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你身边的国学大师-国学堂

词字云-国学堂

论说

国学诗词雏鹰计划:阅读此篇名篇《论说》
原文
段译
译文

  圣人先哲将永恒不变的训导称作“经”,将解释“经”的精义、阐述“经”的义理的著作称作“论”。“论”,即道理,道理正确,便不悖于圣人先哲之意,经书的原意也不会受损。从前,在回答弟子和时人问题时,孔子说了很多精妙的话,在他死后,弟子们就把这些话记录下来,因为谦虚不敢称作“经”,只称作《论语》。后人写论文、论著时,就开始称作“论”。在《论语》以前,一般的“经”中不以“论”作书名、篇名。《六韬》中的两篇论——《霸典文论》和《文师武论》,大概为后人追加!

  详察“论”这种文体,存在着各种支流:陈述政事的,与议论文和说理文要求相同;注释经书精义的,与传文、注释相近;辩论历史的,与赞辞、评语意义一致;诠释文章的,与序文、引言一致。所以,“议”即要说适宜的话;“说”即说令人感觉动听服膺的话;“传”即将老师的话向后世转述;“注”即对经书字词意义的解释;“赞”即说明经书全文的意义;“评”即对经书做出公平的评论;“序”即对原文内容的次第顺序给出交代;“引”即用引述法说明正文内容。这些文体虽然存在着名称上的区别,但都是论述道理的。所谓“论”,综合各家说法,即深入探讨某一义理的文章。

  所以,庄周的《齐物论》,以论作为篇名;吕不韦的《吕氏春秋》,列出了六篇“论”。汉宣帝时,皇帝召集儒生在石渠谈经论艺,汉章帝在白虎观与众儒生讲读“五经”,都是为了对圣人之道进行阐释,讨论其中的异同,其实是谈论论文的文体形式。班彪的《王命论》,严尤的《三将军论》,就已能将情理表述明白,并借用史实论证了。等到曹魏时期,曹操刚刚建立霸业不久,就兼用名家和法家学说巩固统治,从傅嘏、王粲的论文就可以看出,时人已能熟练运用相关理论了。正始年间,当时文人仍然注重继承前代文风。受何晏等人的倡导,讲玄之风开始盛行,于是老庄学说大行其时,与儒家思想平分秋色。详细观览傅嘏《才性四本论》,王粲《去伐论》,嵇康《声无哀乐论》,夏侯玄《本无论》,王弼《易略例》,何晏《道德论》等,都是有别于前人的匠心之作,笔锋新颖,论述精密,算得上论著中的精彩之作。此外,像李康《运命论》,在论述命运上与王充《论衡》相同,但文采却远超《论衡》;陆机《辨亡论》,模仿贾谊《过秦论》而作,却远比不上它。即便这样,它们也是这类文章中较好的了。

  再如晋代宋岱、郭象等人的著述,都能敏锐地触碰到事物变化精深微妙的境界;同为晋代的王衍和裴□,则是在“尚无”和“崇有”上展开辩论和交锋。他们都是创名当世又扬名后世的著名人物。始终坚持“有”的人,是将眼光拘泥在形体上;而始终坚持“无”的人,又囿于无声无形的“虚无”之中。白白地对义理进行精辟的片面解释,却没能求得正确且全面的道理;探索到了神妙深奥的自然之理,只有佛学“有无不分、无思无欲”那样的最高境界吧?东晋时期,文人们都开始清静无为的玄学空谈,即便有所创新,也是对前人的引述罢了。至于此时张衡的《讥世论》,非常像是以俳优戏子的口吻开玩笑;孔融《孝廉论》也只说些玩笑话了;曹植《辨道论》就跟抄书没什么差别了。如果写作论述时不能坚持正道,就不如不写了。

  考察“论”这种文体,主要是用以把是非辨别清楚。不仅对具体问题进行透彻地研讨,并深入追究抽象的道理;要把论述的难点攻破钻通,深入挖出理论的终极。论著是表达各种思考的工具,用以对万事万物进行衡量。所以,道理要讲得全面而通达,避免写得支离破碎;必须做到思想和道理统一,把论点组织严密,没有漏洞;文辞和思想密切结合,使论敌无懈可击:这就是写论文的基本要点。因此,写论文和劈木柴一样,以正好破开木柴的纹理为贵。如果斧子太锐利,就会超出纹理把木柴砍断;巧于文辞的人,违反正理而勉强把道理说通,文辞上看起来虽然巧妙,但检查实际情形,就会发现是虚妄的。只有有才德的人,能用正当的道理来说服天下之人的心意,怎么可以讲歪道理呢?

  至于注释经典的文字,是把论述分散在注释中,这种碎杂的注释虽有别于论文,但会总起来就和论文相同了。不过像秦延君注《尚书·尧典》的“尧典”二字,就用了十多万字;朱普注《尚书》,用了三十万言;这就为通达的学者所厌烦,而耻于从事烦琐的章句之学了。如毛亨的《毛诗诂训传》、孔安国的《尚书传》、郑玄的《三礼注》、王弼的《周易注》等,其传注都简要明畅,这些可算是注经的典范了。

  所谓“说”,就是喜悦;“说”字从“兑”,《周易》中的《兑卦》象征口舌,所以说话应该令人喜悦。但过分追求讨人喜悦,就必然是虚假的;所以,虞舜曾惊震谗言太多。自来善说的人,如商代伊尹用烹调方法来说明如何把殷商治理强大,周初吕望用钓鱼的道理来说明怎样使周代兴盛;以及春秋时期郑国烛之武说服秦国退后,因而解救了郑国的危亡;鲁国的端木赐说服齐国转攻吴国,因而保存了鲁国等:这些都是说辞中较好的。

  到了战国时期,七国争雄,游说之士风起云涌;他们用合纵、连横之说参与谋划,用纷坛复杂的计策来争夺权势,用圆转如弹丸的方法来施展其巧妙的辩辞,或用首先飞扬声誉以引出对方的论点,然后加以钳伏的妙术。战国时毛遂一人的辩辞,比传国之宝的钟鼎还贵重,他的一张嘴唇,胜过百万雄狮;苏秦佩带着六国的一大串相印,张仪被封赠五座富饶的城市。到汉代平定秦、楚之后,辩士们的活动逐渐停止。汉代的少数说客,如郦食其被齐王田广所烹杀,蒯通也几乎被投入刘邦的汤锅。即使还有陆贾颇负盛誉,张释之的附会时事,杜钦的文辞辨析,楼护以唇舌锋利称著,他们都活动于帝王的玉阶之前,戏谈于王公大人的坐席之间;但都不过看风驶舵,迎合趋势,已没有人能逆流而上以扭转大局了。

  “说”贵在合于时机,或缓或急,灵活运用,不仅仅是婉言陈说,也要书写成文。如战国时范睢的《献书昭王》,要求进言献策;秦代李斯的《上秦始皇书》,谏阻驱逐客卿;都循着情理而深入机要,言辞动听而切中要务;虽然触及帝王的某些险要问题,却能功业告成,计议符合,这就是向帝王上书方面善于陈说的了。此外,如西汉邹阳上书吴王和梁王,比喻巧妙而道理恰当,所以,虽有危险却无罪过。又如东汉冯衍进说于鲍永和邓禹,所讲之事既不紧迫而又文辞繁多,所以虽然多次陈政言事,却很少有人重用他。

  说理文的关键,是必须使之有利于时政而又意义正当;既要有助于政务的完成,又要不妨害自己的荣显。除了欺骗敌人,就应该讲得忠诚可信。要把真心诚意的话献给主上,用敏锐的文思来完成说辞,这就是“说”的基本特点。可是,陆机的《文赋》却说:“说”的特点是表达明显而进行欺骗。这是什么话呢?

  总结:

  道理通过语言来表达,把道理陈述出来就成为“论”。论说之词可以深究天地间的至理,说服天下人的心意。

  即使抽象的阴阳变化之理,也要说得令人不疑;秘奥的鬼神之道,也同样不能隐避。用“飞钳”等精妙的方法来说服对方,能够很快就发生阻止或劝进的实际效力。

词字云图书馆-诗词歌赋国学学习-7*24小时
  • 词字云图书馆www.ciziyun.com 点击:40082513次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交,如果我们的某些资料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对您造成了任何程度的伤害,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chuangmi01@qq.com侵删 词字云-做你身边最得力的古文帮手,唐诗三百首,诗歌全集,唐诗、宋词、元曲、诗经、离骚、古代诗词、现代诗歌、近代诗歌、外国诗歌,打造全诗词数据库网站和社区,为您提供经典的诗词、丰富的诗词服务。以及国学经典,词字云,国学,易经,道德经,弟子规,唐诗,宋词,元曲,诗经,离骚,古典诗词,红色诗词,近代诗词,现代诗词

    Copyright © 词字云www.ciziyun.com图书馆 001-1