕膺鬛。不貳問。問卜筮曰:「義與?志與?」義則可問,志則否。 尊長於己逾等,不敢問其年。燕見不將命。遇於道,見則面,不請所之。喪俟事不特吊。侍坐弗使,不執琴瑟,不畫地,手無容,不翣也。寢則坐而將命。侍射則約矢,侍投則擁矢。勝則洗而以請,客亦如之。不角,不擢馬。執君之乘車則坐。僕者右帶劍,負良綏,申之面,拖諸幦,以散綏升,執轡然後步。請見不請退。朝廷曰退,燕遊曰歸,師役曰罷。侍坐於君子,君子欠伸,運笏,澤劍首,還屨,問日之蚤莫,雖請退可也。事君者量而後入,不入而後量;凡乞假於人,爲人從事者亦然。然,故上無怨,而下遠罪也。不窺密,不旁狎,不道舊故,不戲色。爲人臣下者,有諫而無訕,有亡而無疾;頌而無諂,諫而無驕;怠則張而相之,廢則掃而更之;謂之社稷之役。 毋拔來,毋報往,毋瀆神,毋循枉,毋測未至。士依於德,遊於藝;工依於法,遊於說。毋訾衣服成器,毋身質言語。言語之美,穆穆皇皇;朝廷之美,濟濟翔翔;祭祀之美,齊齊皇皇;車馬之美,匪匪翼翼;鸞和之美,肅肅雍雍。問國君之子長幼,長,則曰:「能從社稷之事矣」;幼,則曰:「能御」,「未能御」。問大夫之子長幼,長,則曰:「能從樂人之事矣」;幼,則曰:「能正於樂人」,未能正於樂人」。問士之子長幼,長,則曰:「能耕矣」;幼,則曰:「能負薪」、「未能負薪」。執玉執龜策不趨,堂上不趨,城上不趨。武車不式;介者不拜。 婦人吉事,雖有君賜,肅拜。爲屍坐,則不手拜,肅拜;爲喪主則不手拜。葛絰而麻帶。取俎進俎不坐。執虛如執盈,入虛如有人。凡祭於室中堂上無跣,燕則有之。未嘗不食新。 僕於君子,君子升下則授綏;始乘則式;君子下行,然後還立。乘貳車則式,佐車則否。貳車者,諸侯七乘,上大夫五乘,下大夫三乘。有貳車者之乘馬服車不齒。觀君子之衣服,服劍,乘馬,弗賈。 其以乘壺酒,束脩,一犬賜人,若獻人,則陳酒執修以將命,亦曰乘壺酒,束脩,一犬。其以鼎肉,則執以將命。其禽加於一雙,則執一雙以將命,委其餘。犬則執紲;守犬,田犬,則授擯者,既受,乃問犬名。牛則執紖,馬則執靮,皆右之。臣則左之。車則說綏,執以將命。甲若有以前之,則執以將命;無以前之,則袒櫜奉胄。哭則執蓋。弓則以左手屈韣執拊。劍則啓櫝蓋襲之,加夫橈與劍焉。笏、書、修、苞苴、弓、茵、席、枕、幾、穎、杖、琴、瑟、戈有刃者櫝、策、龠,其執之皆尚左手。刀卻刃授穎。削授拊。凡有刺刃者,以授人則闢刃。 乘兵車,出先刃,入後刃,軍尚左,卒尚右。賓客主恭,祭祀主敬,喪事主哀,會同主詡。軍旅思險,隱情以虞。 燕侍食於君子,則先飯而後已;毋放飯,毋流歠;小飯而亟之;數毋爲口容。客自徹,辭焉則止。客爵居左,其飲居右;介爵、酢爵、僎爵皆居右。羞濡魚者進尾;冬右腴,夏右鰭;祭膴。凡齊,執之以右,居之於左。贊幣自左,詔辭自右。酌屍之僕,如君之僕。其在車則左執轡右受爵,祭左右軌範乃飲。凡羞有俎者,則於俎內祭。君子不食圂腴。小子走而不趨,舉爵則坐祭立飲。凡洗必盥。牛羊之肺,離而不提心。凡羞有湇者,不以齊。爲君子擇蔥薤,則絕其本末。羞首者,進喙祭耳。尊者以酌者之左爲上尊。尊壺者面其鼻。飲酒者、禨者、醮者,有折俎不坐。未步爵,不嘗羞。牛與羊魚之腥,聶而切之爲膾;麋鹿爲菹,野豕爲軒,皆聶而不切;麇爲闢雞,兔爲宛脾,皆聶而切之。切蔥若薤,實之酰以柔之。其有折俎者,取祭肺,反之,不坐;燔亦如之。屍則坐。 衣服在躬,而不知其名爲罔。其未有燭而有後至者,則以在者告。道瞽亦然。凡飲酒爲獻主者,執燭抱燋,客作而辭,然後以授人。執燭不讓,不辭,不歌。洗盥執食飲者勿氣,有問焉,則辟咡而對。爲人祭曰致福;爲己祭而致膳於君子曰膳;祔練曰告。凡膳告於君子,主人展之,以授使者於阼階之南,南面再拜稽首送;反命,主人又再拜稽首。其禮:大牢則以牛左肩、臂臑、折九個,少牢則以羊左肩七個,特豕則以豕左肩五個。國家靡敝,則車不雕幾,甲不組縢,食器不刻鏤,君子不履絲屨,馬不常秣。
翻译
聽說古人相見之禮,如果是第一次拜訪君子,就要說:“某某很希望把賤名報告給您的傳達。”不可指名道姓地求見主人。如果是拜訪與自己地位相等的人,就說:“某某特地前來拜會。”平時難得見面的,就說:“某某很希望將賤名通報給您的傳達。”常常見面的,就說:“某某常常麻煩您的傳達通報。”瞎子求見,其所致辭與平時難得見面者相同。到有喪事的人家去求見,應說:“特來與您的傳達一齊效勞。”未成年的孩子則說:“特來聽候使喚。”到有喪事的公卿之家去求見,應說:“特來聽候府上總管的差遣。” 國君將到他國出訪,臣下如果要向國君贈送金玉貨幣等物,應該謙讓地說:“這是一點送給陛下隨從的養馬費用。”如果是贈給地位相當的人,就應該說:“送點微薄的禮品供您的從者使用。”臣下送斂衣給國君,應該說:“臣某來給賈人送點廢置不用的衣服。”如果是送斂衣於地位相當的人,就應該說:“特來爲死者送斂衣。’{如果是大功以上的親屬贈送斂衣,那就不必客套,直接把斂衣送去就是。臣卞爲國君的喪事向國君進獻貨幣,應該說:“這是向有關部門進獻一點田野之物、”送給死者的馬可以進入廟門。送給喪主料理喪事的馬和禮品,以及插有大白旗幟的兵車,、就不宜進入廟門。贈送喪主禮品的人在弔唁以後,要跪着將禮品放在地上,然後由幫助喪主接待賓客的人從地上拿起來,加以收藏,喪主是不親自接受的。 一般情況下,受授禮物的雙方都採取立姿,不採取跪姿,這樣比較方便。但是,如果生來就是個身材高大的人,那就得采取跪姿受授禮物,以避免造成居高臨下之勢。客人剛剛入門,擯者要提醒主人向客人說:“請您先進。”等到賓主雙方都來到席前時,擯者就說:“請各位落座”。如果座席是鋪設在室內,賓主在推門進去以後,只有地位最尊或年齡最大的一位可以脫鞋於室內席側,其他人都脫於戶外。如果室內原來已經坐有尊長,則後來的人都要將鞋子脫在戶外。賓主之間如果詢間對方的口味嗜好,要說:“您經常吃某種食品嗎?”如果詢問對方的道藝,要說:“您經常研究某一方面的學問嗎?”或者說:“足下是某一方面的專家吧?”不要做事讓人懷疑自己,不要估量人家器械的多少,不要羨慕富貴人家,不要亂說人家的貴重物品不好。室內室外都進行打掃叫掃,只打掃席前一片地方叫拚。打掃席前不可使用掃帚,拿備箕時要把箕舌對住自己的胸口。問卜的時候必須專心致志。在卜笠以前先要打心自問:“我來求卜籤是爲了公家正事呢?還是爲了個人目的?”如果是爲了公家正事,纔可以問;爲了個人目的,就不可以問。 對於爵位或輩分高於自己的尊長,不應該詢問他們的年齡。在尊長閒暇時前去拜見,可以不用傳達通報。在路上遇到尊長,如果被尊長看見了,就上前問好,沒有被看到就算了。在路上遇到尊長,不要問他到哪裏去。去尊長家裏弔喪,要等到朝夕哭時,不要獨自隨便闖進去弔喪。在陪侍尊長坐談時,如果尊長沒有發話,就不要拿起琴瑟彈奏,不要在地上畫來畫去,不要玩弄手指,不要搖動扇子。尊長如果是躺着,卑幼者就應跪着爲他傳話。在陪侍尊長射箭時,要讓尊長先取箭,然後自己再一次取過四箭。在陪侍尊長投壺時,,要把自己要投的四支箭都拿在手裏,不可放到地上。在射箭和投壺時,如果是卑幼者獲勝,不可像通常那樣讓尊長吃罰酒,而要洗好杯子,斟好酒,端到他席前請他喝。如果是主人和客人比賽而客人輸了,主人也要以這樣的禮數對待客人。請尊長吃罰酒,不可使用吃罰酒的專用杯子。投壺時儘管卑幼者佔據優勢,但也不能按照摧馬規則辦事。 在國君尚未登車時,駕車人手執馬繆,跪在車中央。駕車人要把劍佩在身體右側,把良綏搭在左肩,繞過背後,從右腋下穿出而至於面前,使其末稍搭在車軾的覆蓋物上,準備讓國君拉着登車。駕車的人拉着散綏登車,一手執馬鞭,一手握馬堰,然後試車。 卑幼者可以請求進見尊長,但在既見之後不可主動請求退下,須待尊長示意方可告辭。從朝廷上下來叫作“退”,從宴席上或遊玩後回家叫“歸’,,從軍隊上、從工地上下來叫“罷”。 陪侍君子坐着說話、如果看到君子打哈欠,伸懶腰,轉動茹板,撫摩劍柄,旋轉鞋頭的朝向,訊問時間的早晚,這都是君子睏倦的表示,看到這種情形,主動請退是完全可以的。 向國君提建議,應該在考慮成熟以後再提,不要在提出以後才進行考慮。凡是向人借東西,或者替別人辦事,也要這樣。唯其這樣,纔可以既不招致國君怪罪,自己也不至於得罪。 不要窺探他人的隱私祕密,不要隨便地與別人套近乎,不要揭露他人的老底,不要有嬉笑侮慢的神態。作爲臣子,對國君的過失可以當面勸諫,但不可以背後汕謗;國君如果不接受勸諫,作臣子的可以離他而去,但不可以心存怨恨。國君有美德,臣子可以稱頌,但不可流於謅媚。國君接受了臣子的勸諫,臣子切切不可得意忘形。國君如果怠於政事,臣子應當鼓勵他幫助他;國政如果敗壞,臣子應當掃除弊政,更創新政。有旨夠這樣,就叫做社櫻之臣。 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只憑一時衝動,否則也就只有三分鐘的熱度。不可襲讀神明,不可重蹈覆轍,不可妄測未來。作爲士,應當以道德爲依歸,沈潛於六藝之中。\作爲工匠,應當以規矩爲依歸,鑽研有關的理論。不要低毀別人的衣服和製成的器皿。對於可疑的傳聞只可姑妄聽之,不可妄加證實。 言語之美,在於語氣平和,言簡意深。朝廷之美,在於端莊整齊,舉動合禮。祭祀之美,在於謹慎誠懇,心繫鬼神。車馬之美,在於行進整齊。鶯和之美,在於鈴聲的清脆和諧。 別人問及國君兒子的年齡,如果已經長大,就回答說“已經能夠從事國家的政事了”;如果還沒有長大,就回答說“已經能夠辦理小事了”;如果尚未成童,就回答說叮還不能夠辦理小事”。別人間及大夫兒子的年齡,如果已經長大,就回答說:“已經大學畢業了”;如果尚未長大,就回答說“正在大學求學呢”;如果尚未成童,就回答說“還沒有進大學受教育呢”。別人問及士的兒子的年齡,如果已經長大,就回答說“已經會耕地了”;如果尚未長大,就回答說“已經會背柴禾了”;如果尚未成童,就回答說“還不會背柴禾呢”。 手中拿着玉器,手中拿着龜甲菩草,不要快步走。在堂上不要快步走,在城上不要快步走。在兵車上,不需要憑軾行禮。身穿愷甲的將士不行拜禮。 婦女在行吉禮時,即令是拜謝國君之賜,也是用肅拜。在充當祖姑之屍時,雖取坐姿,但不用手拜,而用肅拜。如果爲丈夫或長子的喪主,則不行手拜禮,而行稽顆禮。婦人在既虞、卒哭以後,頭上改戴葛紐,而腰間仍用麻帶。祭祀時,無論是從姐上取肉還是把肉放到姐上,都不用跪下。手中拿着空的器皿,要像拿着裝滿東西的器皿那樣小心謹慎。進入無人的房間,要像進入有人的房間那樣恭敬。大凡祭祀,不管在室中還是堂上,都不脫鞋;但在燕飲時,升堂之前可得脫鞋。在沒有把當令食品先獻祭宗廟之前,任何人都不得吃。 爲尊長駕車,尊長上下車時,要把登車索遞給他,使他有所把持。始乘之時,尊長尚未出來,駕車人要俯首憑軾,敬候尊長上車。尊長下車步行離開之後,駕車人然後將車轉往一旁,下車站着守候。乘貳車要憑軾行禮,乘佐車就不必了。貳車的數量,諸侯是七輛,上大夫是五輛,下大夫是三輛。對於大夫以上的階層,對於他們所乘之車及駕車之馬,不要隨便評論其新舊老幼。觀看尊長的衣服、佩劍、駕車之馬,不要議論其價值。 如果以四壺酒、十條幹肉、一隻食用狗賜給下屬,或者下屬以同樣的物品獻給尊長,都是把酒和狗留到門外,只拿着乾肉進去察報,但察報辭卻要把所獻物品全部表述出來:“送來四壺酒、十條幹肉、一隻食用狗。”如果贈送的是已經切割好的肉,那就拿着肉進去通報。如果贈送的是家禽而且數量超過一雙,那就只拿着一雙進去通報,其餘的都留在門外。當然,通報時要有多少雙就說多少雙。贈犬時,要牽着系狗的繩子。如果是贈送看家犬、田獵犬,就要交給主人家負責接待賓客的擯者;擯者接受之後,要詢問這些狗的名字。如果是贈牛,就要牽着牛鼻繩;如果是贈馬,就要牽着馬僵繩。牛和馬之類,都用右手牽繩;如果所送的是俘虜,就要用左手牽,空着右手以備其反抗。如果是贈車,只要將車上的綏解下來拿着進去通報就可以了。贈送盔甲時,如果有其他較輕的禮物需要先獻,那就拿着此較輕禮物進去通報;如果沒有較輕的禮物需要先獻,那就打開放盔甲的袋子,取出頭盔,拿着它進去通報。贈送笨重的盒子,可以只拿着它的蓋子進去通報。贈弓時要把弓套褪下,左手抓着中央把手。贈劍時要打開劍匣的蓋,把匣蓋合在劍匣底部,然後把劍套墊在匣內,壓在劍下。凡是贈送翁、書、乾肉、蘆葦包着魚肉、弓、褥子、席、枕、小几、警枕、手杖、琴、瑟、用木盒裝着的有刃的戈、着草、籬等物,在拿的時候都以用左手爲敬。送刀給人時,要讓刀刃向後,遞給對方刀環。遞送曲刀時,要把刀把遞給對方。凡是把有鋒刃的東西遞給別人時,都不要把鋒刃正對着別人。 出先刃,入後刃。軍尚左,卒尚右①。鄭玄注云:“左,陽也。陽主生。右,陰也。陰主殺。”在戰車上的人;出城時刀刃向前,入城時刀刃向後。的行列,將軍以居左爲上,示戰無不勝;士卒以居右爲上死之志。軍隊中,示必 接待賓客,要強調的是外貌之恭。舉行祭祀,要強調的是內心之敬。辦理喪事,要強調的是內心悲哀。國際交往,要強調的是揚我國威量敵方意圖。行軍作戰,要留心險阻之處,不泄露自己的祕密,估 陪着尊長吃便飯時,要先動手吃,但要在尊長吃飽後才住手。不要把多取的飯再放回食器,不要大口大口地喝湯以致於湯汁順着嘴角外流。要小口吃飯,但要迅速嚥下。咀嚼要快,不要滿嘴都是飯.’弄得腮幫子都鼓起來。飯後,客人想自己收拾餐具,這時主人要加以勸阻,客人也就住手。舉行鄉飲酒禮時,主人酬賓的爵,賓接過以後不飲,放在自己席前的左邊。主人獻給介的爵,賓回敬主人的爵,主人獻給撰的爵,這都是必飲之爵,都放在各自席前的右邊。 平常吃魚,如果上的是燒好後又澆上汁的魚,就要叫魚尾朝前。冬天上魚時讓魚腹在右,夏天上魚時讓魚脊在右,這樣便於用右手取食。祭先的時候,要用嫵。 凡使用鹽、梅等調味品,要用右手拿着而把要調製的羹飯放在左手上。 擯者在代表國君授人禮品時,要從國君的左邊出;在爲國君傳達命令時,要從國君的右邊出。 給爲屍駕車的人酣酒,其禮數與給君駕車的人酣酒相同。如果駕車人在車上,則以左手抓住僵繩,右手接過酒杯獷先用酒祭車軸兩頭和車軾前面,然後自飲。 凡上菜,如有用姐盛的,就在姐內祭之。君子不吃豬大的腸胃。弟子輩參預宴會,只能匆忙奔走而供役使,不能要求他們的步伐合禮中節;.若舉杯喝酒,可以和尊長一樣跪着祭酒,但飲時卻要起立。凡是洗杯子以前,一定先要洗手。牛羊的肺,切割時要留着中央的一點相連,到吃的時候再用手拉斷,以便祭而後食。凡有汁的菜餚,就不用再加什麼調料。爲君子擇蔥、蓬時,要把不能吃的根鬚和枯葉掐掉。凡上牲頭,要把牲嘴對着尊者;尊者以牲耳來祭。陳設酒尊的人,要以斟酒人的左方爲上尊之位。陳設酒壺的人,要使壺嘴朝外向着人。平常飲酒、洗頭之後飲酒、向始冠者敬酒,在折姐未被撤下之前不敢落座。在宴會尚未進行到無算爵時,不吃菜餚。 生的牛肉、羊肉、魚肉,切成薄片以後再加細切就成爲膾。糜肉、鹿肉切得較粗,”月做值;野豬肉也切得較粗,叫做軒;都是切成薄片後不再細切。糜肉切得較細,叫作闢雞;兔肉切得較細,那叫宛脾;都是切成薄片以後再加細切。蔥和燕都要切碎,和肉拌在一起浸到醋裏,使肉變軟和除去腥氣。如果有折姐,賓客就從折姐中取肺而祭,祭畢再放回姐內,取祭與放回時都不坐。取炙肉祭與放回時也不坐。做這些事情時,屍可以坐。 衣服穿在身上而對有關衣服的知識講不出個道道,就是無知。 如果天色已晚,尚未掌燈,這時又有人來參加集會,主人就要把已經在坐的人介紹給後來者。作盲人嚮導時也是這樣。凡飲酒時爲主人者,看到天色已晚,就應該一手執着點然的火把,一手抱着尚未點燃的火把,以表示自己的熱情好客。客人看到這種情況要站起來表示謝意,然後主人把已點燃、未點燃的火把都交給自己的下人。夜晚的宴會,賓主之禮就不十分講究了:不必過多謙讓,不必更相辭謝,不必交替歌 。爲長者倒水洗腳、洗手和拿取吃的喝的,不要讓口中之氣直衝長者和食品。長者如果有所垂問,幼者要側着頭回答,以免口氣衝及長者。 代人主持祭祀,祭畢將炸肉送人時,要說:“把祭祀之福送給您。”主持自家祭祀,祭畢將昨肉送人時,要說:“送點好吃的請品嚐。”如果是舉行襯、練之祭,祭畢送肺肉時,要說:“我剛剛舉行了襯、練之祭,特來某告。”凡是送昨肉給國君,主人要親自加以檢視,在昨階南面交給使者一,面向南再拜稽首以送使者出發;使者完成使命歸來,主人又面向南再拜稽首,以接受使者帶回的君命。致送炸肉的禮數是:如果是太牢而祭,那就送牛的左肩、臂、蠕蘭個部位,每個部位折爲三段,共九段鄉如果是少牢而祭,那就送羊的左肩,折爲七段;如果是用一隻豬而祭,那就送豬的左肩尹折爲五段。 國家財政緊張時,車子就不要雕刻花紋,愷甲也不用組帶緣飾,食器也不用刻鏤,有身份的人也不要穿絲鞋,馬也不經常喂以穀物。
释义/赏析
拓展阅读
读书笔记
词字云图书馆-诗词歌赋国学学习-7*24小时
  • 词字云图书馆www.ciziyun.com 点击:30069726次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交,如果我们的某些资料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对您造成了任何程度的伤害,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chuangmi01@qq.com侵删 词字云-做你身边最得力的古文帮手,唐诗三百首,诗歌全集,唐诗、宋词、元曲、诗经、离骚、古代诗词、现代诗歌、近代诗歌、外国诗歌,打造全诗词数据库网站和社区,为您提供经典的诗词、丰富的诗词服务。以及国学经典,词字云,国学,易经,道德经,弟子规,唐诗,宋词,元曲,诗经,离骚,古典诗词,红色诗词,近代诗词,现代诗词

    Copyright © 词字云www.ciziyun.com图书馆 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